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浦军校第11期学员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12
他是黄浦军校第11期学员,是当年黄浦军校最后一位学员。他出身贫困,智慧惊人。他有过人生的辉煌,也有过仕途的坎坷和失落。他的命运伴随着他的军旅抗战生涯,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昨日故事。
——题记
一、“白马将军”记印
从上海吴淞向北偏西方向行大约15余公里,有一座三面环水的村宅,名叫钱家村横宅。钱家村有东西之分,西钱在隔河的北侧,河南面中间隔一个小村名叫横宅,横宅之东是东钱。小村以河得水,树木茂盛,一年四季风景诱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之村宅。这里住着姓钱的十多户人家。
公元1907年6月8日这天,天气热得出奇。东钱村西横宅的小院里,传来阵阵“哇——哇”的哭声。这是谁家媳妇在生育?循声望去,一间旧砖房旁边,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妇女,她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是男孩还是女孩?”一位年老的婆婆问从房里走出洗手的接生婆。
“是一个男孩,八斤九两重。”接生婆眉宇间露出喜悦的神色。女人们嚷着,希望接生婆把孩子抱出来给大家看看。没一会儿,门开了。一位身穿青蓝布衫的中年妇女掩饰不住地笑着,将包在蜡烛包里的男婴抱到了门口,她是孩子的亲奶奶,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合不拢嘴。
接生婆跟在身边,亮着沙哑的嗓子说:“大家听着,我觉得这孩子将来是很有福份的,他的一个中指头上有一个白色的马蹄印,据说有这种印记是有福的像征,这孩子肯定是‘白马将军’投胎来的,要不就是明代将军钱三持的转世神胎。”接生婆十分风趣地说。接生婆话音刚落,四周立即响起一阵阵祝福声。
婴孩的娘叫阿娥,此时她已显得十分疲倦,见婆婆这么爰自己的孩子,微微笑了笑。此时,她的心田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入夜,全家人围坐在小油灯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话,主要的议题是要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奶奶乐不可支地笑着,双眼眯成了一条线。她想给孩子提一个好名字,但一时却怎么地想不起来。孩子的父亲坐在一旁听着,却是一言不发。他从小话不多,但练得一手摸鱼捉虾的本领,是附近打杂鱼的行家里手,人称“鱼精”。他性挌怪癖,常让家人捉摸不透。他坐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又多了一张嘴。”对于给孩子取什么各字他也说不上来。
最后,还是爷爷说:“这样吧,我们姓钱的孩子就取名为学事吧,长大了让他多学点本事,好弄口饭吃就行。”孩子的爷爷这么一说,大家都说好。
婴孩学事出生的消息被村里一名正在教私塾的清末落第秀才——钱圣田先生知道了,他说学事的名字虽好,但不及学时好。时,四时也。从日寺声。旹,古文时从之日。四时也。本春秋冬夏之称。秀才当时在乡里也属盛名,大家觉得学时这个名字比学事好,于是孩子就定名为钱学时。
从此,这个小生命就依靠母亲阿娥那奶水枯竭的奶头,挣扎着活在这个世界。当时,正是清代第九代皇帝光绪名义上当权的时期,国家贫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时间过得飞快,学时七岁那年,妈妈又生下了弟弟和妹妹,全家七口人,生活变得更艰难。学时学步时,时逢江南荒年,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而父亲呢?又染上了贪杯酗酒的恶习,当腰包里掏不出钱买酒时,常常在小学时身上发脾气,还经常用竹鞭打小学时。而每当这时,爷爷和奶奶总会呵护着他。
学时从小喜欢跟奶奶睡在一起。隔代亲使学时成为了奶奶的心头肉。学时六七岁时,还习惯躺在奶奶怀里睡觉,他从奶奶嘴里知道了村里村外的许多事情,了解了钱姓氏族的迁徙史。
奶奶告诉他:大约在2000年前,钱家祖先受封于彭城,成为世家豪属,到魏晋南北朝时却没落了。为了生存,这个家族只能历尽艰苦南迁,后来终于在浙江之江出口找到了一处可以安定生活的地方,祖宗们在那里开垦荒地,架屋建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从此那儿成了钱氏的一块天地。于是,传说中的那条之江也姓起钱来了,名为钱塘江。明正德年间,钱姓一族中的一支又迁至江苏月浦,驻东钱和西钱两宅,中间隔一横宅又有入驻。
