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小鸭子和小鸡一起玩体系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28

一缕金色的夕阳铺洒在麦秸上面,天边传来高亢的唢呐的声音。那是最原始的传唤,天边的陕北,她是温柔的双目,散发出母亲的慈爱,抚顺着黄土高地的脊梁,清风沵坦了大地的胡须,轻松地笑了。

阳光变暗了,晦暗。开始笼罩不详的可预言的空气直逼入心房,冷冷的。

黄土地上的县城,夜也被寒冷打湿。

夜渐渐深了,我有点风寒,赶紧服下药片,头昏沉沉,不止一次想睡觉。

铃声响起,才知是妻打来的。我疲惫地睁开睡眼,听着妻的声音,我放心了一会。茗儿的声音一直很好听,电话那头,她已经能开口叫爸爸了,妻抚着茗儿的背开心地和我说着话,我会心地应和,感冒不自觉地从脑袋边缘溜走。我关掉电话,按掉灯光,只剩下一片冬的黑色,单位宿舍一片凄清。

我做好了当天最后一份企业规划,已经从模糊不清的闪着微光的手机屏幕看到是凌晨一点。我总想善待自己的身子,可加班费也重要。

冬,深冬。夜的星眼,苍凉。天,飘散着雪花。寒风在我窗前呼啸,刺痛着我软弱的耳膜,我疲惫地试着侧躺9,倏尔之间,我听到有人叫我。迷糊之后,什么声响都没有,我翻过身子,辗转反侧之后,马上就进入了梦乡。

“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脑袋里总能有唐时的场景,我会不自觉的回到柳村,那里很旧,比我小时候看到的都要陈旧。儿歌变得苍老,有我回不去童年的时光。

陕北的那边,我在柳村。

柳村并没有柳树,只有姓柳的人家。柳村河流很少,没有小桥流水,只有西风瘦马,在黄土高地,天边守候着牧歌,传到春天的歌声里面。

深秋,麦子熟了。我细嫩的胳膊上,是一片高岗灿烂的金色,和黄昏一样,吐露着梦的秋天。

爹说:“东来,快看。”爹指着天边的晚霞,火烧云像一幅空旷而寂寥的诗意壁画刻在天上。

“诶——”我大声地呼唤,回声温暖在远处的角落。

爹和娘安置了秋收后的新房,邻居们把旧房又盖了一城。我被爹抱起,双手捂住耳朵,爆竹肆起。

锣鼓,月琴,欢乐声组织成一段轻快高昂的《信天游》,大伙坐在高地上开心地笑,露出一排整齐而洁白的大牙,和西北的风一起唱。我的身子很轻松,穿着新型号的短衣,和爹一起,把腰间的腰鼓系上,从容地走进人群中间,跳了起来。

柳村,土地很干涸。爷爷说,土地庙被拆毁,龙王不再下雨了。柳村的土地庙上靠着一棵老榆树,叶子脱落地精光,像涸辙之鲋那样无力而扭曲。爹穿着小军衣,双手掌心并拢,双膝跪在高地上,祈求着上苍。

“黄土地,黄土地,观音娘娘也来气……”

天空一阵阴沉,爹在地上小解了一下,爷爷告诉爹,你把土地公臭出来了。

爹说,这样才好。土地公一出来,就把龙王爷的账告诉了土地公,他会把状纸递到观音娘娘那里。

爷爷说,俺们管不了那么事。

爹鼻子一歪,爷爷乐了。

天空,真的下起了雨。爷爷高兴地把破旧的搪瓷杯端放在门前,滴水不剩。雨过天晴,西北塞外的空气变得一片清新。

“一三七,一三七,鬼子也来乱斗气……”

柳村,好像更旧了。我门前是简陋的泥墙瓦,穿着肚兜的小孩在哭,那是爷爷。爷爷的爹,我的祖爷爷,穿着灰白的军衣,扛着枪眼,拿起大刀,斩下小鬼子的头颅。

天空很白,是新的黄土地的暗白,渐渐地被抹掉一层,变得浑浊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爷爷的眼角总是干涩,会止不住的流下浑浊的泪。

他眷恋这份热土,爱得深沉。

小鬼子被赶出柳村,井上带着他的艺术品分队,剖腹自尽。

爷爷的娘在唱《信天游》,那陕北高地上独有的高亢的声音,和悲凉连在一起。祖奶奶天天会在门口站着,他在等着爷爷的爹归来。自从祖爷爷参加八路军以后,再也没有鬼子活着从柳村出去,而祖爷爷也再也没有回来柳村。

