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年年味里的故事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2-18

一、油面

2012年12月间,央视CCTV-2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专为老家英山做了一档“淘乐进行时”节目。节目画面拉开,首先看到节目主持人熊雄津津乐道地介绍着节目主题,接着就看到漂亮、清纯、文静的电视采访晓冉到处寻找做“筷子面”的画面。

在一个农家村舍,晓冉终于找到了正在做筷子面的人家。在这户人家里,晓冉想体验一下将面条绕到面筷的工序。她自面钵中拉取一段面条,左搭一下,右搭一下,费力地上了一筷挂面,可那筷挂面样子极为难看,根本不能拉下面来,晓冉笑着放弃了这样的体验。接着,晓冉看到人家将挂面拉得那么长,那么好看,她想体验一下拉面,当她站在面架前,双手把住面筷拉面时,要么用力轻了,面条拉不下,要么用力急了,将一挂面全部拉断了,看来拉面也很不容易,她再不敢拉了。最后,晓冉体验煮油面,在主家妇人的帮助下,终于让她尝到了筷子面的美味。

该节目播出后,人们通过、络等渠道传来了四面八方的寻问,什么是“筷子面”?好吃吗?从哪儿可以买到吗?这可忙坏了县商务、旅游和工商等单位。谁也没想到,央视一个平常的推介节目,却将老家一道普通吃食,在全国掀起了“轩然 ”,这怪谁呢!怪就怪央视知名度太响了,也怪现代影媒的传播速率太厉害了。

央视里的“筷子面”,其实就是老家的油面,可央视里为何将它叫成“筷子面”呢!也许是电视制作的编导另有其意吧!我们暂且不去管它,只要知道它好吃就行。

说起老家油面,其实不同凡响,它比超市的筒子面筋道,比快餐面容易消化,比现做的刀切面美观,比玉米棒子面更方便烹熟。

过去,老家乡下,在腊月上旬就开始做油面了,也叫做年面。做油面得用饱满、干燥、未霉变的麦子。在没有粉碎机械的六十年代前,得用石磨磨麦子,后来是用机械磨麦子了,用机械磨粉做的油面,比石磨磨粉做的油面,更细腻、更洁白。

做面得请面匠师傅。面匠师傅必须在头天晚上来到主家,先将面粉倒入面钵,根据面粉重量加入适度盐水,接着开始揉和面粉。揉和面粉这一程序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油面的制作质量。揉和的程度要达到粉不粘手,面团表面光滑、起泡、柔韧有度,扯取一团面团时,能拉起十几公分长的面筋。

面和好了,师傅将钵中的面团倒在面板上,用擀面杖压成约七八公分厚的大面饼,接着用瓷盘的边缘先从大饼外边逐步向中间旋转着切条,切出的面条有牛尾巴那般粗,师傅用油刷子蘸上菜油,往切条外表抹去,再将切条旋转着放在另一边面板上,这叫“盘龙”。再接着,师傅将粗大的切条一段段地揉搓成拇指般粗的小面条子,将小面条的首端牵拉到已经刷上油的钵底,然后从钵底部一层层地、旋转地铺上涂抹有油的小面条子,再盖上盖子,这叫“醒面”。这天晚上,主家要用木板搭建一个三米长,四十公分宽,六十公分深的面箱。箱口两侧要有收口的檐子。至此,做油面的准备工序基本完成。

第二天三更时,面匠师傅起床了,他将装有小面条的面钵搬到面箱近前,坐在面钵跟前。在隔着面钵对面的钵凳上,有一个插面筷的T型木块,T型木块的横向木头上有一个间隔十五公分的双孔。这时师傅将要进行做油面的第三道工序,上筷。上筷时,师傅先在T型木块的双孔里各插入一根筷子,筷子有五十公分长,是由一种长节枞竹做成的。这时,只见他他提取盘旋在面钵中面条的一端,将它粘搭在左边筷子的前边,自钵中拉取一段面条,快速地用双手搓成小手指粗的面条,呈8字型交叉密绕到双筷上。熟练的面匠师傅上一筷面(一挂面)不到一分钟。上好了的筷面,先放在面箱上。若是做二十公斤粉的油面,大约要上 00挂面。一般要在早饭之前,必须完成上筷程序。

