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民br小民是他妈40岁时怀上的老生子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4-22

(一)小民

小民是他妈40岁时怀上的老生子,在他之前,家里已经有了二个男孩、一个女孩。但这并不妨碍爸妈对他的娇惯。

小时候的小民很耐看,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可是当他长到十岁时,突然像中了病毒的果蔬一样,完全变了模样:他的眼睛依然很大,可却往里凹陷,他的嘴唇依然很红,但嘴巴却往外突出;他走路时,弯腰驼背,双肩高耸,几乎看不到脖子,远远看上去,颗脑袋就像是直接搁在肩膀上一样。

小民以悲惨的中考成绩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与爸妈一起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那时村里流行早婚,他的爸妈在他走出校门的第二天就开始给他张罗媳妇。四乡八里见了不少,可女孩子都是在第一眼看到小民后,就十分坚决地将他拒之门外了。

小民的婚事是在他三十岁那年解决的,娶的是一个贵州的女人。女人的老家很穷,在别人的诱惑下来到我们这儿找婆家。那时,小民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盖起了五间宽敞的大瓦房,买了大彩电和双缸洗衣机。女人看到这些,眼睛一下子亮了,也就不弹嫌小民的长相了,欢欢喜喜地给他做了媳妇。

小民的媳妇长得还不错,而且很勤快,能吃苦。结婚没过十天,就开始下地干活,锄地、拔草、种瓜、弄豆,竟是无所不能。这让村里那些没娶上媳妇的青皮汉子很是眼红,见了小民酸溜溜地说:一畦好菜让你这只猪给拱了。小民听了,眼珠一翻,扭身回家了。

刚结婚时,小民和媳妇相跟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是发奋了一阵子。可没过多久,小民在父母哥姐娇惯下养成的的馋懒病就发作了,又开始东游西逛,不务正业。媳妇先是好言相劝,后来就开始哭闹叫骂,终于惹得小民心烦了,把媳妇撵跑了。

恢复单身的小民,日子过得没滋没味,瘦小干枯的他原本就干不了庄稼活,现在更不想下地了,可不干又不行,父母有哥哥姐姐管,不用他操心,可他必须养自己和贵州女人给他留下的女儿。

小民开始琢磨着干一些轻松的营生。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偏方,专治各种腿疼。不知道治好过人没有,反正做了很多宣传,连外省的人都知道。有一天,我接到一朋友电话,他说准备去找我们村神医看病,问我路怎么走。我茫然了很久,怎么也想不起村里何时出过一位神医,打听之后,才知道竟是小民。

可神医没当几天,小民又换身份了,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神汉”,据说是因为某一天他正在给人看病时,被神附了身。于是,他又开始给人算命、打卦、看风水、消灾解难。

小民的妈坚决反对儿子干这些事。有几次,找小民算卦的人看到小民妈提着条帚满院子追着小民打。小民妈的身体很好,虽说八十多岁了,但身康体健,走路如风,人们说她不敢老的原因,是因为放心不下小民和小民的女儿。

村里喜子媳妇突然得了重病,喜子拉着到西安的大医院转了一圈,说是不能不治了,让喜子回家准备后事。

喜子来找小民。

小民问了喜子媳妇的生辰八字后,就闭目、掐指,嘴里念念有声,过了一会,他睁开眼说:没多大事,能挺过去。

喜子就像是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一般,兴奋地问:真的?

小民点了点头,神情甚是肃穆。

不过,他慢悠悠地说:你要常到三神庙里上上香,烧些纸钱,这样会好得快些。此时,别说让喜子上香、烧纸,就是让他住在庙里,他也心甘情愿。于是,他

毫不犹豫地答应:好。

那天,喜子跟着小民到一家商店买了几十块钱的纸钱,二十块钱的香,晚上去了村东头的三神庙。

说是庙,其实只是一间供奉着三尊神像的房子。房子不大,仅有一间宽,两米深。里面塑有三尊神像,神像均头戴着饰巾,身穿道袍,只是道袍颜色不一样,中间的是蓝色的,靠右的是黄色,左边的则是红色。每尊神像前都有一长条桌,用来放置香炉和摆放香客们的供品,所以房里显得很是逼仄。房子门口常放着十几个专供香客跪拜用的布垫子,说明庙里的香火很旺。

喜子给三神庙整整上了两个月的香,送了几百块钱的纸钱,还是没能救回媳妇的命——两个月后,喜子媳妇走了。

喜子提着菜刀来到小民家,小民躲在茅房不敢出来。小民妈给喜子说了半天好话,又从口袋掏出二百块钱给他,他接过钱哭丧着脸走了。

小民再也不给人算命、打卦了,而是在老妈的骂声中开始老老实实地种地、务庄稼。

(二)次娃

次娃之所以叫次娃,除了因为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娃以外,还因为他脑子有点问题,用我们本地话说就是“短根弦”。我们这一带把脑子不灵光的人叫“次怂娃”,所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用到他身上真是恰如其分,于是,全村不论老少,见了他都是“次娃、次娃”的叫。

