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积岐br我只知道诗人景斌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20
冯积岐
我只知道诗人景斌,小说家景斌,当我一篇不漏地读完了景斌的散文集《一群蚂蚁在大树下生活》之后,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散文家景斌。他的散文和我读过的任何散文家的作品都不一样,他用一支笔把他和当下那些走红的或尚未走红的散文家区别开来了。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有分量的——沉甸甸的分量是思想者的结晶。散文本来是一种美文,是一座不容易攀登的高山,可是,这些年来,散文被写烂了,不论什么人,只要识几个汉字,拿起笔来就可以涂抹一篇,赏花吟月,游山玩水,戏猫斗狗,依红傍绿,轻飘飘的文字漫天飞。时间是最残酷的。像景斌所写的那些灌注着思想的散文虽然被挤兑,进不了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某些人所制造的排行榜,时间最终会将景斌的散文淘洗得越来越亮,放出光彩。
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意义,这是一个思想者必备的品质。酷夏初秋,我们被蝉声所包围,所烦扰,随意地踩踏着噪音扬长而去,而景斌捕捉到的蝉声“先是吱的一声又停下了。接着又是别的树上的一声,像试探空气的软硬,快快地触摸,然后快快地将手缩了回去。”景斌听着蝉声在思考:“人为什么不能像蝉一样在需要倾吐的时候爬到高处,将腹中的‘淤积’全都倒出来?人难道真的要被一根看不见的绳索捆绑,去了思想的暗室,让无聊将仅有的那点兴趣勒死?”在《秋蝉声声》中,景斌思考的是人的可怜、可悲,他赞赏的是蝉的自在、忍耐和坚守。《一群蚂蚁在大树下生活》,这个大树不只是一个意象,它是有象征,有暗示的;在大树下生活的“内容”,“想高兴就到处疯跑”,从不顾忌“怎么才能讨得同类的欢欣。”和蚁族相比,人活得太累了,比卡夫卡《地洞》中的鼠类更累。人为什么要这么活着?这个命题使景斌感到沉重,于是,他又回到了月亮的话题,他试图用中秋月“将我沐浴出一个纯粹来。”在《中秋月》中,他既感受到的是月光那母亲般的抚摸,又想到了月亮挣脱乌云的挣扎和痛苦;他既担心月亮“出了什么事”,又感慨月缺月圆的世事常伦。尽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中生活,然而,生活早已像老牛的舌头被磨光滑了,无奈了,麻木了。作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能触动他,使他思考——这就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所具备的 。冬日里的雪花,河床养大的庄稼,盛开的油菜花,野菊花染过的山坡,甚至一个橡皮擦,在景斌笔下都赋予了意义,都带着思想者的思考。一个平庸的作者只会展示或记录风花雪月或鸡零狗碎的琐事,而景斌从雪花中体味到的是“将自己摔碎,然后变成一滩水”的牺牲和悲壮;从油菜花里领悟到的是“内敛”、“泼辣”、“朴素”的“品质和风姿”;从野菊花中读到的是面对扼杀与威胁的对抗和坚韧,是“生也需要的艰难转换。”
景斌有一大批从状物写景中发掘思想力量的散文。而另一些散文,如《时间的印痕》、《佛海拾零》、《俗世感叹》等直接从平淡的生活中抒发出人生的哲理,绽放着思想的火花。《西瓜地里的草庵》、《小桥记事》、《种菜》等篇章则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将思想镶嵌在叙述之中,使人读后掩卷沉思——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迪。
景斌散文的分量来自美——内容美和形式美,景斌的每一篇散文都逸散美的味道。他的散文不只博大、深邃、滋润,而且有顽强的、坚持的、广阔的美感,这种美体现在他对意象、象征、暗喻的灵活运用。他将诗人狂奔的臆想和小说家入情入理的想象抒合在一起,进行散文创作。从一粒麦子,展示出的是麦苗青青和麦穗金黄;从一个老太婆身上看到的是花季少女的青春靓丽和中年妇女的艰难人生。这种跳跃式的思维和跳跃式的叙述,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诗意饱满的叙述语言,使景斌散文的美感触摸可及,比如,写蝉“猛不丁就听见它嚓地一下放出的声音,像天上往下倾豆子,滚动,然后一粒粒钻入耳孔,撒满心室。”一个“放”一个“倾”一个“滚”一个“撒”,用得出神入化。而声音可以用视觉“一粒一粒”来数,艺术通感的运用,使文章生动而有力。为文之道,关键在于用活动词和副词,景斌深谙艺术之三昧。
“比如夏夜,弥漫在空气里的是叫喊,像是被谁重重地踩了一脚,非得将浑身的疼释放出来才肯罢休。秋夜却情真意稳,让所有的生灵全都成熟起来。”“我几次三番审视眼前的小河,它的确不再怎么壮观,甚至像一堆用旧了的时间,在往事中显露出贫瘠和慌乱,全没有先前那种潇洒倜傥了。”炊烟的“脚步急缓,像出门忘了带东西似的犹犹豫豫。”在景斌的散文中,像这样的句子俯首即拾。只有像景斌这样的散文家才能也才敢叫空气“疼痛”,才会将小河比做“用旧了的时间”,才可以将炊烟比喻为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他用语言营造的氛围、气势,使他笔下的一物一件都是活的,有了生命的意义。
