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散文古榆传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2-08
摘要:人类理当与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睦邻友好,和睦相处。然而,有些人却处心积虑的破坏这种相互依赖的生存关系。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六年, 省榆树县城南四间屯,一棵古老的榆树在大队革委会主任和一群红卫兵连续三天的砍伐下,轰然倒下,乡亲们泪水纵横。这棵古老的榆树究竟在东北黑土地上历经了多少风霜雨雪的岁月磨难,时下已经无从考证。那么,我们就从有记载的年代说起。 人类理应与地球上的动植物和睦相处。然而,有些人却为了一己之私,有些甚至是毫无道理的要求,去肆意践踏自然法则,破坏人与自然间相互依赖的和谐关系。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六年, 省榆树县城南四间屯,一棵古老的榆树,就在大队革委会主任和一群红卫兵连续三天的砍伐下,轰然倒下了。在千年古树倒下的那一刻,有许多的乡亲们热泪纵横,谓为挽惜不己。
这棵古老的榆树究竟在东北黑土地上历经了多少风霜雨雪的岁月磨难,时下已经无从考证。然而关于他的星星点点的故事,我们还是可以略能举列。
一、是历史 并非杜撰
公元一七三八年,即乾隆皇帝即位四年夏。关内大旱,数以亿计的蝗虫风卷残云般地扑向齐鲁大地。蝗虫所害之处,遮天蔽日,稻禾无存。山东民众食尽树皮,挖尽草根。哀鸿遍野,饿殍遍地。一部分难民被迫携妻带子,背井离乡,闯关东逃难,以寻活命之路。
在难民队伍中,有一位年龄在三十上下的山东大汉。只见他古铜色脸庞,两道剑眉斜卧,一条大辫缠脖绕颈。他驾着一辆花轱辘马车,车上坐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妇,浓眉大眼,发髻高挽。一双大脚,配上一双牛舔鼻傻鞋。这两位就是我那一双闯关东的祖爷爷祖奶奶。
我的老祖爷爷胡凤仪,祖居山东莱州府昌邑县胡家道口,后至青岛即墨县蓝家庄,娶蓝氏为妻。夫妻二人一身武功,十分了得。老爷子悉通南拳北腿,出招架势,从不用器械,即使二三十个手持刀枪棍棒的愣头小伙子侵犯,也休想近其身。在齐鲁大地,可谓手屈一指的武林高手。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那位老祖奶奶,人高马大,臂长腿壮,大有梁山女杰“孙二娘”之气度。再兼之她手使一对长二尺半,各重二十斤的铁棒锤,让众须眉好汉望而生畏。连祖爷爷都惧她三分。
农历十-月的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已是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难民们眉毛胡子上结上都了一层白霜,吐到地上的唾液倾刻成冰。饥肠辘辘,衣衫褴褛的逃荒难民,一个个相继倒在风雪中。他们像飞蛾投火一样,怀着热切的希望,为了温饱,为了生存,扑向关东大地。然而,他们不少人却被饥饿与寒冷夺去性命……
而此时,金碧辉煌的帝都北京紫禁城,却是炭火熊熊中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乾隆皇帝,此时正在嫔妃的簇拥下,鸣钟列鼎,锦食玉衣,听歌赏舞。正应了诗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诗句。
这伙逃荒民众取道蓬莱,渡海北上,至艾子口便登上辽东半岛艾子口码头。码头戒备森严,两队八旗兵,手持刀枪分列大道左右。码头大门两边各置石狮,石狮眦牙瞠目,怒视难民。码头道口横一条桌,桌后坐着一位千总,监督检查过往民众。此人是满清正黄旗后裔,生得五大三粗,浓眉下一双鹰眼,满脸的连鬓络腮胡子,显示出满人的凶悍和狂傲。
祖爷爷上前抱拳唱诺:“大人,我等欲北上关东求生,望大人行个方便。”千总连眼皮都没抬,“多少人哪?过此可以,每人须交纹银二两。”祖爷爷耐着性子:“我等连肚子都无法填饱,哪里还有银子孝敬军爷?”千总:“那你们就等死吧!”老祖爷爷山东倔睥气腾地涌上来了,大喊道:“今天,老子非过此关不可!”“啊!好你个山东棒子!”千总抽出腰刀。老祖爷爷不慌不忙脱下棉袍,紧走两步,来到石狮前,伸出右臂,夹住狮头,喊了一声:“起!”八百来斤重石狮,竟被祖父轻松单臂夹起,左手一顺,棉袍放在下面,用石狮子压住。说:“人多,别丢了我的行头!”
