绿野母亲我的上帝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28
1
我曾注意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西方的小说电影中,人们遇到危难或惊恐时,经常会在胸前画个十字,叫一声:“我的上帝呀!”而中国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则往往会脱口一句:“我的妈呀!”
看来,我们中国人是把母亲当做上帝的。
是的,对儿子来说,母亲就是上帝:是她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人间,是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我们,把我们养大成人,在病痛中,我们呼唤她,在幸福中,我们想起她。我们的上帝化成无数母亲降临人间,来照顾千万个儿子。
一九二二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我的上帝来到人间,降生到辽宁省台安县城南一个叫朱大连泡的小村中。降生后,她哭个不停,因为她知道自己来人间的目的,将来要担负起照顾四个儿子的重担,要受苦受累。
也正为此,尽管我的上帝降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二十多年后却嫁给了阶级敌人——本村一户朱姓的小财主做长媳。这注定她将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受尽屈辱和苦难,也注定她将在一九五三年农历二月十七日,历经在十月怀胎之后,生出她的第二个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我。就从那天起,她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她生我养我疼我爱我,喂我奶水,使我免除饥渴,为我擦屎把尿,让我过得舒舒服服,我衣服破了,她给我缝,脏了,她给我洗,晚上我害怕,她搂着我入睡,我病了,她给我求医诊治……她为我而生,为我而活,为我而喜,为我而忧,为我欢乐,为我流泪。
我称她为母亲。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2
母亲出嫁时离土改还好几年呢。那时朱家是全村日子过得最好的人家,家有八垧地,因此在选择儿媳上有很广泛的余地,标准也很高。据说,爷爷和奶奶是在左挑右选之后才选中了母亲。由此可见,母亲一定有过人之处。
我觉得,母亲长得很美。当然,她的美是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的,首先,她的身材就不是今天美女那种苗条形的,母亲的脸上也永远作不出今天美女们那种“酷”的表情。母亲身材中等甚至略显偏矮,但十分健壮;母亲有着一副明朗的面容,特别爱笑,一点有趣的小事都会引得她开怀大笑,因为那笑声是从她那颗美好善良的心底发出的,所以非常富有感染力。弗治伊德说过,男孩子都有恋母情结,这影响到他成年后寻找配偶。大概如此,我长大也一直喜欢那种真诚朴实、性情快乐并有着一副明朗面容的女性。
但是我想,爷爷奶奶选择母亲当长媳,可能更看中的是她的另一优点——勤劳。母亲这一点在故乡很有名。我还亲耳听过故乡一些亲友对母亲的夸奖,说母亲里外都是一把好手,活儿又好又快,尤其是针线活儿,谁也比不上。曾听母亲自己和别人只言片语说过,母亲一过门就承担起繁重的生活重担,在农忙季节里,她每天的生活内容是:鸡一叫就起床,侍候爷爷和给下地干活的人做饭,然后凑到窗前,就着微曦的晨光纺线、织布、做衣服。天再亮一些了,母亲又开始做第二顿饭,是给奶奶和上学的叔叔们吃的。把大伙都侍候完了,她才上桌,三口两口吃完再收拾利索,就下地去薅草。快晌午,再提前回家给干活的和上学的做午饭。午饭后收拾利索,还得下地薅草,晚上再提前回家做晚饭。当别人吃完睡觉后,她收拾好一切,又点起豆油灯洗涮缝补衣裳,直到眼皮抬不起来才躺下。第二天鸡一叫又周而复始。同时,全家人一年的穿戴也多靠母亲制作。那时做衣服要先将棉花纺成线,再将线织成布才能做,非常累人。最令母亲头痛的是纳鞋底。那时的鞋都是千层底的,很厚很硬,必须先用锥子扎透,才能穿过针线,纳一会儿就累得手生痛。年轻时,她给爸爸和两个叔叔纳,后来又给我们四兄弟纳,这辈子母亲到底纳了多少鞋底已经无法记数了。最令我心疼的是母亲薅草。母亲倒不是怕累,她常对我们说,“宁叫身受苦,不让脸受热”。主要是因为满大地青纱帐,却只有她一个人干活,她害怕。可是,害怕也不好意思说呀,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写到这里,我似乎看到母亲那孤独的身影,恨不能轻轻走上前,叫一声:“妈,别害怕,你的儿子在这里……”
