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没有错错的只是选择体系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3-20

跟着李白去赏月,关于写一篇作文我们和李白去游玩的介绍

接触唐诗的第一首,就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年少时没有离开故乡,只觉得这是一首在晴朗的夜晚,举头看明月的描写,银辉的月色洒在大地上,地上仿佛是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后面的两句随着离开家乡越来越远,感触也愈加的共鸣。李白用明月月来寄托思念,寄托情感,天之涯,海之角,有月亮的晚上,我看到,你也看到,我们共同看到那一轮明月,请明月代问候:千里寄相思,思故乡。这首诗,描写的不仅仅是月亮的银辉,更是述说了异乡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是李白《古朗月行》中对月亮的描写。诗中把月亮看作白玉盘,比喻成瑶台镜,写出了我们儿时对月亮的印象,明月,高挂空中,那里面有嫦娥,月兔,桂树,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想往。长大后才知道,孤寂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浩瀚的夜空,星光灿烂,只有白兔来作伴,是何等的孤寂。

离开美丽的月亮神话传说,和李白一起来到终南山做客,“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幽静的山林,绿翠的竹子,潺潺的泉水声,有明月随行,一路相陪相伴来到友人家。美酒,松风,弹琴,吟诗,我醉君更醉,欣欣然忘怀于天地外,得意于山水间。

每个人都有寂寞的时候,旷达乐观的李白也不例外,这首《月下独酌》对影邀月,独酌无友,每字每句都渗透了李白孤独的心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除了月亮,仅仅有自己的影子陪伴,多么的无可奈何,处处透露着无朋对饮的凄凉之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唱歌的时候,那一弯月亮在空中徘徊,不离左右,随着歌声陪伴着我,我随着歌声跳起了舞步,地上的身影凌乱无章,我醉了吧,就醉了吧。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清醒的时候我们一起欢乐,醉后各自散了吧,我要与皎皎明月相期邈云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唯有诗仙李白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那一轮明月从山脉间喷薄而出,山峰亮了,云海灿烂了,半圆,全圆,在云海间穿行。美丽的边塞风光,让何戍守边疆的将士何不想起故园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时候,李白更是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把明月作为寄托友情的礼物,和风一起,伴随你一直到夜郎西吧,胜过千言万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已经看不到古时的月亮,但是现在的月亮却映照过古人,岁月悠悠,古来万事东流水。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让我们端起酒杯,对酒放歌,把月光的清辉长久的留在金杯里吧。纵使岁月匆匆,我们也要尽情的享受人生,如此的豪迈,潇洒,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人生。

夜深了,周末了 ,空闲了,月亮升起,漾在了空中,跟着李白与明月一路同行。端起一杯茶水,来到窗前,仰望月光郎朗,低头时,却发现月亮就在我的水杯里,明月从未走远......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它们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南阳妇科医院咋样小儿便秘食物调理方法儿童偏食厌食的原因

他达拉非片怎么样
小孩营养不良的表现
小孩普通感冒吃什么药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