正在此时,我那“母夜叉”祖奶奶,一跃跳下车,她才不怕事大呢!这几天,总坐在车上,腿酸手痒,正愁着没地方舒通筋骨呢。祖母高声喊道:“小子,老娘今天不用家伙,使我的棒锤,好象俺欺负你这几头烂蒜。我得把家伙放个好地方,免得你们这些王八蛋偷去换酒喝。”说吧,从腰间抽出铁棒锤。左脚踩着棒锤顶,稍一用力,棒锤就没入冰冻三尺的冷土中。如法炮制,另一根棒锤也被踩入冷冻的泥土中。
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让八旗兵瞠目结舌。祖奶奶几步走上前去,伸手叼住千总的手腕,问:“老娘能过你这关吗?”千总忙说:“我的祖爷爷、祖奶奶 ,快请你过关吧!”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弹指间,百灵鸟的歌声唤醒了冬眠的黑土地。北飞大雁的翅膀驮来了温暖的春天,鲜艳的花朵,装饰了了北国山川。黑土地在复苏,我的一双祖先,跋山涉水,穿越辽东半岛,北渡辽河,历经坎坷,几度辗转,来到了被乾隆皇帝御封为“铜帮铁底一只船”的 。
花轱辘车经过龙潭山时,山上下来一伙强人,他们是高勾丽的后人。欲抢祖奶奶做压寨夫人。祖奶奶说:“我倒愿意,就怕咱家爷们不乐意!他就在旁边打水饮马,你去问问他他。”强人来到井边,只见祖爷爷刚把从井里打上来的柳罐提到手,听有人跟他说话,就把柳罐扔到井里,巨大的下沉力,使辘轳飞速反转。只见我那倔强的祖爷爷把头伸向辘轳摇把,用头承受着巨大的反转力的叩击,一下、两下、三下……直至把柳罐放到井底。高沟丽人看得目瞪口呆,祖爷爷问:“你们有事呀?”高沟丽人撒腿就跑。
大半年后,他们来到榆树大屯(清乾隆时期称榆树市为榆树大屯)南二十里的一块地方。这里林木茂密,古树参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起落有势,风水不俗。特别是一株高约三十多公尺的古榆树引人瞩目。这株古榆树树冠茂密,遮天蔽日,站在两里开外,都能看到它那擎天伞盖。树干粗得让人瞠目结舌,十个关东大汉手拉手难以将其合围,粗大的树根盘根错结,犹如巨龙探爪,紧紧抓住下面的黑土地。
两位祖宗说:就在此处安家落户吧!于是,古榆树下边四间草房落成, 省版图上从此有了‘四间房’这一屯落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古榆树 神树
春绿秋黄,日升月沉。白驹过隙,逝者如斯。辛亥革命枪炮声震撼着封建帝制的腐朽统治,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彻底瓦解,末帝皇族被逐出紫禁城,人民共和国应运而生。古榆树青春焕发,愈发枝繁叶茂,挺拔苍郁。四间房除胡氏家族外,又迁来许多移民。形成上百户、多元化姓氏混居,初具规模的大屯落。 尽管时代变迁,屯民增多,人们对古榆树的崇拜、信仰有增无减。不知从何时起,善男信女为求姻缘美满幸福,久婚未育的夫妻求子,读书人求仕途,都到古榆树前焚香祭拜,或者爬上树枝,系红绒绳。 古榆树灵验吗?据老人讲:一对侯姓夫妇婚后三十七年未生一男半女,求助古榆树不到两年,花甲喜得贵子。
至于古榆树成就善男信女美满姻缘的就多得不胜枚举。只说求学,求仕途的二三事,就足见之神奇。
