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祖回到经典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14
【刊《甘肃》,有删节】
多年前,我曾发表过一篇小文《回到汉字》,呼吁中国人回到自己的汉字,不要为了洋文而忘记了自己的母语。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一旦精神层面被破坏,野蛮必将回归。如今不要说理工科的学者,就是那些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有几人还能顺利地阅读《左传》《史记》呢?还能深入地感悟唐诗宋词呢?恰佩克说,如果教育失败, 正常 的人就是空谈,有着基本常识和道德准则的质朴、正派的农民、工人、手工业者也不会存在,反而是野蛮和暴力肆虐,会将社会文化搅得乱七八糟。
我近几年一直说两句话,一句是回到汉字,一句是回到经典。回到汉字已经写过了,这里且说说回到经典。当然,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我说这个话题,不是我已经回到了经典,是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黑格尔说,一个欧洲人一说起古希腊,就有一种家园之感。那么,我们呢?我们说起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回 家 呢?德国天才诗人荷尔德林说,近源头而居者,断难流离。一个民族都有一些自己民族的源头书,钱穆认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熟读四本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他认为这 新四书 ,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位新儒家大师有如此胸襟,我很佩服。儒道两家,有很多典籍,但这四册是真正的源头书。至于后来的佛禅,有了老庄,也是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国家,经济的大发展让世界瞩目,但人的精神境界的成长却似乎没有跟上。心灵的焦虑倒是其次,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突破底线,赝品劣品盛行,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法治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人心坏了,法律也是一纸空文。通过民族经典的人文教育,其实也是极其重要之事。意大利学者维柯认为,希腊语、拉丁语应为自小必修课程,他一直在强调唯有人文教育才能使得国家更为强大,更为文明。
但很多人说了,读经典读不懂。其实,古人说得很清楚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也说,读书之法,无他,只管读,便是法。真正的经典,当然需要下点苦功夫,但每天读一点,读上几年,自然也就懂了。经典,与大众消费品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不宜以快餐视之。当记朱熹教诲: 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功夫,始得此。 章太炎也说: 余常谓学问之道,当以愚自处,不可自以为智。 古人聪明如苏轼,不是也抄书吗?鲁迅当年在北京十年,抄了多少古碑?没有那十年寂寞的抄书阶段,哪有后来的鲁迅?在鲁迅博物馆看那些小楷古碑,似乎能触摸到先生早年绝大的寂寞,如毒蛇一样。也钦服先生的一颗安静的心,那是怎样的心境呀!
当然,如果从国家角度来说,从孩童时代起,就逐步开始经典教育,那么,等你长大了,经典也就平常了。《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论语》《诗经》,从小开始,也不是很难。看民国学者传记,人家15岁前,国学经典基本都可以熟背了。这才有留学欧美,打通中西,成就一代宗师之可能。欧美的人文教育,也是从《荷马史诗》《圣经》《莎士比亚》等经典入手,并不是从《哈利 波特》入手。看那时候的学者,他们的童年教育,真是让人羡慕。甲骨文学者胡厚宣先生说,他三四岁,母亲就给他讲《说文解字》。如今这样的母亲到哪里去找?那时候,民间随便一个老先生,都可以熟背多少中国经典?如今,俱往矣。有人说,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那些老古董,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但母族文化你都不懂,那么任何一国的文化,你也永远进不去。从个体角度来说,儒家的 内圣外王 亦颇有道理,你必须先把自己锻造成器,然后才能谈论报效祖国。
回到经典,利国利民,善莫大焉。
门店经营管理
小程序运营
怎么微商城
下尿路结石怎么治疗方法小孩经常流鼻血怎么回事
控制体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