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等信的人走了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24

母亲去世的这些年,我晚上做梦常常梦到她。醒来,泪湿枕巾。思念,穿过时光的长廊,走了一程又一程,停了一站又一站。

恍惚间,我看到大雪纷飞的天空下,一列火车正驶向岁月深处的一个地方。我的脸紧贴在列车的某个窗口,目光随着列车的轨迹不断游弋,试图从最恰当的角度,找寻站台上送我的娘亲。

阴沉的天空,漫天飞卷的雪花,哐当哐当的车轮,空旷寂静的站台,白发满头的老妇——我看到娘朝我晃动着枯瘦的手,她的眼睛,紧紧盯着远去的火车,嘴里喊着:

平儿,平儿,记得来信,省得娘记挂……

缥缈的声音在无边的风雪里一阵比一阵弱,一阵比一阵远,渐渐被风雪掩埋。火车渐渐远去,在雪幕里浓缩成了一个黑点,直至消失不见,我大喊着:

娘,你放心,不用挂念,我会来信的!

娘亲,寻不见了。

声音,听不到了。

故乡,看不到了。

雪花啪嗒啪嗒扑打着车窗,风在车窗外呜咽着。远处,青山蒙上了白发,老树干枯了思念,流水冰藏了过往。

春来冬去,冬去春来。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房屋斑驳的老村,黄土垒砌的墙垣,村头树头如盖的老槐树,延绵在天际的庄稼地,这些就像一部悲情落幕的老电影,伴着凄凉的尾声,发着沧桑的颤音,曲终人散。

老村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楼宇,一间间店铺,一条条马路。消失了的还有我的父兄,我的娘亲。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物是人非,往事影碎,娘亲站台送行的这一幕,反复出现在我的梦里。娘亲一声声的呼唤,岁月一次次的回眸,天堂一封封的信签,将我从沉沉的梦里唤醒。

信。

写信。

给娘写信。

给娘寄信。

在火车上,我心里一遍遍念叨着。 

临行前,娘拖着瘦弱的身体,为我收拾包裹,行李箱已被娘塞得满满的。她一边为我收拾行头,一边对我说,天冷了记得要穿厚一点的衣服,吃饭的时候不要抢食慢慢吃,你胃不好自己多当心点。 

一缕光,从窗的缝隙里投射在她的白发上,屋内躁起的尘埃漂浮在幽暗的光影里。娘枯瘦的手像一道剪影,不断地往行李箱里塞衣物。塞进去一件,她站在那儿瞅上半天,又拿出来换上另一件衣物,如此反复不已。心中的不舍,写在她布满风霜的脸上。

那一刻,我有些恍惚,有些不知所措。娘分明离我那么近,我却觉得被裹在光影里的她,与我相隔甚远。于是,那温暖的场景渐渐在我脑海里洇成一幅素描。最后,娘收拾停当,站在那儿看着行李箱,愣了好一阵回头跟我说,到了记得给家里来信,免得家里人记挂。她的声音有些颤,有些沉。我一遍遍“嗯嗯”地应着。

是的,我要远行。离开娘亲,离开老村,离开故乡,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读书。

娘亲,也要离开我,离开她这个调皮顽劣的孩子。孤独地守着老房子,看着院中的梧桐树花开花落,感叹着岁月的流逝;看着墙上泛黄的旧照片,思念着远行的游子。

从此,她将思念刻在一天比一天多的白发上,升起的炊烟伴着她的牵挂飘向远方——那个她朝思暮想的异乡。

我知道,她的心里可以装得下整片天空。她知道,异乡与故乡同在一片星光下。

信,我还从来没有写过。信于我,是一张空白的纸,等着我去用情感填满。

之前,我却收到过一封信,一封让我今生都难以忘记的信件。这封信是爹娘写给我的。那是在1987年的盛夏。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名落孙山。与我双生的妹妹却考中了国内一所高等学府。单纯洒脱的她,一副心花怒放的模样。这种落差,让我的心境一落千丈,沉入谷底。

