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警浓情乡音母亲晚年的心疼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09-14
这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与母亲坐在老家给她新盖的房屋门道,望着门前伸展而去的辽阔田地,心情舒畅而惬意。正值玉米及豆类作物生长的旺季,无尽地绿茵青纱帐般笼罩着大地,各类树冠青翠盎然,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习习清凉的清风,丝丝绵绵的一阵阵吹拂而来。我侧目而视母亲,她躺我身旁睡在凉椅上微闭着双眼,正在享受着这乡音浓情带给她的这种幸福感。
看着母亲这种心境如歌的心情,我的思绪万千。想到了母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母亲出生于29年,已经是84岁的古稀老人了,母亲的一生用农村人话讲是个苦命人。她经历的年代,是中国故事频发的时期,我们小时候就是在她讲述的故事里一天天长大,后来才在媒体和电影里看到了这些故事的真实版本。
一
母亲的父母是她的养父母。
母亲出生时,她的亲生父母正在给地主家当长工。母亲上面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从小就给人做了童养媳,不到三十岁就去世了。哥哥也给别人当长工放羊,还经常靠要饭维持生活。母亲出生后,外婆把她抱着跑了很长的路,从南边的一个原上翻了三道沟来到了最北边养父母的原上。黄土高坡上都有一个一个原,原即平原的意思,有大有小,有长方形有园形。原与原之间平看近,但要真正去到另一个原上,却要翻一个个大沟上坡下坡才能到达,翻大的沟需要两三个小时,小的沟也得个把小时。正象陕北民歌唱得那样,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说得就是这个原上能看见那个原上的人,但真正要见面说说话,得翻山越岭很艰难。当外婆抱着母亲从村子路过时,有人问:“你这孩子给人不?”外婆毫不犹豫地说:“给!”这时,母亲就被养父母以三斗小麦给买下了。
母亲的养父母家,是村子里地主家族,当时虽然没有雇长工短工,但家里有一面坡,坡里种植了桃树,柿子树等,加上几十亩地,家里生活相当富裕。那时候医疗条件差,母亲养母生一个孩子没活成扔子,再生一个又扔了……眼看快四十了还没有儿女,母亲的到来不能不说为这个家庭填补了无儿女的空白,增添了人气。母亲那清脆婴儿的哭声,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也因为她的哭后来被养父母扔掉了好几回。
母亲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她人生一段最痛苦的记忆。每当她讲起自己的童年,眼泪就象断了线的珠子,哗啦啦泉涌而下,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内心钻骨的疼痛。
母亲说她小时候爱哭,哭烦了养母就把她扔在院子里,等她哭够了或哭着睡着了,养母才把她抱回屋里。一次,正值腊月天气,母亲的哭,又一次被养父母扔在了院子里。当时养父的弟弟同住一个大院子,晚上总是喜欢东家西家的串门,大约晚上十一点多串门回来时,被扔到院子里的母亲绊倒。他低头一看,白呼呼肉囊囊地,再仔细瞧瞧发现是个小孩,知道是他嫂子又把母亲给扔了出来。就在院里子大声喊:“你们这是怎么回事?不想要人家孩子就送回去算了,大冷天也不怕给冻死了,你们真不怕造孽呀!”母亲养母听到喊声,这才把她抱了回去。
母亲说她四岁多的时候,就要在厨房烧火做饭。因个子小,她涮锅洗碗都要站在一个小木墩上。母亲说她最怕烧火了,因农村割回来的柴禾都是枣刺,那小手经常被划破血肉模糊。因此,她经常求助院子里的叔叔为她折断带刺的柴禾。有时,她把水烧开了,喊:“妈—,水烧开了!”这时她的养母不紧不慢地走到厨房,脸无表情,一声不吭的抓住她的衣领把提起来,用烧火木棍就是一顿抽打。母亲后来说,好好的只是叫了声她,为什么却遭到一顿毒打呢?母亲到现在都不得其解养母打她的原因。每当她对我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总是一副无可奈何和迷茫。
