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我如何我就对你怎样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07
首先,要求别人对你如何,也就是说别人对你不好,你对别不好,这不成了冤冤相报吗?这不是人的本性,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一种本能而已。
从人的三情来说:
对待亲情,我们不需要回报。也不应该总想着回报,如果仅仅为了回报,我们的付出之后永远会在失望中度过。亲情是由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为亲人的付出是每个人的和义务,至于别人对你如何,那是别人的事情,是别的亲人对你的和义务,他尽没尽到和义务是他的事情。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回报来找平衡。
中国一直以来用孝来规范子女对父母的回报,这不是父母小我的要求和期望,而是社会大我的要求和规范。
如果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用在亲情上,那儿女从小对你有什么好,他没有能力对你好,难道你对他就不好了吗?显然你对我如何我就对你怎样推论不成立。
对待友情,不能是利用关系,如果是利用关系,那就不是朋友。当然朋友有许多种,但不是朋友就是友情。真正的友情是纯洁的,真心的,所以说真正的朋友不多。
友情分一般的,至深的。一般的在困难面前,在荣誉面前,都可以。而至深的如知己,是仅次于亲情的情谊,是人世间最难得到的情感。
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说的就是不求回报,为了友情可以牺牲生命,还谈什么回报。
对待爱情,虽然是两个人的事,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对方什么,爱不是非要得到,爱一个人不一定得到这个人,爱就是付出,不需要回报,这才是真爱。
对于爱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和追求,不是谁都能说清楚的。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回报
《回报》由赵增熹作曲,陈少琪作词,香港女歌手陈慧娴演唱,出自专辑《心满意足》。
友情
慈悲之慈。相当于佛教用语“弥勒”(梵maitri^)一词,此语乃由mitra(友)字变化而来,即俗谓之友情。友情表示“无缘之慈悲”,无缘即无条件之意。无条件之友情,为佛教对‘爱’之最高发挥。佛教之出世间即是超越血缘、地缘,出离家园与国家,超越骨肉血亲之爱,超越国别地域之爱,对所有人皆平等奉献无条件之友情,此即所有佛教徒必备之条件。
上一篇:赠予现在的自己
上一篇:因为他是一名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