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我自己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21

我问我自己:怎么写下这样的题目,仿佛真能弄懂眼前这部半尺来高的书是怎么回事似的?怎么竟敢在无数研究得法的学者、专家背后探出头来,在他们丰硕而神深的研究成果面前评头论足?不是,我没有妄想在那儿看见异象。只是,时代进步了,但史实没有改变。先辈心灵的撞击,语言的呼唤,驱使我更加努力去学习和探索。
这书是什么?它的外观犹如一座石窟,坚硬的花岗巨岩层层垒筑,其花纹和堆叠方式变化无穷。那些深厚的石体、凹凸的石面和玄妙的石缝都包含稳固、沉郁而肃穆的风格。它对景仰欲进的观者说“可以”。于是,不想猎奇的人看到了真正的奇观,不想求思的人碰见了思想的狂潮,不想动容的人变得面目失色。洞里,是一片 大海,还有汹涌彭湃的波涛。前者是语言,后者是思想的内容。
这又是什么样的海呢?波澜壮阔。有礁石,有暗流,有狂风巨浪、断樯裂撸,有沉没的朽物、漂浮的尸骸,有惊恐的眼睛、无声的呐喊,有幸存者,有最后庄严升起的圣歌。
那是浩大的,那是历史!
能有人再像雨果那样书写历史吗?伟大的诗人和作者都是历史学家。脱离历史、浮于虚空的文字即使能流行,但不会流传。因为文学是一种记录文明的高超手段,而文明呈现于历史。19世纪中期的法兰西是伟大的,它孕育出多少不朽的作品!历史到了激流急湍的地方,成了杰出创作的源泉。但是,很少有人能像雨果那样。
《基度山伯爵》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法国社会风云隐约可见。但历史只是被涂抹在传奇故事背后充当底色,皇帝和王朝全作了故事的引子和线索。庞大的《人间喜剧》使凡人惊讶,动荡时代的精神内核无所不显;但历史消隐在芸芸众生之后,主宰一切而默无声息……雨果怎样做?他把五分之一的笔墨完全抛仍在历史上!
整整一卷的“滑铁卢”,有两卷关于修道院的哲学意义和变迁史,再一卷题为“几页历史”,谈论七月革命后的法国,还有一卷讲的是“巴黎起义”。接下去有将近一部的篇幅描写街垒斗争,因为它属于故事情节,还没有算入那五分之一里去。
如此大家手笔,令人想起《巴黎圣母院》中单是关于市貌和建筑有长达二万余字的专卷描述。
这些篇章对于情节,当然起到烘托、补充的作用。但是,难道需要那么多吗?圣母院的氛围需要整个建筑史吗?德纳第和彭眉胥之交需要整个“滑铁卢”吗?不,情节算什么!它只是著者伸展笔触的理由。社会和历史是绚烂的画卷,召换着伟大作家的伟大意识。
这位思想活跃、目光深邃的观察家,这位自由和人道的提倡者,这位专制王权的反对派,这位正直、仁爱的智慧的法兰西之子,曾借国民公会代表之口说:“主义是有愤怒的……从法国革命的极猛烈的鞭挞中产生出一种对人类的爱抚。”“人类受到呵斥,但是前进了。”他又曾在“滑铁卢”平原上徘徊,看着“当年溃乱的幻景”,伤心低语。他望见“暴君的黑暗和统帅的荣光进行斗争。”拿破仑,那“梦游的巨人”在溃退的浪潮中往前走,“去追寻那崩溃了的幻景。”他侧耳听见康布罗纳最后那个“屎”字的怒吼而放声大笑,赞美这是“以霹雳回击雷霆,”“把最鄙俗的字和法兰西的光辉揉合在一起,”“就是埃斯库罗斯也不过如是。”他抬头看见“时代从‘滑铁卢’头上跨越过去”,武力毁灭王座虽被制止,思想的革命却一如既往等等……
假如这些文字使你厌倦,那么但丁的诗句也会让你睡着,《奥德赛》里女妖的歌声也唤醒不了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和围绕它的一片硝烟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这时期的人们真是幸运!说真的,战争锻造天才。战争为后世留下荒冢、纪念碑和著作,《荷马史诗》、《悲惨世界》、《飘》等都可为证。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假如你刚才确在那光辉森严的石窟里见到了整个翻腾不息的海、整个辉宏壮观的画面,那么你是否还特别感到了它的真实和清晰呢?你是否看见了水纹的变化和白沫的形状?分辨出了桅尖的颜色和水珠的咸味?估测出了波峰的高度和浪头劈向岩礁的角度?