我的严重偏科,让我这次高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物理、化学、数学都没有及格。

我哭着回家,不顾喊我的娘,来到里屋,将门关死,眼里流着泪,坐在床上自顾自地伤心。屋内是紧闭心扉的我,屋外是边敲门边柔言相劝的娘。觉得窗外葱茏的夏天再与我没有关联,世界被我关在了门外。

任凭娘怎样叫喊,怎样柔声劝我,我就是不出来。我带着哭腔朝着门外嚷道,别吵了,烦人,让我静一静好不好!少不经事,那时的我怎懂得娘的疼子之心。整整一天,我没有走出这间屋子。

夜黑透了。月光掠过格子窗,悄无声息地流进屋子里。外屋的灯亮了,爹娘在悄声说着话,似乎是在商量着怎样疏解我的情绪。言语间,娘一遍遍叹着气。正在我脑子里满是对高考失利的悔恨和无望时,听见门缝里发出索索的响声,尽管悲伤,但年少的好奇心就像一条毛毛虫挠着我零落的心。

我走近一看是一张纸条。

我打开灯,看着跳入掌心的纸条。屋外,娘似刚要说什么,被父亲“嘘”一声制止住。纸条上的字爬得密密麻麻。我静静地读着:

……你这个孬种,伤心哭泣能当饭吃,还是能当书读?有本事你再复读去考。你要是想学,想考,咱家砸锅卖铁也供你!你倘若自暴自弃,没人可怜你,也换不来你的前程。孬种……

这是爹的笔迹。当过小学教员的他,写得一手好字。我再熟悉不过了。 

我心里一股子气腾地升起来,从脚底冲到我脑门。我打开房门,冲到外屋,看到站在昏暗灯影里的双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冲他们喊着:谁是孬种?谁说我是孬种!谁说的! 

看到我疯似的从里屋冲出来,爹却轻声笑了。娘也笑了,眼中带着泪。我先是伤心的大哭,似乎要将所有的委屈哭出来。泪干了,声歇了,我渐渐平复,才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知子莫如父。爹对我太了解了。倘若他当面骂我,少年的叛逆会让我的心越走越远。如果他踹门进到里屋,对我呵斥,反而适得其反,会让我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这封信,却不轻不重,恰恰如夏日里炽热的阳光,足够烧到我,却不至于把我烫伤。当我渐渐平复以后,爹娘温言细语相劝,一点点温润了我的身心。娘更是万般柔情,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说,我们的平儿,最是聪明。你比小妮子(我妹妹)还要聪明,只是你没有用功,你若用上力气,没有读不好的书。

在爹娘的温言劝慰下,我复读了。在爹娘一遍遍教诲熏陶下,我改掉了自己身上顽皮贪玩、学习粗心的毛病,等到来年高考,我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了了爹娘的一件心事。等我渐渐长大懂事,每逢爹娘说起这封信的故事,脸上都会止不住溢出笑容,我脸上也会浮起一片红云。那时年少的我,一颗躁动的心等待着爹娘慢慢修复矫正。

我就是信纸,爹娘是写信的笔,一笔一画,一言一语,将我的人生慢慢涂满,涂得字正腔圆。大学入学不久,我病了,发着高烧。在家的时候,每逢我生病,娘都是细心照顾,热汤热饭,端茶倒水,一刻也不得闲。如今远离故土,拖着病体,想着娘的万般柔情,想着家的万般好处,眼泪差点掉下了。

我给爹娘写了一封信,写了如何想家、身体如何不适、吃穿如何不好等。我没想到,这封信却让娘寝食难安。等我寒假回家,爹对我说,你寄来那封信之后,你娘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我默默看着娘,一天比一天瘦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苍老的面容,心里充满了愧疚和不安。自此以后,我再写信只报喜不报忧。爹娘相安无事。

