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篼文学冬去春来赏樱花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17

小园新种红樱树,

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

冲泥蹋雨曲江头。

——白居易

樱花原产环喜马拉雅山地区,所以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都有樱花,尤以日本盛行。中国历史上对樱桃和樱花的文字概念区分较模糊,有人会以为中国的樱花是由日本传进来的。其实不然,上面那首唐朝白居易的诗就提到了樱花。而明朝于若瀛的诗句就描述得更清楚了,“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这里不但提到了樱花,还表明了樱花与杏花同在三月盛开。可惜于若瀛的诗只流传下这一句,整篇诗却没流传下来。

阳春三月百花开,我随上饶冬泳协会会员一道出发,去上饶的樱花公园赏樱花。

走过龙潭大桥,远远望着临河的樱花公园,信江河水面宽阔,岸畔上的花与叶,如一片绿毯上洒满了五彩的玉珠。

走进樱花公园,赏花人漫步在整个公园的空间。一眼望去,真可谓是花间人影动,人在画中游。

樱花的花季很短,在日本有“樱花7日”的说法,所以日本人很注重樱花季节的赏花散心。在中国,樱花季节正是清明前后,所以中国人赏樱花的内涵就比较广,集赏花、散心、追思、展望于一体,包含着厚重的人文精神。

日本有很多樱花的歌,最有名的就是那首“さくら”(樱花),以致有人误认为这是日本的国歌。而在我们中国唱樱花的歌很少,歌颂桃花的歌很多,当代最有名的就是那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前中国人踏青季节一般都是去看桃花。而现在,在城里人看来似乎桃花少了,樱花多了,于是也就时尚起赏樱花了。

或许有人认为赏樱花是中国人学日本人。我觉得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中国人文明程度的一种提升。樱花树基本上是观赏性的,它的其它价值不明显。而桃树作为一种水果树很受中国人喜爱。人喜欢吃桃子,猴子也喜欢吃桃子。于是就衍生出了一个孙悟空,衍生出了另一个世界——天庭的蟠桃会,更衍生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这些衍生物都是世界级的文明象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到阳春季节都要相邀结伴去踏青看桃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质的桃树品种培植出来了,各家各户那些原始品种的桃树逐步被淘汰,而新品种的桃树也被保护起来集中种植。于是那些桃花村、桃花山、桃花坞等观赏桃花的景点也逐步消失了。人工建造的景点也就随之产生了。

同时,由于樱花的花朵型大,花色多而艳,欣赏性强,又不存在处理果实的问题。于是樱花逐步替代桃花,成了人们踏青季节观赏的花种。

城市里的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上升,精神文明享受的水平也需要提高。一株山野里的原始桃树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欲望了。在公园里,你看到的是穿着打扮入时的男男女女,他们已不仅仅是看花了。看花人有走路来的,有骑车来的,也有开汽车来的。以前踏青看花只是看看而已,如今不少人都带着照相机,不仅仅拍照留念,更有不少是摄影创作。

走出樱花公园,伫立河边眺望着游人熙攘的花间,我在想,桃花是水果桃子的前身,并非专供人们欣赏的。而樱花则是欣赏性的花。人们欣赏樱花是享受水平的上升,是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共 120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阳春三月,粉色的笑容盛开,正是赏樱花的好时光。作者是一个很有心的人,赏一次樱花,把婴花文化知晓得如此详实。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中读过李商隐的句子“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樱花是春天走来的第一位天使,她把寒冷的冬季慢慢地送走,把天空放晴,让自然从银白回到彩色的世界,淡淡地芬芳,温暖陶醉我们的心灵。中国樱花文化从表面现象看似没有日本樱花文化那么浓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文化、思想都日益丰富起来,观赏樱花的人群越来越多起来。正如作者在文章最后所说:“桃花是水果桃子的前身,并非专供人们欣赏的。而樱花则是欣赏性的花,人们欣赏樱花是享受水平的上升,是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是的,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日益丰富起来。优美的篇章,拜读佳作,荐赏共阅。欢迎您继续投稿筐篼文学。【:蓝明】

1楼文友:201 - 15:26:09 很优美的篇章,向作者问好,祝创作愉快。远握。 享受文字的快乐。

2楼文友:201 - 08:57:07 感谢赐稿筐篼。问好祝福!!!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云南生物谷生产的药品

云南生物谷产品

生物谷 龙头企业

维生素D滴剂什么时候吃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有哪些作用
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保健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