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服既成去踏青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2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立春为首。古时民间大都在立春这一天过“春节”,将正月初一作为春节是民国立法确定的。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余世存 着

老树 绘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年1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立春为首。古时民间大都在立春这一天过“春节”,将正月初一作为春节是民国立法确定的。读余世存先生《时间之书》的时候,还没到春节,断断续续读完,就到雨水了。立春前后,南方不必说,北国甭管咋冷,这几天必定有一天阳光和煦,气温升高,令人精神一振。就像清明前后,必有阴天或小雨一样固定。这种神奇的现象,自有其科学道理。

老早以前,父母官或村里的族长会在立春将至时,带领一干人等,在田地里挖个坑,放入一支羽毛。等到某个时辰,羽毛无风而动,从坑里飘出来。此时此刻,即为“立春”。众人于是放鞭炮,预祝今年风调雨顺。南怀瑾曾讲过类似的故事。古人将中空的竹管,填上芦苇灰,按长短顺序埋在地里,冬至这天,竹管里的灰会冲出来,并发出“嗡”的一声。这就是冬至一阳生的道理,这个声音叫黄钟。《千字文》所谓的“律吕调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看,气候、声音、阴阳奇妙地联系在一起了。此时,太阳往北移动渐多(准确地说,冬至那天开始,阳光直射点从南回归线移向北回归线),白昼增长,万物待生。人呢,《西游记》开篇即说,“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如果把一年缩为一天,子时为天,丑时为地,人就诞生在寅时,相当于立春到春分这一时段。春天,五行属木,中国是传统农耕国家;春天方位为东,中国在世界的东方。人的肝脏属木,木喜条达,所以春天要注意肝脏;而气大伤身、肝气郁结等说法,即是从此而来。大到宇宙,小到人体,中国传统文化就这么将其囊括在一起了。

我们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实际上,它以儒道为核心,加上后来释(佛学)。儒道两家以《易经》为共同的第一经典(佛学也在不断本土化)。从修身养性,到洒扫应对,到治国平天下,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经书。纬书就更是了,道家的纬书文化最为发达,婚丧嫁娶、盖房修路等等,都受其左右,早已渗透老百姓日常生活。鲁迅先生于是说,中国的根底在道教。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在理论上,你通了一门,其他的也就自然通了。所以我们会看到,历史上有很多大家,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综合性人才”。

2015年10月,我曾有幸和余先生有过一次深谈,彼时他在传统文化上已浸淫多年,刚刚出版了解读《易经》的书《大时间》。《时间之书》即是他计划出的两本书之一,另一部是《上古中国史》。在这本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时间之书》里,亦隐约看得见他的“大时间”观念。

余先生担忧盛行已久的国学热,仅仅热了表面,水底还是冰冷波澜不兴,而且有的热的不是地方。对此我有同感。去年我到甘肃临洮乡村小学走访,教学楼道墙上,“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赫然在目,真让人无语。而需要人们知道的,例如节气方面的知识,莫说现在的年轻人背不下来《二十四节气歌》,就是成人对何谓“节”、“气”、“候”,也不明了。遑论其背后的学问。“气候”在如今通常理解为天气。但是在古代,很多词语,如眼睛、知识、凤凰、豺狼等等,其实“眼”是“眼”,“睛”是“睛”;“气”是“气”,“候”是“候”,含义不同。节气这东西,其实须臾不离身。我们立春吃春饼,清明节祭祖扫墓,都是显像,节气暗地里也影响着人的情绪与身体状况。诚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也。

从前,老祖宗极为重视节气。一方面,咱们农耕社会使然,另外它还关乎修身立命。依旧拿立春为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在正月里。正者,止于一也。蒙以养正,启蒙之义在于知止知一。春秋史官常有“王正月”的写法,乃是将一月的历法意义上升到王权的政治意义上来,带有“正朔”的意思。《月令》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为之立也。”联想到《礼记》的说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春意义大矣。春种秋收,农作物生长之周期,故以春秋代称历史。民间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俗语。至少从周代开始,老祖宗就迎接“立春”了,仪式隆重,上到王公大臣下至草头黔首,莫不以大事视之。

我们现在只是过个节,吃个春饼而已。态度上并无老祖宗那般严肃,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些“知”与“识”,却不该不“知”不“识”。国学热了很长时间了,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娃娃们背诵《三字经》。然而国学的真正意义却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懂。比如节气,彻底弄懂了,基本的国学知识就差不多弄懂了。而最重要的还是国学背后的修身立命。所谓见天见地,最后还是要落到见自己上来。

《时间之书》主要讲二十四节气,当你读懂了,就能看出余世存的目的并不在讲授知识上。他说,“知识的富有、智力的优越在节气面前无足称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得面对自身。”

从立春到大寒,二十四节气循环不殆,草木有枯荣,身体有盛衰,生命却在追求完满。研读《时间之书》,我们发现,老祖宗“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合乃至合一的状态。”余先生总结说,“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生有气,气节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诚哉斯言!

《论语·先进》:“(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春天来了,到野外河里游泳现在不太现实,踏青总是可以的,远离雾霾,到大自然里吐故纳新,以壮精神。在余先生“大时间”的概念里,立春属于“天雷无妄(六十四卦第二十五卦)时空”,物候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过几天就是雨水、惊蛰的节气,春天便真正来临。农谚云:“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别的事何尝不如此呢?

(:王怡婷)

小孩积食怎么快速消食

宝宝健脾吃什么

宝宝健脾吃什么好

灯盏花领军企业官网
运动减肥为何越减越重
小孩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