家书抵万金。在外地期间,每逢我收到家信,都是反复读好几遍,爱不释手。家里养的猪卖了多少钱,三姐生了一个胖乎乎可爱的妮子,爷爷刚过了八十大寿等日常家事,爹都一件件写给我看。但是对于娘的身体,他却只字不提。我总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窟窿,任我怎么填都填不满。

1991年年关,学校放寒假,学校让我们校委会的几个人住下,用几天的时间打理一些事务。忙完再回家。

那是一个阴沉清浅的晨,天空飘起了雪花,一阵比一阵绵密。我正在宿舍里整理资料,校委会的张震进门就急急喊我,老三(他们对我一贯的称呼),你的加急电报!我的心咯噔一下子,急忙站起接过电报。上边写着一行字:

母病危,速归!

我整个人僵住了,一颗心沉入冰冷的海底,一股子悲凉寒冷裹挟着我。我乱了方寸,肢体变得不再协调,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来不及交代手中的事务,便急匆匆赶往车站。我至今不知道,我是怎么从宿舍走到车站的。只记得,漫天的雪花,清冷的街道,昏睡的树木,孤独的行人。火车不赶点,我转乘公共汽车。心里一遍遍念叨着:娘,你可要等我回来,一定等我回来。

车窗外,雪纷纷,散不开的愁绪。车窗内,我心急如焚,默数着一个个站点。漫长的道路像是无尽的黑夜,那么漫长。

终于到家了,铁锁把门。邻居见到我说,你爹娘到医院去了。一股子疼痛,从心里坠入我的脚底,头轻脚重的我像丢了魂魄一样,急忙赶往县医院。病房里,爹,哥,姐都在。娘躺在床上。她干瘦的身体已撑不起棉被的轮廓。鼻子里、身体上插满了管子。一瓶鲜红的血浆正一滴滴流到她的身体里。脸色蜡黄,白发染霜,双手如枯枝,眼神黯淡如窗外昏沉的天空。

娘见了我,已然没有力气说话,只是蠕动着嘴唇,眼睛无声地看着我。我知道,那是她在说,平儿你回家了,娘终于可以看你最后一眼了。

娘生病住院期间,在病房里我一直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可是来到少有人的角落里,我捂着嘴呜呜地哭泣。那种有悲不能尽释,有泪不能尽流的感觉,像一块巨石压在我心头,沉重且悲凉。过了没有多少时日,娘撒手走了,坐上了开往天堂的列车。

昨天晚上,我梦到她了。飘飞的雪花,孤独的站台,清冷的风,从时光深处开来的列车,一个白发老妇靠在车窗口,眼睛里满是温柔,嘴里喊着:平儿,记得给我来信……

站台上,我孤独地站着。

雪花孤独地飘着。

绵长的铁路,孤独地伸向不知名的远方。

共 57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车站满头白发的娘亲送儿到大雪纷飞的站台的场景切入,感人的画面直扑眼帘。然后,在时空上,笔锋一转,时过境迁,树叶绿了又黄,记忆中的老村彻底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是充满了现代气息的楼宇、店铺和马路,终于明白,娘亲寻不见了。然而,任岁月流逝,娘亲站台送行的场景,深深地定格在记忆深处,永远不会抹去。作者通过大量的娘亲送儿远行的细节,表达了娘亲依依不舍的情感,细腻情深,父母挂儿之心跃然纸上。娘亲交代写信回家,不让父母挂牵,场景转换中,巧妙地提到高考后落榜父母的一封信,很触动人。通过写信往来的细节描写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父母挂念孩儿以及孩儿思念父母的情感,层层叠叠,直达人心。作品结尾,通过一个梦境,白发的娘亲还在叮嘱:“记得给我来信!”把这种思念母亲的情感推到高潮,动人心扉。事实上,娘亲去世的这些年,作者晚上做梦常常梦到。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精致之处,也是情感的自然喷发。等信的人走了,走入儿子的心灵深处,永远藏在那儿,永远融化在儿子的血液里。作品情感真挚,字字有情,句句有心,很感人。通篇言辞饱满,文字流畅,层次清楚,衔接合理,表现力强,熟稔圆润。亲情佳作,倾情。【:山地7 】【江山部精品推荐】【江山部·绝品推荐171204第954号】