这里,在明代曾出过名人钱世桢。钱世桢字士孙,号三持,相传他既善骑射,又能文敏思,文章操笔立就,在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中武进士。历任蓟镇、金山常镇、天津参将。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朝鲜遭日本丰臣秀吉侵犯,朝向明朝廷告急求援,钱世祯自告奋勇,戎装带兵赴朝鲜,待发时,母丧。他原想辞职为母送葬,但最后还是以国事为重,饮泣节哀,随队出征,率领轻骑一千为先锋,东渡鸭绿江,过肃宁,攻平壤。世祯攻下平壤,率部继续南进,席卷二十二州、郡,追日兵至开城,斩一员日将而归,立下大功。相传他在受命东征驱倭寇时,在朝鲜的一个山村中又逮住了一匹有五条腿的野马,为民除了一害……
奶奶讲的故事很有感染力,在学时心中烙下了爱国的印记。小学时对奶奶说:“奶奶,我长大了也要穿上战袍,骑上战马当一名将军,去打敌人,去捕捉更多的大野马。”
奶奶听了,夸他有志气。
二、辍学去当学徒
八岁那年,学时看到村里的孩子去上学,他也特别渴望能背着书包去学堂。但由于家境困难,父亲无意让他去读书。学时只能在晚上跪着求奶奶:“奶奶,我要读书。”奶奶见学时求学心切,断定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就答应了学时的请求。这样,奶奶就把舍不得吃的鸡蛋拎到小镇上卖掉,凑了钱送学时去上学。私塾的教书先生就是当年给他提名的圣田先生,先生心地善良,见学时酷爱读书,就把他拉到自已身边,提了几个生活中的小问题,学时对答如流。先生高兴地叮咛他:“一定要好好读书!”学时点点头说:“我一定听先生教导。”
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学时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读《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圣田先生讲课很有意思,他摇头晃脑地诵读方式,小孩子们很喜欢模仿,而他讲古代的一些故事等,常常让孩子们津津乐道。
到了晚上,学时就趴在奶奶床头的一张破桌子上看书写字。就这样,春去秋来,小学时逐渐长大,身子一晃一晃得就像是春天拔节的禾苗,虽然平时生活很苦,但他很聪慧,学什么都快。夜晚,面对星空,奶奶总要对他说:“娃呀,长大后一定要给奶奶争口气,给咱钱家祖宗争光,把学问学到手了就什么都不愁,干什么都会比别人强一筹。”学时懂奶奶的话,使劲点点头。
在小学读书期间,学时的国语课程特别好,常常去参加乡里的作文竞赛,这种竞赛被称之为乡试,有十多所学校参加。学时多次荣获一等奖,受到乡里和学校嘉奖。1919年秋天,学时初小毕业了,为了生活,十二岁的他因为生活的窘迫,不得不去离家五十多里的大场镇一家酱油店当小学徒。那年,他的个子不到一米五十,和柜台差不多高,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有一天,他拎着油罐打油,一不小心把油泼在了自已的衣服上,被老板娘看到了。泼了一点油就像是掉了她身上的一块肉一祥,她马上拎起学时的耳朵,又是打又是骂。
在当学徒的日子里,学时天天受到不公正的折磨,他的心几乎要碎了。夜里,他常常躲在屋角落泪,他做梦都想逃出这个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的鬼地方。就在他心里十分苦恼的时候,奶奶来看他了。奶奶看到学时生活得这样苦,泪流满面地提出要把学时带回家,学时听到奶奶的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当然要求离开。
学时跟随奶奶回到家,立即掀起了轩然 。父亲怒火冲天,责怪学时无能。怎么办?为了生活,奶奶只得又托人将学时介绍到上海万昌米店当学徒。学徒每月工资二元,但干活比在大场镇当学徒卖油卖酱油更累。而老板心肠铁黑,每天吆五喝六的。一不顺眼,学时就要被打骂。这样的日子一熬就是三年,1924年,他终于结束了学徒生涯,满师了。
满师后的工资每月是三元,不叫学徒,而是叫作店员。这天傍晚,学时洗好澡欲进店铺,见一陌生人捧着一本书在呀呀学语般地读着什么,他好奇地走上去问,才知那是在读英语。那人告诉学时:学英语很管用,以后可以和洋人打交道。学时的心突然被震撼了。第二天,他也去了群益书店,寻找陌生人读的英语书。忽见角落有一本英语大词典,不知道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左右着他,他如获至宝地用所积攒的钱买下了。
毅力总会战胜困难。没过多久,学时竟然能自学英语了,他不仅能讲几句洋泾滨式的英语,而且也能书写出来。可是,学了这英语究竟有什么用?他自己也不清楚。
