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秋天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14
摘要:一九六六年秋天,一位中国知识分子,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偷越国境。所发生的惊险、离奇、曲折的故事。 在我的写字台上,长期摆放着云南作家李必雨的《亡命异邦》(缅共游击队十年亲历记),这本令人敬畏的巨著蒙着灰尘,静静地注视着我——古铜与白色叠印的封面,一条鲜明的裂痕——我不得不将头掉开。我明白要啃完这部著作,不仅需要时间,耐力,更需要相当的承受力。有些东西,这要瞥一眼就知道它的份量。
就其语言、结构和处理事物的观念,李必雨属于那种伤痕类的民族作家,在他的背后站着更加伤痕的一代人。以当代人快餐式的阅读,永远也不可能完整地把握他的作品脉络。况且,“把握”了又有何用?现实生活本来就很累,再加上对历史的痛苦回忆,我们的灵魂就只有趴在地上喘气的份了。
周末闲暇的时候,只要花上半天的功夫,浏览一遍图书市场,就知道教大家活得轻松的哲学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摇曳在怎样一个无根的精神空间啊,想当年文化大革命的幽魂居然在缅共的上空深深地重叠,红卫兵运动的波浪席卷到异国他乡,可见这场运动影响之大。
在李必雨的长篇小说《亡命异邦》开篇,写了一九六六年秋天,一位中国知识分子,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偷越国境。“在昆明,我隐约听说滇西国境线的那一边,有缅共游击队在活动。我就像溺水的人忽然看到一根漂浮的木头一样,决心去投奔。以往之所以没敢打越境的主意,那是因为头脑里盘踞着这样的观念:资本主义社会所能有的无非是剥削、压迫、饥饿、罢工以及凶杀、抢劫、诈骗、赌博、吸毒、卖淫之类;而且,往资本主义社会跑,那不是叛国吗?而投奔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就不同了,那是去干革命,而且是干世界革命,这本身就是光荣豪迈的事业。这样一想,心理上自然也就平衡了。”
我不忍卒读,初春咋暖还寒夜晚,我的手脚麻木,起自内心的西伯利亚寒风刮了一夜。文革运动和东方共产主义运动这一对意象如尘封的手铐锁住了我的双腕,翌日中午,我方从噩梦中解脱,但这种异国的牙痕却保留了若干年,直到面对“文革”有了定论,我的一颗驿动的心才稍稍平复。
小说以非常实在的文学记述,从主人公进入缅共红色根据的艰难路程,到“生肉宴”的血腥场面;从武工队的奇遇、到枪口对准主人公的背脊。异国他乡的苦与泪,情与恨、困惑与迷茫跃然纸上。李必雨写道:写这部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以及我们的儿孙永远吸取东方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希望人世间也不要再出现“文化大革命”之类的悲剧、闹剧。悲愁而漫长的怒江河水已经看惯了变幻无常之人的命运。从李必雨所经历的缅共的时代,到中国当时的文革运动,犹如两个隔墙相对的狂人,虽然时代改变了,但是狂热的情感,盲目的崇拜,依然残存留有痕迹。往事如烟,岁月更迭,如今忆及那段揪心的岁月,想起那些壮烈献身、悲凉蒙难、漂泊无依的“红卫兵小将”们,便潸然泪下,不能自己。
许多作家热衷于作品的解答命题,李必雨通过自己的十年缅共游击队亲历,为我们提供了相当深不可测的背景和理由,然而以他的眼光来看,只要干革命,在哪都一样,无论是中国还在缅甸。可是,真正来到缅共的队伍里,他不仅看到了有名满“日不落国”的学生领袖;有过震惊莫斯科的共运理论家;有过被盟军授予金质骑士勋章的抗日传奇英雄,还看到千千万万为圣洁信仰而献身的青年男女,然而她半个世纪以来的起伏兴衰,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也许不会纳入哪一家的正史,不过,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她确曾闻名遐迩。
应当指出,这世界对于一个盲人来说的确是个迷宫,为了逃避耻辱的记忆,逃避现实的冲击以及粉身碎骨的幻觉,若干明眼人却掉了进去——这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现状,而是涵盖着这二者的艺术。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又将敲响,在时间的巅峰上回首,一切都在解构之中重组,包括世界的秩序。而在中国,解构是最大的时尚。曾几何时,一批批文化巨子被挖掘出来,然后迅速过时。当苦难和历史的沉重耻辱也逝为一种往事,那么,为了眼下的世俗功利而“解构历史”就成为必然——世间万物都能变通,解构历史使之经得起多次的消费。
德国柏林墙如今不就成了消费品吗?供游人参观缅怀当年的历史。中国的北京圆明园遗址不也是成为旅游胜地吗?岁月久了有多少国人还记得那段历史的耻辱。是否也相当于我们书柜里的柏林墙,手碰上了,翻阅一下,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而有时手碰上了不翻阅,因为这个话题已经讨论过了。
读罢李必雨的长篇小说《亡命异邦》,感悟颇深,在心灵中讨论得也很激烈。讨论的结果,使我对沉重的历史感受愈加强烈,这段历史真的不能忘记。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肩,我的国家、我们的党在也经不起这种类似“文革”的折腾了。列宁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客观的正视历史,面对现实,才能真正的拥有辉煌的未来。
共 187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亡命异邦》原来是这样一部忧伤的小说,读了书评,我们深深被小说背负的巨大历史痛苦震撼。文章用简明的故事作为评论的依据,揭示出了小说所讲述的故事的痛苦,把小说的内容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作者在类比中把小说的价值意义揭示得非常清楚。也指出了我们如何看待一些历史和历史小说的问题。一篇有思想性的书评。【:春雨阳光】
1楼文友:201 - 22:19:58 小说是感人的,书评是感人的。书评对小说起到了很好的推荐作用。 语文教师
2楼文友:201 - 08:22:0 写评论要 有实事求是之心,就会好的说好,坏的说坏,就会理直气壮,旗帜鲜明。 谢谢春雨精心编审,您辛苦了!
佝偻病导致宝宝o型腿小孩经常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如何缓解腰酸背痛
上一篇:琴韵莲心九七言绝句
上一篇:在马老大死去的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