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为何钱景各异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6-20
中国公司为何“钱景”各异?
描述中国经济现状乃至做一中期预测,都愈发离不开个钱字。
钱,短期叫货币,中长期称之资本,钱之多寡,兹事体大。
宏观经济,有充足流动性就可以促进投资,激励消费,拉动就业和GDP。而在微观公司层面,有了宽裕现金,则能够完成投资计划,优化市场供给。
不过,钱之多寡变化多端。目下之中国产业公司层面,可谓钱景各异,于是也就生出来许多烦恼来。
我们看到,先有全民高利贷的热潮,由于体制内外利差巨大,有实际资金需求的个体机构无法享受常规的低利率,于是稍有闲钱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各种介质进行借贷活动。而大国企、上市公司,但凡能够获得低价信贷资金的公司更都纷纷做起放贷人,放下实体搞虚拟,赚起快钱没商量。
然而好景不长,如笔者所言,年利30%以上借钱那叫玩命而不是生意。现实果然给予了生动注脚:先是不断听到某些公司委托贷款要求展期进而宣布欠本只还息的事情,后来事态愈发严峻,出现有不同地方的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严重的,则是付出鲜血代价,让原本干燥的财经,渗出字字血泪。
而这一切,都是缺钱闹的。
然而,一边是极度缺钱,甚至闹出悲剧来。而另一边,现实给我们相反的体验,一时间仿佛实现了穿越。
我们看到虽然银行信贷龙头越拧越紧,但民间沉淀的资金却仍在显示威力:炒作之风虚火不下,从去年来的姜蒜糖豆,到红酒白酒,再到文玩艺术品案例四:优衣库的生意经,凡能流动之物,都被资金眷顾。
除了此类投机炒作资金,更有不少投资机构仍有挥金如土的潇洒。比如前不久一众电子商务站的癫狂烧钱游戏成千上万家团购公司平地而起,其背后是财大气粗的投资方动辄数以亿计的投入,现在,泡沫虽然渐渐破灭,但资金热情依旧不减,这种热情延续到了新三板市场上来。
据媒体报道,今年截至10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当中,公布定向增资预案的企业已达16家。而这一增发企业数字超过此前五年的总和。据统计,2006年新三板试点开闸至2010年底,共有1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18次定向增发。
看此,重点不是融资公司的数量,而是机构投资者的队伍,据了解,券商拉来了有近70家机构参与上述新三板公司的定向增发,对比去年30余家的数字,一举翻番。
也就是说,投资机构目前至少是不缺钱的。信贷缺钱,实体经济缺钱,而在资本市场上做投资的机构不缺钱。
说起实体经济缺钱,我再举个例子。南车北车够不够大?然而最新的情况是,他们也显出窘相:鉴于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经公司与保荐机构协商,一致同意终止实施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中国北车在公告中如是说。与此同时,中国北车又抛出一份配股方案,继续再融资之路,但募资规模明显缩水。
而在此前,中国南车已在9月17日终止了原定的增发预案,并抛出新的再融资方案。新的增发方案显示,公司将以4.46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19.63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尽管这一方案比此前110亿元的募资金额缩水了20亿元,不过,不幸消息再次袭来:10月10日,中国南车报收于4.39元/股,低于4.46元的增发价。中国南车再度陷入未发先破的窘境。
这是资本市场上的两个例子,但算不上是特例,相对而言,南北车这样有国资背景公司尚如此困难,更不要说中小公司,遑论徘徊在市场外的小微民营企业。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投资机构一掷千金的豪迈、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饥渴中新3月25日电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站消息,还是大公司的焦虑,钱景各异的中国公司,其问题一定不是某种一刀切式的政策可以纾解。
其病根,固然有四万亿低成本资金的大背景,而更重要的是资金分配体制中国有民营等观念痼疾所致。
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削减经济中钱的总量,而应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让巨大的存量资金合理配置起来,比如为民间借贷正名,放宽金融牌照限制,完善多层次融资市场,让资金以合理价格支持实体经济。唯此,才不至于让悬殊之钱景继续恶化,最终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司法鉴定科抚州白癜风治疗费用株洲治疗白癜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