话又得说回来,学时初小毕业后,叔叔突然得病去世了,按当时宗族的规矩,由于叔叔婚后没有孩子,学时自然成了叔婶的过继儿子。叔婶自然成了他的嗣母。一天,学时休息回家,嗣母从外面领回一个小姑娘,大约十四岁模样,天生白嫩的皮肤,看上去既腼腆又灵秀。事后,嗣母悄悄告诉他,这就是为他准备的娘子,现在是在家当童养媳。小姑娘姓杨,名叫妹妹。学时看到杨妹妹稚气未脱,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压根儿没有想到将来要和杨妹妹结为夫妻,所以一看到她就会避开。
1927年12月的一天,父亲突然冒雨闯到上海找他,告诉他马上回去和杨妹妹成亲。学时觉得自己工作无着落,摇头不允。为了逃避,他躲到了法租界一位朋友的家里。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万昌米店老板还是帮助其父找到了他。就这样,1927年年底的迎春正月,学时回到家里,在叔母的安排下,他只好和杨妹妹拜堂结婚。完婚不久,叔母突然患病去世。原来叔母知道自己有病,所以一定要帮学时办了婚事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学时明白真相后,对叔母的一片好心万分感动。
叔母去世以后,奶奶不顾年迈,执意要和学时小两口一块过日子。一家三口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了生活,也为了还债,年轻的学时决定跟村里人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他把乡下收购的鸡贩到上海去,这样就可以挣得几个小钱。
一次,他们的船在途中遇到了一艘税务船盘查,经过解释后才被放行,但耽搁了时间,等船到达上海时,菜场上的早市已过了盛时。学时和朋友只好把鸡廉价卖了,回到家中一合算,赔了一笔钱,贩鸡的生意就这样失败了。天哪,生活怎么这样艰难?学时背着杨妹妹哭了一阵子,他发誓再也不去做这个生意了。
三、入学追寻仕途
贩鸡生意失败的第二天,学时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乡立西区国民小学看望先生钱圣田,先生还是老样子,讲话时摇头晃脑,很是风趣。当先生知道学时这几年受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时,心里颇有酸楚,深为同情。先生是明武进士钱三持的后代,虽是秀才,但郁郁不得志。直率的性格当不了官,只能靠当教师拿微薄工资来生活。先生对穷人富有同情心,决定助学时一臂之力。
1928年下半年,宝山成立第七小学,学校里要添一名助教,先生马上想到了学时,便介绍他前往。第七小学的设施十分简陋,几排平房当了教室,几乎没有操场。学时当助教,每月可以拿十一元钱工资。这样不到半年,他就省吃俭用地把叔母去世时欠下的债务还清了,所以他对钱圣田先生真是千感万谢。
1929年,圣田先生又介绍学时去上海立管桥小学当助教。在那里每月可以拿二十元钱。可是半年后,由于他没有初师毕业证书而被校长辞退了。其实,学历在当时并不十分重要,主要是看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的人,还可以当大学教师呢!事后,学时才知道,校长是为了照顾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来当教师,竟然以无学历为借口把认真教书的学时辞退了。
就这样,学时失业了,他觉得自己无脸见圣田先生了,就像是一棵麦子被春霜击伤了似的。正在学时走投无路之时,一位在管桥小学任教的师兄来探望他,见学时生活窘迫,就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江苏省立上海黄渡乡村师范要招生了,读了乡村师范就有学历了,就完全有资格教书了,就可以重新穿上长衫当教师了。再说,上乡村师范读书可以不出学费,这是最大的好处……
学时听了,心就动了。他毅然借了车费,怀着试试的心情赶到嘉定的黄渡报了名。当时,报名的人很多,看来要想录取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经过几天的复习,他参加了考试。出乎意外的惊喜,发榜时,学时榜上有名。他的名字竟然写在了前面。
黄渡师范毕业后,他又一鼓作气考入了上海市新陆师范,这是一所高中类型的师范。19 年夏天,学时从新陆师范毕业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27岁的大青年了。由于连续几年读书,学时借债不少。那时,国内局势不稳,失业者不计其数。面对三天两头有人上门讨债,学时感到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哎!该怎么办?能不能找一个不会失业的工作呢?
