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守望丈夫近四十年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03
摘要:一个女人守望丈夫近四十年,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政策后,当年的未婚夫才从台湾回来,由此引发了许多趣味盎然、感人至深的爱情、爱国故事。一部主旋律、正能量作品。 一、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编写的剧本。
解放战争末期,国军排长李思明兵败从缅甸逃往台湾后,时常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无法实现回故乡的愿望,无奈之下,在台湾结婚生了儿女。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大陆探亲政策,李思明才得以携夫人踏上大陆探亲之旅,回到了阔别近四十年的家乡——滇西兔峨村,并受到了故乡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热情款待。
他以为当年的未婚妻罗月英早已改嫁,所以这次回来原本没想去扰乱人家的生活,也不愿去碰触伤心的往事。没想到是,清明节那天,在父母的坟头,李思明夫妇与罗月英意外相遇,很快,彼此都认出了对方是谁。由此,引发了许多离奇曲折、悲喜交加、感天动地的精彩故事。然而更让李思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等未婚夫,退休多年的人民教师罗月英,拒绝了多门婚事,依然未嫁,硬是守着活寡,守着对爱情的一片赤诚,令李思明老泪纵横,愧疚不已,也让天下人为之动容。李思明夫妇回到台湾后,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并促成儿子李小欢、女儿李小乐三年后前往兔峨看望罗月英妈妈。罗妈妈把他们当作心肝宝贝,关怀备至,把中华民族那种伟大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俩兄妹也对罗妈妈无限崇敬,离别时更是依依难舍。剧本还突出了兄妹俩身上十分可贵的爱国情怀。
剧本开篇就引用了当地白族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让民间传说与现实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疑是十分贴切的、形象的、生动的。这样一来,就让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二、商业性分析:
A、此剧在歌颂伟大爱情、歌颂伟大爱国精神等方面,选材严谨而独到,视觉新颖而传奇,堪称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作品。
B、在当今中国离婚率逐年攀高的情况下,此剧所讲的悲欢离合、曲折传奇、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对于那些朝三暮四、把爱情、婚姻、家庭当儿戏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很好的正面教材,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C、此剧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适合于院线电影的拍摄。
D,由于此剧溶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趣味性为一体,尤其突出了两岸一家亲这一主旋律,若运行得当,很有可能获大奖。
E、仅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角度而言,时下也需要这样的作品。
三、本剧中主要人物简介:
罗月英——李思明的未婚妻,滇西某县兔峨村完小退休教师,白族装扮,善良,真诚,纯朴。
李思明——罗月英的未婚夫,国军排长,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定居台湾,生有一男一女。
海慧——李思明去台后的妻子,贤惠,通情达理。
小欢——李思明之子,台湾青年诗人,富有爱国心。
小乐——李思明之女,美丽清纯,富有爱国心。
王大嫂——兔峨白族妇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杨书记——即县委书记,热情周到,关心同胞。
王部长——即县委统战部长,办事认真,有条有理。
小杜——统战部驾驶员,热情,敬业。
四、剧本正文
一、日外
澜沧江咆哮着,奔腾不息。
沙滩上,一位身着白族服饰、约摸50多岁、戴着老花镜的妇女,久久站立,并往碧罗雪山顶痴情仰望着。
几个带着红领巾的学生走过来了,好奇地问:“奶奶,你在等人吗?”
“不”,她依然站立着、仰望着,神情十分专注。
有孩子问:“那你在看什么呢?”
奶奶用手指着碧罗雪山顶,回答说:“看见没有,望夫云又出现了。”
有孩子问:“望夫云?奶奶,什么叫望夫云?”
奶奶:“来,孩子们,奶奶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接着一片掌声。
奶奶:“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公主爱上一位青年猎人,一同私奔到碧罗雪山上。残暴的国王追不回公主,就和澜沧江西岸木瓜寺的法师勾结,害死了猎人。猎人死后被沉入澜沧江底,变成江底的一颗鹅卵石。公主在山顶上久久望夫不归,化为一朵洁白的云,这就是望夫云的来历。”
孩子们问:“那后来呢?”
