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山语词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04

摘要: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大山爱得深沉。可以说,大山已深入我的骨随,无论多么沉重,她都是我一生的守侯。

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大山爱得深沉。可以说,大山已深入我的骨随,无论多么沉重,她都是我一生的守侯。

一一题记

一.我居山腰

像一粒松籽被命运之风吹到这方热土,便注定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献出毕生的绿,点缀山的画面。换一种说法,叫缘,山缘。

我居山腰,简朴得像古典诗词没有多余的枝枝蔓蔓,一切皆是原生状,斑剥的门已无法阻拦山风破门而入。皎好的月色夜夜透过窗户撒一地温柔,枕溪而眠,所有的梦夜夜经山溪洗灌,明亮而清纯,关不住满山鸟语,推不去滿屋山岚。点一盏微弱的油灯,山外的人惊讶地发现,天空又升起一颗耀眼的星星。

山里的日子很平淡,一只只肥硕的母鸡使劲在村边场角刨,也刨不出新鲜事来。一群懒散的绵羊定格在山坡,很耐心地咀嚼山的味道。但我久居在山,便喜欢上了山,尤其喜欢上三月的山,故曾取笔名“三月山”。你瞧,三月的春风一抚过大地,山里有名的无名的鲜花便很灿烂地开着,芬芳我居山的日子,犁铧随便在那里开垦,皆是开辟一片洪荒,雪亮的犁铧在山地写不出流畅的线条,无论你再小心也伤着山的筋骨,但听不到砷吟,只晃闪现出几个耀眼的诗句。

山里人胆大,石头上面敢做梦。

山居有山居的乐趣,翻开每一块石头皆能找到富足。山里人不翻书,专翻石头。一场大雨过后,除清亮青山绿树,谩山遍野皆是鲜嫩的蘑菇。

我在山里实实在在生活了十九年多,像鸟被关进笼子里的感觉,莫名的惆怅像山岚推不盒开挥不去。无事可做的日子,斜倚门户,怔怔地望着山外,想象山外的辉煌。

只是在我离开山,日复一日地躲在城市水泥盒子里机械地劳作,忙忙碌碌地走在城市的屋檐下,却找不到一块没,有杂喧嚣的圣土,这才感到山居的那段岁日,真幸福。

二.我住山上属偶然

山是一种高度。仁者爱水,智者爱山,先哲如是说。我曾想,住在山上的非神即仙,可我住在山上纯属偶然。有一个小山村因第二次农业学大寨开展得好,生产队长没文化,学校便按上级要求,抽调我去做协助工作。那时,我是刚分配来的一名青年教师,哪里需要便往那里。

这个寨子原来没有名字,也没有什么文化人,只是在古代的时候有座寺庙,寺庙的前后稀稀拉拉住着几户人家,也不知是僧人云游他乡还是绝后,早断了香火,仅存几片瓦砾,玩固地赖在那里,一个褪色的记忆。上下的两个寨子便以此为依据,整个连根倒的名字:上寺、下寺。我住上寺。

上寺的几户人家依山而居,七零八落,中间仅有一条山溪隔开,寨前种了一大片竹子。是山寨的土地肥沃,还是山沟的风情?这里的竹子长得青翠挺拔秀丽。这里的一切皆自然和谐。没有丝毫的人工修饰的痕迹。难怪乎当年的高僧将寺庙建在这里。无半星车马喧嚣,惟鸡犬相闻,溪唱鸟鸣,难得的一份清幽。我住的地方更是特别,倚涧而居,一间公房中间用几根山麻秸(俗称一种树名)隔开,东面关牛,西面“关我”我。人牛相处,它温顺我善良,两位老实者目光交换,我望着牛,牛望着我,相看两不厌。堆的满屋子的是多余的时间,老牛反刍,启发我何不将过去的岁月梳理一下。反复刍嚼岁月,人生,迟钝的我终于悟出些人生的道理来。我能独居山上是一种缘份,不是苦刑,是命运的使然,让我在躁动不安的年龄住进深山修心悟道,用山的沉默磨平我的浮躁,用泉水的甘泉,山色的美妙启迪我的智慧。以前常听人说:修行七世站街头,多吃多少酱麻油。现在我才明白修心养性山间住,好山好水好清幽。我终于悟出为什么李太白歌咏:“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王维为什么能写出一尘不染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意春芳去,王孙可自流。

山是一台淋浴器,再迟钝的凡夫俗子终日淋浴山岚鸟语,哪有写不出脱俗诗句的道理?

