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读辜鸿铭先生的狂放原创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6-10

识读辜鸿铭先生的狂放(原创)

一。

北京大学,是许多喜爱文化人的一个梦,那里曾出现过许多存活于史册的生命。

辜鸿铭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位,他是最早的海归派中以民族魂铸就自己灵魂的伟大中国人。

早先,我喜欢这位历史人物,大多因为他风趣幽默所的笑料,但在内心深处的某一角落,总保留着一些对他的嘲笑,笑他迂腐,笑他守旧。可渐渐地,我不敢对他再有丝毫的嘲意了,代之而起的是肃然起敬。这种敬意在不断扩大,与日俱增,一直增至无穷。

德文版《中国人之精神》

二。

可多年来,他身上被遮挡了太多的负面阴影,似乎他就是死硬的保皇派,是腐朽的封建余孽,是一个怪诞的另类。

他也的确是挺特别的,很招人眼球,吊人胃口。曾经一贯西装革履的他后来留着辫子,穿着长袍马褂,为纳妾和缠足进行着头头是道的辩解。有人问他凭什么男人能娶多个老婆,女人就不能嫁几个男人?只见他指着桌上的茶具缓缓说:自古只有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道理?太会戏谑了!怎能不令人忍俊不禁?而一则笑话结果就能得出非常严峻的结论:辜鸿铭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

他幽默,且以狂放的面目出现,关于他的笑话自然会流传得越来越广。人们觉得不仅有看头,而且很有传播的趣味及意义,在茶余饭后不断加工以助谈资笑料。于是他对小脚一见钟情等等也就无翼而飞。不了解他的人自然会联想他妻妾成群,放浪形骸,进而怀疑其道德。

其实在清末民初之时,虽然新潮渐开,但小脚与纳妾仍是社会正常现象。他娶的妻子淑姑是有三寸金莲的知书达理的女子,辜对她一见钟情且终身不负,这实在没有可怪之处。至于辜鸿铭也有一妾,情况则是姑娘贞子沦落于但誓死坚守清白,辜怜惜之,用200两纹银替这姑娘赎身,又给五十两让她去寻找家人。后来贞子寻父不着又陷绝境,一天在街上辜碰巧看到,把她带回家中暂住。一段时间后,倒是淑姑怜爱她,亲自一手撮合,为辜鸿铭娶了这位异国的女子。不管人们如何臆想,历史地看,淑姑贤惠懿德,辜鸿铭实有悲悯情怀,对贞子而言此举不失为最好的归属。

比起当时有的新派、和后来新政权的某些当权者、以及今天的腐败者们的休小脚妻子,或任家中女人一生独对孤灯,或大肆玩乐的,实在不可同日而语。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往往还能获取到争自由、民主、为劳苦大众得解放等等美名,然而就这方面的道德而言,孰高孰低该很清楚。

汤夙国先生的面塑。

三。

辜鸿铭另一被认定的错误是一生主张皇权这是一顶相当大相当重的帽子。他头上戴的旧帽子,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一番。

其实在当时他认为:保留皇权,并不等于拒绝现代化。消灭皇权,也不等于就自动实现了民主。中国的皇帝被了,可之后,内战,再,再内战。没有了皇帝,中国就陷入了人人都想用枪杆子争当皇帝的混乱局面。人人争当皇帝,受苦的只有百姓,受的永远都是小民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显然这是一种对国家前途极其认真的观点和看法,他是在上下而求索”他的维护皇权”其实质是在维护中国传统的君子道德。谁就完全错了?谁就完全对了?难说!时至今日,任风云变幻,世界各国的社会形态仍各行其是,各种思潮遍地皆是,智者、仁人、者、改革家不还在继续求索不断?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被迫辞去北大职务,教授们开会讨论挽留事宜,大家对挽留没有异议。辜鸿铭说出的挽留理由则是: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好笑吧?似乎也涉及到皇权,可此皇权哪是彼皇权呢?他也许有点迂,但他从不虚伪卑劣。他敬重蔡元培,挽留得竟如此真诚。

慈禧太后过生日,他旗帜鲜明同比下降5.5%。全年共接报秩序类警情5.95万余件,当众脱口而出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时,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老人磊落坦荡,爱憎分明,实在可敬可佩得很啊!

比起大救星红太阳图腾式的崇拜,比起排山倒海的声,比起全国男女老少齐跳忠字舞的皇权原始性崇拜,实在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中国历史当然证明皇权的过时,可历史同样证明辜鸿铭的一生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磊落坦荡。

历史应该还原他本来的面目了!

