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乡花大娘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21
花大娘娘家姓杜,因名字中带着个“花”字,晚辈们喊作花大娘。
花大娘嫁过来时带着个不满周岁的女娃,说是嫁,其实一切仪式都免啦。
花大娘早先嫁的是个木匠丈夫,家里还算殷实,男人也不错,一年后生了个女儿,上有公婆在堂,小姑子、小叔子,一大家子兴兴旺旺,谁承想,因为一个小畜生,和和络络的家顷刻断了大梁,阴阳相隔,一个家没啦。
那时每个乡镇都有粮管所,粮库里满盛着稻麦黍豆。粮食多,糟蹋粮食的小东西也纷至沓来,老鼠自不必说,大白天都是拖家带眷的招摇过市,还有黄鼠狼,虽说是食肉动物不吃生粮食,可是在粮囤里做窝,拉屎撒尿,糟害的程度不比老鼠差。当地的人把黄鼠狼看成是有灵性的“大仙”,谁都不愿去触犯它。据说,它可以让贫穷人家一夜发财,想不富都不行,触怒了它,也可以叫人家破人亡,墙倒屋塌。
某天,县城来了个人,带着墨镜、大口罩,一身防护服捂得严严实实,走进每个粮库,喷洒了大量的药物,然后转头就回县城,连顿饭都没吃。那药真够毒的,弱小的老鼠根本挪不了窝就死翘翘了,那些大的生灵拖老携幼大逃亡,院子里,田野上到处可见。
花大娘的丈夫外出干木匠活,回家途中,野外遇到被熏的晕头转向的黄鼠狼,两斧子砍倒一个。回到家不多时,发疯地举起斧头乱挥乱砍,最后竟劈向自己的脑门。究竟是他因为恐惧而产生错觉酿成的悲剧,还是真如传说中的这些灵兽动不得?不得而知。
总之,这个木匠从此在世上消失了,妻女成了孤儿寡母。几个月后,娘家心疼女儿年轻守寡,悄悄地托媒人给找了个头,就是我家隔壁的“大厨爷”,大厨爷并非厨子,而且做饭手艺还不是一般的糟糕,一顿饭在他手里整的肮里肮脏,半生不熟,人们取笑的送他个“大厨”的绰号。大厨爷弟兄三个,老大不小的了,一家六口三条光棍。媒人给说的这个虽说带着个女儿,总算是个母的,强似没有吧?一家人商量好:亲朋处借贷钱物办两桌也就算是成个家吧。
消息传到那头,木匠爹妈不干,硬是要让寡媳守孝三年。刚刚闻到女人味的厨爷不甘罢休,爷儿四个纠集庄上本家足有二十多口男子汉,每人肩上一个粪箕子,手里攥着粪勺,浩浩荡荡开到木匠家,硬是拉走了媳妇抱走了娃,木匠一家势单力薄,只好乖乖就范,没敢龇牙。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我还在城里读书,听说后很自然的将她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联系起来,不同的是;祥林嫂是不情不愿、悲悲切切的被抢,花大娘是高高兴兴被抢,更没有用额头去撞桌子角。
初次见到花大娘,感觉虽说平常,却强过厨爷多多,厨爷年过三十讨不到老婆,皆因他的长相太拿不出手,稀拉拉的一头黄毛还成片的白板,俩黄眼珠少精无神,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前胸贴着后背,一身刮不下来四两肉,肋骨根根清晰,像扔在案板上的猪排骨,未老先衰驼着背,两条细长的罗圈腿还一长一矬。
花大娘虽说大字不识,长相还过得去,圆圆的娃娃脸,两腮红的像两个熟透的苹果,眼睛大大,牙齿白白,唯一的缺陷是头脑有点缺窍,做事没眼色,不管叔公大伯子,当着面就拽开衣襟,捧着个白白的 奶孩子,引得那些个男人瞪着眼珠,“咕噜咕噜”直咽唾沫。
尽管是抢来的,久旷的鳏夫寡妇干柴烈火,蜜月过的甜甜蜜蜜,一连多天,早上大厨爷一手捶着后腰,一手拎着铁锨,打着哈欠上工,捣蛋的小伙子问:“厨爷?夜里干了几回? 厨爷手挠着后脑勺说:“嘿嘿,两回半?”“两回半?那半回怎么算的?”“嘿嘿,天快亮时刚爬上去,妈的丫头醒了,可不是只能算半回?”听的周围男女老少一片大笑,几个老娘们说:“厨子,你看小花子那腚有磨盘大,准能给你生一堆小子。”
“穷人孩子多,洼地蛙子多”,花大娘真的象只老母鸡“咯哒咯哒地一年一个,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按照厨爷的话说:乡下人晚上灯一吹,黑灯瞎火没事干,不造人干嘛?
