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乡和衷谁与共济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01

摘要:我所认识的和衷又该回来了吧?和衷啊,和衷,谁与共济?天无绝人之路,曾经无忧无虑到没心没肺的和衷,又何愁无人与之共济,何愁故人不惦君? 和衷是衡阳知青,比俺老船还老,不记得是老几百天还是上千天。当属老三届,当然,在农场的场龄也比我老三年。

同队上大多数衡阳知青一样,这位仁兄是铁路子弟,说一口流利的北方普通话,不带塑料腔的那种。人又长得武高武大,生猛俊朗的阳刚之气写满一脸一身。因而给我的第一印象,这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北方猛汉。事实上,我这印象也不是全凭主观臆造的,因为他首次走进我视野,纯粹是一个偶然的劳动场面——

记得那天队长派给我们这帮新知青的“节目”是收割蚕豆,从辽阔无垠的豆田里用挑绳扁担把女劳力放倒的蚕豆杆挑回队部晒谷坪。我担了一担,肩膀让扁担压得生疼,正自揉摸着,猛地看到前面两座小山向我缓缓移动而来,擦了擦眼睛,发现那不是小山,而是两座小山一样的蚕豆杆儿。这才想起毛主席教导:“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由此联想,铁肩不担,蚕豆小山照例不会自己走来。姑不论这铁肩是不是能担道义的那种,至少是很有力量的那种吧。于是我看到了两座小山之间的一条猛汉,大气不喘大步流星地向时年16岁半的我走来,我想这个庄稼汉比起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来,恐怕缺少的只是一点经古人夸张过度的武功和兵法罢了,他虽不能“力拔山”,但当年项羽肯定也不能真的拔山呀!再说他肩挑两座“小山”,用艺术夸张一下,不也是“气盖世”吗?

好奇心加上崇拜心让我跟进。只见他放下这“两座小山”,一过秤,竟然有225斤。正欲卸货,我冷不丁叫了一声“且慢,让我来试试”。大汉和掌秤的汉子望着我这个单单瘦瘦的小青年,都劝我别自找苦吃了。我偏偏不信邪,一个箭步抢到“小山”中间,先把挑绳往扁担上绾了几圈,然后一个马步蹲下来,肩膀顶着扁担的中端,咬咬牙,心里猛地喊了声“起!”,可那“小山”却如同生了根似的,死死地钉在地上毫无半点要脱离地球吸引力的意思。

我还是不罢休,总记得下放前曾经试过一次的。几个同学在一起比试,两袋一百斤一袋的大米,放在扁担两头。看谁挑得起。有一半的同学根本就不敢试,试了的又有两个奈何不了,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挑了起来。当然我是最狼狈的一个,使出吃奶的力气勉强起了肩,然后咬着牙走了十多步,虽然脚步漂浮走摆步,还是赢得了那些败下阵来的同学的狂呼。今儿个在那个重量上只是增加了区区20多斤,难不成就憾不动了?

一股少年壮志不服输的劲头无端涌将上来,猛地喝了声“起!”满脸憋得通红,双腿乃至全身肌肉绷得生疼,奇迹出现了,或者说小船我人生历史上首个负重记录诞生了——我竟然把“两座小山”从地球引力的魔爪里“拔”了起来。

大汉和掌秤的禁不住连连叫好。待我放下“小山”,大汉猛然叫一声“好家伙,霸得蛮,有冲劲!”不由分说一把把我拦腰抱住,腾地一下竟举了起来,我也把双手高高举起,好像是要向蓝天邀功!

