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散文秋之露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31
情景散文·秋之露
想到秋露,我便自然联想到泪滴。关于春风,夏雨,秋露,冬雪的文章,古不知有多少了。秋是个美丽的姑娘,穿着长长的水袖衣裙,被秋风吹过的白色长袖,伴着湖面上的层层涟漪,她落下泪滴,宛若天仙下凡。九月的空气带着残暑,她出现了,泪珠便化作白露,清澈冷静地留在树叶,泥土,大地,留在人们的足迹里…
一场雨勾勒出秋的模样,而一点一滴的秋之露,且装扮了秋的霓裳。走过秋之桥,看到满树的萧瑟,闭关的思念啊,又随着叶儿飞翔。再如何的难忘,也是多少个轮回之前的瞭望,而今,露已满天。
我本不知你从何而来,亦不知你去向何方,只是,只是,错过。轮回的光阴在光影中沉浮,一场场晨露遮了流光掠影。露已封了深深的记忆,也封了深深的伤痕,劫已殇。经历了晦与明,荣与枯,还有什么放不下。浅安欢喜,清秋如水。
一股冷流漫过秋桥,将燥热封锁,为大地降了晨露,滋润着久渴的身躯。银杏立即刷黄了记忆,那满树的黄映着沧桑,迎着朝阳。
浅浅的欢喜变作滴滴晨露,浸那一场错过。清丽的思绪舞作一片片晶莹,落于秋望之上。是啊,凉薄,凉薄浸透了我的肌肤、也穿过了我的思想。
走过秋桥,忘却悲欢,看叶儿翩翩。凉薄覆了青青,覆了梦呓。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欢喜,没有枉然。或许,只有饱满才懂得沉静。理性与感性交织,构成了秋之露。不论今昔是何年,只有那株银杏,总是那样飒爽依旧…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散文
“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的佛教徒之口,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上一篇:p艾米的山楂树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