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爱情永恒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05

摘要: 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张会文、蒋瑞芳夫妻俩则反之,张慧文全心全意地照顾病重卧床不起的妻子整整三年多。 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张慧文、蒋瑞芳夫妻俩则反之,张慧文全心全意地照顾病重卧床不起的妻子整整三年多。

蒋瑞芳得了一种奇异的病,全身无力。丈夫、儿子领她导到巩义市各大医院检查,做CT磁共振没有结果,后来双手无力,接着是双脚无力,丈夫儿子一刻也没有停止给她看病,后来去郑州15 医院检查结果是肌无力,开始住院治疗。在巩义市人民医院12楼4病房里,蒋瑞芳整整住了三年零一个月,张慧文的身影不断地出现在窗前。

我和蒋瑞芳是几十年的老邻居、老朋友。我们一起去地里劳动;一起去逛街购物;一起去巩义市去郑州游玩,我们曾经有约一起骑自行车去云台山游玩,现在这个愿望已经无法实现了。

2008年深秋,满山红似火,才黄了的绿叶子染红了山岭,加上野菊花怒放,金灿灿的,天高气爽,白云蓝天,大丰收的喜人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慧文和姜瑞芳老夫妻俩,满怀丰收的喜悦心情,在自家地里收蜀黍(玉米)在掰蜀黍时,姜瑞芳觉得两只手无力,发软,几下子才能掰下来一个蜀黍穗。当时她想自己可能是感冒了没有劲,就去药店买点药吃。我们俩一起去帮助本队的一个老太太掰蜀黍时,她落到我后面很远,我把她接上来的时候我问她说:“你怎么了,今天咋这么慢呢?”她说:“玲呀,我的两只手也不知道是咋地啦,没有一点劲,一个蜀黍穗需要掰几下才能掰下来。”我说:“你是不是有病了,快去看看吧,你的手没有劲还得多锻炼呀。”

为了锻炼,她和我一起去打工,去地里摘棉花,摘辣椒,虽然她摘得很慢,每天都坚持锻炼,她一坚持到最后。

后来张慧文就和她去几家医院看病,中药、西药天天吃,一直吃了几个月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张会文又花了一千四百多元钱给她买了按摩治疗仪,每天坚持按摩还是不见效果。渐渐地姜瑞芳发现自己的两条腿也开始软弱无力。

2009年正月十五日,新沟村唱戏,张慧文姜瑞芳老夫妻俩喊我和他们一起去新沟村看戏。在骑自行车时,姜瑞芳两只手软,扶自行车把时发抖,腿也抬不起来了。她发现自己经不能骑自行车了,她非常的忧愁,不由得两行热泪滚落下来,我劝她说不要忧愁有病看看就会好的。蒋瑞芳不能骑自行车了,张会文就用自行车带着她去看戏。

农历二月中旬的一天清晨,姜瑞芳出去锻炼时突然摔倒在村边,昏迷不醒,被一个村邻看到了,邻居急忙跑回去叫张慧文,乡亲们闻讯赶来帮助张慧文把姜瑞芳抬回家。张慧文急忙打120急救,接着又给两个儿子打,两个儿子接到急速赶回来,救护车也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姜瑞芳抬到救护车上,拉到巩义市人民医院急救室,在急救室里抢救三天三夜才脱离危险。丈夫、儿子、儿媳、亲人们一直守侯在她的身边,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的头部摔个大青包,有半个脸摔得铁青,检查结果是脑内膜出血。在医院住20多天才出院。从这以后张慧文就不敢出门了,在家照顾有病的妻子,两个儿子领着母亲到处求医看病也查不出病因。后来去郑州15 医院住院治疗,经专家多次会诊,用先进的仪器检查,诊断结果姜瑞芳的病是革离巴淋综合症(即软骨病)是世界上少有的一种病症,很难治愈,治愈率是10万分之一,在我们国家才有 00多例这样的病人,目前还是世界医学界功克不了的难关。