奶奶:“后来啊,每到猎人的祭日,那朵望夫云就会出现在碧罗雪山顶,久久不肯离去,不知过去几千几万年了,都是如此。几十年了,每当望夫云出现,奶奶我呢,也总会来这里……”
说到这里,老奶奶突然把话停住,仿佛脸上蒙了一层渴望与悲凉的阴影。
孩子们不解地问:“那望夫云与奶奶有关吗?”
奶奶:“怎么没有关系,其实你们不知道,奶奶也是一朵望夫云啊!”
推出片名:望夫云
二、日台湾外
澎湖湾波涛汹涌,数只海鸥在乌云里穿梭,细雨绵绵。
沙滩上,缓缓走着一对相互搀扶着的老伴。男的西装革履,须发半白,拄着一根龙头拐杖;女的留着短发,圆脸,戴副金丝眼睛。
“老李,我们快回去吧,这澎湖湾的天气说变就变,说不定今天会有大雨呢。”说完,做妻子的关切地望了丈夫一眼。
丈夫把手一摆:“不,我想多呆一会儿。”
妻子:“为什么?”
丈夫“唉”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海慧呀,你可能不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海慧:“哟,你此时到底有啥心情,能否说来听听?”
“说来话长啊!”令妻子海慧感到奇怪的是,丈夫拄着拐杖,径直向岸边走去,然后振臂高喊:“故乡啊,何时才能见到你?”
这高喊声久久回荡,丈夫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妻子望着丈夫的背影,一脸的茫然,嘴唇颤抖着。
澎湖湾渐渐消失在远方。
三、字幕: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老兵大陆探亲政策。
四、日台湾某闹市
人群,车流;叫卖声,说笑声,汽笛声。
五、室内
老李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捧着一张《中国时报》,那头版上醒目的标题《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政策》(繁体字),直把他乐得哈不拢嘴。
老李:“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海慧呀你快来瞧瞧,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海慧从厨房那边急冲冲赶来:“什么好消息把你乐成这样?”
老李:“蒋政府已经允许我们这些老兵,可以回大陆探亲了!”
海慧:“啊?这倒真是个好消息。”
这时,房门开了,进来两个青年,一男一女,脸上挂着笑容。
男青年:“爸爸,大陆探亲有希望了,我们一家子何时回大陆看看那里的亲人们呀?”
女青年:“我们希望爸爸快快做出决定哟。”
老李笑道:“快了,快了。不过,什么时候回大陆探亲的事,还得要征求征求你们的妈妈的意见哩。”
海慧说:“这有什么好征求的,我嫁给你们的爸爸都 0多年了,还不知道婆婆家住在什么地方呢。这样吧,选个适当的时间,我们一家子就跟着你们的爸爸回故乡过,你们说怎样?”
全家异口同声:“好——”
六、澜沧江岸边日
一个座落在坝子里的白族村寨,传来“格大格大”的母鸡下蛋声和狗叫声,还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七、日庭院
离“兔峨完小”不远处,有一个很普通的小庭院。
在一间陈设简单却很干净的屋内,那位沙滩上自喻望夫云的奶奶,正在给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辅导作业。这时,进来一位白族大嫂,只听她问:“罗老师,你又给孩子们补课了?你虽然退休已经多年,但还是忘不了当教书匠哟。”
罗老师:“这是哪里的话。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只要孩子们愿意,给孩子们补补课,也好打发时间嘛。”
大嫂:“还是罗老师的觉悟高。”
罗老师:“别说奉承话了。哟,王大嫂,快请坐,我给你倒杯水。”随即,罗老师抬来一把竹椅,又去拿热水瓶倒水了。
八、日庭院内
那几个红领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懂事地对罗老师说:“奶奶有客人,那我们就先走了,谢谢奶奶给我们辅导作业,奶奶再见。”
罗老师:“好好,小朋友们再见,欢迎再来奶奶这里哦。”
孩子们嬉闹着,离开小庭院。罗老师目送着他们离开。
九、庭院内
罗老师和王大嫂相对而坐。
王大嫂打量了罗老师一眼,“嗯”提高了一下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罗老师,不是大嫂我多管闲事,你也快六十了,都成老太婆了。俗话说,小是夫妻老是伴,你总不能这么单着过吧,个人问题也该考虑考虑了。”
罗老师不好意思地答道:“大嫂你就别逗我了,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的人跟我提过这个问题,可我……可我……也有苦衷呀,谁又能理解我呢。”
王大嫂:“你的苦衷大姐我知道,也理解你的心情。可你的那位不早就跑去台湾了吗?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点信儿都没有,谁知道他……”
罗老师:“不,凭我的直觉,他还活着,他还活着。”
王大嫂:“就算他还活着,那肯定也是早变心了呀,你又何必苦苦等待一个负心汉?罗老师,你不至于那么傻吧?”
