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金刀峡半日游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15
历经山路险,方觉天地宽。
——题记
对金刀峡的喜欢,确实有一见钟情之感。
俗话説,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于人于景,一草一木皆如此。
其实,在二零一五年五月五日之前,我对金刀峡是一无所知。因此,我说,缘分也是要有契机的。
游金刀峡,这要感谢空间好友蓝枝沐月。
二零一五年五月五日,蓝枝在我的《夜空不寂寞第104期》栏目《十二年再读重庆》一文中这样提醒我:“明月老师在重庆,要不要去我的摄影师朋友点蓝镜头里的金刀峡看看?那里似乎很美。”
我和蓝枝在空间相识有两年多了,她几乎把我空间的每一篇日志都看了一遍。此种信任是无疑的。
我回复説,金刀峡在重庆市吗?
重庆市区距离金刀峡不是很远,70多公里,两小时路程。蓝枝进一步解释説。
我当即承诺:蓝枝,早安!谢谢推荐,有时间一定去。
这次重庆之行,在我历年的旅行中,确实是最惬意的,住宿最满意,时间最富足。当我五月五日、六日按计划陪家人完成了重庆市区的主要景点旅行后,五月七日,就踏上了金刀峡之旅。
金刀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华蓥山南麓,海拔八百八十米。距重庆市中心九十公里,距北碚城区六十二公里。
金刀峡是一处保持着原始古老神奇的峡谷自然风景区,它地势雄伟,以峡著称,以林见秀,以岩称奇,以水显幽。
金刀峡海拔约九百米,为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峡谷幽壑景观为主,岩溶地貌为辅,兼有大量的地质上称为壶穴的深潭绝景,以峡险,山雄,水秀,瀑多,潭碧,洞幽著称。二零一四年五月,重庆北碚区金刀峡风景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四A级风景名胜区。
传说峡中有一把金刀,每当夜晚时分,金光闪闪照耀峡谷,金刀峡因此而得名。在与金刀峡亲密接触之前,我已经开始在书本、传媒上是做了一些初浅的功课。
由于是自由行,没有导游,所以金刀峡之旅并非一帆风顺。
公元二零一五年五月七日 ,上午九点。
我与爱人,由重庆华辰国际酒店出发乘坐公交689路车到回兴轻轨站,然后由回兴站乘坐轻轨 号线到红旗河沟站;由此,再转乘轻轨6号线到达北碚区,合计乘坐轻轨的时间花费两小时十分钟。
由北碚地铁站打的士到北碚汽车站,到达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十分。在北碚汽车站,购买了北碚-金刀峡的客车票,售票员告诉我,该车可直接到达金刀峡上峡景区入口处。
由于离十二点的开车时间还早,我和爱人就在车站附近午餐。一碗汤粉,另一碗还是汤粉。 在吃的方面,我们一切从简。
这是一辆介于中巴和大巴之间的客运车辆。客车十二点准点出发,一路走走停停,风尘仆仆 ,行走在崎岖险峻的盘山公路上 ,有惊心动魄之感。
爱人说,旅游真是花钱买罪受啊。
我苦笑,在焦虑并渴望中,客车终于在下午两点之前到达了金刀峡上峡入口。我看了看时间,是下午一点五十分,此时整个峡区的入口处,只有我和爱人两人。
金刀峡长约九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由于喀斯特地质作用,地面切割强烈,金刀神功般形成了独特的峡谷幽壑,石壁如削,两山岈合,垂直高度超过百米,上有古藤倒挂,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于流水侵蚀的作用,有洞穴群潭相连,飞泉瀑布层层叠叠,古钟乳、石笋、石柱更是千姿百态,十里仿古栈道,让人惊叹不已。
由于时间有限,我是由上峡区入口处直接乘坐缆车到中峡天然浴场,由中峡区步行到下峡区。凭栈探幽,感悟那蕴藏于大自然山水的天地灵气。
进入金刀峡,你会发现这里的风光奇异独特,碗口粗的树木在绝无泥土的巨石缝中挺拔伟岸,峥嵘的石岩与葱郁的林木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幽静的碧湖与遄急的溪流同谱水的乐章,各具形态的石钟乳一簇簇斜挂岩壁。
大大小小的泉水顺着苔鲜争相跳跃而下,在阳光的投射下熠熠生辉,让你想起古人云:“大珠小珠落玉盘”,人在峡中走,水在峡中飞,时隐时现的阳光,飞泉流瀑所溅起的水雾,奇形怪状的石乳形成一片如梦如幻的世界。
走入峡区,爱人説,无限风光在险峰,看来游金刀峡是对的,就是半日,也不虚之行啊,旅途的辛劳顿时一扫而光。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游记散文家威廉·哈兹里特说:“这世上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旅行,不过我喜欢独自出门。在房间里,我享受的是社会生活,但是在室外,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伙伴。”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放松自己,摆脱平庸生活一些随时侵入的困扰和担心,而融入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就是最好的选择。爱人,虽然不懂这些道理,但她的心一直在默默享受这美丽的大自然带给她的快乐。
晚上回到重庆华晨国际酒店,我仿照杜甫《望岳》诗韵,以一首五言诗,记下了这次《初读金刀峡》的旅游观感。诗作如下:
今日游重庆 ,
金刀峡如何?