三.故乡的远山

故乡,那迷人的云,是那大山幻在天宇的倩影吗?

那被阳光镀亮的丽壳,粉红的宁静,涟漪般柔和,轻灵地吸引着一一我渴求之眼。

百年圆寂的荒梦,化成一种虚拟的神话,成为我童心的记忆。我想将心掏出来掂掂,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你的思念轻重如何?

煎熬也是甜蜜,为了一曲交响的歌。

流水逝去,消尽那么多潮起潮落的日子。淅淅沥沥的呼唤无法寻回童年松球与山楂之梦,只得踮起脚尖向那遥远的日子眺望,在你永不消失的目光中任泪水哗哗地流淌……

一切的经历成为故事,对你的眷念颤巍巍地伫立在思绪的深处,每天不得不在唐上诗宋词里游弋,让干蜡烛般的日子,充实父亲干瘪瘪的心愿和亲友瘦瘦的眼睛,也为你临别时的嘱托。

故乡的远山,等着我吧。

四.山乡腊月

(一)赶场

弯弯的山路,丈量着日子的长短,就是一年的距离。赶场寻年货的山民,一下子抵过腊月,走近年关。

人人脸上写着好天气。满面春风,吹散了冬日残余的寒意,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挤爆了窄窄的乡街,淌满了长长的一条乡街。

背篓里,花花绿绿的年货,斑谰着乡亲们的心情;沉甸甸的年货,加重了大伙儿节目的喜悦。而久违了的太阳,健康的面孔,一脸醉红;阳光如酒,浓香四溢,醉了山道上回家的脚步。

远远地,街头村尾,孩子手里的鞭炮,劈劈啪啪炸响,提演习着过年。

(二)推磨

咯吱,咯吱,柴房里的石磨又响了。

一圈儿一圈儿转着,数着过年的日子。

干磨纷纷似雪,水磨淋漓如瀑。

白花花的米粒,黄澄澄的小麦,金灿灿的大豆……丰登的五谷,在石磨坚硬的牙齿间,轻轻嗑着,嗑出了丰收的脸味儿,吐露了春天的秘密。磨石磨面,送旧迎新的盛宴。

咯吱,咯吱,推磨人掩藏不住的那份喜悦,叫石磨给抢先说出来了。

千家万户,圆圆的石磨,从清晨到黄昏,不停地转动。这个乡村腊月按捺不住幸福的心跳啊!

(三)眺望

我只是远远眺望着,眺望那幢小搂。在楼房窗户上新装了茶色的玻璃,钢铁的防盗,这就是我那双足不愿走近的缘故。

我只是默默地等待,等待一个人。

在轻盈行走的人影上穿上了华贵的裙裳,装饰着闪亮的首饰,这就是我的眠帘轻轻垂下的缘故。

我只是静静地走开了,走回自己的家里。

从精细描绘的眉眼中,射出的是漠然的光芒,无言的遗忘。这就是我的诗唇不愿再启开的缘故。

五.山里的月亮

也许山里人丝亳都没有觉察出山里的月亮比山外的亮。如果你是地道的山里人,你也不会注意。但当你在山外生活了一二十年,回到山里,在闲暇之余举头望月,就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新奇,山里的月亮与山外的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你也许会犯傻,双手托腮,注视着月亮,怔怔地想,直想得头痛还是想不出个头绪来。又不好意思问人,别人一定会嗤之以鼻。我就有这方面的体验。

说实在的,我现在才渐渐明白山里的月亮为什么跟山外的不一样。当然,受此困惑的远不止我一个人,只是他们明白得比我快,知道了山里的月亮皎好,就像一个嘴谗的孩子,无意间发现了面包房一样,有事没事偷偷地溜进去饱餐一顿,然后,又悄悄地溜出来,但一直封锁消息,只是后来人们从他们一篇篇洋洋自得的文字中才知晓,他们经常偷偷地独自一人溜进山里,独享一地月色。“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履。唯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苏东坡时常夜晚去焚天寺走访高僧,独享山头月。画家、诗人王维对山里的月亮更是爱到痴迷程度,也是对它独特的魅力感悟最深,把握最准,描绘最美的千古一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轮皎皎明月悬在空中,静静地照着松林,一眼山泉不紧不慢地缓缓流淌,一天一地、一动一静,形成绝妙的景观,耳得之成声,目遇之成色。王维认为有这样美的景色谁还管它春夏秋冬,我尽可能尽情地享受,醉倒在山中。

