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冬之恋曲征文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15

金猴挥手辞旧岁,雄鸡报晓迎新春。随着腊月的到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重了,打扫室内外的卫生,采购过年的物品,街道两侧的路灯上都安上了金鸡起舞的彩灯,天还没有擦黑,路灯、彩灯就亮起了,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大街小巷处处充满了年的景象。虽然天气很冷,看着梦幻般的夜景,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喜喜的,不由地勾起了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年味最浓了。那时,老年人常对我们小孩子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雄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进入腊月,各种各样的过年习俗接踵而来。

忘不掉妈妈为我们亲手熬制的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这一天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到了腊八节那一天,妈妈会把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都找出来,根据我家五口人把大概的数量配比好。妈妈先把红豆、玉米提前泡上 -4小时,将其它食材淘洗干净,再把所有的混合一起倒入入大铁锅内,加上足量的井水和适量的冰糖用小火慢慢熬成粥。这腊八粥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粘稠,那味道好极了!

腊八节这天,妈妈还会用中号铁锅煮好大黄米和大米混合的黏米干饭,在小铁锅里放入些许豆油,等加热后,将热油、葱花、姜末等一起放进黏米饭里做调味品。一家人品尝着又黏又香的饭,妈妈就会笑着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吃了黏米饭就不用怕了,粘住了。”真是应验了妈妈的话,腊八节那天出奇的冷,不吃一碗黏米饭,我们都不敢出门,生怕下巴给冻掉了。

腊八节后,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忙活了。先是杀年猪,猪是自家喂养的纯笨猪,每年的正月或者二月里,妈妈喂养的母猪就会生下小猪仔,留下两头,其余的卖掉,残汤剩饭地喂养着,到了冬季就给猪开始追肥,晚上临睡的时候,妈妈都要给猪喂一顿食,这样精心饲喂的目的,就是为了腊月杀年猪。

腊月中旬就请来杀猪师傅和街坊邻居来帮忙杀年猪,这是一年中我家最热闹、最红火的时候了。大家七手八脚杀完年猪后,就请来邻居们一起来共享美味的杀猪菜了,屋子里坐满了人,香喷喷的酸菜粉条炖猪肉、颤巍巍的血肠烩豆腐等一一摆放到了每张桌子上,大家吃得酣畅淋漓、油光满面,直到打嗝为止。一头猪除去大家吃的,剩下的猪肉和血肠要分别给身边的亲戚和邻居送一点,还要割下大块的猪肉、排骨,由爸爸带着坐车去抚顺送给奶奶、大姑和大伯他们,最后剩下的肉冻起来一些,再切些肉块放坛子里腌起来,母亲掐着手指算着,一直能吃到年对年。

吃过了年猪菜,就开始做豆腐了,黄豆要泡得浑圆鼓涨的,妈妈把泡好的豆子用水投洗干净,爸爸用自家的小水磨磨好豆浆,过包滤出豆渣,然后把豆浆倒在大锅里熬开,爸爸既会点豆腐脑,又会点水豆腐。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大米饭,又熬制了一锅豆腐脑的卤子,吩咐我请来舅舅一家人来做客,十多口子欢聚一堂,喝着润滑细腻的豆腐脑,吃着喷香喷香的米饭,笑谈着品尝着,其乐融融,甭提多热闹、多开心了!到了第二天,妈妈还要把豆腐切成一小块小块的冻起来一些,还要烙些豆腐干,以备过年全家人享用。

记得很清楚的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一大早起来,父母就忙着往外搬东西,箱箱柜柜、盆盆罐罐的都要搬到院子里,屋里的东西搬完之后,爸爸举着一把大扫帚从屋顶到墙壁彻底地打扫一遍,这一天是农人约定俗称的扫尘的日子,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寓意是要把一切尘土、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爸爸打扫完屋顶和墙壁后,剩下的就由妈妈来忙活了,温一锅热水,从箱子柜子开始细细擦起,直到把每一个瓶瓶罐罐都擦得明光铮亮的。

腊月二十四扫尘日过后,年味一天就比一天浓了,年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村子里到处弥漫着馋人的香味儿。包年果勺、炸麻花、烀猪肉、熬冻子,父母一忙活就是一整天,直到深夜才罢手。大清早一睁开眼睛,母亲缝制好的新衣服、新鞋袜都堆放在枕头边,我们兄妹几个纷纷穿上新衣新鞋,簇拥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比试着。哥哥、弟弟不时地偷着放响几枚鞭炮,惊得公鸡和母鸡们扑棱着翅膀乱跑乱叫。爸爸、妈妈则忙着用报纸糊墙,完了之后再把买来的年画端端正正地贴好。哥哥帮着爸爸贴对联和谜语条幅,对联和条幅都是爸爸亲手写的,清楚地记得爸爸写过这样的谜语条幅:莺莺红娘去上香,香头插在案几上,远看好像张秀才,近看却是一和尚(打一字),我们几个绞尽脑汁猜来猜去也没猜对这条谜语,最后爸爸微笑着告诉谜底是“秃”字,我们才恍然大悟,伸着舌头向着爸爸耍了一个鬼脸。当秦琼、敬德贴上门板时,迎接造神回来的鞭炮也就爆响了,传说中的造神是玉帝的女儿,二十三回一趟娘家之后,除夕之前要赶回人间和民众同享除夕之乐。这个时候,村子里的空气中满是浓稠的烧猪头、烧猪蹄的味道,嘴馋的娃娃不住地使劲嗅着鼻子,恨不得把那香气全给吸进肚子里去。

