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3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05
མཁན་པོ་བསོད་དར་རྒྱས།索达杰堪布。
10. 做人别学。一根筋。
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变通,会根据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对策;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做事“一根筋”不管什么事都用同种思维对待,以致很多事情弄巧成拙。
从前,有个金匠和木匠一起赶路,行至旷野,遭遇劫匪。木匠的衣服被剥去,金匠立即逃跑,藏在草丛里。
木匠曾在衣服的领子里,藏了一枚金币。他对劫匪说:这衣服有一枚金币,我想把它要回来。
劫匪反问:金币在何处?
木匠解开衣领,拿金币给他们看,并郑重其事地说:这是真金的,若不相信,你可以到那边草丛里找我的伙伴鉴别,他是位好金匠。
劫匪找到金匠,不由分说,将他的衣服、行李也抢走了。
这个木匠就是个不知变通的人,不仅自己蒙受损失,还殃及自己的同伴。“一根筋”的坏处还不止如此,有时候更过分的话,还会酿成大祸:
很久以前,有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又笨又憨且“一根筋”
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今天我的仇家会上门来。不管什么样的东西,只要伤害我,你就用斧子把他砍死。
于是,那宝贝儿子将斧子磨得又快又亮,专心等待仇家的到来。
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一个伤害父亲的仇人。儿子有点着急了,左瞧瞧、右看看,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他看见一只虱子叮在父亲的背上吸血,便立即举起斧头向虱子砍去。不知虱子被砍死了没有,他的父亲却因此丧了命。
面对一些复杂的人或事,假如不思变通、太过愚钝,往往不会有好结果。就好比一支锋利无箭,若不经思考就直接射出,瞄准的目标若是人,必定使别人轻则,重则丧命;瞄准的若是坚硬之物,如石头、山崖、铁门等,最终只能折断,伤害的是自己。
11. 易嗔之人 就连亲人都厌恶他。
一个人纵有万贯家财、乐善好施,但若易嗔的话,连亲人都不愿依附他,更何况是其他人?因为嗔恼者如毒蛇,不时就会伤害别人,有谁愿与毒蛇生活在一起呢!
嗔恨,是对不喜欢的人、事、物,产生的一种排斥、厌恶。嗔恨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责;中到愤怒、谩骂;大到杀心、毁灭心。有嗔恨心的人,会有什么后果呢?
他的一切安乐都会被摧毁无余,并常处于“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的状态中。《本师传》也讲过:生嗔心的人,脸一刹那就变得非常丑陋,纵然外表装饰了最好的饰物,也显不出丝毫庄严;即使卧于最舒适的宝床上,也睡不安宁,辗转反侧如处荆棘之中…经常有嗔恚情绪的人,大都会产生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不管他的财有多少、位有多高,就算经常给下属施以恩惠,但如果经常大发脾气,伤害下属的身心,最后下属也不会领情,甚至还会生起加害之心。
历史上和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这类事件:一些大人物往往因不能克制自己的嗔怒,导致下属的反叛,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所以,内心若不断除嗔恚烦恼,哪怕布施再多的东西,也不能摄受他人,成办自己的事业。
当然,嗔恨情绪一旦生起,不能硬压下去,而要想方设法化解掉。否则,这股嗔恨只要还在,就会像火山一样不断蓄积可怕的能量,越是强忍,累积的能量越多,总有一天会爆发。下面讲一个历史故事,说明怎样以智慧化解自己的嗔心:
中国历史上极有福报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仪,他是辅助四代国君的元老,一直屹立不倒。
当时战乱纷飞,郭子仪的对手把他的祖坟给挖了。郭子仪听后大哭,但并没有报复,也没有生嗔恨之心。
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天下因战乱死亡的人太多了,因为仇恨,家里祖坟被刨的也不计其数。我也是领军打仗的将军,手下有多少士兵挖了别人家的祖坟呢?现在轮到我了,也算我郭子仪不孝父母、罪孽深重!