姜瑞芳在郑州15 医院治疗了大概有二个月的时间,用了很多进口药物也没有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她的两条腿越来越来软弱,没有一点劲。刚去郑州看病的时候,自己还能走着上楼做各种检查,治着治着两条腿软弱得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姜瑞芳想,这病怎么治都不减轻反而越治越重,怀疑自己的病是治不好了,花钱也是白花,每天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不想在浪费钱了,两个儿子挣钱也不容易,再说麦收季节也到了。她住在医院里惦记地理的麦子熟了,急着回家收麦,说什么都不在医院里住了,整天闹找出院。大儿媳妇知道后,急忙赶到郑州医院送医疗费,做婆婆的思想工作,不让婆婆出院要继续在医院治疗,并且告诉医生,坚决不能给我妈妈办出院手续。等儿媳走后,姜瑞芳还是闹着出院,医生不叫她出院,不给她办出院手续,她就不吃不喝绝食,和医生吵着闹着一定要出院。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专家和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物回家治疗。

回家不久,姜瑞芳去厕所时蹲下都不会站起来,需要人拽着才能起来,俩只手软得没有力气连裤子都提不起来,开不开屋门和大门,有一次张会文去地里干活,姜瑞芳急着去厕所开门时摔倒了,怎么也爬起来,就在地上躺了三个多小时,直到中午丈夫回来才把她拉起来。从此,丈夫就成了她的拐棍。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丈夫,这时,两个儿子领着母亲走遍巩义大小医院,中药西药没有停过。

在2009年腊月十八日。姜瑞芳突然喘不上气来,憋得她脸色紫青,丈夫急忙拨打120急救,儿子儿媳都急忙赶回来,巩义市人民医院的救护人员,迅速来到家里实行紧急抢救,等到病情缓解后,就急速拉到巩义市人民医院急救室里抢救。在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救护下,给姜瑞芳进行割喉手术治疗,配上呼吸机,这时她才转危为安,在重病监护室里住了三个月,病情稳定后才住进病房住院治疗。

从此,姜瑞芳躺在病床上手脚都不会动了,每天只能靠呼吸机来辅助治疗,维持生命。确诊为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并发呼吸肌麻痹综合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儿媳、还有姜瑞芳的兄弟姐妹们,每天守候在病重的亲人身边,等待着,期盼着奇迹的出现,盼望亲人能够从新站起来。每天昂贵的医疗费用压得两个孩子喘不过气来,就是在病情稳定以后,每月的医疗费用高达10000多元以上。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姜瑞芳一直躺在病床上,离开呼吸机就无法维持生命。儿子儿媳都得上班工作,丈夫每天细心地照顾病重的妻子,给他往嘴里打食,喂药,给她擦屎接尿,擦洗身子,清洗喉咙里的痰液,害怕她躺在病床上久了身体溃烂,每天的给她翻身,要做几次按摩运动。在丈夫的精心照料下,姜瑞芳躺在床上一年半了,她的身体无一处溃烂的地方。姜瑞芳的哥哥姐姐们看到妹夫对妹妹照顾得这么好,都很感激妹夫。看到妹妹躺在病床上不能动,他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没有什么办法能挽救妹妹。

在姜瑞芳住院半年的时候,她的哥哥姐姐和侄儿们都劝说张慧文和两个儿子儿媳:“你们要理智,你妈的病就这样了,我看是治不好了,你们真是尽力了,不要再看下去了,把管子拔掉吧,把呼吸停了吧。”“舅舅,不能停呼吸机,把呼吸机停了妈妈就没有命了。”两个外甥哭着说。

“不要再往下治了,不能再花钱了,以后你们还要生活呢,还得往下过日子呢,这么昂贵的医疗费用全靠两个孩子担着,我咋能忍心看着你们做难呢。”张慧文说:“哥,你别说了,只要她有一口气,我就要好好地侍候她,照顾她。”孩子们说:“舅舅,你就别在往下说了,我们不会把呼吸机停了,只要妈妈有一口气,我们绝不会放弃治疗,我们就是要救活妈妈。是我们慈爱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把我们养大;是妈妈每天骑着自行车,辛辛苦苦地做生意供我们读书,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回报的时候,我们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妈妈被病魔夺走她生命呢?不,我们坚决不能。”张会文接着说:“自从姜瑞芳进到我们这个穷家,她帮我养活弟弟妹妹,给我养活两个孩子,没有享过一天福,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是她带领我们兄弟姐妹度过那艰难的岁月;是她辛勤地耕耘,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美满幸福的家。就是买房子我们也决不能放弃治疗,只要她活着,我就要尽丈夫的。我愿意照顾她一辈子。