到了年三十晚上,放完一挂鞭炮之后,便大口品尝美味佳肴了。最香不过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坐在热热的火炕上围着炕桌享用着妈妈亲手做的美味大餐,刚出锅的猪骨头热气腾腾的,每人拿着一块骨头吭哧吭哧地啃着,头顶直冒汗,嘴角直流油,年的幸福和美好就一下子达到了极致。吃着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有酸菜肉馅的,有白菜肉馅的,还有的是红糖的,象征着来年生活甜甜蜜蜜的;还有放钱的,是二分或五分的硬币,象征着来年天天有钱花。为了能吃到钱,我们兄妹就撑着肚子多吃几个,有时候硬币似乎都吃到了嗓子眼,谁吃到了后,就会喜不自禁大声嚷嚷道:“我吃到啦!我吃到啦!”父母看着我们那兴奋的神情,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吃完年夜饭后,我们兄妹几个就下了炕,笔直地站立在炕前,恭恭敬敬地给妈妈爸爸行礼拜年,妈妈爸爸高兴得嘴不合拢,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一分发到我们的手中,那时候的压岁钱也就是几毛钱,我们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行礼拜年过后,一家子五口人就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守岁,炕上放着一个火盆,暖烘烘的,这时,妈妈会把早准备好的毛嗑、糖块、梨和苹果全都拿出来,这些好吃的东西平时是很难吃到的。我们几个特有精神头,尽管夜已经很深了,却没有半点的困意,挤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一边闲聊着,期待着新年钟声敲响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快到凌晨12点的时候,就要开始接财神、放烟花了。爸爸带着哥哥、弟弟兴冲冲地到室外放二踢脚、魔术弹,我赶紧抱些劈柴进屋准备煮更岁饺子,生上火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看热闹,天空映成了一片火树银花,鞭炮声此起彼伏。

大年初一是最开心的了,妈妈给我们一一换上了新衣服,匆匆吃完了早饭,我们兄妹几个就跟在父母屁股后面到长辈家一家家地去拜年,那时候物质匮乏,很少有压岁钱,但瓜子、花生和糖是总是有些,转了一圈就把小小的衣服口袋都塞得满满的。每到一家的大门口,我们的眼睛就紧盯着地面,抢拾着没有燃放响的鞭炮,攥在手心里,等着拜完年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放着玩,那才够尽兴呢。

改革开放以来,老家的经济突飞猛进,家乡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各种时尚新颖的服装常换常新,鸡鸭鱼肉顿顿不断,可谓是想啥有啥应有尽有,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想好吃的穿新的而盼着过年了,再也没有我们小时候那种盼年的劲儿了。

现在过年虽然还要置办些年货,但传统的习俗渐渐消失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的忙忙碌碌了,也不再像父辈一样因缺钱而精打细算着过年该买啥东西了,常听身边的人说:现在的生活,天天都是过年啊!

年年过年,今年又过年,年很快就要来了,我却提不起精神来,感到年的味道淡了不少,最怀恋的还是儿时的那年味儿,怀恋那种浓郁得化不开的过年情愫。儿时过年,虽然生活很艰苦,但那时的年味最浓、亲情最浓,儿时的年味就成了我最甜美的回忆,如同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弥香……

共 14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妙趣横生的回忆性散文。记忆中的年味是从腊月就开始了。先是杀年猪。自家喂的猪,膘肥体壮,只为春节时能吃上爆炒肥嫩的肉片来解馋,为了一年的日子滋润油汪。接着要泡黄豆,做豆腐和豆腐干。二十四家家忙着扫房子,直到把每一个瓶瓶罐罐都抹得明光铮亮。到了年三十,放完一挂鞭炮之后,便要品尝美味佳肴了。吃了饭,就给妈妈、爸爸行礼拜年。过新年,穿新衣,放鞭炮,这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火树银花,一整夜,鞭炮声此起彼伏。正月初一跟着大人到长辈家一家家地去拜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就像过新年,孩子们盼望过年的想法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然而童年的年味,却令人难忘。文章语言风趣,按时间顺序描写了过年的欢乐情景,立意新颖,不落俗套,娓娓道来,充满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过春节的美好回忆,忆苦思甜,今昔对比,不忘过去,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阿巧】

1楼文友: 22:58:41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回复1楼文友: 14:50: 7 老师好!谢谢您的关注与辛勤的!祝福老师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2楼文友: 22:59:4 文章语言风趣,忆苦思甜,充满了童真童趣,引人共鸣!

回复2楼文友: 14:51:44 老师好!谢谢您的关注与精彩的点评!老师辛苦了! 敬茶 祝福

楼文友: 2 :00:54 问候牙牙吉祥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开心!祝愿老师春节愉快!

回复 楼文友: 14:56:27 老师好!过年了,您仍辛勤的,令人敬佩不已!向老师学习!敬礼 敬茶 恭祝老师新春快乐,事业辉煌,大吉大利!

月经后期痛怎么回事

月经前小腹胀痛

经期前小腹胀痛

心绞痛发生的原因
女性晚上多尿怎么回事
IMA和IMACEC什么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