四。

辜鸿铭1857年出生在南洋马来半岛的槟榔屿,祖籍福建惠安,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方女子。

他十岁起游学于英、德、法、意等国,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时就得到校长—著名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蔡元培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大名鼎鼎。后来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辜鸿铭26岁转香港,开始自学中文,钻研儒学经典。28岁选择回到祖辈世居的中国大陆。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同时精研国学。1910年,清廷列其为游学专门一等钦赐文科进士,位仅次比他大三岁的严复,列第二。他曾官至外务部郎中,擢左丞。不久他辞去职务,就任上海南洋公学。辛亥后,他辞去公职。张勋时他出任次长。蔡元培执掌北大时聘其为教授,主讲英国古典文学史。

他一生致力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对国学进行阐释宣扬。是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等用英文和德文翻译传播到西方。他别出心裁地引用歌德、卡莱尔、爱默生和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其中的有关经文。他用娴熟的外文深刻和巧妙地解析儒家经义,直令西方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于是辜鸿铭这位高瞻远瞩的中国哲人的声音在欧洲激荡了,阳刚而自信,博大而仁慈,睿智而深邃。他开辟着注释史上前无古人的事业,在海外激起广泛的反响。欧洲大陆的读者包括资深学者,因受到他的影响,开始怀着敬意对中国哲学和文化刮目相看,竟到此后辜鸿铭每翻译一部中国典籍,一脱稿,列国争相传译的地步。辜鸿铭中在中西文化史上创造了功不可没的。

这位国学年纪轻轻就轰动了整个欧洲,被西方人尊之为东方文化的圣哲”当时外国人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慕名登门拜访的有英国作家毛姆、作家芥川龙之介、印度诗人泰戈尔、首相、俄国皇储等。他与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称其为中国第一”他的著作,多见于英、美各国图书馆。严谨的德国人则更直接认为象征东方文化的只有两个人:泰戈尔与辜鸿铭。

了不起啊!辜鸿铭在中西文化史上创造了功不可没的。

五。

那么为什么这位中西混血,中西文化兼通的大学者,有一颗无比忠诚的中国心?有一腔浩然纯正的中国骨气?从不崇洋媚外,但对祖国却充满拳拳的赤诚之爱?为什么他能在传播中国文化及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那么大的贡献呢?为什么他能让大名鼎鼎的外国人如此青睐?并令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满怀敬意?让我们来看看从小对他最著影响力的几位人:

临行前,辜鸿铭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母亲则温柔地用西化的中文大声地在辜鸿铭面前重复说:记住,中国人!他的父母—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成功地对他进行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当他们让他记住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他几乎把全部的父爱与母爱都变作中国人三字揣进了心里。当来到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大英帝国时,眼花缭乱并未使他盲从。

那位义父又在他小小的心灵里敲响了让他永生难忘的警钟: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教化欧洲和美洲。多么可敬、对中国多么友好、多么充满正义感的一位英国人啊。是他帮助少年辜鸿铭端正着希望和精神坐标。

一个孩子在异国他乡从小就受到如此良好、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那种影响一定无比深刻巨大、刻骨铭心,于是他对中国的爱是从小孕育、自然生成,不断发展并伴随年岁增长。这种爱根深蒂固,爱在血肉的最深处,爱在骨子里。于是产生为祖国奋斗的动力就尤为强大而神圣,他的精神就特别昌盛,他的道德意志就更显卓越顽强。从此,他的精湛学识、广博的见识与善于思考的素养使他不断成熟,使他更勇敢、更机智、更质朴、更温厚。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辜鸿铭有那么深的中国情结与强烈浩荡的中国骨气,为什么他能有那么了不起的建树。

六。

我们同样也就不难理解他下面的一系列言行了:

他一生不懈地抨击来自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民族歧视,顽强地维护国家权利和民族尊严,有时简直到了不遗余力、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自书敦行不怠是铁骨铮铮的最好表白。在那个悲惨的年代,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中国人备受欺凌。他因为眼界开阔,这种痛苦的感受比任何人都更深切。有一天,他坐在电车上看伦敦泰晤士报,几个英国人上前侮辱他。起初辜鸿铭不予理睬,干脆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英国人更来劲了,说: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这下把辜鸿铭给惹火啦,他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那帮小子一听都傻啦,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留学时,每逢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他遥祭祖先。有西方人揶揄地问:你的祖先什么时候会来享受你这些大鱼大肉哇?”他响亮地回敬道:应该就在贵先人闻到你们孝敬的鲜花花香之前!”对方结舌。

辜鸿铭曾深刻而精辟批评欧洲群氓崇拜及武力崇拜。这是一个高尚的灵魂在阐述、批评西方文明。这过程实际上也丰富了西方文明的意义,连深知西方文明精髓的欧洲未必能做到。

他还曾评说美国人没有文化。

凡此种种,狂吧?他太热爱自己的祖国啦!在那不幸的年代他就是狂出个浩然正气、腰杆挺直!

七。

回到中国后的辜鸿铭就更狂啦!