不用说,这大汉就是和衷,就这样,我刚到农场就这样戏剧性地见识了这位衡阳知青。只是我没想到,一旦收工后洗完澡换一身干干净净的夹克衫,这个膀阔腰圆得有点莽汉味道的和衷,立马成了一位堂堂一表凛凛一躯且颇具几分城里“满哥”风度的知青大哥了。心下不免对他佩服得紧,出工时常和他在一起,举凡春插双抢秋收冬修,农忙农闲的各样农活儿,用牛、插秧、棒禾、打锹土,挖甘蔗窖……都跟他学,比起跟贫下中农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得多。因为大多农活,一般知青根本就没有他干得这么漂亮,或者说没有跟他和衷这般共济,这般娴熟自如。

干活之余,和衷也喜欢同我闲聊。他总是对他们文革期间大串联,免费坐火车周游全国津津乐道,叫我羡慕得连呼生不逢时生不逢地生不逢人,要是早些认识和衷其人,我怎么着也要设法同他一起漫游天下吧,扯着这个铁路职工子弟的衣角搭乘免费火车,当一回小一号的红卫兵,去一趟天安门。见一回毛主席,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咯。

作为精神食粮的回馈,我因阅历浅薄,无法同他吹嘘自己怎么怎么了,就只好拉大旗作虎皮,把从鲁迅小说里看到的一些人物如阿Q、小D、吴妈、闰土、小栓等的行状炒出来,再那么结合一点当时湖州农场的乡土“佐料”添油加醋一番,也不时能赚来和衷几瞥似乎有些钦羡的目光,附带几下憨厚的笑声。

就在我同和衷关系愈来愈亲近,眼看在两人饭菜票混用之类“食为天”的民事上就要进入“和衷共济”的境界之时,一桩喜事倒把我们隔开了。

1972年底,喜从天降。和衷家里经一番艰苦努力,搞到一个招工指标,把和衷给弄到滨湖柴油机厂去了。当时我拉着和衷,走了七里路来到场部,先去南货店买来一瓶红薯酒,然后扑向饮食店,要来五碗肉丝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灌几口酒再说。三口酒下肚,一看对面的和衷,三碗热腾腾的肉丝面早已被其食道胃囊照单全收,端着酒杯和我碰了碰,也不待我的表示,就一饮而尽。然后目光一眨也不眨地瞅着我吃第二碗面;然后我隐隐约约看到和衷眼角边和两腮上有淡淡的水迹在闪烁……

和衷的离愁别绪似乎永远同胃口和衷共济,再大的事,不管是喜事,还是愁事,都无法左右其好得出奇的胃口。

然后是送别,然后是通信,然后是工人阶级和衷在厂里谈恋爱,筑小家。我为他欣喜,却无法为他的新婚致贺,甚至连他是什么时候结婚的也毫不知晓。因为,再然后,就没有了和衷的消息,同绝大多数的旧友一样,和衷终于还是淡出了我的视野和信息港。

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一次知青聚会,才在众多的益阳知青中发现了唯一的衡阳人和衷。时光老人自然不会格外垂青和衷其人,诸如花花洒洒弄一些霜雪到两鬓,刀刻皱纹于额头之类惯用的伎俩在和衷身上照用不误。只有那高大的身材、那和善的目光没有改变。那个亲热劲,真是无法形容,两人久久地握手,及至我的一双老手被和衷的一双更老更多几分粗糙的手攥得生疼起来,才放手改为互送拳头互相调侃乃至互相谩骂起来。就这样用重口味的方式宣泄乃至追踪着几十年前的友谊。

一旦同老友重逢了,自然不会再让他跑出我的视野和信息港。以后常来常往,在一起吃吃喝喝,遛狗拍照什么的,时不时地地过过电叙叙旧。不过人是物非,两人都心照不宣,无论怎样玩乐,怎么也回不到从前,回不到当年在湖州的那份纯真那份和衷共济的情谊了。

年过六旬的和衷越来越离不开杜康了,没有酒的日子是他无法想象的。再加上滨湖效益一落千丈,待岗下岗的日子过得甚为拮据,所喝酒的品质自然是每况愈下喽。久而久之,与他“和衷共济”了几十年的酒,竟然不同他“共济”了,在他的身体里唱起了反调。举凡高血压、酒精肝、脂肪肝等病症开始折磨着这位车轴汉子金刚不倒的体格。而和衷仍然不以为忤,我行我素,日日离不开杯中物。

就在两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早上,宿醉在床十来个钟头好不容易醒来的和衷突然感到左手左脚不听使唤了。送到医院一检查,中度中风。经几年的治疗,略有好转,现在已能自己拖着左脚缓缓行走,而左手怎么也抬不起来,甚至连稍微动弹一下也要靠右手帮忙了。幸亏同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的妻子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始终如一地同和衷共济着,尽管言辞中不无几分粗鄙、怨怼……