祖爷爷是我们柳村的英雄,我时常在爷爷的梦里听到他的英雄事迹,我一直说,那是柳村的史诗。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我时常会和爷爷唱起《八路军军歌》,那种震撼之感我时常深入在骨髓里面,时间久了,我不再想唱,爷爷也老了,老得从黑发变成了银发,从银发变成满头的白发。

我看见爷爷的眼睛越来越深,像一轮凹陷的黄土被风蚀一样,爹也不再年轻,额头上爬满了银色的发线,我听到他们在呼唤我,越来越近,又越来越远。我靠近他们,他们只是笑着,离着我越来越远。他们一直在柳村,我走远了,我走进了一处陌生的小村子,那里的人不再熟悉,不再亲切。我开始重新认识,他们的肩上背着包,袋子,金钱在我面前彳亍着,我慢慢地行走,看不见远方。

我面前一片黑暗,突然被卷入黄尘里面。黄土地上的风暴席卷进我的细胞,我的面孔狰狞着,却一动不动。

我挣扎着爬起来,看见面前只是熟悉的一张小桌子。我在单位宿舍,天已经见白,可以看到县城的空气。紧接着,我吃力地起来,打好开水,热雾模糊了我的镜片,窗前的青气凉飕飕的,感冒依然没有好。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梦见柳村。我想,我依然爱着那片土地,爱着那一抔土地的颜色,闻着那一抔土地的泥香,柳村马上就不再存在我的面前。

我试着打开手机,上面有我和柳村的合影。翻到最后一张,只有门前的一棵老槐树在张扬着生命的最后 。现在,黄土地上的老榆树已经没有,老槐树已经死去,那个村落也已经在工地的撞击声中,瞬间崩塌。

(一)

好久以前,我已经在县城工作。本想接爹娘居住,他们迟迟不允,我知道他们喜欢熟悉的地方,守候着熟识的村落里面每一寸土地上的图案,像远古的图腾,记刻下历史,誊录了华篇。

这次,我把自己的房间安置好,爹娘就住在我这里。而我回到单位去住,我打了电话,叫妻把爷爷接到自己的家里。爷爷抱着茗儿,茗儿还没有牙,直哭。爷爷早就想来看看茗儿,茗儿也一直没见过祖爷爷,见到了,却认生。

我知道,爹娘的心情一直不好,爷爷嘴上笑着,但他有说不出的痛楚。

记忆里的柳村,柳姓人家各奔东西。因为,柳村被拆迁了。

柳村什么时候扎根在黄土地里面,我只听得柳姓的老人口耳相传,从《北史》到《旧唐书》,他们说土地庙以前是娘娘庙,后来朱温杀降时柳家子女逃的难。原先娘娘庙里有宗祠,打起仗来就没了。饥荒,干旱与流亡,几乎成了常态,就在那时土地神显了神灵,后改的土地庙。翻开《柳县志》和柳家族谱,也找不出子丑寅卯。大抵上略天地,下启祖考,说是改姓的入关人家,李自成那会闹的灾。爷爷的记忆也糊涂了,山海关哪里会是陕北的地方。

那天,我从单位请了假,十二月冒着严寒,踏上火车。每年,我会在年前看到柳村一次,看到柳村每年的新变化。平房上面盖满了积雪,爹和娘正打扫着积雪,我会知道冬来了,新春也来了。我的名字叫东来,爹说是东方的日出,不是冬日的严寒与煞冷。那会,我还没长满牙,只是依偎在娘的怀里听着故事。娘说:“阿长赶跑了鬼子,是我们陕北的英雄。”我问:“阿长是谁。”“是你祖爷爷啊。”娘说。

我看到柳村长满了新芽,开满了山花,刺槐像一朵新开绽放的玫瑰一样,可新春不再光顾这一片柳村,柳村上面是屋瓦的废墟,我帮忙着把爹娘还有爷爷的货物一同搬运了下来,载上货车上面。爹一直咳嗽,看见柳村变换了样貌他会伤心,我用手机拍下了门前的老槐树,爹看着屏幕,一直在念想。

