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最大的红包来了谁将如愿谁将失之交臂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11-08

投资观察界7月11日讯( 吴翠娥)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官上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接受采访的文章,透露了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红利之所在。

文章说:今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综合政策效应加快显现的重要一年。其中在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方面有5项工作:

一是编制实施城市群规划,全面完成全国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要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5个跨省区城市群规划,指导地方开展省域内城市群规划编制。

二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

四是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增设一批中小城市,研究出台《市辖区设置标准》,继续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

五是推进特大镇扩权赋能,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允许特大镇按照相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标准建设发展。

这5项工作,就是当前国家层面给予地方层面最大的红利之所在。其中第三项,当然是含金量最高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

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这句话非常简单,但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和比如可以直接Appemd一个Integer类型的数值最激动人心的城市发展机会。

18大之后,中央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有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当北京遭遇雾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困扰之后,国家改变了对中心城市的认识,提出了建设10个北京的思路。所谓10个北京,是全国要有10多个类似北京、上海这样,承担全国中心城市功能的城市。

2016年12月,武汉和郑州同时获得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让获得这个头衔的城市增加到了8个,也就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以及广州、成都、武汉、郑州四大省会城市。

这显然不是一份完整的名单,至少在西北、东北两大片区都出现了空缺。就城市综合实力看,比郑州更强的深圳、南京、杭州都没有列入。所以,这项工作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而国家发改委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这句话,也向我们透露,这项工作是正在进行时。

此前有传闻说,国家将确定15个顶级城市,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定位为全球城市,其他11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在传言里,最终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还有南京、杭州、沈阳、西安、青岛、厦门。对此,住建部曾明确予以辟谣。

但与此同时,住建部承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研究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从国家发改委刚刚的表态看,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的确在进行中。

对于内地的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重大机遇,如果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则意味着在未来交通、基础科研项目等的布局中将获得先机。而城市的优势,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1、会有全球城市的定位吗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的牌子已经亮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位居其中,深圳缺席。但北上广显然在实力上强于郑州、武汉等城市。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里,都提出了世界一流、世界级的概念。所以,未来给予北上广深全球城市的目标定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近,国家在海洋十三五规划里,给予了深圳、上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所以,全球城市、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定位应该会有。或者说,中国的顶级城市会分为两个层级,这是大概率的。

至于雄安新区,其定位也不弱于北上广深,但它到底是那就是可以直接 Append其他类型的变量一个独立的城市,还是一个功能区,还有待明确。此外,在体量上,至少10年之内还比较弱小。

2、不算北上广深,会有多少个国家中心城市?

目前是5个: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
/p>

郑州都进入了,所以南京、杭州进入应该是没有悬念的。沈阳是东北的中心,东北需要振兴,所以沈阳也没有悬念。

西北地区,目前西安实力最强,综合实力跟郑州不相上下,所以西安的机会很大。这样,5个就变成了9个,新增的是:杭州、南京、沈阳、西安。

接下来还会有谁?此前传闻的是青岛和厦门。照理说,山东是第三经济大省,应该有一个城市入选。目前青岛综合实力仍然略强于济南,但济南在资金总量上已经超过青岛。从对内地辐射力上看,青岛太靠海边,不如济南。所以,青岛入选有争议。

至于厦门,主要的缺点是经济总量太小,综合实力弱于长沙、合肥、福州、大连、宁波、青岛。至于对中国本土的辐射力,也不如长沙、合肥位置更优。至于苏州、无锡、佛山、东莞这些明星地级市,都靠近中心城市,很难另立山头。

3、胡焕庸线以西,难道不需要国家中心城市?

上图就是胡焕庸线,是地理学家
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中国东西分界线。在西部,面积超过中国国土的一半,但人口不到5%。东重西轻,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大软肋,这种局面需要政策与之博弈。

从国家安全角度,中国需要在胡焕庸线以西至少布局2个国家中心城市,比较合适的是兰州和乌鲁木齐。虽然它们从实力上不够格,但他们在地理位置上超级够格。

国家规划不能简单地承认既有事实,还要与现状博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层级上,可以略微宽松一点。设立十二三个都没有问题。

4、高铁、城际铁路和空运,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利器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1979年2014
年前后),港口先行。或者说,港口在基础设施里处于先导地位。原因很简单,我们当时处于资金、产能引进来的时期,当时甚至原料都是舶来品。

所以,大基建首先围绕港口展开,中国把几百年的历史欠账迅速补足。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看看2016年全球港口排行榜,前10名里7个是中国港口,这的确是非常骄人的成就。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资金、产能走出去的时代,港口的吞吐能力其实有所过剩。而中西部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对陆路运输的巨大需求。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又率先开启了人类的高铁时代。所以,我们团队率先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正进入陆地交通枢纽城市复兴,纯港口城市见顶的阶段,被广泛转载和接受。

从这些年郑州、武汉、成都、重庆、长沙、合肥等一批陆路交通枢纽崛起,增长势头力压大连、宁波、连云港等城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未来,不断汇聚、交叉的高铁络,以及新建的机场、通用机场将进一步提升一批内陆城市的价值。而城际铁路、地铁络,将让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城市圈化的新时代。

结论:

中国未来最大的投资机会,发展事业的机会,将向全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及其城市圈集中。由于全球城市高不可攀,那么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将成为二线城市最大的机会所在。而这些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最佳创业、生活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成本低、发展空间大。

养气补血
三年的灰指甲能治好吗
老年性阴道炎暗红色分泌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