有钱难买山间月,洒滿山地洁如雪。夜晚常在山中走,才思泉涌人剔透。有了生长在山里的经历,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去细细玩味,我方才得出这番深刻的感受。

后来我才明白,山里的月亮比山外的月亮漂亮,全是因为山的缘故。山是一个神奇的浴缸,月亮经过它一泡,慢慢地升起来,爬上山岗、挂在树梢,你会发现,此时的月亮,如同刚刚沐浴后的绝代佳人,光彩照人。挂在树梢,稀疏的树枝如叮当作响的玉盘映托它若隐若现,格外的诱人。

或许是山里人嗜睡,而月亮如同出嫁的新娘,精心地打扮,然后羞答答地千呼万唤始出来,待它走出玉帘,高高地挂在天空,洒下一地银辉,山里人早已进入梦乡,全然不知,枉费了明月的一番心思。

山里的月亮美丽自有它的道理,山很挺拔,远离尘嚣不染尘埃,故而才能茂盛,泉清澈,花芳香,云高洁。经山沐后的月亮,又怎能不带有泉的清纯、花的芳香、云的高洁呢?因而,一登山头就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山里的月亮好迷人。

诗人邹静之下乡体验生活,在定远藕塘的山里见到星星、明月激动得不忍睡去,大呼这里的月亮亮、这里的星星多。我的一位挚友夜晚进山觅诗,见到明月,也是激动不已,归来后写了一首洋洋洒洒的长诗《与明月同在》,让我们分享他的快乐。

山有这般造化,修炼得宠辱不惊,对顶礼膜拜者,它无动于衷,对弃它而去者,依然十分坦然,山里的月亮是山呈出的高洁,像一位善良的老者夜晚举着一盏明灯照着我们走出黑暗。山的这番苦心只有一个人读的最懂,他就是隐居山中的世外高人寒山。我们从他的一首禅诗里读出其中的奥妙:“岩前独静坐,圆月照天耀。万象静观中,一轮本无照。禀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心,月是心桓要。”

六.山村黄昏

夕阳嫣红的脸庞,俏皮地依在大山的肩头,我知道它喝了红酒,醉醉的笑容洒了满天,孩子般地可爱。

黄昏,大山里惟有这个村风景独特。爬一个三四十度的缓坡,两边的房屋参差着仿佛通往“天街”。

已是用晚饭的时候。从每个村民家传出碗筷的响声,孩儿的啼哭音,像山村里动听的唢呐。用过饭的老妇人坐在自家门前休憩,也和那些同龄人打招呼。水泥电线杆上的低音喇叭不怎么正常,歌声断断续续地响着。

“菊妹——子,吃饭了。”身体敦实的肖老太太喊她的孙女回来吃饭……

“补——害——者——”。勤劳的外乡客,终日在山村里溜达。他一根扁担挑两个木箱,胸前搭一条黑光油亮的皮围腰,脸上也显得油黑、瘦削,声音永远是这样的响亮。这种把“鞋子”喊成“害者”的声音,在我们这里颇为新鲜。

有人提一双旧皮鞋向他。于是,在村口便有一群人围观。“这是么子?”一个四五岁黑不溜秋的孩子充满好奇地捡起箱里的锥针,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怪物”。“方下,方下!”(放下)在这手艺人的喝声里,小孩将锥针投回箱里,一溜烟走了。几个孩子笑起来,补鞋匠也笑了。当然,这是山村黄昏中不可多读的一幅画。夕阳渐渐躲到村后面去了,村头绚丽的晚霞也开始暗淡,开始飘散。晚风已经吹来,一天的暑气在它的脚步声里溜走了。路灯瞪着红红的眼睛。孩子们开始做作业,有背书的稚语响在村上,还有督课的严父在训斥什么。