患病后,我去了他家几次,后因家长里短、迎来送往、七七八八一应杂事缠身,很少再去看他。今日想来,频生诸多的惭愧。所以才有今天的滨湖之行。和衷今日见我老船“大驾光临”,喜不自禁,老是用右手抬着左手高高举起,旋即又放下,放下又举起,如是者反复多次。然后亟不可待地瘸着腿,挪到柜子前拿出一大叠照片来给我看,这是农场里的谁谁谁,那是我们衡阳同学谁谁谁,你应该认识的……

我所认识的和衷又该回来了吧?和衷啊,和衷,谁与共济?天无绝人之路,曾经无忧无虑到没心没肺的和衷,又何愁无人与之共济,何愁故人不惦君?

共 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开篇指出了和衷是一名知青,那是一段特殊的年代,作者亦在知青的行列。初见的和衷武高武大,生猛俊朗,一股阳刚之气。初相识,我与和衷暗自较劲儿,由此相识,这份情谊也由此开始了。两人一起聊天海侃,一起干活。一次喜事,让我与和衷分开。时光匆匆,再相聚已经二十年后,互相调侃,互相谩骂,彼此用这种方式宣泄回忆着几十年前的友谊。文章里细节处处理的很不错,如人物外貌的描写、与和衷初见的情形、和衷患病后我去看望和衷激动的情形。这些将作者与朋友的友谊刻画出来,有着一份对往事的怀念,也有着对于朋友的深情厚谊。朴实的文字,真情的流露。问好作者,倾情推荐!【:樱水寒】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 :52:42 一段青春往事的回忆,回忆中有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有着与和衷的深厚情谊。问好老船,按语不到的见谅,祝创作愉快!

回复1楼文友: 14:26:01 谢谢水寒精心本文,代我的老友和衷致谢。

2楼文友: 09:2 :17 很精彩的怀旧故事,有着真挚的情感,有着美好的往事和回忆!欣赏老船长带来的精彩,雪儿敬茶问好,感谢赐稿江南,期待更多佳作,祝福冬安

回复2楼文友: 14:26:51 谢谢雪儿关注、阅读和点评我的怀旧故事。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问好,祝福!

楼文友: 1 :10: 2 语言依然富有特色,幽默风趣中让人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感情,真挚浓厚,祝贺老船长获得精品

回复 楼文友: 14:29: 谢谢雪儿的航标照亮江南行船的航程,老船长将继续航行,让老船还行一段水路吧。(窃笑)

4楼文友: 00:20: 8 船老师篇篇精彩,祝贺祝贺。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4楼文友: 14: 0:04 久违了,你猜老师。谢谢点赞。问好!

5楼文友: 1 :4 :15 又品老船的佳作,感觉良好,拜读! 甘为耕耘者,宁做穷书生。

回复5楼文友: 14: 1:45 谢谢诗灵老师支持和鼓励。问好,祝福!顺便说一下,你那昵称前面那俩字还真不好打字哦,只好取后俩字了。(偷笑)

6楼文友: 17:20:42 呵呵,老船说笑了,你博学多才咋可能找不到。只是叫诗灵亲切一点,也是你对晚辈的抬爱。拜谢! 甘为耕耘者,宁做穷书生。

7楼文友: 06:24:47 这世间有许多的美好,比如故地重游,比如旧友重逢!读着文字,和衷的形象跃然纸上,那是刻在生命里的记忆,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吧!只愿文中的人物安好!问好作者,恭喜加精!

回复7楼文友: 15:01:42 是的,曾经与之和衷共济的和衷,还有诸多同他基本类似的故人,都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无时无刻不呼之欲出呀。谢谢闲云老师点评点,。问好,祝福

优卡丹能喝吗

孩子感冒能吃优卡丹吗

儿童可以服用优卡丹吗

小孩不拉大便怎么办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疗效如何
云南弥勒灯盏花与生物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