次娃没有上过学,准确地说是上了两个月,但学不进去,就干脆不去了,所以,次娃不识字。村里流传着一个次娃的传说:在次娃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不知从哪弄来一块手表,成天戴在手腕上四处显摆,碰到有人问:次娃,几点了?他必抬起胳膊,装模作样的看一下,然后再把胳膊举到那人眼皮底下,说:你自己看吧。那人便和周围的人一起大笑。

次娃的爸是在次娃长到二十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不在的,过了两年,姐姐出嫁了,家里就剩下他和老妈两个人相依为命。老妈也曾给他张罗过娶媳妇的事,但一直张罗到次娃三十多岁了,也没找到一个愿意嫁给次娃的女人。其实,次娃长得人高马大的,相貌也还过得去,黝黑的面庞,高高的鼻梁,浓黑的眉毛,就是眼睛细长,一笑就成了一条缝。可没有女娃能看上他。好在次娃对娶媳妇这件事并不热心,他觉得自己一个人睡一张大炕挺舒服的,不需要有女人来和他抢地方。至于延续香火的事,对他来说,那是极遥远的事,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次娃四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但他这个光棍是一个很正经的光棍,从来不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开玩笑,甚至都不多看一眼。他也不和别的光棍一样没事爱讲个荤段子过嘴瘾。有人就猜测:是不是次娃裆里的玩意不管用啊?可是这话很快被否定了,和次娃夜里一起看过场的狗娃很负责任地说,他曾亲眼看到次娃睡着以后,裆里那玩意突然就竖了起来,直接把次娃的裤衩顶成了一个小帐逢。最后,人们得出结论:次娃脑子里短的就是男欢女爱的那根情弦。

次娃没出过远门,他去的最远的地是几十里外姐姐的婆家——他妈怕他出去受欺负。娘儿俩的生活全靠次娃侍弄几亩地的收入,日子自然是过得紧了点,于是就有过得好的人发善心,常常拿了一些旧的衣物送过来。但次娃并不是谁的东西都要。倘有人说:次娃,把这些旧衣服拿去穿吧。次娃则看都不看,直接抱着衣服就扔到了门口。若有人说:次娃,我这些衣服买小了(大了),自己穿不上,崭新新的,看有没有你和婶能穿的,有就留下。次娃一定会欢天喜地地拿过衣服,挑选起来。

村里但凡有了白事,次娃必到。小时候去是为了混口好吃的,但他不白混。在我们这儿,人死之后,主家都要在棺材跟前放置一个圆肚小口瓦罐,俗称“衣饭罐”。每天早晚吃饭前,儿女们要把当天所吃的素饭菜往罐里倒一些,到出殡那天把罐倒满,然后随着棺材葬到墓里,这样做是为了让死者在黄泉路上行走时不成为饿鬼。每天为衣饭罐添饭的是主家,但出殡把罐提到坟地则是次娃。自从他小时候在一次葬礼上有人把这件事交给他之后,他便喜欢上了这项工作,并很乐意来完成他。他从衣饭罐的放置开始,一直操心到把衣饭罐放进墓里。时间长了,全村不论到了谁家,这衣饭罐除了次娃,竟没有去管了。

可是,在埋富顺妈那天,棺材都下到墓坑了,人们却死活找不到衣饭罐,有人大声喊:次娃、次娃!这时有人才想起,这几天都没有看到次娃的身影。于是,赶紧派人回家去取,果然还在。后来人们碰见次娃,问他咋不去富顺家。次娃头一拧说:谁让他骂我妈。

人们便想起了发生在几年前夏收时的一幕:早上次娃把麦子摊在村篮球场里晾晒,下午富顺也来篮球场晒麦子了,他二话不说就把次娃家的麦子拢成一堆,然后把自己的麦子摊开。次娃妈听说后过来和他讲理,他反而讽刺次娃妈“生了个只会提衣饭罐的次怂货”。把次娃妈气得差点昏过去。

从那以后,次娃受到了村里人的重视,尤其是在过白事的时候。

共 11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两则小故事,给我们讲述了小民和次娃的故事。他们都是普通的村民,所不同的是,各有各的命运和生活。小民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养成好吃懒做的性格。好不容易娶个媳妇,因为好吃懒做的本性难改,把媳妇气跑了,留下一个女儿,为了养活女儿,就投机取巧,做“神医”,给人算命,看风水,干起轻巧的营生,直到二喜听了他的话也没保住媳妇的性命,提着菜刀找他算账,他才在老妈的骂声里老老实实地本分的开始了劳动生活。而次娃不同,他从小缺根筋,少根弦。虽然长得还可以,但四十岁了依然光棍一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次娃从小还会为人提衣饭罐,这个工作没人愿意去做,除了自己最亲近的人,然而,次娃一直做了很久。但富顺妈下葬那天,他却没去,原来他记恨富顺骂他妈妈。俗事,红尘事,简单的小事,倾情的笔墨记录下人生百态,让人深思。欣赏阅读,力荐佳作【责编:河南雪儿】

1 楼 文友: 2015-07- 1 1 : 7:10 故事很简单,却能带给我们思索,以小见大,反映现实生活,欣赏阅读,问好梅兰竹菊,感谢赐稿江南沈阳白癜风医院咋样脑血栓能吃通心络吗宝宝不爱吃饭咋办

淮安治疗阴道炎方法
患了静脉血栓怎么治
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