事情还得从四十年前说起。1971年,19岁的姜瑞芳嫁给了陶瓷厂工人张会文,姜瑞芳因出身是地主成分不好订婚,张慧文家弟兄多,家里生活非常贫困,是大龄青年不好找媳妇。阴差阳错他们成了夫妻,丈夫比妻子大六岁。他们结婚不久,婆婆就有病了,是大出血,因为贫困没有钱治病,婆婆有病不到三天就离开了人世。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很落后,缺医少药,医学不发达,老百姓有病也看不起病只能等死。农民管这种病叫“倒开花”现在医学发达了,人人皆知这种病是“子宫肌瘤”,在镇上医院就可以做手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

婆婆去世后,公公又得了肺结核病,当时人们叫他“痨病”,是不治之症。父亲病了,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几个月后,小夫妻俩又生了一个男孩,起名叫张利明。在小利明小的时候,妈妈每天去生产队劳动,平整土地、修大寨田。生产队规定每个社员每月28个劳动日,身体不好的公公不能去生产队劳动,在家里照看小孙子。这一天,爷爷抱着他在外面玩耍时,老人突然口吐鲜血倒在地上。被隔壁邻居家老太太看见了,她急忙跑上前去一看,老邻居大口大口吐血,血吐到孩子的脸上和小手上。老太太紧忙接过孩子,看看老邻居无力地闭上眼睛。老太太大声叫喊:“快来人哪!快来人哪!张修不行了。”乡亲们闻讯赶来,摸摸他的脉搏,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回家,乡亲们急忙分头去陶瓷厂找张慧文、去地里找姜瑞芳。孩子们回来看到父亲躺在地上像血人一样,都吓呆了。吃完早饭小两口出去上班的时候,父亲还好好的,不到一上午的时间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看到眼前的一切却恍如隔世。

六个孩子跪在父亲的跟前哭成一团,有的拽着父亲的手,有的趴在父亲的身上,他们怎么也不相信父亲会离开他们。父亲真得倒下了,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哇!给母亲看病和埋葬母亲时借的债还没有还上呢,这真是船破偏遇顶头浪,屋漏偏遇连雨天。有个邻居对张会文说:“别哭了,别哭了,人都不行了,快喊大家都动手帮帮忙,你爹抬回家,快想办法给你爹办后事吧。”

兄弟五人,自己是长子弟弟们都小,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他们小夫妻俩身上,小夫妻俩哭成了泪人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妻子说:“慧文,你快去厂里借点钱给咱爹办后事。,”妻子的话提醒了张慧文,他心急火燎的一口气跑到陶瓷厂,见到厂长就跪下叩头,哭诉说:“厂长,我父亲病故,家里没有分文钱,恳请领导帮帮忙,借给我500元钱埋葬父亲。”厂领导扶起张慧文借给他500元钱,他打好欠条,拿钱回家,到家就派人去买木料,找木工做棺材,买布料做寿衣。乡亲们都纷纷前来帮忙,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父亲盛殓起来。就要钉口了,儿女和前来送丧的亲属们来到棺材跟前告别死去的亲人,孩子们跪在父亲的棺材前,“呜呜呜……呜呜呜”嚎啕大哭,“爹呀!爹呀!躲丁,爹呀!躲丁,爹呀!你怎恁狠心呢,把我们兄妹五人扔下不管了,呜呜呜……呜呜呜,爹呀爹,你走了撇下我们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呀?我们以后可怎么活呀!呜呜呜……呜呜呜……。”大儿子跪在父亲的灵堂前,头顶着丧盆子,啪嚓一生,把丧盆子摔得粉碎,起身扛着灵头旛走在前头。“爹呀!爹呀!呜呜呜……”兄弟姐妹们哭喊着跟在后面,前来帮忙的乡亲们抬着棺材向山上走去。送葬乡亲们看到这一群没爹没妈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流泪的,有人同情地说:“真可怜呀,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们的爹妈都走了,扔下这一群孩子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埋葬了父亲。

