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又贝六十二岁的父亲被确诊为脑出血体系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3-14

陈三爷这些日子一直睡不好觉,不只是因为饥肠辘辘。他心头压着一个惊人的计划。

入春以来,吃的是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家坛坛罐罐扳个底朝天也掉不出一粒粮食。榆树叶、柳树叶、树皮开始充实人们的饥肠。烀一锅萝卜缨子,中间点几粒碎米或者面糊,那简直是奖赏!萝卜吃光了,萝卜缨子也吃光了,人就像牲口一样,简直没有什么不能吃的。有人饿极了,干脆抓一把土吞下去!

此地号称鱼米之乡,地上没有吃的,还有点力气的,便到水里捞鱼,大鱼小鱼一锅煮了,喝汤的喝汤,吃鱼的吃鱼,可是没有一点油星子!鱼虾的味道竟是吃得要吐的味道。

陈三爷是吃过苦的,但没有吃过这种苦!关键是,他肩上担负着领导二十一户人度过难关的重任。

陈三爷家三间正房是泥土子屋子,土坯外又厚厚地垒了层粘土,又倒糊了稻草,自上而下地护着泥墙,使它不被风雨打坏。仿佛是给房子穿上一件草裙子。这是会过日子,家运不坏的象征。

陈三爷是会过日子的人,水上、岸上都是一把好手,因此他才被选出来做一队之长,做南湾二十一户人家的当家人。

可这个家真难当啊!眼前这饥荒怎么度过呢?不错,麦子快成熟了,多少双眼睛在盼着,快点动镰刀,好把麦子打下来,也不指望吃上白面,先喝上一顿水糊子(刚打下的小麦,掺水用石磨磨出来的连皮带面的东西)!

想到水糊子,陈三爷自己先咽了咽口水,几个月以来他就没正儿八经的吃过像样的饭!他的娘子算是会持家的,菜叶子,萝卜缨子,嫩树叶间,间或还能看见两三粒米。有的人家不但断粮还断了炊,烧草没有了!

村头张大妈,守寡几十年,一直把两个儿子搂在身边,解放前的日子,都没有让儿子离过自己一天。前天,她打发大儿子去要饭了:孩子,你去渡命吧,哪里有口吃的,你就留下来,不要记挂我和你兄弟!陈三爷把介绍信递给那注定要远行的人时,他的眼泪是含在眼里的。“渡过这一段危机,你还回来,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说是这样说,陈三爷自己也知道没有底气,日子会好起来吗?眼前的难关怎么度过呢?

到处都是饥荒。不断听说有人打发半大的身体结实的孩子出去逃荒,一只碗,一个打狗棍,便上路了!

荒年出盗匪。几个生产队仓库门被敲,有地方仅剩的一点稻种也被偷了。仓库没东西可偷,正在成熟的麦田成为新的作案场所。大队召开紧急会议,各小队都增派民兵保卫麦田,不让饿急了的人,动集体的财产!

陈三爷,田头家里的不知转了多少趟,尽管双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还是忍不住叫上会计,一起到田头察看,商量怎么个度过难关。

这眼前的饥荒已经迫在眉睫,吞土的鲁大嫂已经腹胀脸肿,一家一家的主妇们,都多多少少的有了黄脸病的迹象,这些都是最能吃苦的妇女,孩子和丈夫是她们的命,能有什么下她们的肚呢?吃糠咽菜,也吃的是最差的最后的几口!

陈三爷,会计,记工员,生产队民兵队长,他们沉默地走过一块田又一块田。谁心里都有一本账:他们辛勤浇灌的,眼看就要丰收的这片麦田,未必能救全队人的命!三麦的亩产量是上个季度定的,数字之高,即使真正地颗粒归仓也是难以达到的。全部上交国家,社员吃什么?那不交行么?这是爱国粮啊!

这支沉默的队伍,等着一个灵魂人物发声。陈三爷知道,他们等着自己拿主张。这个主张盘旋在心头已经多日,但还没有到说出的时候!

他天天往大队部跑,一天跑几趟,就等国家下拨救济粮,救济款。队部看电话的宽叔,不厌其烦地解释:上面没有任何通知,救济粮暂时没有!救济款也没有!你要救济款干什么呢?钱还值钱吗?一枚金戒指,换不了一斗小麦!

人们摇摇头,往回走。微微泛黄的小麦像金子一样在他们眼前晃,——不,不是金子,金子不能当饭,麦子能让人活命!

陈三爷心头的计划浮在这一片比金子贵重的麦田上。他被自己的计划吓了一跳!这是新社会,他这样干行么?

能行不能行,活命要紧!我就不信,全队人活下来,会眼睁睁看着我坐牢枪毙!

陈三爷在水上是条龙,在陆上也是条好汉!他暂时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吐,夜长梦多,救命的计划,不能泡汤!

陈三爷照例地安排农活,跑队部,等救济粮,叮嘱民兵队长保卫时提高警惕……

麦子六成熟了。七成熟了。村中那些饥饿的眼睛,恨不得目光里生出剪刀来,也恨不得生吃了还长在地里的麦子。有人真的揣了剪刀,由渠道潜入麦田,一穗一穗地剪麦头。有成功的,也有被民兵捆了送到大队部的。刻骨的饥饿,让一些人不再在乎自己的名声。

陈三爷有些心惊肉跳。他的计划必须隐秘行事,那当然是不甚光荣,但也不是见不得天日。如果不是人命关天,如果有别的途径解决眼前迫在眉睫的困难,他能出此下策吗?

