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尽得床前孝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11

为求尽得床前孝,那管旁人论苦甜。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二十四孝诗之十四

蔡顺

山中拾葚奉萱堂,红黑分开两处装。

草莽也知怜孝道,赠牛送米解沧桑。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二十四孝诗之十五

姜诗

担水江边煮鲤鱼,归迟被逐借邻居。

一朝舍侧甘泉出,子事堂萱妇孝姑。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摘自鸣星育儿。

二十四孝诗之十六

王裒

萱堂在世惧惊雷,逝后清魂伴野梅。

每到林间风雨过,冰心一片护尘堆。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共 85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中华传统孝道之国,礼仪之帮。文友撰诗宣传中华孝道文化,这是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文字简洁清新。推荐品读,感谢赐稿,遥祝愉快。[东苑闲斋]

1楼文友: -15 06:55:20 感谢赐稿,遥祝愉快。

小孩脾虚吃什么好
运城治疗不孕不育方法
云香精价格多少钱一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