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的一夜体系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3-01
《长征组歌探析》之一(附朗诵)
简介:吕大成,男,1962年生,天津市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现任太原市民族委员会主任。
吕大成同志业余时间参加山西省合唱团并担任副团长。
从2006年开始,担任山西省合唱团《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男领诵。参加过山西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80周年等大型音乐演唱会。
十几年来,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描写长征的有关书籍。特别是对《长征组歌》里面涉及到的重大事件、重要史实都反复进行了重点查对、校验,力争做到准确无误。
这部《长征组歌探析》历经多年的积累和锤炼,于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
该作品紧紧围绕肖华将军的诗词,力争从长征的点滴历史讲起,将《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和背后的故事,比较完整、准确、全面地展现出来;将演唱的要求、表演的要求、着装的要求、表情跟情绪的要求一一告诉大家。其目的是想让《长征组歌》这一红色经典原汁原味、原版原调地永远传唱下去,做《长征组歌》永远的传播者,做长征精神永远的传承人。
长征组歌探析之一
吕大成
朗诵:田野清风 白 云 知足常乐 童 年
一、《长征组歌》词—肖华
长征组歌词肖华亦称萧华,肖为萧的简化字1916一一1985上将,江西兴国县人。12岁参加少共组织中国主义青年团13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1933年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时不满18岁。
土地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特务营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期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三四三旅政委,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委,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期间,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委副,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六届全国副主席,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创作《长征组歌》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1964年年初,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因身患重病赴杭州治病疗养。这期间,由于全军将要在第二年即1965年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因此不少人盛情邀请肖华将军能为这次大型纪念活动写点什么。早有创作意愿的肖华将军欣然同意。在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和充分准备之后,于同年9月正式动笔,进入了忘我的创作状态。
回忆过去有快乐,但也有痛苦和感慨。肖华将军在写《长征组歌》时回忆起抢湘江、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时一个个牺牲的战友时真是老泪纵横。
本来他处于治病疗养期,反而因悲伤身,泪水常常打诗稿,有时右手颤抖得几乎无法握笔,转氨酶多次升高,在近两个多月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难和煎熬,不畏身体上的病痛,饱含深情地写出了《长征组诗》十二首。
这十二首组诗文字精练,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起伏跌宕、动人心魄,采用三七句,四八开格式,即每首用4个3字句开头,用8个7字句展开,共12行68字,一诗一韵。
精确地叙述了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同时也概括地叙述了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转战的经过。
这十二首诗分别为:告别、线、进遵义(后改为遵义会议放光辉)入云南(后改为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会师献礼、誓师抗日。
在最后的谱曲,肖华听从了曲的建议,将会师献礼”和誓师抗日”两首作了删减。
从1964年12月起,曲晨耕(战友歌舞团团长)唐诃、生茂、遇秋4位音乐才子进行谱曲创作,并定名为《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组诗总共680个字,字字经典,句句含情。
据肖华当时的警卫员深情回忆,肖华在长中随身携带的唯一的一本书就是《新唐诗》
长征组歌既受唐诗影响,更受诗词影响,如三曲中的磅礴向前进”是受七律·长征影响;七曲中的六盘山上红旗展”是受清平乐·六盘山影响。
五曲中的雄关险,豺狼凶是受《忆秦娥·娄山关》影响等等。而总曲名《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则直接撷取《七律·长征》中的第一句而成。
肖华将军在二曲《线》中有两句诗是: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有的人认为前仆后继的仆字写错了,应该是赴即前赴后继其实,这是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有前仆后继这个成语的,仆意为倒下,一声,扑音,其意比前赴后继更惨烈。
这个成语一般人都忽略了,认为只有前赴后继”而没有前仆后继”其实,这就是肖华将军的功底,这就是肖华将军的文学涵养。