太阳出山时,上了筷的挂面开始上架拉面了。面架是做油面的重要工具,每一套面架,由两个支架和两块长方型面板组成。每块面板一般有三米多长,十二公分宽,两公分厚,面板上面有上下两排插面筷的小孔。搭好的面架,上下端之间间隔有两米距离。

一挂面,两根面筷,一根插在面架上端,一根自然下垂。拉面时,双手把住垂下的面筷两端,顺着面条的韧性和弹性,缓缓地、有节奏地拉,拉一次,要等待几分钟,大约半个小时后,一挂面才能慢慢拉到靠近底下的面板。这时,要用一双分面筷,自上端面筷插入,将粘在一起的面缕分开,然后,将垂下的面筷插到底下面板。当所有的挂面拉至底部面板后,在微风的吹动下,油面微微颤动,似蚕丝流逸,似秀发飘柔。

拉到面架下端底板的油面,凉晒到一定程度,得趁面条还有一定的韧性时,将插在下端的面筷取出,轻轻插到上方面板上,再稍微凉晒就成为成品挂面了。

油面是家乡的美食,其制作工艺已流传了几百年。小时候,年年春节将至,那千丝万缕,细于银发,泛着面粉清香的油面,看着让人心醉,吃着暖在胸间。如今我已是花甲老者,仍让那丝丝缕缕的油面,萦绕在我的心里,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二、猪血豆腐

相传三百年前,老家西河有一个姓金的富户人家。某一年冬天,这户人家新娶了一个儿媳。新儿媳也是富户人家的女儿,在娘家时以富家 自居,极少做家务事。金家虽然富有,但儿媳的婆婆向来是个勤劳女子,她可没将新娶进的儿媳当少奶奶待着。

年来了,一日,金家忙着杀年猪,磨豆腐,一家人忙得团团转。突然,婆婆唤儿媳将一盆猪血放置桌上。儿媳倒也听话,准备去端猪血盆子,当她走近猪血盆一看,一盆猪血,腥红味膻,盆口脏血尽染。如果是在娘家,面对如此不堪入目的脏血盆子,她早已避之唯恐不及,可这是在婆家。无可奈何之下,她皱着鼻子,伸出双臂,端起了猪血盆,并将盆子离自己胸前远远的。就这样端一盆猪血是很吃力的,新媳妇费尽吃奶的力气,终于将猪血盆子端至接近桌子边缘。就在盆底还没完全放到桌面时,她就松开了端盆的双手,这时,只听哗啦一下,嘭的一声,一盆猪血全倾倒在桌边已经压好的豆腐上,猪血盆落到了地上。

年更岁毕,封建家庭都讲究万事顺意。金家新媳妇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了,吓得站在猪血豆腐旁边,满脸惊惶,不知所措。公公见此,不好说什么好,鼻子里吭了一声,走了。自己丈夫见她如此不中用,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甩手而去。其实,新媳妇最怕见的就是婆婆,她早就听说这个婆婆厉害,这时,她揣着惶恐之心,等待着婆婆对她的数落。没成想,婆婆走到近前,什么也没有说。这时,婆婆首先想到的,就是这豆腐不能吃了,但也不能浪费了。接着,婆婆想到了乡下做霉豆腐时,加些盐,豆腐就不会变坏,于是,婆婆炒了一锅热盐,将盐放进猪血豆腐中,搅拌,再做成一个个的豆腐粑。婆婆想到,做霉豆腐不是要晒吗!于是,婆婆招呼媳妇将豆腐粑拿出去晒。

金家的豆腐粑在腊月的太阳下,晒了一天又一天,稍干、红润的豆腐粑有种说不出的香味。这时,婆婆又将豆腐粑放到灶台后,用烟子熏,一直熏到腊月三十那天,这时的腊豆腐粑干结、通红、熏香。婆婆在做年饭时,将豆腐粑放锅里煮了一下,再用菜刀切成薄片。当即,一道颜色棕红、风味独特、熏香奇异的豆腐粑,挑逗着金家一家人胃口,有的说,太好吃了;有的说,太香了;有的说,太诱人了。当金家所有人一齐问这猪血豆腐是谁做的时,婆婆好笑地指着新儿媳妇说,是她做的!这一刻,新儿媳妇感激地望着婆婆,流出了兴奋的泪水。