深夜后,村里的吵闹声停止了。山村,终于显得静谧、柔和……

七.山里人

背对着灼灼的太阳,我们在土里一寸寸地刨着,刨出与祖先的差距,也刨出与现代化的距离。

你忙着我也忙着,让眼泪留着汗水一路洒着,洒一个辛酸的故事,那是过去。

没有人再愿提起。

山野的黎明带来的第一抹朝阳照亮了双眼,于是你去我也去,把山里的农活全部留给那些勤劳的妇女,男人要出去闯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们终于学会了一个新的名词:打工仔。

走出大山,走出孤陋寡闻的小院大开了眼界,大大方方地走进城去,用山一样的脊背背回一个城市的文明。

山里人不光会干最苦最累的活,而且还有一双巧手绣起的一鸣惊人。

女人给的那块腊染包头帕,惊动了羊城巧匠;用来装工具的那个绣花包,惊动了苏杭绣女……

于是,一个新的公司,一个山里人创办的新企业加入了竟争的行烈。

山里,山里人,从此不会再沉默。

八.爱山的山民

真正爱山的是山民,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上的一群人,既非现实生活中的碰壁,或是看破红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爱遁入深山隐者,抑或皈依佛门藏之深山修炼,吃斋念佛的僧人。这些人绝非将山从哲学的高度、佛学的深度去理解去把握的人,而是认定山是他们生存之本财富之源的人。因而,对山倾注了他们全部的朴素感情。

上寺的那位生产队长就是一位典型的山民。他身子骨看上去并不高大魁梧,但墩实,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气,整个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不分昼夜的运转。他沉默寡言,像一块流动的石头,满脸的络腮胡,茂密得像漫山的野草。他不属于那种开拓型,而是那种执行命令型的干部。是指那干那的,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型的生产队干部。是吃力不讨好,又无法被人理解的人,似乎命运注定他是个悲剧性人物,遭之打击更加沉默不语的人。

共 18 20 字 4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文字厚重而深沉,写出来大山的美,大山的静,大山的厚重,甚至赋予了大山灵性,展现我们面前的就是一部大山的书,更像一首山之歌,吟唱着大山的古往今来。山里的生活很平淡,但也很安逸幸福。我居住在大山二十多年,对大山的感情可谓深厚凝重。面对大山感悟深刻,古有诗人李白,王维,写出优雅美妙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山里的月亮独特的风光。大山的美,在作者诗意的文字里让人充满向往。大山的人,大山的腊月,山村的黄昏,大山里的人,爱山的山民,山中的雨,雨后的大山,夕阳西照,鸟儿归巢的山乡,古朴淡雅,宛如一幅自然的山水画,被作者勾勒出来。而山乡的油菜花,桐籽花,大山牧羊人,还有懂风水的“风水先生”,给我们展现出大山的民俗民风。泉边人家,更是诗意盎然,让人感受到宁静自然。山里的小河,弯弯曲曲的带着童年的回忆一起走来。还有过年的鞭炮声,大山语词,用它独特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大山里的景色和风土人情,情感真挚浓厚,饱含着作者对大山深沉的爱恋和怀念之情,欣赏阅读,力荐佳作【责编:河南雪儿】【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1:4 :47 一篇厚重的文字,全面的给我们展示了大山风景和风土人情,欣赏阅读,问好作者,感谢你为江南带来的精彩,编按不当之处,望海涵,再次问好作者。

回复1楼文友: 10: 9:28 谢谢指正,问好!

2楼文友: 1 : 7:14 一篇厚重的山之物语,非常精彩!感谢朋友对江南的支持,江南有你更加精彩!

回复2楼文友: 10:42:25 谢谢指正,祝编安!

楼文友: 15:06:46 山之物语,桐籽花开,泉边人家 ,等等,无不赋予了山之灵性。那是要有着多少的热爱才能把山描绘得如诗如画如醒如醉?欣赏佳作,恭喜加精!

回复 楼文友: 10:40:42 谢谢指正,祝夏安!

年轻人会得老年痴呆吗

胳膊抽筋是怎么回事啊

女性腰疼后背疼的原因

热淋清颗粒作用
导致小孩病毒性感冒的原因
通心络胶囊哪里有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