这天,学时看到报上刊登一则招生广告,是中央航空学校在上海地区招生。许多人都跃跃欲试,听人说:考取了这所学校,可以身穿军装,再不会失业。于是,他又下决心去考中央航空学校。 共 7 868 字 16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好一篇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纪实人物报告,也是一篇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立意高远,思想深遂,富含哲理,耐人寻味。语言朴实中透着清新,故事平凡中夹带着传说,更增添了军人的高大形象和内涵品位,真可谓是生动有趣,精彩纷呈。尤其结尾更是点睛之笔,是由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是爱国爱家的无悔追求,不仅让人浮想联翩,而且留下无限遐思,顿然令人高山仰止。文章从偏僻小山村的清脆哭声中开始,那略带神秘色彩的印记,带着无限的美好和寓意,一下紧抓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急不可耐地想急切看下去,去一探那些印记究意有哪些更为神奇的故事,最后又在幸福的泪水中结束,真是首尾呼应,而那白马的印记则是点题一击,扣题完美。文章采用小说的写作手法描写了钱学时中校的军旅生涯,以他的成长参军及抗战经历为主线,同时辅以他和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其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每每绝境处却又峰回路转,让人们那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有了些许安慰,落回了心 间。文间采用一线串珠的方法,把一个个独立的场景连在一起,起承转合,衔接自然,又不乏多彩宝石的点缀。景中有情,情融于景,交相辉映,令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有历尽艰难的辛酸,有抗日的坚定信念,有大敌当前临危不惧的大义凛然,有家园沦陷,亿万同胞流离失所的悲怜,有饿殍遍野,尸沉荒郊的凄惨。有蝗灾漫天,遮天蔽日的罕见,有人心叵测,恶人当道的无奈,有含冤入狱的感叹,还有那忠心为主极通灵性的小白狗,煞是可爱,讨人心欢。尤其是在它死后,还留下那稀世珍宝,狗宝在那些苦难的岁月里,救了钱中校一家子甚至是更多穷苦老百姓的生命。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却也挡不住无数英豪的侠肝义胆,当国家面临生死的紧要关头时,他们首先将生死和一切置之度外,他们的生命是国家的,他们心中装的是人民,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何以安居乐业,何以儿女情长?或许平时紧张的战斗,让军人们早已忘了生死,尤其是在那暴雨如注,滴水未进的情况下,他们还冒死在雨中抵抗坚守三天三夜。看了真是让人心口生疼,泪湿眼眸,泪水如注啊。我想那一定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让苍天也为他们落下了满天的泪水。是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土地,也是他们用鲜血供养了华夏儿女,他们的精神长存,他们的灵魂永留。让我们一起向那些英勇抗战的军人致敬,他们的爱国情操高尚。钱中校官不大,但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是一曲曾经有过的美好传唱,也是中国当年千万抗战军人的缩影,更是特殊历史时代的重新播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该深深铭记那段难忘的历史,更要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恩生命一切相遇的缘分,感恩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珍惜眼前的生活,也要把这份美好继续传承下去。这是老师追寻着“白马将军”钱中校的足迹,重温了当年那段抗战的岁月,耗时二十来天完成的追记抗战纪事,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且那匠心独运的笔法,真乃令人叹为观止。感谢老师带来如此别样的精彩佳作,看着大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同时又不失温婉浪漫的情愫,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充满无限正能量,传递人间至真至善至美,让读者深深沉醉,梦里千回。倾情推荐精品细赏!祝福老师行文愉快!精彩连连!!【编辑:袁梦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10025】
1 楼 文友: 2015-07-09 2 :56:0 欣赏学习老师大笔如椽的佳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见识了许多,也长进了许多,不公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也知道了当时人民的苦难日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医学知识,生活知识及科学知识汇集一体,真是一本袖珍的百科全书一样,不得不赞叹老师的学识,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才思,不得不仰慕老师的阅历。问好!祝福老师幸福快乐!佳作频传!!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7-10 17:10:40 谢谢美评。辛苦了。问候!
2 楼 文友: 2015-07-10 01:22:07 半夜还在熬,终于耐不住,留个脚印去睡觉!明天继续欣赏!祝老师晚安!
回复2 楼 文友: 2015-07-10 17:11:16 谢谢馨儿美言。问好!
楼 文友: 2015-07-10 01:2 :48 梦雪辛苦了,这么长的文,花了整一天拐弯呢,终于发出来了!让老师给你买两块糖吃吧!嘻嘻
4 楼 文友: 2015-07-10 11:48:15 鸿篇巨制,拜读!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4 楼 文友: 2015-07-10 17:11:57 谢谢潇男美评。问好!
5 楼 文友: 2015-07-10 14: 4: 7 老师您大手笔啊!秀水拜读同时,由衷赞叹!不说客套话了,待我细细评味 遥祝愉快!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5 楼 文友: 2015-07-10 17:12:44 谢谢秀水美评。问好!
6 楼 文友: 2015-07-10 17:10:02 谢谢梦雪白天黑夜加班编辑。编按写得到位认真,写出水平。辛苦了,上茶!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 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7 楼 文友: 2015-07-10 21:49:12 大气的抗战故事,缠绵的爱情小情节,喜欢更要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 2015-07-10 22:08:5 谢谢梦儿美评。问好!
8 楼 文友: 2015-07-11 10:09:59 拜读老师经典大作,问候夏安清凉,这么长我得慢慢看啦 老师辛苦了!
回复8 楼 文友: 2015-07-11 10:14:08 谢谢贝美言。问好!
9 楼 文友: 2015-07-11 1 :41:16 老师好!这是我在贵阳给您的跟帖,请原谅我姗姗来迟!祝老师才思泉涌,精彩无限!
回复9 楼 文友: 2015-07-11 15:20:14 哈哈,贵阳愉快!祝创作多多!
10 楼 文友: 2015-07-12 22:07:54 老师如此长篇幅佳作真不容易,处处显现着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又是满满的正能量,令人敬佩!