罗老师:“大嫂,谢谢你的关心。不过,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能作主。要是没有其它事,你还是回去休息吧。”
王大嫂:“唉,看来我真又是多管闲事喽。好吧,当我没说什么,那我走了。”王大嫂摇摇头,似乎有些不高兴地随即走出屋子。
十、夜卧室灯光
罗老师躺在床上,毫无睡意,便从箱子里翻出一张发黄的照片。原来,那是罗老师的结婚照:照片上的一对伉俪多么情投意合,恩爱无比。女的脉脉含情,天生丽质;男的目光炯炯,英气逼人。(俩人均白族打扮)
抚摸着照片,罗老师深情地问到:“人人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阿明哥,你为什么还不回来?难道你真那么狠心,丢下爱你的人,一去不复返吗?”紧接着,不禁泪流满面,双手捂着脸,轻轻地呜咽起来。
屋外狂风大作,屋内的窗帘、书本等也随风而动,发出唏哩哗啦的声响。
十一、夜卧室灯光
罗老师回忆——
春暖花开的季节。
在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山坡上,兔峨罗土司组织本地青年男子正在进行射弩比赛。十来个分别身着白族、傈僳族、怒族、彝族服装的男子不时地蹲着、瞄准,随着一阵阵“嘀嗒”声,选手们各自射向目标。
罗土司的千金 罗月英看起来芳年十七八,长得如花似玉,一身白族少女装扮,也在观众里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比赛。她时而欢呼雀跃,时而热烈鼓掌,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格外引人注目。
比赛结束了,土司管家宣布:“按比赛规则,本次比赛前三名为优胜者。现在我宣布,获得本次射弩比赛第三名的是彝族的阿鲁,奖金三块大洋;获得第二名的是怒族的达密,奖金六块大洋;获得第一名的是白族的李思明,奖金十块大洋。让我们对获奖的各族好男儿致以热烈祝贺!”
接着,赛场上掌声雷动。当给第李思明颁奖时,月英含羞地望着李思明,还一边使劲鼓掌,一边柔情依依地说道:“阿明哥,真棒!”
十二、夜静
一弯银月仿佛挂在窗外的树梢。坐在梳装台前,在小油灯的照明下,月英对着镜子自我陶醉地欣赏着自己的美貌,脑海里却总是呈现出白天射弩比赛的场景,特别是李思明那专心致志射弩的姿式以及获奖时的那份自信自强的神态,顿时心里默默说道:“阿明哥,你可知道,世上好小伙千千万,小妹我只喜欢你一个!”
