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策应国企改革计划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2-02-02

经济学家策应国企改革:寻找改革新逻辑

国企改革决定了我们整个改革的深度。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国企改革30多年来一路砥砺前行,新时期应以新思路破局。

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17年一季度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并发布了题为 新时期新国企的新改革思路 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应从产品性质和行业特性两个维度制定功能导向的分类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模式。

经济学家们最焦虑的一个问题

国企改革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最焦虑的一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说,焦虑的本质是 削足适履 :总想给企业做双鞋,却怎么做也不合适。国企永远不可能改造成和一般企业一样的企业,做一双鞋不可能穿得合适。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石油原董事长傅成玉谈到国企改革的发言一时间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坦言,目前,国企改革是 政府在忙,企业在盼;少数人在干,多数人在看;少数企业在试,多数企业在等。

傅成玉的发言发人深省。我也做了很多调研,这种现象较普遍。 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在论坛上说。

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推进,但各方的动力不足。对于私企来说,我和你混合了,我不是大股东,就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国企而言,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推进的动力也较弱。现在已经到了破题的时候。 业内专家告诉。

国企改革在38年的历程中,已走过 放权让利 、 两权分离 、 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构建 、 国资委监管下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完善 ,以及2014年起至今的 分类改革深化 五个阶段。《报告》指出,在效率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与路径选择,仍存有诸多争议。

国企改革寻找新逻辑

目前,绝大多数国企都已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企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横跨了不同产业。特别是不少提供公共产品或自然垄断型的国企大规模涉足竞争性产业,使得它们不能专注于提供公共产品或从事具有外部性的基础产业。

以什么逻辑来指导国企改革,业内对此一直存有争议。《报告》称,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再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都力图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而这种改革逻辑的背后,有两个隐含的假定,其一是假定国有企业都是低效的,其二是假定国企等同于普通的市场经济组织,因而需要以产权明晰化原则来重构国企的治理结构。

但是,从逻辑上来讲,我们无法在国有制的框架内,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不可交易的难题。 在杨瑞龙看来,政企不分是国有制的内生现象。

那么,对此困局又该如何求解?

杨瑞龙告诉,并非所有国企都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改造。应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改革思路:该国有的,政府就要把企业管起来,该市场化的,企业就要坚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树高约45米 《报告》提出,分类改革的具体路径应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宜进行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一部分宜实行民营化。

具体而言,在公共产品领域,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履行管企业与管资产并重的职能,以管企业为主;在自然垄断领域,履行管资产与管资本并重的职能,以管资本为主;在竞争性领域,履行管资本的职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石嘴山哪里治疗白癜风
无锡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汕尾白癜风在哪里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