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他来。毛姆没办法,自己亲自登门。一进屋,辜鸿铭就让其明白: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对方连连道歉。

十九世纪末首相伊藤博文访华时,曾会晤辜鸿铭,名为请教孔孟学说,却语含讥诮:先生留学欧美,精通西学,难道还不知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当今吗?辜鸿铭微微一笑,道:孔子的思想,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几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几千年后依然是三三得九。你说,难道还会是三三得八不成?贵国如果没有孔子之教,焉能有今日,我看不是因了洋人的那点玩艺儿吧!不等伊藤开口,辜鸿铭又接着说:不过,阁下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十九世纪的数学是改良了,刚才我们说三三得九也有不正确之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向洋人借款,三三得九却七折八扣变成了三三得七,有时连七还得不到,成了个大大的负数。到了还钱时,三三得九却连本带利还了三三得十一!嘿,我倒真是不识时务,落伍得很!一席话说得伊藤博文大窘,语塞。

辜鸿铭以指责德国人恃武力在北京建克林德纪念碑的蛮横无礼,教诲德国人何谓礼”在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国内则流行辜鸿铭的《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让人反思这个受惠于中国文明的国家何谓义”

一位美国船长在福州无端向中国人开枪,几致人丧命,他却仅付二十美元的赔偿。而美国驻福州领事竟责怪说:为什么要给他那么多钱,只不过是一个中国人嘛。辜鸿铭得知此情,义愤填膺,公开将带有此种歧视感的洋人宣判为夷他著文说:真正的夷人,指的就是像美国驻福州领事那样的人,是那些以种族自傲、以富自高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是那些惟残暴武力是视,恃强凌弱的、德国和俄国人,那些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文明却以文明自居的欧洲人!如此义正辞严,今天读来,也仍能感到热血沸腾。

对那些动辄叫嚷炮舰”的侵略者,他以洋文宣告:我想应当告诉外国公众,从外国炮舰上开火的第一炮,就将成为一场战争的标志,不是与政府的对抗—正如我们迄今的对外战争那样—而是一场反对中国人民的战争”浓烈的民族感情,高标的国格意识,怎不叫人动容。

有一次,他在简陋的家中点着煤油灯宴请欧美友人,友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却解释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工夫。”他原来是可以在国外过富裕甚至豪华生活的,可先生就是自愿安贫乐道与祖国共患难。这哪里是甘于腐朽落后啊,这分明是他民族的自尊自重情感的必然自觉流露。是强词夺理,是偏激的辩护,可狂放的姿态后面是他对自己祖国哀其不强的掩泪真情啊!

毛姆。

托尔斯泰给小卅岁辜鸿铭的回信。

泰戈尔访华时与辜鸿铭等。

八国联军侵华时,辜鸿铭怒火中烧,不遗余力地用英文写就《尊王篇》等文章,广发世界,向世界寻求正义。----一桩桩一件件,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辜鸿铭梳着小辫子走进讲授英国文学的课堂时,极大的反差确实是非常滑稽的事,学生们不由得哄堂大笑。他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霎时,狂傲的北大学子们一片静默。多么巧妙精辟启迪心智的话语呀!在《在德不在辫》一文中,他指出:洋人绝不会因为我们割去发辫,穿上西装,就会对我们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当我们中国人变成西化者洋鬼子时,欧美人只能对我们更加蔑视。事实上,只有当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一种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却毫不逊色于他们文明的人民时,他们才会对我们有所尊重。”先生哪里是在维护腐朽与落后啊?这位著名的国学,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可剖可掬,是东方优秀文化的真诚捍卫者。

八。

人世间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辜鸿铭自然也在所难免。人们称他为狂儒,是的,夫子很狂。然而他正是以狂放为天雨,浇胸中之块垒啊!可贵的是,他对这些从不伪装图:一键开启进入阅读模式,从不遮掩。他自行其道,我行我素。其实人们早该从中了解到他的痛苦,那就是他对民族对祖国的深深忧患和深层叹息。无容置疑,他身上显示着的是一种无比尊贵的高尚。那些历史上为了个人或集团私利出卖灵魂的丑类们,在他面前只能猥琐、卑怯地颤抖。

这位温良的中国老人在新文化运动的诞生地的一派新潮里,愣是一袭旧服饰,拖着一条辫子,狂放着,幽默着,高尚着,伟大着。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君子!透过层层叠叠的历史阴云,兀自散发出奇特异彩,纯属罕见。他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永不熄灭的民族自尊之烈火。辜鸿铭对祖国的由衷热爱,对弘扬国学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以及先生那辜式自尊的光芒,必将还原其历史原貌如炬长照!国学罗振玉崇其为醇儒。并赞:君之文为天下之至文,沉疴之药石,非寻常学者可等类齐观者也。

让我们最后以公允的话语作结: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陶笛演奏/宗《天清流》

关于《识读辜鸿铭先生的狂放》

● (转帖)《识读辜鸿铭先生的狂放》

●《识读辜鸿铭先生的狂放》

●《识读辜鸿铭先生的狂放》

洁宁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股癣
痔疮
子宫内膜炎症状及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