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得利地区赫哲人三个部落的考察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18
现住在勤得利地区年纪稍大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地名:一、二、三部落。特别是这里的赫哲人,更会祖祖辈辈把这三个特殊的地名铭刻在心。因为,这里所谓的“部落”,并不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得那样简单:“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其实,那是“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残害赫哲人的三个集中营。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祖居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沿岸,现在人口也不足 000人。日本侵略者强占我国东北后,由于赫哲人不甘心当亡国奴,以他们依山水散居的条件,经常为“抗联”提供情报和物资、交通等方面的帮助,被日本鬼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就想了个“绝招”,于1942年初春,强行把依水而居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赶离国境线,迁到深山老林,去建了三个部落,即第一部落,第二部落,第三部落。把勤得利以上沿江居住的赫哲人,统统赶到里面去过集中营的生活,釆取慢性暗杀的手段,企图逐步消灭敢于反抗的赫哲族人民。
现将笔者查阅资料、釆访老人所得三个部落的真实情况,记录如下。
一部落
一部落距勤得利江边约170华里,距同江市八岔村约80华里,现在前峰农场境內。那时,这里荒无人烟,没有道路,没有河流,是蚊虻孳生野兽出没的荒甸野林,和外界无法联系。被赶进一部落的赫哲人,都是居住在勤得利江边的,先是一家去一个劳力盖房子,一共盖了两趟房子,一趟7幢,共有16家,近90人。进去的人,先吃带去的小米掺野菜,小米吃完了,开始还给点麸子,后来麸子也不给了,靠一家给一支猎枪打野兽和上树掏“老等”蛋、“老等”仔掺野菜吃。没有衣服穿,冬天穿兽皮,夏天破破烂烂衣不遮体,小孩则顾不得蚊虻叮咬,只能赤身裸体。吃野菜多了好得病,根本没有医药,只能硬挺着,常常是一倒下就是个死。死了人,用木头垛成长方形二尺高的框子,就埋了。 年的时间,一部落的人死了一大半,有的人家全家都死绝了,一个也不剩。“光复”后出来时,都是赤手空拳,穷得啥也没有。
二部落
二部落的位置在勤得利南,一部落的西南,现在的浓江农场境內。被赶进二部落的是勤得利以上、三江口以下的赫哲人。刚去时12户50余人,全住在 个大地窨子里,后来用木头垛、草垡子盖房子,两户一幢,有两个汉族武装警察看管。赫哲人像野人一样住在那里,外人不准进去,像蹲大狱似的。因为没有粮食吃,冬天打猎所得皮张,需要请示警察批准,才能拿到勤得利从汉人手里换点粮食。外出没有道路,全得拉荒走,冬天好说,开化后外出可就难了,一脚踩在漂筏上,上下起伏,像江里的大浪似的,得赶紧走,站下就要陷进去,有的人外出换粮食,一去就没有音信了。“光复”后撤离集中营时,12户中只有4户有老人和小孩,其他户的老人和小孩,经不住折磨,都死了。原来50多口人,只剩下20来口了。
三部落
三部落的位置,在现今青龙山农场四队的地方。赶进三部落的是街津口、哈鱼两地的赫哲人,共计20多户,120人左右。刚去时,住在5个大地窨子里。主要靠上树采冬青、挖野菜、到沟里捞泥鳅、和山胖头鱼维持生活。总吃这些东西,大便干燥常得用手抠,又得浮肿病,天天都有死人的。进去的第二年,被逼无奈,也学汉人开点荒,种点地。可赫哲人自古以来就以渔猎为生,不事耕种,种下的庄稼颗粒无收,照样是饿肚子。那时真是叫天天不答,喊地地不应,只能是等死了。“光复”后,进去的120多人,只剩下50多人了。一些老人回忆说:“若再晚两年光复,恐怕进去的人都得死绝了,后来听说,日本鬼子要在水井里下毒药,把我们都药死。”
共 142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部“日伪”时期赫哲人的血泪简史,读之,既令我辈痛恨日伪残害生命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又为赫哲人的惨遭迫害义愤填膺。作者通过查阅史料和走访赫哲族老人的方式,写成《勤得利地区赫哲人三个部落的考察》,介绍了赫哲人的基本情况、民族骨气和悲惨命运,无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对那些经历悲惨历史的去世的赫哲人和活着的见证者的最好纪念,对那段屈辱历史的最好尊重,善莫大焉。感谢作者,特别推荐共享。【:北国风】【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114 6】
1楼文友:201 - 16:18:21 作者的悲悯之心,存史之观,尤其令人佩服;而文字简练,叙述朴实,要言不烦,令人欣赏。开篇解释 部落 含义,引人注目。有个建议,为了突出史料价值,可以明确采访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点面结合;明确查阅史料出处,有所依据;明确三个部落遗址的情况,今昔对比;除了文字外,还可有声音、图片和影像资料。问好。
修改一处:现住在勤得地区年纪稍大的人 现住在勤得利地区年纪稍大的人。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宝宝喉咙发炎反复发烧怎么办
小孩喉咙发炎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孩子晚上睡觉出汗
云南弥勒灯盏花药业优势儿童吃什么缓解鼻塞
悦而维生素D3滴剂多少钱
上一篇:心灵遥远的爆米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