“他会守护着柳村最后一站岗。”爹含着眼泪说。

我觉得它也老了,刺槐花不再绽放。他和我们失散了,像一个孤寡老人一样,在失忆的柳村面前孤独地守望着,守望着这片星空,星空上有我们的影子。

小时候,我总觉得刺槐树有些高大,爹会抱住我摘刺槐花,我的天真让花朵迎风朝着我笑。爷爷说,刺槐林是当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才长上去的。它们为我们黄土地上的男男女女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我常想,柳村上面的河为什么变得清澈,那是刺槐花流下的眼泪吧。

可是,我最后见到门前的刺槐树,他又矮又小,完全是老了的模样。我站立着,还是仰望他,他的伫立的风影卷起一抔黄土,模糊了天空。

夜里,我从单位赶回来,看见爹娘在吃饭,爷爷抱着茗儿直乐呵。茗儿已经能开口说好多胡话,说的什么意思大多听不清楚,茗儿却能清楚地一直叫着她祖爷爷的名字。妻笑着说,茗儿没大没小的,将来不好嫁人。家里人都笑了,是一片热闹的空气。其实对于我而言,习惯了县城的生活,柳村的过去并没有那么大的依恋了,只是我姓柳,柳家的血液还是流在柳村里面。

我开心地问茗儿:“祖爷爷叫什么名字啊?”

“阿长。”

“不对,不对。”我笑着说,“阿长是爹的祖爷爷,不是茗儿的祖爷爷。”

茗儿看着我,两只清澈无比的明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我看,她又忘记了她祖爷爷的名字。

“是仲树,祖爷爷叫柳仲树,茗儿记住了吗。”爷爷笑着对茗儿说,脸上的胡子茬贴到茗儿的粉嫩的脸上,爷爷的胡子布满了下巴的每一寸皮肤。

爷爷行二,祖爷爷并没有文化,取名字只是按照当地的陕北说书先生取字。按照爷爷的意思,“树”有成长字义,有树人之望。

爷爷嘴里离不开旱烟,来县城以后,总觉得不自在。因为他不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作息,妻没有说什么,可抽起旱烟来总会污染家里的空气。

爷爷抱着茗儿,笑着说:“为了我的小茗儿,祖爷爷再也不抽旱烟了。”

茗儿只是咯咯地笑,没有说话。

吃完饭的时候,我把爷爷请到桌子正中央,按照旧式的习俗,长辈在正中,爷爷自然是中正之位,爹和娘坐在爷爷的左边一侧的长辈席,妻抱着茗儿,我和妻坐在子女右席。

“大家一起吃吧。我没那么多讲究。”爷爷笑着说,笑得比较不自然,爷爷感到县城一新,规矩也就多了。我们又重新按照自己的习惯座位一起吃饭。在柳村,我从小也是自由排坐席吃饭,早就忘记了旧式的传统的饮食礼仪。小时候,爷爷常常抱住我吃饭,现在爷爷从妻手中抱过茗儿一起吃饭,爷爷把菜夹到茗儿的小嘴巴面前,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我不知道拆迁之后柳村的记忆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我每到过年才回老家柳村一次团聚的次数太少。现在,我们几乎在县城过日子,我们每天都在团聚。

可是,爹说,还是柳村好。

柳村有认识的人,可以在傍晚的麦秸边看金色的陕北的天,可以和老朋友叙旧清聊,可以一起打打麻将。现在爹下岗退休以后只能在家里听着收音机,像一个懒汉一样。

我说,现在手机也可以上网,可是爹一直不会用。

“唉,老了,学不会了。”

“爹,您才多大,人家六十岁的老人家不是都会上网,我可以教您的。”我说。

“人家是长在县城里的,我打小在柳村,不喜欢这些。”没想到爹倔强起来比我还要执拗,我说不过他,只好作罢。

“还是柳村好,柳村的人家是黄土地上最亲的热酒。”爷爷也这样说。

柳村的酒,以前都靠自酿的小麦,现在在商店我每天都可以买到。爷爷说,没有上头劲。

“爷爷,柳村真有那么好吗?”我一本正经地说,像小时候什么都不懂的自己,懵懂地对着爷爷那样问候。

“柳村,是我们老一辈的情感。”

“也是,那会还没有我。”我自己解嘲。

“是啊,那会别说没有你,你爹也没有出生哩。”