后来,母亲有了妹妹。她的养母坐了好几个月子,才终于有这么一个挨过了满月的妹妹。可是好景不长,母亲说这个妹妹要不是她命也保不住。她的妹妹出生不久,不知得了什么病整天不吃不喝,哭声不断,眼看不省人事了,母亲急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她不但在住。原上,而且翻山越岭去别的原上四处去打听能治自己妹妹的这种病的医生和老人。那段日子母亲说她也不害怕,晚上点上马提灯一个人就走了,下坡上坡,翻山越岭,浑身都是力气,她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救活自己的妹妹,这一生她自己也就有了一个相依为命的亲人了。就这样,母亲逢人就打听哭求着谁能看她妹妹的病,今天请来这个医生,明天拉来那个大婶阿姨,拉着别人到她家为妹妹治病,整个原上原下村里的医生和老人都快被她叫遍了。说来也怪,医生的处方加上土方,竟出奇般地治好了妹妹的病。母亲每当说起这件事时,脸上总要露出满意的表情和自豪的微笑。
而养母并没有因为她的表现而改变对她的态度,偏吃、偏喝、偏穿、偏上学,更加让她受尽了另眼看待的气。妹妹自然是掌上明珠了。母亲每次把饭做熟了,等全家人把饭吃完了,最后才去吃剩饭。有时饭不够吃了,自然饿肚子的是她了。后来母亲的妹妹成为村里唯一女娃上学的人,那时候一般人家是上不起学的,能上学的孩子以后自然命运就大不一样了。母亲的妹妹因上了学,有了文化,后来嫁到了原下河道里一个村子人家,河道里这个村子,土地都是水浇地,旱涝保收,丈夫也是个上过高中有文化的人,后来留在了县城工作,母亲的妹妹全家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城里人。
母亲对她的这个妹妹从来没有当不亲的看待,在她心里生得没有养得亲,她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不亲的姐姐看待,对于养父母对待妹妹的偏吃偏穿,母亲都觉得那是应该的,谁让妹妹比她小那么多呢。因此,只要她的这个妹妹要什么,她再为难也有满足她这个妹妹的需要。记得我都上小学了,母亲妹妹要木材,母亲说服家里所有人把当时家里正在用的木材全都拆下来,让我们一家老小扛得扛,抬得抬装上满满一大车给妹妹拉走,并不断地给我们说这些家当是你过世的爷爷奶奶留下的,本身就有你姨一份。
二
母亲十九岁那年与父亲结了婚。为了给养父母养老送终,母亲按农村习惯做了叫招上门女婿。这样不但母亲与自己的养父母没有血缘关系,父亲过门后也与他们没有任何血缘。这种无血缘关系,造成了父母与所在的家族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无法逾越的鸿沟,婚后的生活经常要受到族里人的白眼和欺侮。后来我们都大了,问母亲为什么不给姨姨招上门女婿,那样都是亲的不更好吗?母亲总是默不作声,因此也就是说说罢了。实际上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个原上与原下相比可是差之千里。原上靠天吃饭,遇到牛荒马乱,别说没有吃的,饿死人的事也是经常有的。而原下就不一样了,有一条长长地波浪翻滚的洪水河,浇灌着河道两边肥沃的土地,旱涝保收,生活富裕,这里面的情与爱在养父母的心里肯定是再也明朗不过了。
父亲不是本地人。父亲出生在省城附近的一个县,他的父母去世时他才五岁多。后来跟着哥哥去了省城靠打零工生活,他嫂子因为他是个吃闲饭的,总是与他哥哥吵闹。十六岁那年,他的姐夫把他拉去卖了壮丁(当兵),他去部队后,晚上站岗与其他几个拉去当壮丁的几个人约好,到了半夜掷了抢就跑。他说他们跑呀跑呀,不知翻了多少座山,也不知爬了多少道沟,他们心里清楚如果被抓回去,命就没有了。这相比跑得累那头重那头轻心里自然明镜似的,正因为心里有了这种生与死的诀择,父亲说他当时心里想宁可跑得累死,也不能让被抓回去。因为心里有了这样的想法,没命地往前跑自然劲头不减了。
终于,父亲他们翻过了秦岭,看到了中原大地,扑通一声大家瘫坐在了地下,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粗气,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了地。几个人这才互相道别各自向自己家的方向奔去。而在回家的路上,父亲一边走一边想回哪里去呢,回哥哥家嫂子肯定还是不愿意,只有再去投奔姐姐家了,因为他只有这么一个姐。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刚回到姐夫家,晚上听到姐夫对他姐说过几天再把他拉去卖壮丁,卖了钱加上上次的就可置办一家院子,一家人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了。父亲听在耳朵里,急在心里,不等第二天天亮,早早起来跑了出去,这一跑就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后来他跑到母亲住地不远的一个粮站当提斗工(装粮食),当时粮站装粮都用上大下小的方斗量,因此就叫几斗几斗。父亲当了提斗工,每次装完粮后,都要故意给一个打扫场地的老人留点粮食。时间长了,老人看父亲人心眼好,于是起了为他做点什么的想法。后来知道他没成家,就想着提亲的事。正好这个老人就是母亲养母的姐夫,母亲叫姨夫。