说罢,羞得低下了头。
十三、日山林中
李思明身背弩箭,腰别小刀,领着猎狗,健步如飞。忽然,不远处的山梁上见一麂子正在吃草,李思明立马一箭射过去,射中麂子的一只后脚踝。麂子一惊慌,跑了起来。但因受伤,跑得不怎么快。李思明见状,对猎狗发出指令:“黑嘴,冲。”猎狗汪汪地叫着,闪电一般冲了上去,不一会儿功夫,就将麂子咬倒在地。
李思明肩扛着麂子下山了,回到村里,他把麂子肉分成很多块,挨家挨户地送给了乡亲们。
他敲开王大爷家的门,把一块麂子肉递到王大爷的手中,嘱咐道:“王大爷,这是晚辈的一点心意,你就炖了吃吧,好补补身子。”
王大爷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竖着大拇指,一个劲地夸道:“真不愧是个能干的好小伙。”
他来到村北的罗阿婶家,把半条麂子腿送给罗阿嫂家,说:“阿婶,平时你对侄儿我不薄,前几天听说你生病了,侄儿我也没什么好礼物来看你,正好今天上山猎获了一只麂子,给你留了半条麂子腿,你就收下吧。”
罗阿婶高兴地夸道:“小李子,你真是一个有良心的厚道人。”
他听说村东的一个同姓兄弟因家里遭灾,一家子快揭不开锅了,便立即提着麂子的肠肠肚肚,赶到这位同姓兄弟家里,同情地说:“大哥,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点东西虽不成敬意,但也许会解一解燃眉之急,你就别嫌弃,赶紧收下吧。”
这位同姓兄弟被感动了,逢人就夸:“别看李思明从小是个失去爹娘的孩子,他可有出息呢。”…… 共 2508 字 6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情感故事。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罗月英爱上帅哥李思明,两人感情甚笃,爱意深深,并且,他们承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两人欲到县城拍结婚照之时,路遇国民党官兵抓丁,李思明被抓走充数,之后,随败逃的国民党军辗转缅甸之后去了台湾。这一走,居然几近四十年。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政策,李思明才得以携夫人海慧踏上大陆探亲之旅,回到了阔别近四十年的家乡,并受到了故乡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热情款待。李思明夫妇回乡给过世的老人扫墓,在墓地,他邂逅了一位老年妇女,她居然认出了李思明,了解到他身边的女人是其夫人时,哭着跑下山。原来,老妇就是当年的罗月英,时光匆匆,早已带她去了美丽的容颜。不久,两人相见。李思明了解到,罗月英如今是位退休老师,她一直坚守着当年关于对爱情的承诺,依然一直在等他的消息,直到今天,她也未嫁。罗月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令李思明感动得涕泪交加,而自己是有愧于心。李思明临回台湾之时,罗月英跑到山上泪流成河。回到台湾后,李思明的儿子小欢女儿小乐通过新闻知道了爸爸在大陆有位初恋后,兴奋不已。三年后,小欢和小乐一道来到大陆,找到了他们心目中的罗妈妈,罗月英待两个孩子如同自己的亲生子女,又是给他们买衣服又是买花什么的,快乐无比。情深深,意浓浓,兄妹俩和罗妈妈分别之时,难舍难分,依依惜别。在形成望夫云传说的地方,罗月英依然在痴痴地望,沉浸在青春年华那段最美丽的故事,最浪漫最温馨的回忆,盼着他当年的阿明哥来到她身边,抚慰她长长岁月中守望的心灵,只为当初的那份情意和感动,初心无改,依旧在痴痴地望,依旧在痴痴地等。剧本十分真挚感人,结构安排有序合理,情节曲折,场景清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丰满充实,尤其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可欣赏性,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力度,一部正能量佳作,热情推荐欣赏!【编辑:箫音依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11501】
1 楼 文友: 2017-11-14 01:11:57 这部剧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意义,对待爱情的态度,对于国家的情感,令人沉湎其中,受益匪浅。
2 楼 文友: 2017-11-14 01:12:55 问好老师,拜读佳作,竭诚期待精彩继续!
楼 文友: 2017-11-15 09:00:2 恭喜和法堡老师倾情力作荣获江山精品!献分推送江山首页文游上榜。祝福 和法堡 老师身康笔健。 指下生花,心上无痕!
4 楼 文友: 2017-11-15 11:56:28 恭喜老师的剧本获得精品,实至名归,期待精彩继续,问好!