后来,金家的猪血豆腐,经一传十,十传百,传了几百年,传遍了老家方圆几百里的乡野村舍,成了当地一道少不了的大年腊味。

三、破粉粑

从前,英山东河有户杜家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有三个儿子。有一年腊月间,三个儿子、儿媳闹着要分家。主人夫妻俩想着儿子都大了,原先在一起过日子时,很多事总难一碗水端平,让兄弟、妯娌间结下了不少怨恨。分就分吧,迟早总是要拆户分开的。大年三十之夜,待一大家人吃过最后一顿团圆年饭后,就开始分家了。这一夜,房屋分了,田地分了,家具分了,粮食分了,留下最后没分的就是几筐米粉粑。这些米粉粑有大有小,有粗有厚,确实不好分。

为了平均分配这些米粉粑,老夫妻俩想了个办法,他们将这些做得不均匀的米粉粑,重新破碎成粉,然后再加水揉和成一个大粑。三个儿子问,娘,你做成一个大粑怎么分。娘说,这大粑叫“粑娘”,你们把大粑分了,也就是把娘也分了。三个儿子听后,默默不语。这时,主人找了块厚木板,在木板上刻了三个一样大、一样深的粑模,并在三个粑模底部各刻了一个儿子的名字。待老妻将粑娘放锅中煮熟之后,老夫妻俩用粑模将粑娘做成大小一样、厚薄一样的“印子粑”。就这样,三兄弟和三妯娌各拿走印有自己名字的粑,至此,杜家终于在大年三十这天,都分了家。

后来,人们将大米粉碎成粉做的粑叫“破粉粑”,将破粉粑做成有文字或有花型图案的粑,叫“印花粑”。因为印花粑比破粉粑更精制、更靓丽、更小巧,不知什么时候,印花粑由大年美食延用为孩子过周岁的节庆食品。

共 4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很有特色的地方“年味儿”,每一道年味里,就有一个故事,有着一段回忆,有着暖暖的家的味道。第一段文字中作者指出,央视“消费主张”栏目里引起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筷子面”就是作者家乡的油面。接着从油面的特征。制作方法入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将油面这道美食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说,虽年逾花甲,然油面的清香,依旧萦绕心间,久久不忘。第二段文字介绍的是猪血豆腐。这是一道很特别的菜肴,是过年不可少的一道腊味儿。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猪血豆腐的由来,故事性的描述增加了读者读下去的欲望,描述生动,栩栩如生。第三段文字描述的是破粉粑,一个传说,引出了破粉粑的由来。带着民间色彩的传说,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三段文字,讲述着作者家乡的年的特色,叙述自然流畅,文章中有细节的描写也有神奇的传说故事,将自己家乡独特的年味儿带给了读者。问好作者,倾情推荐!【:樱水寒】

1楼文友: 00:06:18 问好秋大哥,独居特色的年味儿啊!正如大哥说的 每一道年味里,肯定有一个故事。 从大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哥家乡的特色。欣赏,祝大哥创作愉快!

回复1楼文友: 09:09:28 老家的油面真好吃呢!我既然将做油面工序说得如此祥细,说明我也会做油面了。

2楼文友: 00:07:52 第一段文字描写是很详尽的,第二段与第三段稍微薄弱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感谢大哥带来的精彩,遥祝冬安!

回复2楼文友: 09:11:14 是啊!第二个和第三个 年味 本来就简单一些。你说的没错啊!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楼文友: 00:08:24 按语不到位的地方大哥海涵,期待大哥更多的精彩!再次问好!

回复 楼文友: 09:12:58 谢水寒的 按语 ,写的很好。只是这篇文字我写得太仓促,就发表了。

4楼文友: 21:02:40 欣赏你笔下的每幅年味别致的画面,就像你很会制作这些美食品啦!(热咖啡一杯)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回复4楼文友: 08:48: 7 给你送一些好吗?谢你的关注和点评!

弥勒灯盏花药企怎么样

弥勒灯盏花药企如何

弥勒灯盏花药业怎么样

小孩上火吃什么药
新零售是什么
有什么好办法治疗便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