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脖时代的爱情被认为是中国首部微博吧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2-02-07

《围脖时代的爱情》被认为是中国首部微博长篇小说,它实现了作者、读者以及情节发展之间的交叉互动。

微博写长篇会有好结局吗?

微博兴起之际,出版人路金波就预言,谈“围脖文学形态”还早得可笑。但是一年多过去了,不仅微小说搞出了大赛,更有人在微博上写出长篇小说。日前,自去年1月开始在微博上连载发表的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由沈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宣告了中国首部微博长篇小说的诞生。然而,伴随着这部实体书的出现,微博长篇小说这个话题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微博体令很多人趋之若鹜,但难以避免会因其碎片式结构等局限而成为“短命文体”。

在今年2月份的MWC大会上 140字里“以小搏大”

“戴蔓第二次闪现的那个夜晚,我失眠了。去她微博里看她刚刚织的围脖,感觉到了她的一丝落寞。留言,没回。然后在自己微博里写下几行文字:写封信,发给夜幕。漫天的星,都是我的祝福。希望你能收到、看到、感受到。其中那颗最亮的是我的左眼,就那样宁静地注视你,而我的右眼正在围脖里仰望你。”

这是《围脖时期的爱情》中的文字。作者闻华舰在《围脖时期的爱情》中讲述了一个草根男与一个女明星的爱情故事。和当下不少年轻人的习惯性涂抹微博强迫症类似,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个微博达人,一个无时无刻的“拇指族”。闻华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说中除了主要的几个人物是虚构的,其他都是真实的微博友,他们的互动评论和留言都被写进了小说里,甚至包括真实的微博链接地址,读者可以直接点击进入这个真实人物的微博。

由于微博小说要在每节140字内抖出1- 个包袱,完成起承转合,因此被誉为“以小搏大”的文学。与传统络小说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在微博环境里,与其说作者与读者是在创作和阅读小说,不如说他们是在体验小说;与其说微博小说是文学的一种体裁形式,不如说它是一场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字游戏。[NextPage]

国外众多作家倾心“微博体”

不久前,美国人马特·斯特瓦特苦于找不到出版商而将自己的小说发表在微博上。这本名为《法国大革命》的“书”最终被出版商相中出版,正因它在微博的走红。而日本作家辻仁成、角田光代等也争相写起微博小说,展开了与读者的另类交流。现年50岁的辻仁成曾因与江国香织合著《冷静与热情之间》而名噪一时,眼下他在上写起了名为《喃喃自语的人们》的微博小说。作品描写了定居巴黎的作家“辻仁成”不顾一切地沉迷于微博小说创作,甚至将妻子赶出家门。除了辻仁成之外,以《对岸的她》和《空中庭园》驰名文坛的直木奖女作家角田光代最近也在微博上写起了小说《晚安、明天见》,并得到了友们的热烈响应。

碎片阅读难免成为“短命文体”

微博小说方兴未艾,但已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微博小说可能会因为形式与概念上的新鲜而引起一时注意,但终归避免不了成为一种“短命文体”。因为情节的延续性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说多以语录体为主,这无疑是对小说情节延续性的巨大破坏。此外,微博小说的碎片式结构,也会使其失去生存根本。

在出版社从事策划的朱岩表示,“微博体长篇小说说白了就是短信体小说的翻版。文学的根本不在于题材是微博体、短信体还是电影体或者其他,应该是审美和对人性永恒的关注。”普鲁斯特用 0多页的纸张描写一个人心理微妙的变化,这不是若干个140字能承载的,如果洋洋洒洒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在微博上不能得以实现,那么它该以什么样的神韵吸引读者?碎片似的发表节奏,对于数十万字的长篇而言,是否会因为过于零碎而导致读者“中途迷路”?

(实习:刘彬)

济南好医院妇科
昆明去哪里看白癜风
绥化白癜风专治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