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群众要主动坐矮板凳了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2-01-27

走访群众要主动坐“矮板凳”

岁末年初,不少地方正在火热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干部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改进工作作风、书写为民情怀,勾勒出扎根实际、联系群众的生动图景。不禁想到一则故事。上世纪50年代,彭德怀到基层部队视察,参加一个班的讨论会。一位干部搬来一把椅子,战士们又垫上一床被子请他坐,而他却坐到了战士的矮凳上。

所谓矮板凳

,就是指农民家里高度仅有1尺左右的板凳,成年人需要努力弯下膝盖才能坐下去。遇到领导干部下乡走访,群众会热情地端出家里的板凳,让领导干部坐高板凳,自己坐矮板凳细耳聆听,俨然一幅教育指示人的场景。板凳一高一低,干部与群众身份一高一矮,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其实不然,个别领导干部把群众的热情和尊敬,当成了自己高高在上、自视高人一等的底气。

推进“两个跨越”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看一名干部选择坐什么板凳,基本上就能判断他的思想觉悟、对待群众的心态意识。选择坐矮板凳或是硬板凳,与群众平起平坐不分彼此,说明内心无高低,甚至有低人三分的谦让心态,这样的走访干,必然能受到群众欢迎,收获满意度。相反,毫不客气坐到最舒服的椅子上,不顾忌矮板凳上群众的屈膝难受,只顾自己侃侃而谈,不问群众有何感想、意见,对工作有啥看法,以自我为中心走访,洞察不到真民情,了解不到真民意,大有到此一游之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身子要下沉,更要做到内心深入,自我降低身份,把自己当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其实不然,我们许多领导干部,曾经也是农民出身,在泥巴地里长大。但有的人当上了领导,就忘了本,忘了自己的根,眼里看不上群众,心里装不下百姓,只是碍于工作安排,抱着走形式心态到农村转一圈,在群众面前露个脸。为此,才会有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不接地气的套路调研;前簇后拥、摆摆架子、打打官腔的经典场景。行动上远离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生活里游离群众,自然也就无从听到真言、取得真经、收获真章。

主动坐矮板凳,彰显阔大胸怀,不仅不会令自己渺小低微,反而会让群众看到自己的诚意和虚心,识之为自己人,容易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中拉近心灵的距离,留下一幅其乐融融的美景,让调研能为民解决问题,收获材料中得不到的民声和民意。以平视的眼光看待群众,平和的语气对话群众,平等的身份对待群众,不是靠冠冕堂皇的作秀之语,而是靠不经彩排的行动体现。为此,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妨从坐矮板凳开始。

¥ 打赏支持

三明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石家庄去哪里看白癜风
天津白癜风权威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