回复10 楼 文友: 2015-07-1 07:10:47 谢谢文友美评。问好!四磨汤口服液怎么吃康缘药业总部在哪里八子补肾胶囊的功效怎么样
——题记
一、“白马将军”记印
从上海吴淞向北偏西方向行大约15余公里,有一座三面环水的村宅,名叫钱家村横宅。钱家村有东西之分,西钱在隔河的北侧,河南面中间隔一个小村名叫横宅,横宅之东是东钱。小村以河得水,树木茂盛,一年四季风景诱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之村宅。这里住着姓钱的十多户人家。
公元1907年6月8日这天,天气热得出奇。东钱村西横宅的小院里,传来阵阵“哇——哇”的哭声。这是谁家媳妇在生育?循声望去,一间旧砖房旁边,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妇女,她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是男孩还是女孩?”一位年老的婆婆问从房里走出洗手的接生婆。
“是一个男孩,八斤九两重。”接生婆眉宇间露出喜悦的神色。女人们嚷着,希望接生婆把孩子抱出来给大家看看。没一会儿,门开了。一位身穿青蓝布衫的中年妇女掩饰不住地笑着,将包在蜡烛包里的男婴抱到了门口,她是孩子的亲奶奶,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合不拢嘴。
接生婆跟在身边,亮着沙哑的嗓子说:“大家听着,我觉得这孩子将来是很有福份的,他的一个中指头上有一个白色的马蹄印,据说有这种印记是有福的像征,这孩子肯定是‘白马将军’投胎来的,要不就是明代将军钱三持的转世神胎。”接生婆十分风趣地说。接生婆话音刚落,四周立即响起一阵阵祝福声。
婴孩的娘叫阿娥,此时她已显得十分疲倦,见婆婆这么爰自己的孩子,微微笑了笑。此时,她的心田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入夜,全家人围坐在小油灯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话,主要的议题是要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奶奶乐不可支地笑着,双眼眯成了一条线。她想给孩子提一个好名字,但一时却怎么地想不起来。孩子的父亲坐在一旁听着,却是一言不发。他从小话不多,但练得一手摸鱼捉虾的本领,是附近打杂鱼的行家里手,人称“鱼精”。他性挌怪癖,常让家人捉摸不透。他坐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又多了一张嘴。”对于给孩子取什么各字他也说不上来。
最后,还是爷爷说:“这样吧,我们姓钱的孩子就取名为学事吧,长大了让他多学点本事,好弄口饭吃就行。”孩子的爷爷这么一说,大家都说好。
婴孩学事出生的消息被村里一名正在教私塾的清末落第秀才——钱圣田先生知道了,他说学事的名字虽好,但不及学时好。时,四时也。从日寺声。旹,古文时从之日。四时也。本春秋冬夏之称。秀才当时在乡里也属盛名,大家觉得学时这个名字比学事好,于是孩子就定名为钱学时。
从此,这个小生命就依靠母亲阿娥那奶水枯竭的奶头,挣扎着活在这个世界。当时,正是清代第九代皇帝光绪名义上当权的时期,国家贫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时间过得飞快,学时七岁那年,妈妈又生下了弟弟和妹妹,全家七口人,生活变得更艰难。学时学步时,时逢江南荒年,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而父亲呢?又染上了贪杯酗酒的恶习,当腰包里掏不出钱买酒时,常常在小学时身上发脾气,还经常用竹鞭打小学时。而每当这时,爷爷和奶奶总会呵护着他。
学时从小喜欢跟奶奶睡在一起。隔代亲使学时成为了奶奶的心头肉。学时六七岁时,还习惯躺在奶奶怀里睡觉,他从奶奶嘴里知道了村里村外的许多事情,了解了钱姓氏族的迁徙史。
奶奶告诉他:大约在2000年前,钱家祖先受封于彭城,成为世家豪属,到魏晋南北朝时却没落了。为了生存,这个家族只能历尽艰苦南迁,后来终于在浙江之江出口找到了一处可以安定生活的地方,祖宗们在那里开垦荒地,架屋建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从此那儿成了钱氏的一块天地。于是,传说中的那条之江也姓起钱来了,名为钱塘江。明正德年间,钱姓一族中的一支又迁至江苏月浦,驻东钱和西钱两宅,中间隔一横宅又有入驻。
这里,在明代曾出过名人钱世桢。钱世桢字士孙,号三持,相传他既善骑射,又能文敏思,文章操笔立就,在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中武进士。历任蓟镇、金山常镇、天津参将。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朝鲜遭日本丰臣秀吉侵犯,朝向明朝廷告急求援,钱世祯自告奋勇,戎装带兵赴朝鲜,待发时,母丧。他原想辞职为母送葬,但最后还是以国事为重,饮泣节哀,随队出征,率领轻骑一千为先锋,东渡鸭绿江,过肃宁,攻平壤。世祯攻下平壤,率部继续南进,席卷二十二州、郡,追日兵至开城,斩一员日将而归,立下大功。相传他在受命东征驱倭寇时,在朝鲜的一个山村中又逮住了一匹有五条腿的野马,为民除了一害……
奶奶讲的故事很有感染力,在学时心中烙下了爱国的印记。小学时对奶奶说:“奶奶,我长大了也要穿上战袍,骑上战马当一名将军,去打敌人,去捕捉更多的大野马。”
奶奶听了,夸他有志气。
二、辍学去当学徒
