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缘天柱擎霄数风流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05

安徽潜山县境内有一座山,海拔高达1488.4米,峻拔高耸,直冲云霄,势如擎天之柱,故名天柱山,主峰则名天柱峰。天柱峰与黄山最高峰莲花峰遥遥呼应,与庐山最高峰汉阳峰隔江相望。

八十三平方公里的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辖“四六奇峰十七岭,七岗七关六水源。十八高崖十四岩,三溪四冲五深涧。二二洞流十三河,三湖六池三清潭。十七山泉八飞瀑,十六井里秀一川。三祖梵音绕诗刻,天柱美景号皖山”等等这些绝妙的景点,令古往今来的无数游客游子或梦寐以至或流连忘返。

少时读阅民国期间修撰的《华氏宗谱》时,发现第一卷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记载,“始祖谷秀公由皖池周旋郡,瞻仰天柱山明水媚秀毓灵钟爱而乐之,遂择北乡之后冲而居焉”。原来,今天能与天柱山比邻而居,还是沾了老祖宗高瞻远瞩的光啊。据考证,本县姚、余、葛等姓氏都是在明朝初期从江西瓦屑坝迁至天柱山附近。由此可见,慕其人间仙境而在此结庐的布衣百姓为数甚广。史料记载,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也有这个念头。他自号“山谷道人”,筑造精舍于天柱山坳,构建亭榭于石牛山谷小溪旁,独乐其中,并在诗作《题潜山》作序称,“吾家潜山,实为名山福地”。至此流连忘返的不仅仅是“山谷道人”,李白、白居易、李翱、李德修、王安石、苏轼、陆游、杨万里、李元阳、胡缵宗等等无不为天柱奇景所引,或吟诗作赋,或刻石留下心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留下美不胜数的惊世骇俗之作。而我欢喜山谷流泉、奇石幽洞之余,对天柱峰情有独钟。天柱峰昂首入云霄,绝峭嶙峋,气势磅礴,周围四十二座山峰千姿百态,起伏环拱,宛如群臣朝拜。第一次登上天柱峰下石条镶嵌的石径,目尽穷处,“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当抬头看见天柱峰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我禁不住地在萧萧山风中唏嘘不已。放眼满山上下接踵摩肩的游人,不由想起余秋雨先生的那篇游记《寂寞天柱山》,潜山人更希望余先生的“寂寞”是从这八个大字的天柱峰主题里读出来的一个“孤”字。

至于昂首擎霄天柱峰的主题,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体味吧。

公元前106年的冬天,汉武帝“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四十岁的汉武帝刘彻已经即位二十四年,实施推恩令、重儒术,加强冶铁、煮盐、酿酒等大力发展经济,国力蒸蒸日上。而此时登临天柱以封岳,当他面对高耸的天柱峰不知是怎样的感想。但就在此后,这位心比天高的千古大帝,大破匈奴、吞并朝鲜、出使西域,开拓大汉边疆无限辽阔的版图,他的文治武功被后人推崇为“雄才大略”和“威强睿德曰武”。

大约公元75 年(天宝十二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天柱山附近的贵池,作《秋浦歌》诗篇。当他踏歌而来天柱山下仰望天柱之雄伟,不由赞道:“但爱兹岭高,何由访灵异”;然后很小声,似乎与自家兄弟商量的口吻说:“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然而伟大的诗人心中的“丹”,至死也未炼成,却为后世留下无尽的感伤。

公元1051年(皇佑三年)时任舒州通判的王安石夜游石牛古洞,题留石刻《水泠泠》,从此与天柱山结下不解之缘。面对巍巍天柱峰,他不由感叹道:“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谁能保住千秋后,天柱不折泉长流。”自从公元1057年入京后,公元1069年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但在七年后新法失败。天柱尚未折,泉水亦长流,而胸怀大志的王安石在公元1086年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黯然离开人世。

前朝刚走了一个炼“丹”的李白,在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天柱山又迎来一个炼“丹”的苏轼。这位大诗人在天柱山脚下叹道:“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此时,我对诗人于公元1076年中秋在《水调歌头》里感叹的那句“高处不胜寒”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诸多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在天柱山留下无数的诗篇,有赞美山川之灵秀,也有托景言志。我想,当有着如天柱峰同样高度的人和天柱峰对话时,“孤立擎霄,中天一柱”的天柱峰并不孤独,只不过为生不逢时的对话人倍感遗憾而已。

时过境迁后的今天,世界大同,四海升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区也迎来“世界地质公园”新荣誉,每日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而在山脚下的城里,也向世界走出一座又一座的“天柱峰”,如电影戏剧界的汪孟渊和韩再芬、史学界的陈金陵、航天科技界的操连成、界的王武录、法学界的霍建强和徐海燕、商业界的杨桂生和王昕、农业界的程金根、科教界的华中生、文学界的徐迅……

山高人为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共 179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天柱山不仅风景秀美,也为古皖文化荟萃地。天柱山的第一峰天柱峰令人向往,天柱峰,海拔1489.8米。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作者用详尽的史料介绍天柱山的文化与它的神奇。欣赏佳作,推荐共赏,问好作者!【:翠柳含烟】

1楼文友:201 - 12:17: 1 天柱山为国家五A级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游览,天柱山给人留下的不仅是它的自然之美,更有它的深厚的文化讴蕴。正如作者所说,山高人为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遥祝作者一切安好!

回复1楼文友:201 - 12:59:20 谢谢老师的与评点!问好老师!

2楼文友:201 - 14: 7:49 传奇这篇散文,写的情景交融,很值得一读。赞赏!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回复2楼文友:201 - 15:01:10 谢谢社长关于与支持!老师提点意见,准备参加那个的啊

楼文友:201 - 21:54: 1 看了这篇散文,真想一睹天柱山的真容。欣赏拜读。

回复 楼文友:201 - 22:06:14 谢谢您的关注和跟帖支持!欢迎老师来天柱山一游!

4楼文友:201 - 18:22:25 这篇大作颇具文采,历史典故了然,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天柱山多姿多彩,跃然如此,值得一赏!

回复4楼文友:201 - 18: 2:16 谢谢老师赏阅和评点!我写的不好,想请老师指点迷津的。

缺钙引起腰酸背痛

怎样防止老年痴呆症

女腰酸背痛吃什么药好

吃什么可以根除痛经
两个月大的婴儿咳嗽怎么办
灯盏花龙头企业都有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