1楼文友: 17: 4:24 送信的人走了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楼文友: 10:14:06 走了。走了。再也收不到我写给她的信了。现在想来,在外求学的时候,我写的信太少了。有些辜负了娘亲的深情。

2楼文友: 17:4 :19 云泥,读你的文字,也读你思念母亲的情感,为你的母亲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也为你有这么一个好母亲感到骄傲。

回复2楼文友: 10:15: 1 谢谢老兄,辛苦了。娘在世的时候,我这个儿子实在是有点不称职。愧对娘亲。

楼文友: 17:45:45 读着,我也想起我那走了的父亲

唯有感恩,唯有永远的思念,唯有好好的活着,才是报答父母的最佳方式和行动。

回复 楼文友: 10:16:44 惹起老兄的悲伤了。是呀,咱们好好活着,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

4楼文友: 17:54:10 等我,和你同题。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楼文友: 10:17:51 那就静等你的大作了,可别让我们等得太久哦。

5楼文友: 07:05:21 这文,看得我眼都湿了。

高考落榜,父亲写的信,不轻不重,满满的是疼子之心。

母亲虽去,却永活着。

问好云泥。早安。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万里路。

回复5楼文友: 10:19: 0 谢谢舒小妹。梦到母亲,便引发了此文。蘸着感情,一气呵成,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吧。

6楼文友: 08:2 :15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故乡,看不到了。雪花嗒嗒地扑打着车窗,风声在车窗外呜咽着。远处,青山蒙上了白发,老树干枯了思念,流水冰藏了过往。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6楼文友: 10:19:56 谢谢文友看过来。问安。

7楼文友: 18:22:0 既是一篇真挚深情的怀念娘亲、催人泪下的亲情佳作,又是一篇极具写作技巧,文笔优美的美文。

回复7楼文友: 08:14: 6 谢谢飞扬的鼓励。只是最近琐事缠身写得少了。问安。

8楼文友: 21:20:04 近期接连读了三篇与母亲有关的文章 人常说, 父爱如山,母爱如涓 ,母亲的爱总是柔软的、细腻的,让人心疼的。

很感动文章中的一句话, 爹对我说,你寄来那封信以后,你娘没吃过一顿安稳反,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母爱如斯,怎不让人温暖落泪?

一封信,写满了思念与爱怜,仅仅牵连着岁月两端,永远不变。

欣赏美文佳作,问候夏大哥!

回复8楼文友: 08:16:44 是啊,不管时光如何变化,娘亲好像永远站在我的不远处,深情地看着我。谢谢小弟,问安。

9楼文友: 21:29:54 中国的许多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母亲的 母 就是:母字上的两点代表了两颗心 一颗是子女的心,另一颗则代表了母亲的心。并且其中下面的一点是母亲的心,它是要告诉我们,无论子女走到天涯海角,他/她的心总会放到母亲心上。换句话说,无论何时何地,母亲的心会总牵挂着儿女

想来,这篇文章对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回复9楼文友: 08:19:41 嗯。老弟对 母 字的解义,阐释了母子连心、母子一体的深情。谢谢老弟。

10楼文友: 21:52:48 父母是儿女永远的怀念!

读着文字,我也想起了父母!

问好云泥,保重身体!

回复10楼文友: 14: 0:41 谢谢老姐。祝你安好。

热淋清颗粒的功效怎么样

热淋清颗粒的主要成分

老人晚上尿多该吃什么药好

小孩中暑
怎么知道自己缺钙不
灯盏花领军企业产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