造化独神秀,
峭壁一线天。
侧耳闻山泉,
决眦入翠竹。
行到山尽处,
坐看碧水清。
走在古栈道,
犹忆渡陈仓。
历经山路险,
方觉天地宽。
共 18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喜欢旅游,将自己感悟付诸笔端,用点点滴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书写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一篇就是作者在空间好友的介绍和推荐下,与爱人一道旅游了重庆金刀峡。风景不在多名胜,而在旅游时那情那景,那种感受。常言道,人生最美妙的事,就是让身体与灵魂总有一样在路上,换句话说,要么旅游,要么读书写作。作者文中谈到的正是这样。作者说:“在房间里,我享受的是社会生活,但是在室外,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伙伴。”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最后一首小诗,尽情地表达了作者畅游金刀峡的心情。语言流畅,给人一种阅读快感,有特色和哲理的游记散文,值得一品,。【:山地7 】
1楼文友: 07:09:4 明月老师,原来就读过这文,所以熟悉。
读书与旅游,让身体与灵魂总有一样在路上,你是这样做了。
情感丰富,语言朴实有情。
向明月老师学习你的生活态度!
回复1楼文友: 21:21: 0 爱心成就美好人生,表扬在人生中的积极意义已是公认的事实,学生需要表扬,成年人,老师也需要表扬。因此,表扬,也是人生的智慧!说些题外话,感激山地老师的关心鼓励与一贯的热情支持!
2楼文友: 21:15: 7 作者的一次开心之旅、浪漫之旅、感悟之旅,对金刀峡景区的介绍和描写,让广大阅读者羡慕景区的美丽。我顺便百度一下,看到了金刀峡美丽的图片,很不错的。
敬佩作者有所游,有所记,有所感。此文有些特别,作者最后以古诗的形式对景区景点进行高度的概括,抒发旅行的观感,表达乐观的精神世界。
回复2楼文友: 21:27:20 久不见洞天君,心有所挂念。后来看到你给雪社长的散文热情洋溢的充满人文关怀的长评,真的,为你高兴,为你自豪!你来了,我就满足,我就开心!遥祝秋安,家庭幸福!【茶。握手】
楼文友: 22:08:07 明月先生,我一直在的。我只是删除了江山文学上所有的群和群,婉拒一些邀请,自由一点,而已。
回复 楼文友: 09:47:57 谢谢洞天君再增加一条点评!自由一点好!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像陈寅恪先生那样坚持做到: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但我们确实可以做得相对自由一点。向你学习!【茶。握手】
4楼文友: 22:29:17 1:流年青岛聚会归来,自己也不知看了多少遍云泥老师书写的饱含深情的流年聚会文字,努力寻找关于明月好友的动态和留影,当我看到真实面容时,心里距离突然近了很多,原来一海明月老师竟如此儒雅,彬彬有礼,一派学者风度,还真有点惊讶呢!与我平时的想象还真有点距离,猜想的心终于踏实平静了。你们这次青岛之行,我还真有一颗冲动的心,就是挤出一天的时间,搭上顺风车去青岛看看我日思夜想,比较崇拜的明月好友和流年的们。或许我这种想法不合适,我也不知道你们的行程的具体地点和时间。当我知道大家在青岛幸福相聚时,我内心只有祝福流年文友在岛城玩的开心快乐了!
2:如果说文学评论是稀有的,高贵的理想。那么喜欢读后评论的文友能在一个社团相遇也是无比珍贵的,稀有的。因为我们都不是学院派,专业评论的。只是热爱喜欢,而且还是用心认真地,真诚地热心地去读去评,这一点很难得。给陌生的文友去评更难得,更加弥足珍贵!尤其是你和别有洞天老师的评论,甭说我有多么喜欢,一直向你们俩学习。就是和能说上的话江山文友,提起你们俩的评论,都表达出深深的敬佩,欣赏之情。我真心希望你们在文学评论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更深更广地在书评和作品赏析扩展,我也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遇到更多的一路同行者!
:说心里话,流年青岛聚会归来,就一直期盼着,看到明月大哥关于青岛之行的文字。不过,这篇游记看后仍然非常喜欢,被你的独有的气场所感染,一如既往地投入你的全部真情,传递着振奋人心的力量,回响着历史的声音,处处渗透出博学多识的见解和丰厚的人文修养。时时洋溢着彭拜的 ,有 的文字才有生命力。就像写作需要冲动一样,读后留评也需要冲动一样,这时候的情感最真实。遗憾的是,昨晚用三条留评,在充满 的状态下,冲动完成的,自己看的都很满意,可是,冲动过头了,大劲了,输入验证码时,一不小心页面消失了,再重新找就找不到了,心中无比的恼火,干脆睡觉吧,不去想它了。今天再重新来留评,怎么也找不到昨晚的 状态了,留的不好,十分歉意,但愿今晚提交成功!
回复4楼文友: 12:48: 7 1、谢谢齐鲁热情洋溢的点评和鼓励!
2、每到一个地方,无论半天,还是一天,十天,通常我都会用文字记录,主要是写一些旅途感想。
、这次 相约青岛 游,有些特别,是旅游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我们这次旅游,就我来说,不是主要的目的,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认识加深了解更胜于旅游。
4、青岛游结束后,我相继旅游了烟台,威海。从某种角度来看,山东真是旅游的天堂,值得看的地方很多。
5、从上海回到鹰潭工作单位后,一连串的家事、公事需要处理。我写文章,需要非常安静的心态,尤其是写这样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题材,更需要安静的思考。快了,文章《相约青岛纪实(暂名)》争取月底初稿完成。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疗效如何
云南灯盏花药业怎么样
云南有哪些灯盏花药业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弥勒灯盏花基地
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上一篇:文苑散文应理湖的春天
上一篇:墨香魂牵断龙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