母亲说起父亲相亲时还忍不住偷偷地笑。她说父亲相她那天,她出去了不在家,母亲养母就让弟儿媳进去给父亲倒水。母亲养父母弟弟的儿媳妇典型的农村人,长相平平不说,头上没有头发有些秃顶,父亲看了起身就要走。这时母亲养母说人出去了还没回来再稍等一会儿,一边出屋打发人去找母亲,母亲回来后家里人也是安排她进屋里给父亲倒了一杯水,这时父亲不喊着要走了,回去后给那个提亲的老人应了成亲的话,后来父亲就来到了这个农村,开始了他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
省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父亲成亲后,他的哥哥经常来小住,走时还要带些粮食。这时母亲就得帮父亲经常背着养父母先把粮食给父亲倒腾出来藏好,然后趁人不注意再让父亲的哥哥带走。再后来,母亲的养父母去世后,父亲照顾他哥哥家成了理所当然光明正大的事了。随着父亲哥哥早年去逝,他的五个侄儿侄女的生活照顾全都落在了父亲身上。家里养得母猪下了猪仔,卖了父亲就把钱拿去送给他嫂子,加上今天送粮明天送米,母亲开始为了我们姊妹五个开始与父亲争吵。记得我都上高中了,父亲给大侄子结婚杀猪,磨面,买粉条等结婚用品,全家总动员,还带了我当时没有过门的二姐夫,浩浩荡荡的送到了省城。母亲虽然心情不悦,但这次也没与父亲争吵。
父亲刚五十多岁就英年早逝,这对我们全家人来说真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当时我正在上高一,星期天回到家里时才听母亲说父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让我吃完饭上学顺便去看看父亲。母亲说父亲发病前无任何征兆,睡到半夜突然急骤咳嗽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当时家里只有她和四岁的弟弟,母亲急忙喊来左邻右舍把父母送到了乡村医院,经过一天一晚的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我的两个姐姐最大,早已嫁人过门。我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弟弟比我小整整十岁。母亲说父亲当时想给我要一个妹妹,说母亲老了妹妹可以为她穿针引线。可偏偏生了个弟弟,这无疑对一个农村家庭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特别是父亲的去世,更证明了母亲的苦日子和弟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父亲虽然在医院把命保住了,可落下了半身不遂。母亲除了在家里待候父亲的吃喝拉撤睡,还要帮哥哥兴修农田干活。哥哥初中毕业就在农业社干活了,当时农业社为了避免出工不出力,都是按一家一家的分土方干活。因此,母亲不去帮哥哥,他一个人无法上工干活。但当时一个工分才值三分钱,加上旱地都是靠天吃饭,那几年出奇的干旱,家里总是没有粮吃。我每个星期回到家里取干粮,都是母亲东家借西家借给我做好馒头干粮,当时这些我都不知道。后来母亲给我说,她有一次好不容易借了点玉米面与白面粉掺和到一起给我做馒头,结果父亲突然喊她,等她忙完父亲来到厨房时,做馒头的面让鸡又吃又拔的没有多少了,母亲说她心想眼看我一会就放学回家了,心里一急头上冒出汗水来,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一个人坐在厨房的柴墩上大哭起来。哭着哭着突然想到我要回来了得赶紧想办法,于是就捡起鸡捯在地下的面,又去菜地里摘了些菜给我做了一锅包子。而我回到家里,母亲装做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给予我的还是那种乐呵呵的表情,让我没有感受到一丝的不快和不好的气氛。我仍象往常一样,无忧无虑地背上馒头上学去了。