景斌散文的分量来自美,也来自善。这种善不只是体现在对他人的宽容,更体现在对自己的检讨和苛刻上。在诸多写人写事的散文中都能读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尤其是《陪伴父亲的11个日日夜夜》那一篇,读罢之后,不由人潸然泪下。
早在25年前,我就说过,如果是作家,说话的是作品。景斌用他的作品不断地给他的读者说,他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作家,他是有着相当分量的优秀作家。虽然,他没有大紫大红,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声誉,但是,他的诗歌、小说和散文陈列在文学长廊中,呈现着个性色彩,不会被淹没的。
共 212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著名作家冯老师读了景斌的散文集《一群蚂蚁在大树下生活》,对这篇作品剖析透彻,赞扬了作家景斌散文具备的几个特点:一,散文能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意义,每一篇散文都是沉甸甸的思想的结晶。二,散文从写景状物中发掘思想力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启迪。三,篇每一散文都逸散美的味道。不只是博大、深邃、滋润,而且有顽强的、坚持的、广阔的美感,这种美体现在他对意象、象征、暗喻的灵活运用。感谢冯老师的赐稿,倾情推荐,旋转木马欢迎您,向您问好!【编辑:小红】
1 楼 文友: 2014-11-20 14:40:26 欣赏朋友富有精美意象的赏析佳作,问候,愉快,欢迎继续赐稿江山文学作品赏析栏目。腰脱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宝宝健脾吃什么好儿童偏食厌食的原因
我只知道诗人景斌,小说家景斌,当我一篇不漏地读完了景斌的散文集《一群蚂蚁在大树下生活》之后,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散文家景斌。他的散文和我读过的任何散文家的作品都不一样,他用一支笔把他和当下那些走红的或尚未走红的散文家区别开来了。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有分量的——沉甸甸的分量是思想者的结晶。散文本来是一种美文,是一座不容易攀登的高山,可是,这些年来,散文被写烂了,不论什么人,只要识几个汉字,拿起笔来就可以涂抹一篇,赏花吟月,游山玩水,戏猫斗狗,依红傍绿,轻飘飘的文字漫天飞。时间是最残酷的。像景斌所写的那些灌注着思想的散文虽然被挤兑,进不了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某些人所制造的排行榜,时间最终会将景斌的散文淘洗得越来越亮,放出光彩。
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意义,这是一个思想者必备的品质。酷夏初秋,我们被蝉声所包围,所烦扰,随意地踩踏着噪音扬长而去,而景斌捕捉到的蝉声“先是吱的一声又停下了。接着又是别的树上的一声,像试探空气的软硬,快快地触摸,然后快快地将手缩了回去。”景斌听着蝉声在思考:“人为什么不能像蝉一样在需要倾吐的时候爬到高处,将腹中的‘淤积’全都倒出来?人难道真的要被一根看不见的绳索捆绑,去了思想的暗室,让无聊将仅有的那点兴趣勒死?”在《秋蝉声声》中,景斌思考的是人的可怜、可悲,他赞赏的是蝉的自在、忍耐和坚守。《一群蚂蚁在大树下生活》,这个大树不只是一个意象,它是有象征,有暗示的;在大树下生活的“内容”,“想高兴就到处疯跑”,从不顾忌“怎么才能讨得同类的欢欣。”和蚁族相比,人活得太累了,比卡夫卡《地洞》中的鼠类更累。人为什么要这么活着?这个命题使景斌感到沉重,于是,他又回到了月亮的话题,他试图用中秋月“将我沐浴出一个纯粹来。”在《中秋月》中,他既感受到的是月光那母亲般的抚摸,又想到了月亮挣脱乌云的挣扎和痛苦;他既担心月亮“出了什么事”,又感慨月缺月圆的世事常伦。尽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中生活,然而,生活早已像老牛的舌头被磨光滑了,无奈了,麻木了。作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能触动他,使他思考——这就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所具备的 。冬日里的雪花,河床养大的庄稼,盛开的油菜花,野菊花染过的山坡,甚至一个橡皮擦,在景斌笔下都赋予了意义,都带着思想者的思考。一个平庸的作者只会展示或记录风花雪月或鸡零狗碎的琐事,而景斌从雪花中体味到的是“将自己摔碎,然后变成一滩水”的牺牲和悲壮;从油菜花里领悟到的是“内敛”、“泼辣”、“朴素”的“品质和风姿”;从野菊花中读到的是面对扼杀与威胁的对抗和坚韧,是“生也需要的艰难转换。”