我奶奶对古榆树崇拜得五体投地,经常去树前焚香祈祷。我爷爷胡俊清民国六年(时年三十八岁) 政法大学毕业,后任黑龙江省依兰县县长,兼任东北三省政法大员。我父亲、五叔、六叔皆是民国 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学生。当时在东北偏远农村,一家出了这些凤毛麟角的文人,绝非易事。所以我奶奶总是把她求助古榆树的功劳挂在嘴上,不厌其烦地讲给我们后人听。至此,人们把古榆树叫成神树。
据说,在东北沦陷的日伪时期,榆树县城驻防的日本宪兵队长叫小野。此人四十多岁,狂傲凶残,通汉语,对东北民俗很熟知。他早就听说县城南有一株千年古榆,而且被人们说得神乎其神。一年春天,他带领一小队宪兵驱车县城南四间房古榆树下。小野见古榆树果然高大伟岸,遮天蔽日,气势非凡。在围观的群众面前,摆出一副狂傲,不可一世的架势,用流利的汉语说:“什么神树,支那一株朽木!”说罢,抽刀大喊一声:“嗨!”向神树砍去,倭刀被反弹回的作用力让小野着实摔了一个大腚蹲。引起围观人的一片笑声。而树干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刀痕。树上有数不清的老鸹窝,正值孵化期趴窝老鸹最讨厌别人打扰。百十多只老鸹惊叫着飞起,愤怒地向树下的鬼子投去一排排恶臭的粪弹,小野和宪兵们脸上、身上粪痕累累。恼羞成怒的小野命令宪兵向老鸹开枪射击。结果很多都是臭弹,几乎弹弹虚发……
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神树攀上爬下,见到过树干上鬼子的刀痕与树丫上镶嵌的三八步枪子弹头。
以上是故事,还是讲一件我切身经历的事,让读者品味:古榆树,神否?五岁那一年,发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我面临着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最后,我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奇迹搬地活下来。那是一个初春的上午,我和同龄侄子嘉凯在二伯父风门外玩。风门后立一木墩,是防止风门开大摔坏。上面放着一堆折段的高粱秫秸,这是我和嘉凯常玩的玩具。我们选择一部分好的留下,次品扔掉。当时,我把一根尺八长的秫秸从中折断,外皮锋芒毕露,叼在嘴里。天知道为何叼它,也许是神差鬼使,或许命该此劫。突然,大门向外猛开,一场惨剧发生了,站在风门后的我,被风门一击,致命的秫秸芒刺直刺口腔内的悬雍垂上。我眼前一黑,后仰倒地,在朦胧的意识中,拼命拔出秫秸,便失去知觉……刚才还是活生生的顽童,顷刻间倒在血泊中,惨状令人不堪目睹。那时,我满脸是血,手中还紧紧握着满带血丝的秫秸。
昏死中,仿佛看见一个身披黑衣,惨白骨碌头、骨碌爪的人在向我招手:“孩子,跟我来吧!”继而,又一群魔鬼一样的幽灵,围着我跳舞。时而,又伸出血红的舌头舔我的脸。我欲动不能,欲喊无声……我在炕上昏迷了六天,水米未进。众人皆以为我必死无疑。父母和姐姐们被这突来的横祸吓傻了!父亲痛哭道:“难道我天生就是没儿子的命?”全家人已六天没合眼了,他们守护我身边痛哭不止。夜幕降临,家人准备明早送我去距此二十里的榆树县城医院,死马当活马治。