八岁那年,学时看到村里的孩子去上学,他也特别渴望能背着书包去学堂。但由于家境困难,父亲无意让他去读书。学时只能在晚上跪着求奶奶:“奶奶,我要读书。”奶奶见学时求学心切,断定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就答应了学时的请求。这样,奶奶就把舍不得吃的鸡蛋拎到小镇上卖掉,凑了钱送学时去上学。私塾的教书先生就是当年给他提名的圣田先生,先生心地善良,见学时酷爱读书,就把他拉到自已身边,提了几个生活中的小问题,学时对答如流。先生高兴地叮咛他:“一定要好好读书!”学时点点头说:“我一定听先生教导。”
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学时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读《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圣田先生讲课很有意思,他摇头晃脑地诵读方式,小孩子们很喜欢模仿,而他讲古代的一些故事等,常常让孩子们津津乐道。
到了晚上,学时就趴在奶奶床头的一张破桌子上看书写字。就这样,春去秋来,小学时逐渐长大,身子一晃一晃得就像是春天拔节的禾苗,虽然平时生活很苦,但他很聪慧,学什么都快。夜晚,面对星空,奶奶总要对他说:“娃呀,长大后一定要给奶奶争口气,给咱钱家祖宗争光,把学问学到手了就什么都不愁,干什么都会比别人强一筹。”学时懂奶奶的话,使劲点点头。
在小学读书期间,学时的国语课程特别好,常常去参加乡里的作文竞赛,这种竞赛被称之为乡试,有十多所学校参加。学时多次荣获一等奖,受到乡里和学校嘉奖。1919年秋天,学时初小毕业了,为了生活,十二岁的他因为生活的窘迫,不得不去离家五十多里的大场镇一家酱油店当小学徒。那年,他的个子不到一米五十,和柜台差不多高,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有一天,他拎着油罐打油,一不小心把油泼在了自已的衣服上,被老板娘看到了。泼了一点油就像是掉了她身上的一块肉一祥,她马上拎起学时的耳朵,又是打又是骂。
在当学徒的日子里,学时天天受到不公正的折磨,他的心几乎要碎了。夜里,他常常躲在屋角落泪,他做梦都想逃出这个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的鬼地方。就在他心里十分苦恼的时候,奶奶来看他了。奶奶看到学时生活得这样苦,泪流满面地提出要把学时带回家,学时听到奶奶的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当然要求离开。
学时跟随奶奶回到家,立即掀起了轩然 。父亲怒火冲天,责怪学时无能。怎么办?为了生活,奶奶只得又托人将学时介绍到上海万昌米店当学徒。学徒每月工资二元,但干活比在大场镇当学徒卖油卖酱油更累。而老板心肠铁黑,每天吆五喝六的。一不顺眼,学时就要被打骂。这样的日子一熬就是三年,1924年,他终于结束了学徒生涯,满师了。
满师后的工资每月是三元,不叫学徒,而是叫作店员。这天傍晚,学时洗好澡欲进店铺,见一陌生人捧着一本书在呀呀学语般地读着什么,他好奇地走上去问,才知那是在读英语。那人告诉学时:学英语很管用,以后可以和洋人打交道。学时的心突然被震撼了。第二天,他也去了群益书店,寻找陌生人读的英语书。忽见角落有一本英语大词典,不知道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左右着他,他如获至宝地用所积攒的钱买下了。
毅力总会战胜困难。没过多久,学时竟然能自学英语了,他不仅能讲几句洋泾滨式的英语,而且也能书写出来。可是,学了这英语究竟有什么用?他自己也不清楚。
话又得说回来,学时初小毕业后,叔叔突然得病去世了,按当时宗族的规矩,由于叔叔婚后没有孩子,学时自然成了叔婶的过继儿子。叔婶自然成了他的嗣母。一天,学时休息回家,嗣母从外面领回一个小姑娘,大约十四岁模样,天生白嫩的皮肤,看上去既腼腆又灵秀。事后,嗣母悄悄告诉他,这就是为他准备的娘子,现在是在家当童养媳。小姑娘姓杨,名叫妹妹。学时看到杨妹妹稚气未脱,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压根儿没有想到将来要和杨妹妹结为夫妻,所以一看到她就会避开。
1927年12月的一天,父亲突然冒雨闯到上海找他,告诉他马上回去和杨妹妹成亲。学时觉得自己工作无着落,摇头不允。为了逃避,他躲到了法租界一位朋友的家里。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万昌米店老板还是帮助其父找到了他。就这样,1927年年底的迎春正月,学时回到家里,在叔母的安排下,他只好和杨妹妹拜堂结婚。完婚不久,叔母突然患病去世。原来叔母知道自己有病,所以一定要帮学时办了婚事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学时明白真相后,对叔母的一片好心万分感动。
叔母去世以后,奶奶不顾年迈,执意要和学时小两口一块过日子。一家三口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了生活,也为了还债,年轻的学时决定跟村里人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他把乡下收购的鸡贩到上海去,这样就可以挣得几个小钱。
一次,他们的船在途中遇到了一艘税务船盘查,经过解释后才被放行,但耽搁了时间,等船到达上海时,菜场上的早市已过了盛时。学时和朋友只好把鸡廉价卖了,回到家中一合算,赔了一笔钱,贩鸡的生意就这样失败了。天哪,生活怎么这样艰难?学时背着杨妹妹哭了一阵子,他发誓再也不去做这个生意了。
三、入学追寻仕途