母亲就这样度过了她生命中的青年岁月,直到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虽然爷爷是小地主成份,但因父亲在建国前就参加了工作,故没受更大株连。建国后,父亲到县城工作,母亲就随着进了县城,第一次和丈夫、儿子过起了小家庭的生活。那段日子母亲过得比较舒心,只是经济上紧张一些。那时,父亲每月只有三十几块的工资,后来哥哥和我及三弟相继出生,加上还要租房住,日子也就越来越紧。为此,母亲处处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有一个时期,还不得不把吃奶的我扔到家中,去一家成衣铺打工,每月挣个十几元钱。不过,尽管那时生活困难,留在我记忆中的仍多是闪光的碎片。印象中最深最美好的一幕是:一间朴素而整洁的小屋,阳光从窗子照进来,母亲坐在炕上,一边哼着优美的小曲,一边做着针线活(记忆中,母亲的手总是不停地劳作),我在母亲身边玩耍,渐渐被她的歌声迷住,依偎在她的怀中静静地听着。母亲当时唱的都是一些新词老调的民歌,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晰:“一呀更里呀,月牙照在东啊,我劝丈夫去呀去当兵啊……”还有“送郎啊,送郎啊,送到大门西呀,一把抓住郎的衣啊……”那么凄惋,那么动人,深深地打动了我小小的心灵,母亲停下后,我总是一次次地央求她再唱一遍。
母亲特别爱干净,无论住什么样的屋子,都要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记得,母亲有两个大木箱,紫红色的油漆,亮得耀人眼目,十分诱人,使我的童心充满向往,可母亲绝不许我碰一指头。我们的衣服,母亲也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不许沾上一点污点,每当出门玩耍,总要再三告诫我们不要把衣服弄脏了。母亲手也巧,活儿不但又好又快还特别结实。还记得,母亲总是在我的鞋尖上专门装饰一道月牙形褶布,不但能使鞋多穿一些时候,看上去也好看,为此,我们弟兄的衣着常受到别的母亲夸奖并成为她们学习的榜样。这使我小小的童心很是骄傲。
母亲没有文化,也不会用什么大道理教育我们。我只记得,当我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吸吮着她的乳汁时,她总是用低柔的语调对我说:“要听妈妈的话,要有志气,长大好好念书,做个好人,有出息……不许和别人打架,不许骂人,不许说谎,不许拿别人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听话犯了错误,母亲就会毫不客气地痛打一顿。虽然是巴掌撇子笤帚疙瘩,可还是很疼的,几乎每次挨打都要让我们哭上一鼻子。那时不懂事,挨打后往往在心里产生怨恨情绪,可今天看来,这是多么甜蜜的回忆啊,我多么希望回到母亲身边,再次接受她的责骂和痛打啊!
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母亲的教育手段看似简单,可对一个孩子来说,却有着巨大的启蒙作用,她已经悄悄地在你的心灵里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而且,我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打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有效的。只有循循善诱,没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是不行的,即使过分一些,也比无度的溺爱对孩子成长有利得多。
我们弟兄小时候比较难侍候。首先,母亲奶水不足,听人说,生大哥时特别严重,只好靠“嚼布子”来喂他。即,把米饭一口口嚼碎,放到纱布中,把汁挤出,代替奶水来喂孩子。我们小时候还都长疮。我最厉害,满脸满身,母亲到处求医找药医治,好不容易才治好。我们弟兄小时候还特别闹人,一离开母亲怀抱就哭叫,母亲不得不用一只胳膊抱着我们,一只手干活。
印象中,童年的日子多是闪光的,而真实的生活并不如此。那时,阴影已经笼罩下来,只不过有爸爸妈妈为我们遮挡住罢了。我还记得,大约我三四岁的时候(可能是一九五六年),爸爸忽然有好多天没回家,要妈妈去单位送饭。有一天,我斜躺在母亲的怀里吃奶,忽然觉得她的身体在抖,抬头一看,母亲泪流满面,原来她在哭。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哭,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使劲摇着她:“妈,妈,你咋的了……”我即害怕,又心疼母亲,想帮助母亲又无能为力,小小的心几乎要碎了,只能紧紧抱着她放声大哭……
到现在,我也闹不清当时母亲为什么流泪,但,我感觉她当时非常伤心甚至绝望,因为快乐开朗的母亲是不会轻易流泪的。那么,是谁让我的母亲流泪?我恨他!
