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随笔随笔两则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09-05

(一)信念,生命的支柱

信念,不是人心盲目的挣扎,也不是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信念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柱,生活的动力,前进路上的灯塔。

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生活信念,就不会因挫折而灰心,不会因失恋而绝望,不会因冷遇而牢骚满腹,不会因误解而黯然神伤。

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得意时不会趾高气扬,睥睨一切;而是慎言笃行,高瞻远瞩。

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失意时绝不会委靡消沉,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隐忍以行。

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面对这样那样的潮流绝不会盲目发烧;而是冷眼旁观,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我们欣赏这种具有坚定信念的人,因为他们真正地理解了人生的真谛,理解了社会的内涵,也理解了生活的本质。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真正地认识自己,了解了自己。能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他们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自己,总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毫不放弃。

屈原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孤傲不群,却不能“遗世而独立”,只能在绝望中投身汩罗江,放弃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而李白纵然也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落魄颓废,但毕其终生的毕竟是他的豪放和旷达,以及“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的忧国忧民之心。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赤橙黄绿青紫,五彩纷呈。生活又像一个五味瓶,苦辣酸甜咸,多味人生。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体验,每个人的感受,林林总总。它有时欢乐,有时悲哀,有时浮华,有时消沉,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情感体验而迷失人生的航向。我们心中燃烧信念的火焰,使得我们生活更真实,更美好,使我们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信念,是忠于我们生活的第一位恋人。我们要忠于自己的信念,忠于自己的人生,脚踏实地,实实在在,永远挺立起自己生命的支柱。

近来重读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嘉丽妹妹》,为嘉丽这样一个令男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充满渴望而又年轻无知的人物形象而惊叹,更为赫斯渥的悲剧而震惊。赫斯渥从一个稳健而自信的酒店经理,急剧而惊人地变成一个可怜而全然可鄙的畸形人。他抵挡不住嘉丽的巨大诱惑力,(当然,嘉丽是无辜的。)就铤而走险,盗窃公款,诱使嘉丽跟他逃走。在纽约,他沉溺于浮华的生活当中,很快花掉了退掉大部分赃款后余下的钱,他经历了一连串事业上的惨败之后,精神之柱完全坍塌了。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彻底失败了,那么这个人就是一败涂地,永无翻身之日了。赫斯渥的悲剧就在于他丧失了自己生活的信念,他沉湎于自己的过去,像一只养在笼里的金丝雀,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不认识这个社会,无法使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遭遇了挫折,只能沉溺于自己悲哀的自怜当中。

信念是什么?

信念就是一个人对生命的热切渴望。

信念就是一个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信念就是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百折不回的勇气。

信念就是一个人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的信心和力量。

(二)永远的乞丐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富人突发善心,施舍了一个乞丐。又问他:“我给你这20元钱,你会怎么花?”

“我要先去填饱肚子”。

富人有些好奇地问:“我给你两千元呢?”

“那我就买台,哪里有乞讨信息就去哪里!”

富人咬咬牙:“我给你20万,你怎么办?”

“我就买辆车,开车去乞讨!”

富人又假设了一次:“给你2000万,你准备干什么?”

“那我就把整个城市的乞讨权买下来,我当老板,雇人来乞讨!”。

这纯粹是一个杜撰的故事,无疑是富人在拿乞丐寻开心。也许杜撰者目的是想说明:乞丐永远只能是乞丐,不管他怎样做大做强。

生活中假设的情况很多。有同事问我,如果买彩票中了大奖,我会干什么。我摇摇头说,等中了奖以后再说。同事非常想知道答案,我想了想说,我还继续干我现在的工作。同事一脸的不惑,想知道为什么。我说,如果我有钱了,工作就是一种享受,不再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可惜,这一切只能是假设。

同事一脸的不屑,那意思好像在说我一辈子只配做这种工作。就好像笑话中的乞丐一样,一辈子只能做乞丐,永远跳不出自己画定的那个圈圈。

也许,在一般人的眼里,乞丐的思维决定了乞丐永远只能做乞丐,因为他的心态决定了他的命运,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但这只能是一种假设,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乞丐是不会有的。勿庸置疑的是:人的心态,人的思维方式,人的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受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支配的。人的思想方式局限于一定的环境,而一定的环境又限制了人的思维方式。囿于这样的怪圈,个人的命运很难有所突破。只有打破思维的旧有模式,克服旧的思维惯性,跳出旧的思维陷阱,实现思想的“聚变”和“裂变”,才能有所突破,才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是,我还想要说的是,从上面的笑话中我读出了乞丐的执著。对习惯于从事一种稳定职业的人来说,最熟悉的事情莫过于他的工作本身。久而久之,这种工作或许会养成他的工作惰性,养成他惯常的思维模式,但也可能要激发他的兴趣,倾注他的热情。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就会感到可惜。

记得在什么地方曾读到过有关美国人最不后悔的活法: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二是想办法从中赚钱谋生。感觉很有些可取之处。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就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把本职工作当作自己最喜欢的事,用心用力的去做,能够谋生应该绰绰有余。

共 21 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很有哲理的随笔。随笔由两部分组成,一则有关信念,一则有关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无独有偶,前两天看到一篇短文,也说到了这个问题,短文的题目叫做“有关贫穷”,文章的主旨是说对有些人来说,贫穷似乎是他们惯有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并非他们必须要过的生活,短文阐述的道理,跟作者的第二则随笔中的乞丐故事,实在是非常的类似。再回头说说作者文中所倡导的信念问题,在我看来,人活在世上,不管何时何地,遭遇何事,信念犹如生命中的灯塔一样不可或缺。推荐品读,感谢赐稿。【:灿若舒锦】

1楼文友: 09:44:17 很有哲理的一篇文章,生活来自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谓信念。欣赏美文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感谢投稿。

灯盏花龙头企业文化

灯盏花领军企业产品

灯盏花领军企业发展

典型心绞痛的特点是什么
汉森四磨汤口服液适用人群
孕期缺钙吃什么食物有哪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