景斌有一大批从状物写景中发掘思想力量的散文。而另一些散文,如《时间的印痕》、《佛海拾零》、《俗世感叹》等直接从平淡的生活中抒发出人生的哲理,绽放着思想的火花。《西瓜地里的草庵》、《小桥记事》、《种菜》等篇章则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将思想镶嵌在叙述之中,使人读后掩卷沉思——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迪。
景斌散文的分量来自美——内容美和形式美,景斌的每一篇散文都逸散美的味道。他的散文不只博大、深邃、滋润,而且有顽强的、坚持的、广阔的美感,这种美体现在他对意象、象征、暗喻的灵活运用。他将诗人狂奔的臆想和小说家入情入理的想象抒合在一起,进行散文创作。从一粒麦子,展示出的是麦苗青青和麦穗金黄;从一个老太婆身上看到的是花季少女的青春靓丽和中年妇女的艰难人生。这种跳跃式的思维和跳跃式的叙述,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诗意饱满的叙述语言,使景斌散文的美感触摸可及,比如,写蝉“猛不丁就听见它嚓地一下放出的声音,像天上往下倾豆子,滚动,然后一粒粒钻入耳孔,撒满心室。”一个“放”一个“倾”一个“滚”一个“撒”,用得出神入化。而声音可以用视觉“一粒一粒”来数,艺术通感的运用,使文章生动而有力。为文之道,关键在于用活动词和副词,景斌深谙艺术之三昧。
“比如夏夜,弥漫在空气里的是叫喊,像是被谁重重地踩了一脚,非得将浑身的疼释放出来才肯罢休。秋夜却情真意稳,让所有的生灵全都成熟起来。”“我几次三番审视眼前的小河,它的确不再怎么壮观,甚至像一堆用旧了的时间,在往事中显露出贫瘠和慌乱,全没有先前那种潇洒倜傥了。”炊烟的“脚步急缓,像出门忘了带东西似的犹犹豫豫。”在景斌的散文中,像这样的句子俯首即拾。只有像景斌这样的散文家才能也才敢叫空气“疼痛”,才会将小河比做“用旧了的时间”,才可以将炊烟比喻为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他用语言营造的氛围、气势,使他笔下的一物一件都是活的,有了生命的意义。
景斌散文的分量来自美,也来自善。这种善不只是体现在对他人的宽容,更体现在对自己的检讨和苛刻上。在诸多写人写事的散文中都能读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尤其是《陪伴父亲的11个日日夜夜》那一篇,读罢之后,不由人潸然泪下。
早在25年前,我就说过,如果是作家,说话的是作品。景斌用他的作品不断地给他的读者说,他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作家,他是有着相当分量的优秀作家。虽然,他没有大紫大红,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声誉,但是,他的诗歌、小说和散文陈列在文学长廊中,呈现着个性色彩,不会被淹没的。
共 212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著名作家冯老师读了景斌的散文集《一群蚂蚁在大树下生活》,对这篇作品剖析透彻,赞扬了作家景斌散文具备的几个特点:一,散文能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意义,每一篇散文都是沉甸甸的思想的结晶。二,散文从写景状物中发掘思想力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启迪。三,篇每一散文都逸散美的味道。不只是博大、深邃、滋润,而且有顽强的、坚持的、广阔的美感,这种美体现在他对意象、象征、暗喻的灵活运用。感谢冯老师的赐稿,倾情推荐,旋转木马欢迎您,向您问好!【编辑:小红】
1 楼 文友: 2014-11-20 14:40:26 欣赏朋友富有精美意象的赏析佳作,问候,愉快,欢迎继续赐稿江山文学作品赏析栏目。腰脱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宝宝健脾吃什么好儿童偏食厌食的原因
上一篇:A一br他是个杀手
上一篇:情迷苏东坡之烟雨平生
相关阅读
- [心情日记]卧室不安装双人床,而是直接在地面三脚"它",省空间显宽敞
- [心情日记]Alessandra Rich 2022早秋系列,修身廓形的韵味,亮点更添时髦
- [心情日记]存储巨头们,拼成什么?
- [心情日记]新增5个准入地!2022年法考准入条件地方名单汇总
- [心情日记]汪汪狗狗去郊游,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玩沙子 小孩子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 ;还有 工程车
- [心情日记]英国央行助理经济学家:货币政策紧缩还没到头
- [心情日记]️来自霍格沃茨的趣味魔法编程让应用程序耕于心田,令魔法绽于指尖。影子老师全新力作,众人翘首以待,下周
- [心情日记]魅族19疑似曝光,魅友:不在辉煌时驻足,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