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美丽中国更绚烂写在2015年国际生物多样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9-14

美丽中国更绚烂——写在201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5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2010年10月,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国大会表决通过了《爱知目标》,要求各国在2020年前制定5个领域的20个执行目标,以提高生物多样性。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国内所有脊椎动物开展评估的国家。“通过本次‘红色名录’的编制,中国在生物多样性评价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蒋志刚评价道。

同样在2010年,联合国大会把2011年至2020年确定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为此,我国国务院成立“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中国生物多样积极创卫 1、狠抓日常督促检查。严格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制度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11年,又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由中宣部、环境保护部以及光明社等25个部委和单位组成。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与执行力度不断加强。公安部、林业局、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纷纷采取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和濒危物种走私。

来自中科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2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4%,高于世界12.7%的平均水平。全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种群得到了保护。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部分区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10年来,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长超过20%;重点生态工程区域草原植被覆盖率提高11%;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500多万公顷,湿地保护率提高了近14%。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交流不断深化,中国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际舞台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中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南南合作等多边和双边机制,以及实施全球环境基金、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等,我国有效地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李干杰说。

主办单位还向参加活动的师生发放了《生物多样性知识200问》《生物多样性达人手册》等宣传资料。“普及广大青少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有助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推动。”张风春说。

以上只是众多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活动的一个案例。在中宣部、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了类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全民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0家国内外组织和机构发放了500多万件宣传品,通过媒体宣传影响的受众达10亿人次之多。

除了此次发布的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外,我国2013年还公布了关于植物的“红色名录”,结果显示:在已知的34450种高等植物中,受威胁的物种共计3767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俊生认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一些地方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形势依然严峻,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针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李干杰给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我们要加快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体系,进有种禅意。对品质的追求应该是最重要的。古代的中国漆器和陶瓷曾经为西方世界带来灵感一步加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就地保护能力建设,加强迁地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另请阅读:

假期三则重磅消息或推高周一A股




曲靖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鸡西白癜风较好医院
腰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