5 楼 文友: 2017-11-15 21:21: 9 拜读学习老师的电影剧本精彩之作,读后受益匪浅!遥祝冬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宝宝营养不良有什么表现芜湖癫痫病医院哪家好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编写的剧本。
解放战争末期,国军排长李思明兵败从缅甸逃往台湾后,时常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无法实现回故乡的愿望,无奈之下,在台湾结婚生了儿女。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大陆探亲政策,李思明才得以携夫人踏上大陆探亲之旅,回到了阔别近四十年的家乡——滇西兔峨村,并受到了故乡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热情款待。
他以为当年的未婚妻罗月英早已改嫁,所以这次回来原本没想去扰乱人家的生活,也不愿去碰触伤心的往事。没想到是,清明节那天,在父母的坟头,李思明夫妇与罗月英意外相遇,很快,彼此都认出了对方是谁。由此,引发了许多离奇曲折、悲喜交加、感天动地的精彩故事。然而更让李思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等未婚夫,退休多年的人民教师罗月英,拒绝了多门婚事,依然未嫁,硬是守着活寡,守着对爱情的一片赤诚,令李思明老泪纵横,愧疚不已,也让天下人为之动容。李思明夫妇回到台湾后,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并促成儿子李小欢、女儿李小乐三年后前往兔峨看望罗月英妈妈。罗妈妈把他们当作心肝宝贝,关怀备至,把中华民族那种伟大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俩兄妹也对罗妈妈无限崇敬,离别时更是依依难舍。剧本还突出了兄妹俩身上十分可贵的爱国情怀。
剧本开篇就引用了当地白族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让民间传说与现实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疑是十分贴切的、形象的、生动的。这样一来,就让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二、商业性分析:
A、此剧在歌颂伟大爱情、歌颂伟大爱国精神等方面,选材严谨而独到,视觉新颖而传奇,堪称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作品。
B、在当今中国离婚率逐年攀高的情况下,此剧所讲的悲欢离合、曲折传奇、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对于那些朝三暮四、把爱情、婚姻、家庭当儿戏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很好的正面教材,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C、此剧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适合于院线电影的拍摄。
D,由于此剧溶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趣味性为一体,尤其突出了两岸一家亲这一主旋律,若运行得当,很有可能获大奖。
E、仅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角度而言,时下也需要这样的作品。
三、本剧中主要人物简介:
罗月英——李思明的未婚妻,滇西某县兔峨村完小退休教师,白族装扮,善良,真诚,纯朴。
李思明——罗月英的未婚夫,国军排长,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定居台湾,生有一男一女。
海慧——李思明去台后的妻子,贤惠,通情达理。
小欢——李思明之子,台湾青年诗人,富有爱国心。
小乐——李思明之女,美丽清纯,富有爱国心。
王大嫂——兔峨白族妇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杨书记——即县委书记,热情周到,关心同胞。
王部长——即县委统战部长,办事认真,有条有理。
小杜——统战部驾驶员,热情,敬业。
四、剧本正文
一、日外
澜沧江咆哮着,奔腾不息。
沙滩上,一位身着白族服饰、约摸50多岁、戴着老花镜的妇女,久久站立,并往碧罗雪山顶痴情仰望着。
几个带着红领巾的学生走过来了,好奇地问:“奶奶,你在等人吗?”
“不”,她依然站立着、仰望着,神情十分专注。
有孩子问:“那你在看什么呢?”
奶奶用手指着碧罗雪山顶,回答说:“看见没有,望夫云又出现了。”
有孩子问:“望夫云?奶奶,什么叫望夫云?”
奶奶:“来,孩子们,奶奶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接着一片掌声。
奶奶:“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公主爱上一位青年猎人,一同私奔到碧罗雪山上。残暴的国王追不回公主,就和澜沧江西岸木瓜寺的法师勾结,害死了猎人。猎人死后被沉入澜沧江底,变成江底的一颗鹅卵石。公主在山顶上久久望夫不归,化为一朵洁白的云,这就是望夫云的来历。”
孩子们问:“那后来呢?”