我想了想,柳村的记忆应该很久远。

“那会,我还经常尿裤子呢。”爷爷笑起来,白胡子上面笑起了一层褶子,我知道,爷爷又回忆起小时候的柳村了。

(二)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柳村上麦子长得很好。爷爷只有五岁,光着脚丫在地上踩,青葱的年华慢慢的变黄,我时不时帮爷爷想起柳村的样子。

家的屋子,是简易的泥瓦,用一栏非常破旧的木头围住,里面圈养了三只山羊。爷爷行二,先前祖爷爷有一个长子伯仁,也是我们陕北当地的说书先生取的字。伯仁太爷去的早,家里就是爷爷为长。祖爷爷对爷爷说,伯仁一走,你就是家的希望,柳村的希望。爷爷讲到动情处,会不自觉的泪湿满襟。

“伯仁来,伯仁去,送佛送到西天去••••••”陕北土地上,祖爷爷柳阿长念叨伯仁的死,在黄土地的老榆树面前上大声恸哭。我儿时的村子,已经很新时,但土地庙前的老榆树还在,爷爷说,伯仁太爷就在这里。

青褐的山坳上面不时有歌声传来,化作春天的雨露滋润在条条沟壑里面。天下起大雨,爷爷小时候最盼望的时候就是下雨天,等雨季一来,就有肉吃了,就没人敢去上山当山匪了。

雨天一走,麦子长好了。爷爷就在泥土上奔跑,爷爷的娘就问爷爷:“傻小子,你叫什么呀?”

爷爷说:“傻小子叫仲树。”

爷爷的娘开心地笑了,晚风吹皱了泥土,风化了笑容。其实那个时候日子过得清贫,只有酒,没有肉,麦子不好,接着就只有没酒没肉的日子。

共 12859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个很长的故事,关于柳树,柳村的故事,故事里有往日的苦涩,故事里也有今天的甘甜。故事采用历史和现实穿 行的方式,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普通村庄的历史变迁。一个让几代人怀念的村庄,将会随着最后的拆迁,永远消失在这块土地上。然而,村庄的历史,是不是也会随着推土机的轰鸣永远从记忆里消失?在柳村老一辈一个个离去以后,会有人还去记得柳村往日那些历史吗?关于抗日英雄的记忆,关于主人公少年的往事,那些快乐,那些青葱的初恋,还有连初恋都谈不上的童年快乐,长大以后的烦恼,走出柳村后的一切,当一切都要被埋在历史里的时候……作者笔法柔和细腻,情节舒缓有序,历史与现实交叉,语言充满生活的魅力,是非常不错的作品。感谢赐稿梧桐文苑【编辑:江南铁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2221 】

1 楼 文友: 2015-02-21 18:12:15 柳村没有了,可那些曾经会留在记忆里。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2-21 18: 8:08 谢谢江南老师。乡村也是乡愁的一部分,扎根在思念的文字里面

2 楼 文友: 2015-02-21 19:05: 6 祝贺甲申喜摘精品。问好,祝节日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 2015-02-21 19:09: 5 问好晚霞老师,现在时间比较富余,有时间可以来编辑。羊年贺岁,祝老师阖家欢乐

 楼 文友: 2015-02-21 19:12:10 好啊,现在就需要编辑呢,你的按语是非常的优美;很欣赏。

辛苦甲申了,问好,祝愉快!

4 楼 文友: 2015-02-22 04:0 :20 恭喜甲申之变老师喜摘一金!祝新春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 2015-02-22 11:09:40 清风简老师,新春同乐

5 楼 文友: 2015-02-22 07:40:28 恭贺甲申之变的小说柳村喜获精品,梧桐有你这样的忠诚作者,梧桐的未来会更加辉煌灿烂,谢谢!!!!

回复5 楼 文友: 2015-02-22 11:11:24 谢谢珍爱生命老师,您的评论很亲切,我会努力会梧桐添砖加瓦的

6 楼 文友: 2015-02-22 09:18:52 拜读文友的小说,现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村庄没有了,但故事还在。如果没有传说,那多少年后也会消失的。

回复6 楼 文友: 2015-02-22 11:08:52 谢谢格格老师,家在南方,小桥流水的印象在童年时存在,现在只剩追忆了南昌中医男科医院酒泉牛皮癣医院咋样辽宁治疗男科费用

身体寒会造成月经不调
他达拉非助勃效果
哪些活血止痛方法安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