春天的北国,咋暖微寒,杏花刚开,古榆树上榆树钱密密扎扎。午夜,沙尘骤起,狂风怒号。天公也似绝我小命。妈对爹说:“天亮还早,你先去神树下替儿子烧柱香,顺便求神树保佑儿子。天一亮好送他上县医院。”
父亲毕业于省立师范,是一个无神论者。架不住母亲苦苦哀求,极度困倦中,步履蹒跚走到神树下。嘴里叨念着祈福保佑的话。不久就睡到在神树下。朦胧中,一位白须发皆白老者从古榆树中走出,对父亲说:“你哪里也不用去,爬上我的枝桠,折几枝榆树钱,给孩子熬榆树钱粥喝便可。” 父亲一跃而起,摸黑爬上古榆树,折下几枝榆树钱,跑回家中,用三块砖架上马勺,引火煮榆树钱粥。母亲见状说:“你疯了!他都六天水米没打牙了,能吃得下吗?”父亲说:“你别管。”父母二人把第一口榆树钱粥掰开我的嘴灌下。我睁终于开眼,流出两行豆大的泪珠,哇的一下,吐出一口绿水。那是嗓子发炎已经把咽喉堵满了,一口榆树粥噎破脓包,里面的脓水反流而出。求生的本能让我喝下了第二口、第三口……第二天,我便能坐起,第三天便能下地。我终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这件事四间屯家喻户晓,人们异口同声地说:神树!真神!后来,谁家孩子头痛脑热、腹泻、出疹子;老头老太太扭腰岔气;姑娘、媳妇经期不正常,到大神树撸一把榆树钱,摘几片老榆树叶,熬一碗榆树钱粥,一喝,病好了!很快,远近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也跑来采集榆树钱治病。榆树钱没了,榆树叶子也照样治病。
三、古榆树 淘气包子的乐园
春天的花朵,一次又一次地装饰了回春的大地;月亮由弯到圆,月盈过后又不知道躲到哪里休憩。古榆树树梢升起的太阳在苍穹徐徐划过,又在古榆树的根须旁悄然落下。古榆树依然风华正茂,郁郁葱葱。
四间屯,一群建国前后逐渐长大来的孩子们,在古榆树阴凉的辟护下尽情地享受着他们快乐的时光。一九五八年的新中国,面临三年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并逼债。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一时间形成口号,传遍华夏大地。
东北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不饱。我们这些和新中国晃上晃下年龄孩子们面临饥饿考验。最盼望春天的早日到来。
或许我们人类祖先的家园真的在树上,我们这些孩子天生就有爬树习惯。春天榆树钱结满枝头。一群秃瓢般的十来岁的小顽主,对榆树似乎是情有独钟。特别是离学校不远的那株古榆神树,就更让我们这帮孩子魂牵梦绕了。
刚一放学,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就会迫不及待地背起书包,没命地跑向大神树。攀上已经按人头分配好的枝杈,拿出本子和铅笔,蘸着口水,歪歪斜斜地写到:一、三、五…… 之后,我们沿着树杈向上爬,这棵神树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个快乐驿站。上面有数以亿记的榆树钱,硕大如指甲盖,圆圆的、绿绿的,撸一把,洗都不洗,直接塞在嘴里咀嚼,清凉甘甜,口舌生风。
树下一群营养不良的黄毛小丫头,馋得垂涎三尺,高喊:“给我们扔下几枝榆树钱,我们用黄金塔换!”
