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花盛开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2-01-18

民族团结花盛开

2008年9月,上思县首届“瑶族女生班”开班,不仅免费让56名贫困瑶族女孩就读初中,还给孩子们解决了伙食费和住宿费,为这些瑶族女孩撑起了求学的梦想蓝天。2011年,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女孩有继续升学的机会,上思县又开设了“少数民族高中女子班”,同样实行全免措施。截至2017年,该县共有560多名贫困瑶、壮族女生完成了初中学业,350名少数民族贫困女生完成了高中学业,其中132名女生考上大学本科

,68名女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

这是我市民族团结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市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城市,现有28个民族,世居民族有汉族、壮族、瑶族和京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8.21%。长期以来,我市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来坚守,推动少数民族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

兴边富民 共享发展成果

2014年以前,聚居着壮、瑶等民族的上思县叫安镇那荡村汪门屯,饮水难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为此,上思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动向上反映,多方筹集资金修建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上思县叫安镇那荡、松柏、平江3个村近5000人的饮水问题。

民族团结,共享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工程,仅2017年,就争取到上级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两批次共2703万元,实施项目76个,解决了边境少数民族居住区和十万山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滞后困难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民宗系统共获得国家、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472万元,拟建设屯级道路57条,其中投入贫困村建设屯级项目34项、道路亮化项目3项、水利项目1项、环境提升项目3项、饮水项目15项、桥梁项目1项。现在,东兴市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均达68%;防城区所有项目已开工,项目施工进度均达49.7%;上思县已开工建设4个,项目施工进度均达63%。目前,我市京族地区已实现“一达到、二退出、三保障”和基本实现“四通八达”目标,及我市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体系。

共兴共荣 民族文化放光彩

女婴异样司机没及时停车 在今年的“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活动中,我市各少数民族居住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山海放歌——2018防城港市‘三月三’歌节”以及上思县壮、瑶民俗表演等活动,展示了我市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

我市还积极推动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翻译单位名称壮文牌匾、活动名称标语横幅等60个,校对审核壮文翻译排版等9次。此外,我市把开展民族语工作经费纳入了今年年度预算,并努力争取得到了自治区民语委的经费支持,使《京族语防城港一周要闻》和《壮语防城港一周要闻》两档少数民族语节目顺利在市广播电台开播。同时,还协调上思县民语办与当地文体广电新局继续做好《上思壮话》的播出工作,确保该节目每周播出两期。少数民族语电视广播节目的开播,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好评。

在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中,上思县叫安镇中心小学极具特色。从2015年,叫安镇中心小学就把反映当地民族风俗的传统舞鹿文化搬进了校园,并开设了舞鹿文化传承活动室,每周邀请当地舞鹿艺人进校给有兴趣的学生教学。叫安镇中心小学还根据壮瑶学生多的特点,专门在课余开设了文化传承课程,请来当地民间艺人,教授孩子们民族音乐、舞蹈和体育项目,并将这些艺术排练成节目,孩子们创作的《迎客歌》、《瑶妹情》等传统节目,在全县、全市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多次获奖。

用心浇灌 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

在推动民族团结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老共产党员黄永腾的事迹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黄永腾数十年如一日,关注着边境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他设计的“护界碑”活动如今已在边境民族地区开花结果。十多年来,在中越边境线上,1346(2)号界碑前,滩散小学的汉、壮、瑶等民族的学生一起用稚嫩的双手擦洗着祖国南疆边防线上的这块神圣界碑,潜移默化中在边境各民族学生的心中植下了增进民族团结的种子。

用心浇灌,用爱呵护,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东兴市京族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以京族命名的民族学校,有着京族、汉族、壮族、苗族、瑶族等民族的学生。学校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用心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将京族语言教学、京族独弦琴艺术搬进课堂,并进行常态化教学,用竹竿舞等民族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的德育工作,让不同民族的学生懂得互相团结友爱。

相关附件下载:

小孩子便秘怎么办
老年人总是闹肚子怎么办
江中复方草珊瑚含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