父亲的病,正是因为家里的这种条件,一般药都没钱买,更何况买更好的药给父亲治病呢。就这样,父亲病犯了第三回就去世了。父亲病重期间,只有他省城的大侄子来看了一次呆了一天就走了,其他人没有一个人来看他一次。后来母亲总报怨父亲管哥家的孩子有时胜过了管我们,说大伯家的哥哥姐姐放假了,都要接到乡下来住,想法设法做些好吃的,直到开学了才送回省城。到头来都没有一个来待候一天,说为了侄子一场不顶用。
父亲的去世,家里象天塌下来一样。原本还能维持的日子,这时更难以维持。我回到家里,母亲经常颤颤巍巍的手给我掏出五角钱,我每当看到这一幕,心里就无法忍受,接过钱转身眼泪就流了下来。记得有一年,家里过年都成问题,也没置办什么年货,按以前过年我们弟兄三人都要做一身新衣服,体体面面地去串亲访友。可自从父亲去世后,我穿得都是姐夫不穿姐姐给我补了衣服,胳膊后面,大腿前面和屁股后面都有园园的大大的补丁。于是过年了,我给母亲说我不出门了在家陪她。记得当时家里只有六元钱给哥哥买了一件大袄,出门就让哥哥跑去算了。可母亲不这么想,看着我呆在家里坐在炕上,虽然也是高高兴兴地,但她心里如刀割,进出总要朝坐在炕上的我喊出去走走。我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出去了,呆在家里还不冷还挺好。可没想到这时母亲突然大声哭起来,她这一哭我突然感到不知所措。因为父亲去世后,我从来没有看见母亲当着我们弟兄的面哭过,她给我们兄弟姐妹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看见她的精神状态,我们弟兄们感受到生活仍会继续,一切困难和不如意都会过去。
共 15657 字 4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母亲是世界上最亲的人。母亲不仅赐予我们生命而且还养育我们成长。背叛谁都不能背叛母亲的情感,忘记谁都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深。一篇【浓情乡音:母亲晚年的心疼】泣血的文字,读起来心疼不已,泪水满盈。母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也是悲凄的一生。养父家里,几乎没有得到关爱和怜惜,反而却饱受欺辱和冷眼。但在母亲人生的词典里,几乎找不到抱怨和悔恨,只是默默地承受。一次次被养父母弃之,又一次次还生。母亲的大爱体现在细微之处;母亲的善良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母亲的宽容释放在成长的艰难中。母亲为没有血缘关系患病的妹妹翻山越岭,辛苦劳心为妹妹采山药求医生。即使这样把妹妹看做今后的亲人愿意为之付出,家里的活全包全做,也没有得到养母的心。但母亲从不计较,依然是过着苦辣酸心的日子。直到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相依为命的爱人和几个儿女,才稍稍看到今后生活的前景。然而,在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归宿,更为心疼的事情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纠结着后半生。作者哥嫂的不孝和虐待,让老母亲心里永远不能平静和安宁。母亲晚年心最疼是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应该想明白的事情却始终想不明白,孤独寂寞感油然而生;母亲晚年的心疼是其它儿女对她老人家的冷漠无情.........母亲这一生是不幸的,但母亲又是幸运的。因为在母亲的眼里还有一个知冷知热,孝顺争气的儿子,那就是我们的作者戈比。军人出身的他,无时无刻牵挂着老母亲,即使母亲与爱人之间有些误解,但作者还是能以善解人意的高风亮节来化解婆媳之间的矛盾。“母亲晚年的心疼,疼在她的心里,也疼在我的心里。”母亲是好母亲,母亲是坚强的母亲,母亲是善良的母亲,作为儿女们扪心自问,都为母亲做了什么,能否向作者这样为晚年的母亲奉献一颗爱母亲的心。母亲的聪慧、母亲的果敢、母亲的善良是作者人生的精神财富。百善孝为先。做一个人有良心的儿女吧!中华美德我们应该继承。文字细腻情满,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欣赏问好!感谢赐稿!倾情推荐!祝福老母亲健康长寿!【军警社团:林雨荷】【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92002】
1楼文友:201 - 10: 9:58 感谢作者百忙中的辛苦创作!祝福老母亲晚年生活幸福,健康快乐!问好戈比!秋安!