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二老双亲离他们而去,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张慧文和姜瑞芳这对小夫妻身上。20岁刚出头的姜瑞芳就成了家庭的主妇,家里的领头人。那时候小弟老四才六岁,三弟才九岁,二弟十七岁,妹妹十九岁,自己还有不满一周岁的儿子,一家七口人就靠大哥一个人每月 2元钱的工资来维持生活,每月还要扣15元钱埋葬父亲时候借的账。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缺吃少穿,因为家庭贫困就给妹妹早早找婆家结婚了。一年以后他们又生了第二个孩子叫张玉明,两个孩子不隔属相,年纪轻轻的姜瑞芳是又养孩子、又是养弟弟,一家人都是孩子,一群孩子过日子,是大孩子领着小孩子过日子,大孩子养活小孩子。一家七口人的吃喝穿戴,全都是由姜瑞芳一个人来做,日子过的别提有多难了。没有妈的孩子不好教育,不担得病,男孩子又费力,说轻了他们不听话,说重了有的邻居还说闲话,真是不好管理。姜瑞芳辛辛苦苦地支撑这个家真是不容易。

在那个年代里正是农业学大寨的时候,生产队里的社员都得去地里劳动,按工分吃饭,有孩子的人也不例外,张慧文在工厂里挣的工资还得还账,姜瑞芳和二弟去生产队挣工分,领粮食来养活几个弟弟和两个儿子。

姜瑞芳每天早早起床做好饭,一边做饭,一边扫地,喂猪,手忙脚乱地做家务活。做好饭叫醒三弟四弟快吃饭,赶紧去上学,她一边吃饭一边喂大儿子,慌慌忙忙地洗刷完毕,把两个儿子放到箩筐里,前面的箩筐里放着小儿子,后边的箩筐里放着大儿子,担着两个孩子一路小跑去地里劳动,下工的时候别人都回家了,她还要在山坡上挖一些野菜回来充饥。做饭时,因为没米下锅,把蒋瑞芳难为的哭了无数次,家里没有主要劳动力,挣得工分少,粮食不够吃,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只能东对西凑地靠挖野菜度日,张罗完吃的还得张罗穿的,晚上弟弟妹妹们都睡了,她坐在洋油灯下给弟弟们缝做衣服,纳鞋底,做鞋帮。(单衣单鞋、棉衣棉鞋)。不知有多少不眠之夜,她用千针万线给弟弟们缝补衣衫,弟弟们是冬穿棉夏穿单。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艰难地过着,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弟弟们慢慢地长大了,张慧文和姜瑞芳夫妻俩张罗着给弟弟们订婚,结婚,操办婚事。二弟结婚了,三弟也成家了,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哥哥嫂子分门另住,过自己的小日子。张会文和姜瑞芳夫妻俩对弟弟尽的是如同父母亲一样的。夫妻二人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

共 722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并不全对,对于一般感情不深的夫妻,可能会在大难来临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散去,可本故事的主人公张慧文,三年多来一直守在重病妻子身旁。她们的儿女深知父母当年的养育之恩,哪怕债台高筑也决不放弃。这个家庭从几十年前就是贫困的,老人相继去世,留下了高额的债务,全凭着张慧文一个人的工资还债,养家和供养弟弟妹妹成人。妻子蒋瑞芳面对家庭的困难,没有抱怨,而是省吃俭用,任劳任怨,和丈夫一起支撑着家。两个儿子相继考学出去,都有了工作。可灾难再次降临在蒋瑞芳的头上,她得了罕见的软骨症。一家人永不言弃的亲情精神感染着读者。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现实社会里,无疑是让人们看到了正能量的传递。小说内核有一定深度,读之令人深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他们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母爱的回报也值得称赞。小说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敢于担当的男人;一个贤惠的,病重的女人;一双百善孝为先的儿子。欣赏【:夜阑珊之赤壁怀古】

1楼文友:201 - 22:06:54 一篇传递正能量的文章。一对恩爱的夫妻,演绎了一场不离不弃的生死感情。一对儿子,对母亲的养育之情念念不忘,一个家庭在面对困难时这种抱团努力的精神,令人感动。问好作者!可能是发文过于急躁,致使主人公的名字出现了两个版本,发文后才注意到,摘要里没注意,非常抱歉,没有更改一致。另外,有几处错别字。望今后,注意断句,发文前仔细核对文字和称谓的一致性。

2楼文友:201 - 12:2 :1 老师辛苦,感谢老师,问好老师。

楼文友: 08:08:41 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爱情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喜欢这篇作品,看到了作者对于爱情独特的见解,充满哲思的文字总是能让人产生别样的想法的。我觉得这真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真的很精彩,祝您创作快乐。

灯盏花有什么功效

灯盏花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红河灯盏花具有的作用

孩子上火
小孩不消化是什么症状
宝宝腹泻消化不良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