奶奶:“后来啊,每到猎人的祭日,那朵望夫云就会出现在碧罗雪山顶,久久不肯离去,不知过去几千几万年了,都是如此。几十年了,每当望夫云出现,奶奶我呢,也总会来这里……”
说到这里,老奶奶突然把话停住,仿佛脸上蒙了一层渴望与悲凉的阴影。
孩子们不解地问:“那望夫云与奶奶有关吗?”
奶奶:“怎么没有关系,其实你们不知道,奶奶也是一朵望夫云啊!”
推出片名:望夫云
二、日台湾外
澎湖湾波涛汹涌,数只海鸥在乌云里穿梭,细雨绵绵。
沙滩上,缓缓走着一对相互搀扶着的老伴。男的西装革履,须发半白,拄着一根龙头拐杖;女的留着短发,圆脸,戴副金丝眼睛。
“老李,我们快回去吧,这澎湖湾的天气说变就变,说不定今天会有大雨呢。”说完,做妻子的关切地望了丈夫一眼。
丈夫把手一摆:“不,我想多呆一会儿。”
妻子:“为什么?”
丈夫“唉”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海慧呀,你可能不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海慧:“哟,你此时到底有啥心情,能否说来听听?”
“说来话长啊!”令妻子海慧感到奇怪的是,丈夫拄着拐杖,径直向岸边走去,然后振臂高喊:“故乡啊,何时才能见到你?”
这高喊声久久回荡,丈夫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妻子望着丈夫的背影,一脸的茫然,嘴唇颤抖着。
澎湖湾渐渐消失在远方。
三、字幕: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老兵大陆探亲政策。
四、日台湾某闹市
人群,车流;叫卖声,说笑声,汽笛声。
五、室内
老李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捧着一张《中国时报》,那头版上醒目的标题《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政策》(繁体字),直把他乐得哈不拢嘴。
老李:“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海慧呀你快来瞧瞧,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海慧从厨房那边急冲冲赶来:“什么好消息把你乐成这样?”
老李:“蒋政府已经允许我们这些老兵,可以回大陆探亲了!”
海慧:“啊?这倒真是个好消息。”
这时,房门开了,进来两个青年,一男一女,脸上挂着笑容。
男青年:“爸爸,大陆探亲有希望了,我们一家子何时回大陆看看那里的亲人们呀?”
女青年:“我们希望爸爸快快做出决定哟。”
老李笑道:“快了,快了。不过,什么时候回大陆探亲的事,还得要征求征求你们的妈妈的意见哩。”
海慧说:“这有什么好征求的,我嫁给你们的爸爸都 0多年了,还不知道婆婆家住在什么地方呢。这样吧,选个适当的时间,我们一家子就跟着你们的爸爸回故乡过,你们说怎样?”
全家异口同声:“好——”
六、澜沧江岸边日
一个座落在坝子里的白族村寨,传来“格大格大”的母鸡下蛋声和狗叫声,还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七、日庭院
离“兔峨完小”不远处,有一个很普通的小庭院。
在一间陈设简单却很干净的屋内,那位沙滩上自喻望夫云的奶奶,正在给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辅导作业。这时,进来一位白族大嫂,只听她问:“罗老师,你又给孩子们补课了?你虽然退休已经多年,但还是忘不了当教书匠哟。”
罗老师:“这是哪里的话。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只要孩子们愿意,给孩子们补补课,也好打发时间嘛。”
大嫂:“还是罗老师的觉悟高。”
罗老师:“别说奉承话了。哟,王大嫂,快请坐,我给你倒杯水。”随即,罗老师抬来一把竹椅,又去拿热水瓶倒水了。
八、日庭院内
那几个红领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懂事地对罗老师说:“奶奶有客人,那我们就先走了,谢谢奶奶给我们辅导作业,奶奶再见。”
罗老师:“好好,小朋友们再见,欢迎再来奶奶这里哦。”
孩子们嬉闹着,离开小庭院。罗老师目送着他们离开。
九、庭院内
罗老师和王大嫂相对而坐。
王大嫂打量了罗老师一眼,“嗯”提高了一下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罗老师,不是大嫂我多管闲事,你也快六十了,都成老太婆了。俗话说,小是夫妻老是伴,你总不能这么单着过吧,个人问题也该考虑考虑了。”
罗老师不好意思地答道:“大嫂你就别逗我了,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的人跟我提过这个问题,可我……可我……也有苦衷呀,谁又能理解我呢。”
王大嫂:“你的苦衷大姐我知道,也理解你的心情。可你的那位不早就跑去台湾了吗?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点信儿都没有,谁知道他……”
罗老师:“不,凭我的直觉,他还活着,他还活着。”
王大嫂:“就算他还活着,那肯定也是早变心了呀,你又何必苦苦等待一个负心汉?罗老师,你不至于那么傻吧?”