陈三爷心定下来。他两个儿子,大儿子成了家,眼看着第二个孙子辈出世了;小儿子出家做了和尚,如果年成好,混个饱饭吃没有问题。他即使因为这个计划,被开除,被批斗,甚至被劳教,被枪毙,也是有儿有孙的人了。救一时是一时,迈不过眼前的坎,就谈不上未来的福气!好吧,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留给子孙吧。眼前是一百多口人,一百多副饥肠辘辘!

麦子八成熟了。陈三爷召开村民会议,各家出一个代表参加。人陆陆续续地来了,陈三爷,把各家点一遍,是小孩来的,让他一定把大人请来。会计,记工员,民兵队长,显然已经通了气,他们心情激动地站在一处。他们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也没有这么饥饿过,从来没有像这一刻一样渴望立刻释放这饥饿之苦。他们深陷的眼睛放着光。面对还不知情的乡亲,他们眼里有深深的同情。刚从队长陈三爷那里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吓了一跳!能这样干吗?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啊!可是不这样干,真的会饿死人!好,那就跟命运赌一把!

他们决定跟陈三爷站在一起,把救人的责任扛起来!

各家代表都齐了。陈三爷家的堂屋挤满了人,平时的墨水瓶做的小煤油灯,换成了马灯,陈三爷举起马灯把全场照一照,叫出一家家名字,说:你们要不要活命?要活命的今夜就磨刀擦枪!不许走漏风声!走漏风声,不但救不了命,还会送命!

陈三爷如此这般地布置一番,让全体与会者回家睡觉,两点钟麦田集合,麦子拿回家,严禁向家人透露整个计划。只许吃,不许打听,也不许乱说。

村民们被陈三爷的话激动了,齐声说,保证做到!这就回家磨刀!

深夜两点,夜黑沉沉的。四面村庄也都笼罩在暗影里。阳历六月的风带了麦香。一条条暗影进了预定的田块。嚓嚓,嚓嚓,是镰刀和剪刀的声音。

一个小时后,几声蛤蟆叫在不同地块次第响起,一条条身影鱼贯而出,出了麦田,进了村子,推开各家的门。搓衣板拿出来了,木桶拿出来了,有的干脆用布满老茧的手搓……多久没闻到粮食的味了呀!不为了节省,他们现在就能吞下几碗!

麦粒揉好了,没磨子没碓的人家,直接把麦粒烀熟了吃;有磨子的人家把揉开的麦粒喂进磨眼,带着甜味的麦糊糊下来了,这不是做梦吧?掐一掐自己,不是做梦,真的可以吃到喷香的麦子了。

下一个早晨,全南湾的孩子碗里有了粮食,但是这个天大的幸福,被嘱托:不能说出去!说出去,就没第二顿了!他们谨守承诺,饭吃完,便把碗、锅洗刷得干干净净,地上锅台上都仔细清理过,新麦子当然藏起来了,麦秆麦穗屑也全部烧光。看上去,南湾的大人孩子就像一枕黄粱一般,但肚子不再饥肠辘辘,他们的好运不是梦!

明天,明天的明天,他们都有持续的好运。

陈三爷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陈三爷还是生产队长。

日后,曾经在南湾生活过的人,都会知道陈三爷是条好汉!

共 29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小村庄的人们在入春以来,吃的是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家坛坛罐罐扳个底朝天也掉不出一粒粮食。榆树叶、柳树叶、树皮开始充实人们的饥肠。麦子快成熟了,多少双眼睛在盼着,快点动镰刀,好把麦子打下来,也不指望吃上白面,先喝上一顿水糊子。可就要丰收的这片麦田,未必能救全队人的命,收了粮食以后全部上交国家。一个心系村民们生存状况的生产队长陈三爷在心头已经盘旋多日的主张,终于在一天夜里宣告通过。深夜两点,月黑风高,一条条暗影进了预定的田块。嚓嚓,嚓嚓,是镰刀和剪刀的声音。一个小时后,一条条身影鱼贯而出,出了麦田,进了村子,推开各家的门。搓衣板拿出来了,木桶拿出来了,有的干脆用布满老茧的手搓……故事看似违反政策,但更合当时民情,一村人的命终于保住了。故事的高潮在“ 麦子六成熟了。”、“麦子八成熟了。”凸显,也更揪着读者的心,人物刻画笔力深厚,彰显作者文字功底之深厚。好文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漠上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 10 8】

1 楼 文友: 2017-0 -08 14:26:25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烟雨社团,遥祝笔健文丰!

回复1 楼 文友: 2017-0 -09 09:4 :14 谢谢陌上推荐!

2 楼 文友: 2017-0 -08 14:27:1 编按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楼 文友: 2017-0 -09 15:2 :41 好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微小说,看得人热血沸腾。陈三爷这个光辉形象立即高大起来。 我就不信么这是新社会,能行不能行,全队活下来,会看我眼睁睁坐牢枪毙 。 批示的言语,却彰显出一个铮铮铁汉。赞一个。

回复  楼 文友: 2017-0 -19 16:5 : 2 谢谢朋友,英雄不问出处!

4 楼 文友: 2017-0 -10 22:04:09 问好作者。陈三爷,铮铮铁骨,值得后人牢记,尊重。

回复4 楼 文友: 2017-0 -11 12: 0:59 谢谢!草根英雄,凭的是一颗清白的良心,与功名利禄相比,生命高于一切!再次感谢厚爱惠评!

回复4 楼 文友: 2017-0 -19 16:54:00 问好素颜!贵州男科医院咋样宝宝健脾吃什么好蚌埠妇科医院咋样

央视减肥药
丁桂牌薏芽健脾凝胶
每日一次治疗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