前几年回乡,看到花大娘,虽说岁月洗尽了圆脸上的红润,变得黑黢黢、干巴巴的,仍然可以看出年轻时的丰润。仍然是那种毫无心机的傻傻的笑,站在我们家的门前,后背贴着门框。得知大厨爷已经过世,得知她的五个儿女都已成家,且日子过得还都可以。不知怎地,我突然的松了一口气,在心里说:不错,这个傻女人,浑浑噩噩了大半辈子,晚景还算过得去。庄户人,想要的不也就是这个吗?
(此文真实程度百分之九十九)
共 168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鹤子稿签:以我的年龄,以我的出身,我很熟悉并理解花大娘那样的女人和她们的生活。在过去那样的时代,在农村的环境下,在那样的文化背景下,花大娘们的生活也只能如此。好在日子使自己过的,生活的感受是自己体会的。又好在,那样的年代,花大娘那样的女人的生活要求本就不高,因此,谁能说,对花大娘自己的感受而言,那样的日子不是好日子呢?其实生活,自己的感受最重要,别人是不该说三道四的,恰如一双鞋子。但当然,从我们现在的角度看去花大娘的生活太苦,太穷,太低俗,太没品味,但这种感觉又恰如我们去评价历史,替古人担忧了。作品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如春风扑面。
1楼文友: 10: 7: 2 以我的年龄,以我的出身,我很熟悉并理解花大娘那样的女人和她们的生活。在过去那样的时代,在农村的环境下,在那样的文化背景下,花大娘们的生活也只能如此。好在日子使自己过的,生活的感受是自己体会的。又好在,那样的年代,花大娘那样的女人的生活要求本就不高,因此,谁能说,对花大娘自己的感受而言,那样的日子不是好日子呢?其实生活,自己的感受最重要,别人是不该说三道四的,恰如一双鞋子。但当然,从我们现在的角度看去花大娘的生活太苦,太穷,太低俗,太没品味,但这种感觉又恰如我们去评价历史,替古人担忧了。作品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如春风扑面。
回复1楼文友: 21:22:50 粗心害死人哪,我原来想把这一篇和另一篇一起发表,总名字叫乡亲,后来改发一篇,却删除的时候不小心留了个 乡 字,弄成了《乡花大娘》现在才看到,不伦不类。鹤子老师,还能改吗?
哪些是云南省特色植物药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适合的人群
灯盏花产业未来发展
微店电脑版官网首页吃什么食物治疗腹胀
如何治感冒流鼻涕
上一篇:记录百姓生活触摸时代变迁
- [心情日记]卧室不安装双人床,而是直接在地面三脚"它",省空间显宽敞
- [心情日记]Alessandra Rich 2022早秋系列,修身廓形的韵味,亮点更添时髦
- [心情日记]存储巨头们,拼成什么?
- [心情日记]新增5个准入地!2022年法考准入条件地方名单汇总
- [心情日记]汪汪狗狗去郊游,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玩沙子 小孩子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 ;还有 工程车
- [心情日记]英国央行助理经济学家:货币政策紧缩还没到头
- [心情日记]️来自霍格沃茨的趣味魔法编程让应用程序耕于心田,令魔法绽于指尖。影子老师全新力作,众人翘首以待,下周
- [心情日记]魅族19疑似曝光,魅友:不在辉煌时驻足,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