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台湾作家简媜p老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25
台湾作家简媜 “老,是一门高深奥妙的学问,必须学习”。 月7日,台湾知名女作家简媜耗费五年心力写成的26万字的新书《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在台北举行了记者会,该书以文学笔法探索赡养、丧葬、遗产等“老病死”议题,是台湾第一部全面探讨老年议题的“生死书”,因而也被此间媒体称为“华文世界首部全方位探讨 老人学 的文学作品”。 记者会上,回想自己创作此书的渊源,简媜说,那是在数年前街头遇见一名盛装打扮的老妇,好奇心驱使简媜跟随,发觉老妇独居并自己打理生活,因此随时“把寿衣穿在身上”,当时就使简媜大为感触“老年最悲惨的事情,是陌生人的同情”,她同时也惊觉:“是什么样的社会,会让老人独自老着、病着、活着?”简媜认为这根源于台湾社会对老人的冷漠,“老与病,是考验一个社会文明与否,最具鉴别度的题目”,于是写“老人之书”的念头因此诞生。 在简媜创作此书的五年时间里,她遭逢公公、祖母等四位至亲离世,六位友人罹患重病,因此更加体会了伴随着“生”而不可避免的“老、病、死”的过程,“学会面对死亡,其价值不亚于学会其他任何技能。”简媜指出,“人生,若看透,不过 生、老、病、死 ,只是我们一生花很多时间与心力处理 生 的问题,只有很短的时间处理 老病死 ,甚至有人不愿面对这无人能免的终极课题。” “尤其华人社会千百年来忌讳谈到 老病死 的话题,哪怕是亲人之间。殊不知 老 ,是一门高深奥妙的学问,必须学习。”她说,我们将三岁幼童送到幼儿园、七岁进小学,却从不认为满六十五岁的人也应到老年学校报名,学习如何面对紧接而来的老病死联合课程,“实际上,我们越是谈论死亡,越能在死亡到来时轻松地面对它。” 在新书当中,简媜描写了三位重要的老人:自己的祖母、公公以及尊敬的师长齐邦媛,“他们是我进 老人学校 的老师、学长,带我修习 生死学分 、写下 疾病笔记 。”新书完成时,正逢祖母过世百日,简媜把书放在灵桌上,希望不识字的祖母,从此可用自由的灵魂进入她文字的世界。可以说,简媜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身边亲人观察,发现传统文化对孤儿寡妇的歧视、丧家的禁忌,皆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她认为唯有勇敢面对死亡,才能厘清这些深藏歧视的禁忌。 目前的台湾社会也像大陆一样,正在逐渐步入老年化,简媜说,在台湾2 00万人口中,50岁以上的大约有711万人,当中挑起照顾父母最后一程重担的是50岁到60岁这部分人,因此新书的读者锁定了他们。“他们身上有三副重担,一是侍奉老病父母,二是照顾子女,最后一副是准备面对自己的老年。他们没有援手、只能孤军奋战。”今年51岁的简媜表示,这本书既想“安慰这一代人的辛劳”,也想引领他们以理智面对“老”这个无所逃避的人生课题,因此新书《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的副标题叫做“老年书写与凋零幻想”,希望对这代人而言是一部“奇想版”的老年生活教战手册。 (编辑:李央)血糖高饮食注意事项三亚治疗妇科费用吃东西不好消化不良
上一篇:一br空姐似花花似梦
上一篇:能够把诸多的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