贩鸡生意失败的第二天,学时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乡立西区国民小学看望先生钱圣田,先生还是老样子,讲话时摇头晃脑,很是风趣。当先生知道学时这几年受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时,心里颇有酸楚,深为同情。先生是明武进士钱三持的后代,虽是秀才,但郁郁不得志。直率的性格当不了官,只能靠当教师拿微薄工资来生活。先生对穷人富有同情心,决定助学时一臂之力。
1928年下半年,宝山成立第七小学,学校里要添一名助教,先生马上想到了学时,便介绍他前往。第七小学的设施十分简陋,几排平房当了教室,几乎没有操场。学时当助教,每月可以拿十一元钱工资。这样不到半年,他就省吃俭用地把叔母去世时欠下的债务还清了,所以他对钱圣田先生真是千感万谢。
1929年,圣田先生又介绍学时去上海立管桥小学当助教。在那里每月可以拿二十元钱。可是半年后,由于他没有初师毕业证书而被校长辞退了。其实,学历在当时并不十分重要,主要是看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的人,还可以当大学教师呢!事后,学时才知道,校长是为了照顾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来当教师,竟然以无学历为借口把认真教书的学时辞退了。
就这样,学时失业了,他觉得自己无脸见圣田先生了,就像是一棵麦子被春霜击伤了似的。正在学时走投无路之时,一位在管桥小学任教的师兄来探望他,见学时生活窘迫,就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江苏省立上海黄渡乡村师范要招生了,读了乡村师范就有学历了,就完全有资格教书了,就可以重新穿上长衫当教师了。再说,上乡村师范读书可以不出学费,这是最大的好处……
学时听了,心就动了。他毅然借了车费,怀着试试的心情赶到嘉定的黄渡报了名。当时,报名的人很多,看来要想录取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经过几天的复习,他参加了考试。出乎意外的惊喜,发榜时,学时榜上有名。他的名字竟然写在了前面。
黄渡师范毕业后,他又一鼓作气考入了上海市新陆师范,这是一所高中类型的师范。19 年夏天,学时从新陆师范毕业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27岁的大青年了。由于连续几年读书,学时借债不少。那时,国内局势不稳,失业者不计其数。面对三天两头有人上门讨债,学时感到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哎!该怎么办?能不能找一个不会失业的工作呢?
这天,学时看到报上刊登一则招生广告,是中央航空学校在上海地区招生。许多人都跃跃欲试,听人说:考取了这所学校,可以身穿军装,再不会失业。于是,他又下决心去考中央航空学校。 共 7 868 字 16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好一篇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纪实人物报告,也是一篇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立意高远,思想深遂,富含哲理,耐人寻味。语言朴实中透着清新,故事平凡中夹带着传说,更增添了军人的高大形象和内涵品位,真可谓是生动有趣,精彩纷呈。尤其结尾更是点睛之笔,是由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是爱国爱家的无悔追求,不仅让人浮想联翩,而且留下无限遐思,顿然令人高山仰止。文章从偏僻小山村的清脆哭声中开始,那略带神秘色彩的印记,带着无限的美好和寓意,一下紧抓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急不可耐地想急切看下去,去一探那些印记究意有哪些更为神奇的故事,最后又在幸福的泪水中结束,真是首尾呼应,而那白马的印记则是点题一击,扣题完美。文章采用小说的写作手法描写了钱学时中校的军旅生涯,以他的成长参军及抗战经历为主线,同时辅以他和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其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每每绝境处却又峰回路转,让人们那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有了些许安慰,落回了心 间。文间采用一线串珠的方法,把一个个独立的场景连在一起,起承转合,衔接自然,又不乏多彩宝石的点缀。景中有情,情融于景,交相辉映,令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有历尽艰难的辛酸,有抗日的坚定信念,有大敌当前临危不惧的大义凛然,有家园沦陷,亿万同胞流离失所的悲怜,有饿殍遍野,尸沉荒郊的凄惨。有蝗灾漫天,遮天蔽日的罕见,有人心叵测,恶人当道的无奈,有含冤入狱的感叹,还有那忠心为主极通灵性的小白狗,煞是可爱,讨人心欢。尤其是在它死后,还留下那稀世珍宝,狗宝在那些苦难的岁月里,救了钱中校一家子甚至是更多穷苦老百姓的生命。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却也挡不住无数英豪的侠肝义胆,当国家面临生死的紧要关头时,他们首先将生死和一切置之度外,他们的生命是国家的,他们心中装的是人民,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何以安居乐业,何以儿女情长?或许平时紧张的战斗,让军人们早已忘了生死,尤其是在那暴雨如注,滴水未进的情况下,他们还冒死在雨中抵抗坚守三天三夜。看了真是让人心口生疼,泪湿眼眸,泪水如注啊。