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惨案背后的思考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09-04
甘肃校车惨案烟雾未尽,江苏校车又祸从天降,看似偶然,其实必然。俗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空穴不可来风。用佛家的言曰:“种什么花,结什么果,结什么缘,修什么行。”
有人说, 部长应该引咎辞职,这无可厚非。中国国情就如此,没出事,好大喜功,沾沾自喜,功德圆满,一出事,引咎辞职了事。可我们明白一个理,今天袁部长署名了,换一个张部长、李部长就是。难不成张部长、李部长就保证校车永远不会出事么?
古人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交通事故,注定难免,想想看,每天交通事故发生还少么?只不过生命的损失可能相对与校车而言少罢了。而我们真正能做的,应该是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出台相关政策,尽力杜绝惨案发生时生命损失最低限度。
频繁的校车事故,是今天才有吗?只有甘肃与江苏吗?只要有了校车出现,就有可能会出现事故。没出则罢,一出必惊魂。只是,甘肃与江苏运气不好,走在了最前列罢了。谁知道明天就没有此类事故会发生呢?谁知道明天另外地方又出惨案?
袁部长作为管理者,引咎辞职正常,这是理所当然。于是乎人们仿佛找到一个安慰的支点,可是,这安慰顶屁用,能换回那些失去的生命吗?校车超载,谁愿意?不超载,山高路远,几十名上百名学生,要跑多少趟才能把孩子送回?这费用又从何来?
袁部长无论最终怎么处理,真的对咱们老百姓没有半点兴趣了。因为,中国此类的怪事太多了,已经让老百姓麻木不仁了。中国教育制度,已经开成了一个大大的怪圈。一边高喊“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一边却频频事件与现状表明,穷的就是教育,苦的就是孩子。
政府官员之车,动则上百上千万,而区区样车几万,有些学校却只有一辆。官员贪污动则上千万上亿,而多少偏远山区学校却四壁透风。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的比例失调与贫乏,怎么能保证学生上学放学安全。倘若连基本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又何谈教育的兴旺与未来?
有人大代表说,全民免费医疗一年要花费1600亿,国家负担不起。是真负不起?还是不想负?可是我们的政府一年的三公经费是9000亿,近十年援助国外花了1700亿,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有钱人,自己家孩子可以自己开车接,就算出了事故,最多生命也就一个损失。可是,中国富人多?还是穷人多?有些孩子天不亮起床上学,要步行几十公里上学,可能不会发生交通大事故,可谁能保证又不会出现另外安全事故?是的,校车可以不超载,一辆校车可以只载定员,甚至只载一人,谁又能保证不可能发生交通故事?只不过发生后,可能损失少,宣传者们把其忽略罢了,这种就是的滑稽之处。
学生的安全,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身体安全,思想安全,素质安全等等。看看如今的教育体制,谁能找到半点安全的影子。学生任务的加压,应试教育的强迫,各种培训班的盛行成风,各类校车不足与隐患,各类校舍危房落后,孩子上学路远……这些安全隐患,这是哪一个人能负责得了么?这样的太多隐患下,学生又何来安全所言?
这就好比一个人长了个肿瘤,大家不急着想根除此肿瘤,而是一味的今天贴一张狗皮膏药,明天敷一点草药,老是抱一种侥幸心理。一旦病入膏肓无治时,只责怪狗皮膏药不灵,草药失效。想想,原本那狗皮膏药与草药根本无法治其肿瘤,你却非要用它而治之,这岂不是让狗皮膏药与草药背上“莫须有”罪名,真是天大的笑话罢了。
国人的陋习,永远是一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太多时候,永远是治标不治本。甘肃与江苏校车的惨案,看似交通事故,实则透视出的是太多官员们的失职,国家政策的失误,教育体制病入膏肓。每一次校车故事,我们总责问为何要超载?为何相关部门不重视?可我们问过自己没有,不超载行吗?相关部门他们为了学生安全到底作了多少?在没有事故出现前,又有多少媒体提出过原本存在的太多隐患?
罢了,罢了。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官员,不靠制度,一切还也只能靠自己了。
广告曰:今天,你喝了吗?那现在应该改成:今天,你去接孩子了吗?
2011、12、15
共 16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单纯地从表面处理问题,说什么超载等,这些理由可以称之为校车出事的理由吗?只可以说有一定的原因,但却不是全部。说白了,中国在教育方面投资太少,苦了孩子,苦了教育。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上学困难这一难题,谁也不敢保证,明天的校车一定会是安全的。文中的许多个“谁能保证”很有道理,如果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就好了!【:月下笛声】
1楼文友: 22:26:0 管理层可以看到老百姓的心声吗?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切切实实做些实事吧。哎,想想我孩子的班里,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啊!我们这里也不是偏远的山区啊,这是距离城市只有二十公里,这里可是晋煤所在地啊。哎,苦了教育了。 让文字融入生活!
开发小程序多少钱
开发微商城多少钱
小程序开发得多少钱
孩子发热反反复复小孩子发烧怎么办
灯盏花产业发展市场包含哪些企业
上一篇:浅议再造一个地球
上一篇:八一风中的泣随笔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