郭子仪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对手的错误普遍化:刨祖坟是因为乱世中的仇恨。第二反应是反观自己:我的军队就没有刨过人家的祖坟吗?第三反应:是我郭子仪之罪,不应嗔怪他人。所以,郭子仪的大福报也不是白来的,是自己修来的。面对祖坟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安忍三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愤怒的事情,也不妨修习以下四观:
第一观:这世上没有绝对的恶人,之所以“恶”只是因为他被业风所吹,身不由己,故我们要有容人之量。
第二观: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不应该太执著,否则会引生无量痛苦。
第三观:众生本来是佛,让我发怒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烦恼。
若起了嗔恨心,就等于对他的烦恼发脾气,这是愚痴的行为。
第四观:倘若事情还可以补救,就没有必要生气;倘若事情已无法挽回,那生气又有什么用呢?
当嗔恨心生起时,要学会这样观照自心。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时,我们并不是太生气,但因为没能及时制止,才使得怒火不断蔓延、扩散。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的嗔恨心,正是自己在煽风点火。
所以,面对逆境或伤害时,每个人应运用智慧调伏自心,不要任由嗔恨心壮大。否则,它就会如同星星之火,终将烧尽一切功德之林。
12. 欲除痛苦 多念观音心咒。
如果心诚,即使念得不对,也能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如果心不诚,杂有懊悔、怀疑等分别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确,也无法与之真实相应。
对我个人而言,从小就对观音菩萨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也有极其强烈的信心。原因当然有多种,一方面是我出生在佛教家庭,小时候就对佛教有不共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藏地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持诵观音心咒。
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童年,尽管没有现在的物质条件,住的也不是高楼大厦,但每个人的心是很纯洁的。由于在那种氛围中长大,所以我小时候放牦牛时,每天都拿着念珠念观音心咒。念了多少现在也记不清了,几百万遍肯定是有。
在我们那里,观音心咒是人人都离不开的咒语。而且,家家户户对观音心咒非常熟悉,比较明白它的功德;即使有些人不太清楚,也是每天都在坚持念,而且念的数字相当惊人。像我父母那一代的老年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是 1 亿遍以上,3 亿遍、6 亿遍、7 亿遍…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观音心咒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的“闻法品”中,专门提到了一部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汉文中有宋朝天息灾的译本主要就讲了观音心咒及名号的功德。
无垢光尊者说: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犹如狂风,能摧毁我们身口意的一切障碍…。
观音心咒的发音,是“嗡玛尼贝美吽”也可以在后面加个观音菩萨的种子字“舍”即“嗡玛尼贝美吽舍”
只要心诚,对观音菩萨有信心,发音不一定要统一。东北人、闽南人念时,发音肯定不相同,拉萨和的藏语发音也有很大差别。但只要自己有信心,功德应该没什么两样,甚至有时候念错了也有功德。
从前,有位老和尚在行脚途中,见到一座山上发红光,知道那里必定有修行人,于是上山一探究竟,发现了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告诉他,自己每天都念嗡玛尼贝美“牛”数十年如一日。
老和尚慈悲地说:你念错了,应该是嗡玛尼贝美吽才对。
老婆婆一听,特别伤心,觉得几十年的修行全报废了,心里特别懊丧,马上更正了过来。
老和尚告别后到了山下,向山上一望,原来的红光已经没有了。
他赶紧回去告诉老婆婆:我刚刚是开玩笑的,你念的嗡玛尼贝美牛没有错。
老婆婆顿时展露出笑容,又改回她原来的念法,山上再度现出了红光。
可见,“心诚则灵”如果心诚,即使念得不对,也能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如果心不诚,杂有懊悔、怀疑等分别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确,也无法与之真实相应。
13. 消除痛苦的六。
藏传佛教中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念诵“达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 德卡踏母索哈”这个咒语念 7遍、108 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痛苦,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如颂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压力、竞争忧虑、“高处不胜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则是身体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强度劳动等。这两种痛苦,恒时不断地损恼着芸芸众生。
人生本来就多苦,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那么,我们在遇到痛苦时,应当如何面对呢?佛教中讲了很多方法,通过这些,消除痛苦轻而易举。即使有些习气根深蒂固,无法一下子完全断除,但只要持之以恒经常串习,痛苦也迟早会离你而去。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心咒
心咒--佛教语。佛的神咒有大咒﹑小咒和一字咒三种。一字咒又称心咒。咒为佛菩萨心中精要之法故称。
嗔恨
语出: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俯念微躯,又不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而无嗔恨。”明沉璟《义侠记·萌奸》:“告官人,休把奴嗔恨,我失手把竿儿褪。”
上一篇:红楼梦里的晴雯才是烈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