回复1楼文友:201 - 11:24:56 谢谢雨荷辛苦编按,也感谢你对老母亲的问好,愿象你一样的好人一生平安,致幸福快乐,秋安,遥握!
2楼文友:201 - 11:21: 感谢雨荷姐辛苦的编校及按语。写母亲在部队就有这种想法,但几次落笔都不成文,这次暑假倍母亲在老家,天天坐在门道里乘凉,每当看到她满头白发,甜甜的睡在我身旁的躺椅上,就想起了母亲苦难的一生,就有了想写写母亲的欲望。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有人说散文是流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感觉。在写这篇散文时,我的手指如弹奏着钢琴,从来没有停留的间隙,也使我感受到了真情流露的享受。正如雨荷说的,这是泪水伴着我写成的文字。写这篇作品时,我几次泪流满面,特别是写到那年过年我没衣服穿出不了门母亲心疼地大哭的场面,我坐在那里悲切失声痛哭写不下去,母亲能体会到儿女的感受和心疼,而母亲的心我们做儿女的有多少人能深切感受,母亲的心疼我们做儿女的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但愿我天下儿女时时常有感恩之心,孝敬父母长辈,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精美的按语让我读来也心潮起伏,感受良多。衷心祝福雨荷姐创编快乐,生活幸福,事事如意。致秋安,遥握!
楼文友:201 - 15:29:11 母亲只有一个,母亲儿女不止一个。能知道心疼母亲的儿女,才是母亲真正的儿女。像作者这样为母亲的晚年生活劳心和牵挂,是作者人性的美,人格的魅力,更是孝心和大爱的彰显。揪心的文字,含泪的故事,乡情、亲情浓浓。问候戈比和老母亲!祝母亲安度晚年!平平安安!遥握!
4楼文友:201 - 16: 5:26 母亲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人,为了儿女,辛苦忙碌,不求回报;母亲是这世上最善良的人,以她博大的胸怀,撑起家的天空,给了儿女最深的关怀和爱。欣赏戈比大哥的母亲篇,真情文字,催人泪下。创作辛苦了!遥祝秋安!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回复4楼文友:201 - 18:20: 7 谢谢彧儿在百忙之中关注和品评。是的,母性是伟大的,我不但在自己母亲身上找到了答案,而且在单位女同事上传到Q空间里的一个个生产日记里有了切身的感受。读着她们一篇篇孕育新生命的生产过程,我从心里敬重她们创造生命付出的艰辛和遭受生理上的疼痛。这种敬重是我发自内心的,女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理应得一社会和每个人的尊重。祝福彧儿 幸福快乐,创编愉快!致秋安,摇握!
5楼文友:201 - 16:44:55 情真意切的文字,感人至深。祝福文中的老母亲! 天边有星,时隐时现;我心有梦,如星璀璨。
回复5楼文友:201 - 18:24:48 谢谢星遐关注和祝福,我也代母亲对你及全家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愿天下的母亲都能一生平安!祝你创编快乐,致秋安,遥握!
6楼文友:201 - 21: 2:20 欣赏大散文!正如戈比所说,在写这篇散文时,我的手指如弹奏着钢琴,从来没有停留的间隙,也使我感受到了真情流露的享受。正如雨荷说的,这是泪水伴着我写成的文字。写这篇作品时,我几次泪流满面,特别是写到那年过年我没衣服穿出不了门母亲心疼地大哭的场面,我坐在那里悲切失声痛哭写不下去,母亲能体会到儿女的感受和心疼,而母亲的心我们做儿女的有多少人能深切感受,母亲的心疼我们做儿女的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但愿我天下儿女时时常有感恩之心,孝敬父母长辈,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精美的按语让我读来也心潮起伏,感受良多。好文章都是用真情实感来创作的,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感动,最后才感动读者。这篇文章将会在读者心灵上引起反响。向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敬礼! 军人 警察 作家 摄影家 画家
回复6楼文友:201 - 09: 0:24 谢谢老战友作家的关注和理解,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写出好作品。祝你创作快乐,致秋安!
散步预防骨质疏松
宝宝缺钙怎么办
什么引起骨质疏松
奥利司他胶囊功效灯盏花专委会活动
经期延长吃什么止血
上一篇:江南心从家出发散文
上一篇:思路小说英雄刘二小说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