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29日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09

10月28~29日,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部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

“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在开幕式上讲话

10月28~29日,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部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岱良、西南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出席开幕式。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出席闭幕式。来自中国大陆的朱先树、龚学敏、梁上泉、袁忠岳、古远清、王小佳、傅天琳、谭朝春、蒋登科、郑劲松、熊辉、梁笑梅、张立新、魏巍、付新民、吕杭、方伟、易晓燕、张昊、杨启灵、李自平,来自中国台湾的林于弘,来自中国香港的傅天虹,以及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泰国、韩国等国的百余名诗人学者参加论坛,纵论新诗百年与文化自信。

吉狄马加在开幕式上谈到,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新诗应该注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加强与外国诗歌界的交流,在中外诗歌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诗人创作还要具备全球性视野和承担民族诗歌复兴重任的雄心。

重庆市文联名誉主席吕进谈到,百年来,中国新诗出现了一批经典作品,也涌现了一批优秀诗人。全世界华文新诗也取得了佳绩。但是,当下的新诗创作依然不成熟,很多诗歌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并没有融入民族文化传统,“守住诗之所以为诗的美学边界,守‘常’求‘变’,推进多样化诗体建设,寻求新诗诗体的丰富”。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北碚区作家协会主席蒋登科认为,当下出现不少经典诗歌作品,延续了中国新诗传统和文脉,也开辟了汉语新诗的新领域和表达方式。中国百年新诗踏上了中国及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节拍,无愧于时代。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两年或三年举行一届,已成为全球华文诗学界的一张名片,也是重庆作为中国新诗重镇的重要标志之一。

(:王怡婷)

奥利司他胶囊怎么服用
杭州丽都医院怎么样
老年人便秘的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