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pp11月29日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04
11月29日,一场主题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再现历史艺术经典”的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等十多家机构的专家及部分海内外学者齐聚,共同探讨十竹斋技艺活化传承、《十竹斋笺谱》复刻等议题。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现场发布了南京打造文化高地、复兴十竹斋四百年品牌的情况。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详细介绍了《十竹斋笺谱》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古籍的保护与传承。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向社会各界通报了笺谱复刻情况及技术团队,现场展示了部分复刻成果。
一张信笺,浓缩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今年8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让代表各国青年写信的非洲姑娘汉娜·格塔丘既激动又惊喜。这名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非洲姑娘一下子成为关注焦点,书信原稿也随之曝光。除了书信内容本身引发热议以外,汉娜写信所用的信笺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汉娜写信用的信笺,纸张的右下方用淡墨素笔勾勒出一架山水屏风和一张摆放着书籍烛台的书桌,一旁是轻轻浅浅的簪花小字--“达旦 十竹斋”。被送到习主席手中的这封信,即是书写于由《十竹斋笺谱》衍生而来的彩色信笺上。
据了解,汉娜给习主席写信用的“达旦”,为《十竹斋笺谱》第三卷“高标八种”之一。“高标”出自南朝《世说新语·德行》:“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指清高脱俗的风范。“达旦”二字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关羽秉烛夜读的故事。一方小小的纸张,浅浅几笔勾勒,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籍故事,蕴含着极其深厚的寓意。
“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
《十竹斋笺谱》的编辑思想和所选画面完全遵从“十竹”的立意,书分四卷,共283幅笺画,分为“博古”、“高标”、“凤子”、“韵叟”、“折赠”等等33类,题材十分丰富,内容包括成语故事、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以艺术的形式提炼浓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籍故事并进行分类整理。每一幅笺纸的背后,都隐藏着精彩的历史文化故事,堪称经典。
数百年来,《十竹斋笺谱》流入并收藏于日本、欧洲,享誉海内外,被鲁迅先生赞誉为“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日本长崎海关有大量关于十竹斋笺谱画谱画册上岸的记录。1934年,鲁迅与郑振铎主持复刻《十竹斋笺谱》,鲁迅离世前仅完成一册,他将这珍贵的成果之一送给了在上海的日本小学。
目前境内存世的明版《十竹斋笺谱》除国家图书馆馆藏郑振铎捐赠本外几乎绝迹,鲁迅、郑振铎复刻版也非常稀少。
十竹斋技艺: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印刷史上的里程碑
《十竹斋笺谱》所运用的技艺,即“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是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世界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按照《中国印刷史》中的表述,“饾版”顾名思义,一是小、一是花样、一是堆叠——就是把不同颜色的小的雕版套印在一起形成彩色的画面。“先勾描全画,然后依画的本身,分成几部,称为‘摘套’。一幅图画往往要刻三四十块板子,先后轻重印六七十次。把一朵花或一片叶,要分出颜色的深浅,阴阳向背,看起来好似北宋人的没骨画法。这样复制出来的画,最善于保持中国绘画的本色和精神。”
而“拱花”,则是立体印刷技术。在《十竹斋笺谱》里,拱花分几种,有素拱,即完全不用颜料,纯粹靠纸面的线条立体感形成的画面,还有拱花作为器物的单色装饰的,以及在彩色饾版上面再做拱花的。无论是哪一种,都具备极高的技术难度,对雕版和印刷的技师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另外《十竹斋笺谱》在饾版和拱花技艺的运用上增加了“掸”的手法,更丰富了墨色深、浅、干、湿的变化,逼近绘画效果。正是因为这些高难度的技术综合在一起,加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刻提炼浓缩的艺术创作,《十竹斋笺谱》一度“销于大江南北,时人争购”——《十竹斋笺谱》的每一页都是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是用木板、刻刀、毛笔和毛刷等以及中国画颜料在宣纸上创作的中国画”。
南京:求善求美,活化传承古老技艺
据考证,《十竹斋笺谱》始印于明代崇祯年间(1644年),由明末清初南京私人出版家胡正言主持印制,因其在南京鸡笼山修十竹建书斋而名“十竹斋”。
1965年,十竹斋复业,与南京文物公司合二为一。2014年,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主导成立十竹斋画院,集艺术推广、学术研究、艺术教育和非遗保护传承于一体,挖掘并活化传承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绝技。近年来又设十竹斋艺术投资公司、十竹斋拍卖公司等,并为活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设立“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传习所”,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2016年开始,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全面启动旗下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绝技的活化传承,正式开启《十竹斋笺谱》复刻工程,以“打造大国工匠、再现艺术经典、彰显城市文化”为理念,聘请境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立志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价值。
《十竹斋笺谱》复刻工程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郑振铎捐赠1644年明版初印版为底本,让十竹斋笺谱的复刻能够溯源正本,重回当年的艺术庙堂。复刻集合了中国多项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完全用明代的工艺、明式的工具、天然的材料,让复刻作品重新散发当年的文化气息和曾经的东方古韵。
复兴十竹斋四百年品牌 焕发文化自信强大力量
在人类印刷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的技艺高峰,为人类发明的传播和继承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心心念念方能生生不息,继承、保护和活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技术,既是向历史的经典致敬,也是现今的使命与职责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用诗意的语言要求重整民族文化资源:让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十竹斋笺谱》复刻的同时,南京更让古老的技艺走进学校、走进市民、走向国际,让更多的人体验和感知“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组织和邀请青年艺术家在复刻信笺上进行二度的艺术创作,使古老的印刷术与当代的艺术创作融汇一体,让古老的印刷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唤醒传统文化之魅,更赋予其现代化之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焕发出的强大能量,是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作为“十竹斋”的故地,南京复兴十竹斋四百年品牌,自觉地把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对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文化自信的“根”与“魂”。汉娜以及更多的海外青年也正是通过与《十竹斋笺谱》的“零距离”接触,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的神奇与精深。
“艺术表达美,呈现美”是十竹斋四百年一贯始终的理念,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未来,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将具体围绕“十竹斋IP”,以《十竹斋笺谱》复刻工程和“十竹斋”品牌复兴计划实施为抓手,进一步开启“十竹斋+”产业发展计划,谋划“十竹斋+教育培训”、“十竹斋+艺术出版”、“十竹斋+艺术拍卖”、“十竹斋+艺术空间”等多种衍生业态,形成横跨文化、科技、金融广领域的十竹斋艺术全产业版图,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也让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走向世界。
相关报道:
打动习主席的不只是文字 还有这张纸
匠人说|十竹斋:笺谱复刻留经典
上一篇:br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