朋友,您知道啥叫黄金塔?好了,您不必费心琢磨了,我告诉您;就是玉米面窝头。因为当时的窝窝头上尖尖,下圆圆,东北人嬉称黄金塔。您可别小瞧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得到一块窝头,无疑是叫花子捡到一只金元宝。我让一个爬树快的孩子下去把窝头先拿上来,我的原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之后,我们折些榆树钱枝杈丢下去,地上小丫头们疯抢……我们却在树上分享品味黄金塔。
共 597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家李国文说:“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这个比喻太贴切不过了。书籍凝结着古今知识,树木浓缩着似水流年。作者以一棵老榆树为行文线索,将其笼上神秘的色彩,使这棵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神。它可以赐福免灾,可以有求必应,可以确保一方平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树有旦夕祸福。千年圣神的榆树在人妖颠倒的年代,因“树不长红叶,就是不革命!”还因专门为人造福,被定为“牛鬼蛇神”,就应该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因此,“圣神”被“革命”,最后,在“红卫兵”革命的“炮声中”灰灰湮灭。荒唐至极,空前绝后;千年圣树,千古奇冤!感谢赐稿,推荐共赏。【:尛韵莼苏】【江山部·精品推荐】【江山部·绝品推荐140701第151号】
1楼文友: 21:59: 4 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社会,认识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记住历史,珍惜现在,把握未来。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社会生活的一门必修课。感谢赐稿,问好作者。
回复1楼文友: 08:14: 4 谢主编,辛苦!编审、梳理、加评语,再写你的奉献。问好!
2楼文友: 2 : 0: 1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祝写作愉快! 喜爱诗歌,古韵诗词,
回复2楼文友: 08:16:16 飘飘,你来了,携带温馨,裹挟友情,我醉了,痴了!谢!
楼文友: 01:55:40 文品及是人品,倾听世界的声音,感动的日子是牵挂和思念,是用诗情写意,喜爱欣赏高人的文字,用心灵品读,用真诚感知魅力空间,优雅的文字让灵魂净化。拜读精美范文,祝创作丰收。
回复 楼文友: 19:49:51 多谢!顿首拜上,再谢你到访。予以支持鼓励,向你问好!
4楼文友: 02:00:09 文品及是人品,倾听世界的声音,感动的日子是牵挂和思念,是用诗情写意,喜爱欣赏高人的文字,用心灵品读,用真诚感知魅力空间,优雅的文字让灵魂净化。拜读精美范文,祝创作丰收。
回复4楼文友: 08:18:59 草堂:向你致以真诚谢意!感谢你的关注以支持!遥祝安康!
5楼文友: 08:4 :58 欣赏男无盐老师佳作,学习了!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5楼文友: 11:1 : 7 谢兴华老师赏光惠顾!感谢你支持与鼓励!
6楼文友: 10:59: 5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 喜爱诗歌,古韵诗词,
回复6楼文友: 11:16:11 飘飘:诚谢你每每光临并支持鼓励!祝你幸福!问安!
7楼文友: 11: 4:09 一棵树能赐福免灾,有求必应,看起来有些荒唐,但就有人相信。从洛川到延安的高速路边就有一颗树披红挂彩,被誉为神树,据说是能消灾赐福。过去那个年代的人荒唐,现在呢?说来说去还是无知的思想在作祟。树就是树,一个没没思想没灵魂的植物,能有什么本领?还是要多学知道,用智慧给自己赐福。
回复7楼文友: 19:50:17 多谢!顿首拜上,再谢你到访。予以支持鼓励,向你问好!
回复8楼文友: 19:50: 6 多谢!顿首拜上,再谢你到访。予以支持鼓励,向你问好!
回复9楼文友: 19:50:50 多谢!顿首拜上,再谢你到访。予以支持鼓励,向你问好!
回复9楼文友: 19:51:11 多谢你光顾惠林,感谢支持鼓励!问安!
回复9楼文友: 19:52:27 再谢!
10楼文友: 11:45:15 恭喜、恭喜、祝贺盐社又摘精。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10楼文友: 11:47:58 谢社长!都是你方方面面的策划、支持。在下不敢贪功。再谢!
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腹胀
哪种汉森四磨汤好
腹泻后便秘腹胀怎么办
大腿根老是抽筋的疼小孩发烧怎么吃药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怎么样
上一篇:客栈微型小说一举两得
上一篇:流年飞翔与坠落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