我想那一定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让苍天也为他们落下了满天的泪水。是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土地,也是他们用鲜血供养了华夏儿女,他们的精神长存,他们的灵魂永留。让我们一起向那些英勇抗战的军人致敬,他们的爱国情操高尚。钱中校官不大,但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是一曲曾经有过的美好传唱,也是中国当年千万抗战军人的缩影,更是特殊历史时代的重新播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该深深铭记那段难忘的历史,更要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恩生命一切相遇的缘分,感恩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珍惜眼前的生活,也要把这份美好继续传承下去。这是老师追寻着“白马将军”钱中校的足迹,重温了当年那段抗战的岁月,耗时二十来天完成的追记抗战纪事,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且那匠心独运的笔法,真乃令人叹为观止。感谢老师带来如此别样的精彩佳作,看着大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同时又不失温婉浪漫的情愫,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充满无限正能量,传递人间至真至善至美,让读者深深沉醉,梦里千回。倾情推荐精品细赏!祝福老师行文愉快!精彩连连!!【编辑:袁梦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10025】
1 楼 文友: 2015-07-09 2 :56:0 欣赏学习老师大笔如椽的佳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见识了许多,也长进了许多,不公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也知道了当时人民的苦难日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医学知识,生活知识及科学知识汇集一体,真是一本袖珍的百科全书一样,不得不赞叹老师的学识,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才思,不得不仰慕老师的阅历。问好!祝福老师幸福快乐!佳作频传!!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7-10 17:10:40 谢谢美评。辛苦了。问候!
2 楼 文友: 2015-07-10 01:22:07 半夜还在熬,终于耐不住,留个脚印去睡觉!明天继续欣赏!祝老师晚安!
回复2 楼 文友: 2015-07-10 17:11:16 谢谢馨儿美言。问好!
楼 文友: 2015-07-10 01:2 :48 梦雪辛苦了,这么长的文,花了整一天拐弯呢,终于发出来了!让老师给你买两块糖吃吧!嘻嘻
4 楼 文友: 2015-07-10 11:48:15 鸿篇巨制,拜读!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4 楼 文友: 2015-07-10 17:11:57 谢谢潇男美评。问好!
5 楼 文友: 2015-07-10 14: 4: 7 老师您大手笔啊!秀水拜读同时,由衷赞叹!不说客套话了,待我细细评味 遥祝愉快!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5 楼 文友: 2015-07-10 17:12:44 谢谢秀水美评。问好!
6 楼 文友: 2015-07-10 17:10:02 谢谢梦雪白天黑夜加班编辑。编按写得到位认真,写出水平。辛苦了,上茶!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 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7 楼 文友: 2015-07-10 21:49:12 大气的抗战故事,缠绵的爱情小情节,喜欢更要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 2015-07-10 22:08:5 谢谢梦儿美评。问好!
8 楼 文友: 2015-07-11 10:09:59 拜读老师经典大作,问候夏安清凉,这么长我得慢慢看啦 老师辛苦了!
回复8 楼 文友: 2015-07-11 10:14:08 谢谢贝美言。问好!
9 楼 文友: 2015-07-11 1 :41:16 老师好!这是我在贵阳给您的跟帖,请原谅我姗姗来迟!祝老师才思泉涌,精彩无限!
回复9 楼 文友: 2015-07-11 15:20:14 哈哈,贵阳愉快!祝创作多多!
10 楼 文友: 2015-07-12 22:07:54 老师如此长篇幅佳作真不容易,处处显现着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又是满满的正能量,令人敬佩!
回复10 楼 文友: 2015-07-1 07:10:47 谢谢文友美评。问好!四磨汤口服液怎么吃康缘药业总部在哪里八子补肾胶囊的功效怎么样
上一篇:永夜君王 章四十一 短兵相接
上一篇:如水心情老师创作了许多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