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肯定立人乡村图书馆请为乡村文化之痛做哈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2-02-28
用户的现场环境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面对 家乡衰落 现象, 我们不能做点什么吗? 日前,立人乡村图书馆发起者李英强在媒体上这样发问。4年前,这位北大经济学硕士放弃优越的大城市生活,与妻子背起行囊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为家乡人开办了一个图书馆。
公益图书馆的乡村之旅,绝非 诗意的栖居 。对许多人来说, 回不去的故乡 ,还因为曾经恬静的文化图景,正在被麻将声、黑吧、六合彩和算命打卦的喧嚣击碎。当代农村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精神家园的荒漠化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乡村人均藏书只有0.1册。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广袤农村、9亿农民来说,能够解知识饥渴、精神匮乏的 文化天堂 ,无疑更加急需。当电影放映队在穷乡僻壤受到贵宾般的欢迎,当村民像当年接亮电灯时一样欢呼广播电视 村村通 入户,当数以十万家的 农家书屋 被农民誉为 富了脑袋富口袋 的惠民工程,你能感受到文化之雨滋润农民心灵所带来的欣喜,更能感到像土地一样巨大深厚的文化需求正在苏醒。
和许多人一样,李英强和他的伙伴们也曾为家乡文化衰落而嗟叹焦虑。然而,与许多人不同,除了面向现实的惊叹号,他们还发出了面对自身的问号:我能做点什么,我能带来什么?
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 ,这是立人图书馆的行动逻辑。4年来,从孤军奋战到数十人的团队,从 中学经济学 到 立人大学 ,从第一座图书馆到分布于9个省市的10余座图书馆,从乏人问津到办理有效借书证2000余个、覆盖数万人,李英强们所憧憬的乡村教育 乌托邦 正在现实中日益清晰。普通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孩子们专心阅读时嘴角浮起的微笑给了最好诠释。
与立人图书馆类似,乡村大地上也生长着 耕读书屋 、 家庭图书室 等一大批公益图书馆;与李英强团队一样,广大农村坚守着为孩子们奉献青春的乡村教师、为乡亲们送文化的大学生村官、为一所学校带来生机的支教志愿者,他们都有着 三年之病,须求七年之艾 的耐心,有着 不是天边一朵云,而是落在地上的雨水 的扎实心态。
相对于政府部门推动文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 大手笔 ,民间的努力或许波澜不惊,但却同样为农村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无尽滋养。更为重要的是,乡村公益图书馆矢志 去国民阅读最薄弱的地方建设 、 让灵魂里本有的种子发芽 ,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这样的理念和行动已经超出了公益范畴,彰显了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从而激活那些沉睡的社会资本,唤起那些社会力量,一起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或许,当有人感慨 一种向下的力量开始登场,从而抑制住了原本随着时代而高涨的向上的力量 ,我们不妨先扪心自问,我究竟为 向上的力量 做过什么,做了多少?(詹勇)
成都哪里有癫痫医院上海治疗妇科哪家好
柳州白癜风医院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