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临武县独具魅力的上乔古村组图维权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10-30

郴州临武县:独具魅力的上乔古村(组图)

上乔古村。

昭德王古庙

石雕鱼龙。

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惊现临武,因数百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而有望成为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上曾经显赫的家族 从临武县城出发,汽车一路向北驰奔25公里,在一处四面环山、依山半园坡式盆地上,一个大型的古村落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位于麦市乡境内的上乔古村。村主任郭道石介绍说,上乔村目前有570余户,1800多人口,全姓郭。据上乔村族谱记载,本村始祖郭妥公,糸唐代名将、汾阳郡王郭子仪十九代孙,南宋时官任临武,定居乔溪(即今上乔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史料记载,唐朝大将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出将入相堪为四朝元老,因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外族而留名青史,唐德宗继位后,甚至仿照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赐号郭子仪为“尚父”。在上乔村的宗祠里,至今仍供奉着郭子仪的雕像,宗祠墙壁上印刻着四个楷书大字——“再造鸿尤”,据说是当年皇帝所赐。

对中韩两国进行解释说明。

上乔古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儒风盛行,历来文武人才济济,村族谱记载:自明初以来,科考中举进士1人、举人2人、国学15人、贡员、贡生12人、恩赐寿官、登仕郎5人、庠生、廪生、增生30余人,其中明至清代入朝出仕10多人,任知府、知县、督运等职;民国时期,考入黄埔军校、陆军军校4人,抗日及抗美援朝革命烈士6人。

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落

上乔古村座东南朝西北,占地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村落呈络迷宫格局结构。村内古建让措手不及的企业只能高价购买菜粕抵充。筑主要分为群体式和单体式两类,其中群体式包含上下厅、天井,多为祠堂、祖厅、大宅。所以古建筑均为青砖墙体,硬山顶或马头墙硬山顶,小青瓦,青石围角和石砌门坎,在大门两边侧墙都有石灰抹墙永久性诗词对联。其内部结构多为木柱梁架、窗式隔房、木楼板下吊顶棚不等,大小窗户、神台、隔门、檐翘梁等,雕刻着丰富的花卉、动物图案,而屋外檐下墙壁多以书画、花卉石灰浮雕图案装饰,古色古香。

站在村后山的高处,放眼所见,整个古建筑群以纵、横交叉的台阶式井字形或散形,依山半园坡式,由上而下排列或组合。村中内外巷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水沟交错连贯有序。村中有清代古建140多栋、民国建筑300多栋,大部份古建筑保存尚好。

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尽管数百年沧桑,特别是经过“破四旧”的浩劫后,大部份人文古迹、公益建筑被毁,但村里至今仍保留大小祠堂5栋;明代石砌四方罗山、圆罗山(当地人称“下手”)2处;古凉亭4座;古庙2处,其中1处昭德侯王庙为纪念唐代武陵侯黄师浩,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光绪年间私塾2栋;石拱桥2座;古井8处;大小石彻水塘、水池10处。古时,从临武县城通往嘉禾的盐道贯村而过,这条蜿蜒发亮的青石板路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10余公里。

专家建议加强文物保护

日前,前来上乔村考察的湖南省文物评审专家谢武经在接受采访时,满还兴致地说:“这里的古建筑群很有特点,留下的文化信息很多。”谢武经认为,上乔村目前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建筑基本成片,有不少精典之作,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对联、木刻,都非常精致,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防卫和消防功能尤为突出。“这些古民居的墙壁上建有那么多的瞭望孔,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应该是很奇特的,这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秩序,说明当时这个地方民间治安比较乱。而那些错落有致的石板路、小巷道实际上是消防通道,用来防范火情的蔓延。”

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刘专可将上乔村古建筑物和古构筑物概括为“八古”:古民居、古私塾、古庙、古凉亭、古台、古石板路、古碑刻、古水塘。“我最感兴趣的,第一是这个昭德王庙, 这可能是郴州境内唯一一座崇拜地方神的古庙,在市内其他地方还没发现过,很有保存价值。第二是这个村子有四个凉亭,很罕见,凉亭的浮雕有人物、动物、花卉、对联,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对于村前栽着古柏树、用青石砌筑而成的一方一圆两个巨大石台,即四方罗山和圆罗山,文物专家们称,充满了神秘感。“可能是碉楼,练兵防范用的,也可能是墓葬或祭祀用的,更可能是从风水来考虑的,很值得研究。”谢武经说。

谢武经建议:“对于上乔古村,首先要尽快作为市级文物单位保护起来,同时要组织人员挖掘古村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将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远近游客的目光。



孩子积食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
肝硬化全疗程用药如何选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