前赴后继”意思为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而前仆后继”是说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着上,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他如果用前赴后继也未尝不可,但他觉得仍然不能准确表达出心中的意思,难以真实述说出自己的缅怀之情。
一字之差,两种状态;一字之差,充满了对故去的红军烈士们的无尽思念和感怀之情。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者,是绝不可能写出来的,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作为创作的基础,也同样难以逼真地反映出红军当时的惨烈状态来的。
中央红军在长中最惨烈的莫过于湘江战役。由于当时中央红军打算西进与湘鄂边的红二、六军团会师,伺机再打回江西根据地。 但这一军事战略意图被识破,蒋于是在湘江西岸部署了重兵,扬言要把红军歼灭于湘水、漓水以东合计动用了二十五个师共三十万人进行堵截。 红军将士与绝对优势的军血战五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达两万余人。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时,总兵力共八万六千余人,湘江之战锐减到了四万人。这是左倾冒险主义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恶果。
在这场极为惨烈的战役中,红军真的是前面的将士倒下去,后面的将士继续冲上来。他们是从烈士的遗体旁越过战壕,义无反顾地冲上去的,一波接着一波向前冲,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反复争夺,葱绿的山冈变成了松软的焦土,奔腾的江水漂浮着红军官兵的遗体,宽阔的湘江变成了一条血水、血江。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时,总兵力共八万六千余人,湘江之战锐减到了四万人。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和担负全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被阻隔在了湘江东岸,陷入重围。
红十八团战到了最后一刻,弹尽粮绝,大部分牺牲;红三十四师政委程翠林英勇牺牲,师长陈树湘被子弹打出了肠子而被俘,他挣脱了敌人,自己绞断肠子,壮烈殉国。
因此,后人有血战湘江”之说,当地百姓又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之说。
肖华将军在六曲《过雪山草地》中有两句是: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有人曾怀疑侵衣为错字,应为浸衣那是因为他们不懂红军当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非常武断地就下了结论。浸衣这个词就是泡衣服、洗衣服的意思。而侵衣的侵是侵入,是很不讲理、很野蛮地侵入,是连风带雨地侵入骨头。
肖华将军用侵而不用浸是经过了仔细推敲的,因为雨水可以浸湿红军单薄的衣衫,而风是不能浸湿衣衫的,所以,只能用侵这个字可以说是一字千钧,是侵略也好,是侵入也好,是被迫接受,是不得已。
总之,也只有深厚修养和亲身经历的才能如此运用恰当。这个字不能改动,也不能妄加非议,以己度人。有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错字,擅自就改动了,那是任性,是不尊重。
还有七曲《到吴起镇》中的势如破竹扫敌骑”的骑”字,这个字虽然是个多音字,但在诗中特指敌人的骑兵”而不是指敌人的座骑”
被后人誉为将军诗人的肖华,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长征组歌》也历经五十多年的难忘历程,从由兴到禁、由禁到兴,从由专业团体的演唱,到在群众中的广泛性普及性演唱,从原版移植到部分歌曲模唱,从脍炙人口,到家喻户晓,这其中应该感谢广大的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们的辛苦劳动和倾情演绎,但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肖华将军。是他创作了中国的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是他将一场伟大的战争史用伟大的艺术形式全景式的展现了出来,也是他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家。
作为一名《长征组歌》的爱好者,我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有理由、更有义务读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那段壮丽的历史。这就是担当,这就是功课。
读懂了长征,你就会知道精神的力量。
读懂了长征,你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在经历了苦难与艰险后还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
读懂了长征,你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荣光…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组歌
组歌是由多首声乐曲组成的套曲,其由同一主题思想,又各具独立性的歌曲组成。每首歌曲内容互有联系,反应作品内容的各个不同侧面,歌曲体材和演唱形式丰富多样。组歌的构成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一系列独唱歌曲所组合而成,例如舒伯特的《冬之旅》就是由24首男声独唱歌曲所组成的;另一种类型是由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所组成,例如肖华作词、晨耕等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有名的组歌还有郭小川的《长江组歌》,有“总政版”和“战友版”两套谱曲,如今流行的是“战友版”。
腰间盘突出原因沈阳白癜风医院咋样高血糖的症状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治疗鼻塞流涕的药物
治阳痿希爱力金戈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