后来,父亲被下放了,在县城的郊区当了农民,再后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来临了,我们全家离开故乡,来到黑龙江省嫩江县,我现在生活的地方。那一年是一九六0年,我虚岁八岁。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冬天很冷,很冷。
4
到嫩江后,我们家先在城郊的东晓大队落了户。最初,住在一幢长长的大房子里。这个屋子极大,一铺拐弯大炕,整整住了十一家四五十口人。每当烧火做饭时,满屋是烟。晚上跟这么多外人在一铺炕上睡觉,让我很不习惯。好在家里有几块线毯被单幔帐什么的,晚上睡觉时,妈妈用绳子挂起,圈出一块属于我们的领地,使我们勉强能脱衣躺下入睡。这样的日子大约过了一年,父亲用下放时发的一小笔钱,在南门外买了幢小土房。这个小土房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冷:冬天,北墙结了厚厚一层冰,最冷的日子,我冻得趴在炕上写作业都伸不出手来,睡觉时必须飞快脱衣钻进被窝,否则冻得受不了。每天睡觉前,母亲都要把我们的棉袄棉裤放在褥子下面贴着火炕铺好,这样我们次日起床穿到身上就是热热乎乎的了。
然而,与饥饿相比,严寒又不算什么了。我们所以逃离故乡,主要是为了躲避饥饿。到了嫩江,情况虽然好一些,但想吃饱饭还是很难。我们吃过肤子,吃过“瓜菜代”。最困难的时候曾吃过谷糠团子,那是喂猪猪都不吃的东西,不但难以下咽,吃进肚后还难以排泄,我每次大便时都憋得呜呜哭,要靠母亲用手抠挤,才能便出。不过,我们最多的时候是吃甜菜条子与麦肤子、玉米面或豆面揉合做成的团子。这种东西,乍吃几口觉得还可以,有点甜,再吃几口就恶心了。可就这种东西也不够吃,别看是一家人,当时也要分食,每顿一人两个。可我往往很快把自己的那份吃完,眼睛盯着母亲的碗不下桌,母亲就把她的一个团子放到我的碗中。这样,我就吃了三个团子,母亲只吃一个。这是我长大后懊悔不已、也对自己痛恨不已的事情,那时,我只知道自己饿,却没想到母亲和自己一样饿甚至更饿。我不知道她把团子给了我,自己是怎样挺过来的。那段日子我们虽然生活很苦,可我的个头后来仍长得较高,我知道,这是我把属于母亲的营养吸到自己体内的结果啊。
后来,人们把那个时期叫“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也曾习惯地跟着叫了多年,可我现在有点迷惑,“自然灾害”?记忆中,那三年没什么自然灾害呀?
5
后来,街里的生活实在太紧,父母又带我们去了乡下,就是现在黑龙江省嫩江县的海江镇长华村。我们先去的是一个叫小东沟的小屯儿,这个小屯儿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小,全屯只有七十多口人,也十分偏僻,屯前屯后后都是山。冬天一望白雪茫茫,站在门口经常可见对面山坡上一队队狍子或一条狼的身影。小东沟虽然使我们吃饱肚子的危机稍有缓解,但这里水土不好,母亲强壮的身体开始生病,这里的小孩子也爱长大骨节大粗脖。为此,十岁那年,父母果断地把我送到县城的叔叔和姑姑家上学。后来,我们家也搬离小东沟,搬进了有两千多口人的长华村,并在那里一住二十多年。我的三弟现在还住在那里。
搬进长华村约一年后,家里盖了三间草房,这是母亲结婚以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这时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生活也有了明显好转,母亲愁苦的脸上出现了笑容。记忆中,那时,曾有过晴空和太阳,然而时间很短。很快,一个黑暗的时期降临了。
“文革”开始那年,我正好小学毕业,那是我们一家人难忘的灾难年代。父亲多次被批斗游街。那时,没人管你什么下放干部,只知道你家的成份是地主,你就是地主。还记得,那天我和母亲在家,父亲被人从家中带走,不一会儿,村里响起锣声,游街的队伍慢慢走过来,走过我家门外,从窗子可见一个尖顶高帽在摇晃着,高帽下的人还在敲着锣,我知道,那就是父亲。我低着头,眼睛盯着手中的一本书,却什么也看不进去。好象过了一个世纪,游街的队伍才过去。我曾偷偷看过母亲,她倒很沉静,一直低头做着手中的针线活儿,一直没有抬头。我难以揣测母亲当时的心情,但一定充满痛苦和羞辱。
记忆中,那段日子好象没有尽头,实在太难过了。一天夜里,灯影明灭,父亲郑重地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了很久的动议:他要和母亲离婚。理由是,母亲是贫农出身,离婚后我们弟兄随母生活,也就不受他的株连了。父亲的话象石头一样压在我们心上,母亲听了当时就哭了:“我不同意,一家人,死也死在一起……”