罗老师:“大嫂,谢谢你的关心。不过,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能作主。要是没有其它事,你还是回去休息吧。”
王大嫂:“唉,看来我真又是多管闲事喽。好吧,当我没说什么,那我走了。”王大嫂摇摇头,似乎有些不高兴地随即走出屋子。
十、夜卧室灯光
罗老师躺在床上,毫无睡意,便从箱子里翻出一张发黄的照片。原来,那是罗老师的结婚照:照片上的一对伉俪多么情投意合,恩爱无比。女的脉脉含情,天生丽质;男的目光炯炯,英气逼人。(俩人均白族打扮)
抚摸着照片,罗老师深情地问到:“人人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阿明哥,你为什么还不回来?难道你真那么狠心,丢下爱你的人,一去不复返吗?”紧接着,不禁泪流满面,双手捂着脸,轻轻地呜咽起来。
屋外狂风大作,屋内的窗帘、书本等也随风而动,发出唏哩哗啦的声响。
十一、夜卧室灯光
罗老师回忆——
春暖花开的季节。
在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山坡上,兔峨罗土司组织本地青年男子正在进行射弩比赛。十来个分别身着白族、傈僳族、怒族、彝族服装的男子不时地蹲着、瞄准,随着一阵阵“嘀嗒”声,选手们各自射向目标。
罗土司的千金 罗月英看起来芳年十七八,长得如花似玉,一身白族少女装扮,也在观众里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比赛。她时而欢呼雀跃,时而热烈鼓掌,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格外引人注目。
比赛结束了,土司管家宣布:“按比赛规则,本次比赛前三名为优胜者。现在我宣布,获得本次射弩比赛第三名的是彝族的阿鲁,奖金三块大洋;获得第二名的是怒族的达密,奖金六块大洋;获得第一名的是白族的李思明,奖金十块大洋。让我们对获奖的各族好男儿致以热烈祝贺!”
接着,赛场上掌声雷动。当给第李思明颁奖时,月英含羞地望着李思明,还一边使劲鼓掌,一边柔情依依地说道:“阿明哥,真棒!”
十二、夜静
一弯银月仿佛挂在窗外的树梢。坐在梳装台前,在小油灯的照明下,月英对着镜子自我陶醉地欣赏着自己的美貌,脑海里却总是呈现出白天射弩比赛的场景,特别是李思明那专心致志射弩的姿式以及获奖时的那份自信自强的神态,顿时心里默默说道:“阿明哥,你可知道,世上好小伙千千万,小妹我只喜欢你一个!”