啊,是的!语言的神力抚着你的翅膀,使你从容目睹人类社会的每个细节,居高临下!
浩大的东西被描绘得如此细腻,正如著者自己所说:“人类没有小事,就如植物没有小叶,世纪的面貌是岁月的动态集成。”
他在名为“1817年”的那章里,从贵族扑了粉的假发写到卢浮宫刮下的墙皮,从报界的排印错误写到了右派领袖的口头禅。他在“滑铁卢”一段狂乱的混战中还不忘提出一双苏格兰吹笛士兵的愁郁的眼睛;在豁风的破屋里又顺便摹下了一张保王党纸币的图案……
在这支无所不在的笔下,时代和它的一切特征变得多么真实!而且它又是怎样伸入了人的内心呢?就是描绘出最剧烈的波折和最细微的颤动。那些使我在这本书里受到第一次震动的篇章,不免要拿它作个例子:商马第案件中冉阿让“脑海中的风暴”被刻画得怎样卓绝!“他在黑暗里坐下来”,于是开始了。在良心逼迫下的沉思,对离奇形势的认识,苟且逃避的本能最先出现,接着良知开始愤怒,他被引领到牺牲的荆棘路上去并逐渐立稳,突然间潮水复泛,他大声反悔,之后是对“反悔”产生了反悔--好像又回到了悲惨的原处……起码有七个层次二十多页,高昂低回而渐趋激烈,令人心弦紧崩而欲断。一切如此清晰、具体、浓墨重彩、从容缓叙,没有浪漫主义的虚化和抽象空洞的譬喻。那神奇的创作者思想是如此细致、周密而完整!他甚至在冉阿让像梦魂一样游移在牺牲和逃避之间的当儿,叙述了在那可怜人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一口破钟名字的事。这又是怎样细微的手笔!他必是从一种密切的体察和天才般的设想中得出来的。
当历史使我们惊诧时,细节使我们落泪。
浩大和细微一旦结合,便产生出完美。
这书,我曾想用森林和它的无数枝叶来比喻。但是,有什么比得上大海和它的万千细涛呢?有什么事物的变幻无穷和色彩斑斓能像这两者的结合体一样呢?我看,便是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

共 2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很可惜,我还没看过。我始终认为,好的品鉴的作用就像一个书签一样,被大家看到之后,有看这本书的欲望。这篇文章就是一则泛蓝的书签,吸引着我们去打开书签深藏的地方。文章中,用大海来形容书蕴含的思想,用细涛来形容表达思想的语言。书中的历史让我们惊诧,这些细节却使我们落泪。这是浩大和细微最完美的结合。也仿佛是变幻无穷和色彩斑斓的结合体。让我爱不释手,那日定会跟《飘》一样,放在书桌上,让他感动我那些虚空的日子。《悲惨世界》的品鉴比原著还多,但这篇写出了他独有的特色,深入浅出的说明了一个道理。让我们从那些一层层展现在眼前的浪花开始,追波逐浪地去了解整个海洋。问好作者,感谢赐稿逝水流年,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平淡是真】
1 楼 文友: 201 -05- 0 16:25:48 没有看过这本书还来编辑是默老师的文字,有点唐突了。不知其中是否有揣摩不对的地方,欢迎老师指正、包涵。
我是新任小编,感谢支持哈!上海白癜风医院地址
皮肤干燥起死皮怎么办
福州白癜风医院咋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