在那阴郁的日子里,母亲变得沉默了,笑声消失了,头上开始出现了白发。然而无论境遇多么的恶劣,母亲的双手始终没有停止劳动,她依然如故地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利利索索,依然把我们打扮得干净整洁,使我们这个家看起来象个家的样子。有时,她还喃喃自语般说:“到啥时候,也得让我儿子活得象个人样儿!”我想,母亲是在用这种信念同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也正是母亲这种信念,使我们感到生活中还有希望。母亲沉默的身影,散发出无形的温热,在严寒中温暖我们的心。
共 12584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回忆母亲的好文章,虽然都是平凡小事,却是声情并茂,语言平实真切,平凡的家庭生活,彰显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文章以母亲是上帝为题,也以母亲是上帝开篇,给我们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受。母亲,出身贫寒,因为自身条件好,加上母亲的勤劳善良,被家庭条件好的朱家选中。也正因为嫁进这样的人家,才遭受了一段无谓的磨难,文化大革命中,心灵饱受了沉重的打击和耻辱。父亲挨批斗,家里孩子们都成了地主崽子。天大的事情母亲暗暗埋在心底,一个人担当,不让孩子们心灵受到打击和撞伤。一家人的重担就压在母亲身上,白天辛苦劳作,一家人的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还要替父亲担当起养儿育女一家人吃喝生计,儿子们要上学,要吃要穿要教育。夜晚,一家人都休息了,母亲一个人坐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给一家人做衣服。妈妈为这个家,为儿女操碎了心,可是她毫无怨言,她说,你们是我的儿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妈妈为儿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这个家就是妈妈的一切,孩子就是妈妈的生命。时光飞逝,儿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母亲的白发却与日俱增。母亲过早的老了,她得了不治之症乳腺癌。由于当时人们对癌症的不够了解,由于人们的疏忽大意,老人家过早的离开了我们。青山枯,天地裂,此生遗恨,无以诉说。文章细腻大气,感情真挚,字字句句充满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无限眷恋和崇敬之情。世界上最悲哀的是子欲孝而亲不在,这种痛苦在作者笔下生辉。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位大孝子,母亲的恩情和劳累时时感动着自己,也为此终日牵挂。再回首,母亲已去,人死不能复生,节哀。愿母亲地下有知,青山不老,芳魂永驻。好文章,问好大哥妹妹。【秋心】 【江山部·精品推荐1 】
1楼文友:201 - 2 :15:45 文章十分感人,把母亲的平凡彰显伟大写得真真切切,通篇充满感 彩,令人流泪不止。问好,祝福! 秋心如水
回复1楼文友:201 - 05: 2:27 谢谢姐姐的评价,姐姐辛苦了!
2楼文友:201 - 2 :21:25 母亲用乳汁养育了我们和整个社会,我们应该赞美她们,母亲就是名副其实的上帝!母爱永存!欣赏美文!问好春华妹妹!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回复2楼文友:201 - 05: :16 谢谢姐姐的评价 ,问姐姐好!
楼文友:201 - 22:56:27 拜读美文!母亲最伟大。母爱最纯洁。祝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刘老师的文章一看便知是大家手笔。学习!问好! 一个人要么做个好人,要么效仿好人......
回复 楼文友:201 - 10:12:42 谢谢评价!问青竹好!
小儿便秘肚子痛是什么原因
宝宝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便秘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晚上睡觉尿多怎么办老是经间期出血怎么办
热淋清颗粒作用
上一篇:含“颜色”的abcd类词语
上一篇:晓荷天地事第十八层楼征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