说罢,羞得低下了头。
十三、日山林中
李思明身背弩箭,腰别小刀,领着猎狗,健步如飞。忽然,不远处的山梁上见一麂子正在吃草,李思明立马一箭射过去,射中麂子的一只后脚踝。麂子一惊慌,跑了起来。但因受伤,跑得不怎么快。李思明见状,对猎狗发出指令:“黑嘴,冲。”猎狗汪汪地叫着,闪电一般冲了上去,不一会儿功夫,就将麂子咬倒在地。
李思明肩扛着麂子下山了,回到村里,他把麂子肉分成很多块,挨家挨户地送给了乡亲们。
他敲开王大爷家的门,把一块麂子肉递到王大爷的手中,嘱咐道:“王大爷,这是晚辈的一点心意,你就炖了吃吧,好补补身子。”
王大爷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竖着大拇指,一个劲地夸道:“真不愧是个能干的好小伙。”
他来到村北的罗阿婶家,把半条麂子腿送给罗阿嫂家,说:“阿婶,平时你对侄儿我不薄,前几天听说你生病了,侄儿我也没什么好礼物来看你,正好今天上山猎获了一只麂子,给你留了半条麂子腿,你就收下吧。”
罗阿婶高兴地夸道:“小李子,你真是一个有良心的厚道人。”
他听说村东的一个同姓兄弟因家里遭灾,一家子快揭不开锅了,便立即提着麂子的肠肠肚肚,赶到这位同姓兄弟家里,同情地说:“大哥,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点东西虽不成敬意,但也许会解一解燃眉之急,你就别嫌弃,赶紧收下吧。”
这位同姓兄弟被感动了,逢人就夸:“别看李思明从小是个失去爹娘的孩子,他可有出息呢。”…… 共 2508 字 6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情感故事。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罗月英爱上帅哥李思明,两人感情甚笃,爱意深深,并且,他们承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两人欲到县城拍结婚照之时,路遇国民党官兵抓丁,李思明被抓走充数,之后,随败逃的国民党军辗转缅甸之后去了台湾。这一走,居然几近四十年。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政策,李思明才得以携夫人海慧踏上大陆探亲之旅,回到了阔别近四十年的家乡,并受到了故乡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热情款待。李思明夫妇回乡给过世的老人扫墓,在墓地,他邂逅了一位老年妇女,她居然认出了李思明,了解到他身边的女人是其夫人时,哭着跑下山。原来,老妇就是当年的罗月英,时光匆匆,早已带她去了美丽的容颜。不久,两人相见。李思明了解到,罗月英如今是位退休老师,她一直坚守着当年关于对爱情的承诺,依然一直在等他的消息,直到今天,她也未嫁。罗月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令李思明感动得涕泪交加,而自己是有愧于心。李思明临回台湾之时,罗月英跑到山上泪流成河。回到台湾后,李思明的儿子小欢女儿小乐通过新闻知道了爸爸在大陆有位初恋后,兴奋不已。三年后,小欢和小乐一道来到大陆,找到了他们心目中的罗妈妈,罗月英待两个孩子如同自己的亲生子女,又是给他们买衣服又是买花什么的,快乐无比。情深深,意浓浓,兄妹俩和罗妈妈分别之时,难舍难分,依依惜别。在形成望夫云传说的地方,罗月英依然在痴痴地望,沉浸在青春年华那段最美丽的故事,最浪漫最温馨的回忆,盼着他当年的阿明哥来到她身边,抚慰她长长岁月中守望的心灵,只为当初的那份情意和感动,初心无改,依旧在痴痴地望,依旧在痴痴地等。剧本十分真挚感人,结构安排有序合理,情节曲折,场景清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丰满充实,尤其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可欣赏性,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力度,一部正能量佳作,热情推荐欣赏!【编辑:箫音依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11501】
1 楼 文友: 2017-11-14 01:11:57 这部剧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意义,对待爱情的态度,对于国家的情感,令人沉湎其中,受益匪浅。
2 楼 文友: 2017-11-14 01:12:55 问好老师,拜读佳作,竭诚期待精彩继续!
楼 文友: 2017-11-15 09:00:2 恭喜和法堡老师倾情力作荣获江山精品!献分推送江山首页文游上榜。祝福 和法堡 老师身康笔健。 指下生花,心上无痕!
4 楼 文友: 2017-11-15 11:56:28 恭喜老师的剧本获得精品,实至名归,期待精彩继续,问好!
5 楼 文友: 2017-11-15 21:21: 9 拜读学习老师的电影剧本精彩之作,读后受益匪浅!遥祝冬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宝宝营养不良有什么表现芜湖癫痫病医院哪家好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上一篇:龙血战神 第1482章 春秋大梦
上一篇:共9字1页转到页编者按一组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