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村庄的忧伤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04
摘要:人去了,带去了声音,带去了气息,带去了旧事,只留下空空的窑洞守望着山,守望着曾经,守望着记忆,把自己守望成一种凄凉,守望成一种忧伤。没有生活的表情,没有人畜的气息,小西赵村变成了空壳和废墟。当时间把这些古老的村庄带走了的时候,它们的上空一定流动着淡淡的忧伤,风过处,一定会有一首惆怅的挽歌在时间里呜咽…… 【一】
一些土穴窑洞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庙宇楼阁像洒落在村里的星星,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传统经典的小村,如一颗安放在山沟里的明珠熠熠生辉,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随着无数脚步的踏入,这片“农耕桃源”早已是繁华无限,小村穿上了了现代文明的外衣,就连空气里都流动着商业的味道,山民们的脸早已不再灰扑扑,而是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越镀上了一层金色。古村的每个细节都仿佛被热闹激活,每个角落都仿佛被目光堆积,古村像一件古旧的艺术品一样,把它的观赏价值发挥到极致,当古村的每个细胞都处于兴奋状态时,寂寞早不属于后沟古村了。
无疑,后沟古村是一颗没被埋没的明珠,村民脸上的笑容开成了迎春花,村民生活里也漾着一片光芒。
然,同样是古村,同样是在山上,同样享受一片蓝天,同样沐浴一颗暖阳,同样呼吸一样的空气,却有着天上地下的距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当我站在后沟古村时,不免想到了我一个小时前看到的一个叫小西赵的古村,它是以灰头土脸的面孔直逼我的视野:散落在山上的窑洞破旧如片片落叶,干枯颓废,死气沉沉,院落干巴巴的,一片荒凉,看不到袅袅升起的炊烟,看不到人来人往的繁华,甚至看不到一只牲畜家禽,听不到鸡鸣狗吠,只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偶尔有几只鸟煽动着翅翼从小村的上空飞过,把清脆的叫声洒向小村,除此以外就是寂静。每一块砖、每一块瓦、甚至是每一棵树,都在表达着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在这样寂静编织成的氛围中,我的心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情绪被一种难以言状的忧伤胁迫......
人去了,带去了声音,带去了气息,带去了旧事,只留下空空的窑洞守望着山,守望着曾经,守望着记忆,把自己守望成一种凄凉,守望成一种忧伤。没有生活的表情,没有人畜的气息,小西赵村变成了空壳和废墟。
像这样的“空壳村”,在榆次就有七十多个。如果一个村子只有静止一种表情,那么就等于死亡,静止在某些时候是有着死亡的意思。如果一个村子丧失了灵魂和底蕴,就失去了生命,就割裂了历史文脉,留下的一些无声的老旧窑洞,只能是以往点滴的见证,只是,那些曾经在窑洞里生活过的人,只能在剪碎的记忆里去拼接那些流年里的旧事,或者在时间的流逝里模糊了自己故乡的容颜。
在榆次,有五十个村子只留下寥寥可数的几户人家,空落落的村子里只有几个留守老人,弯腰如虾,皱纹堆积,如薄凉的夕阳般守着一眼窑洞,守着一些岁月,在他们蹒跚的背影里流动着一些生活的气息,只是这些薄弱的气息太短太弱,只能勾勒成单薄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被时间一吹,不久就会散的;这样的村庄,消失是没有悬念的必然,只是时间的迟早。
同样处在山里,一个是众星捧月的待遇,一个是冷清成寂寞。然而,从某种角度看,后沟古村跟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被包装或者被遗弃,都失去了本来的样子,都不是原汁原味的村庄。
如果说山上一些古村的命运注定是被染上忧伤的悲剧,那么,平川的一些村庄也没能逃脱消失的命运。它们像天空中星星一样,最终会被宽广的银河吞没,或者被黎明的曙光收纳。
榆次有七个村庄整体搬迁,搬迁的村庄立刻被夷为平地,一些工业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地上已经没有一块砖一片瓦能唤起他们的记忆,没有能让他们搭乘的船回到久远的故事里,记忆一旦失去了链接物是会断裂的,只是,几年、几十年后,碎了的记忆,时间还能粘合住吗?显然,这些完全消失了的村庄,比起那些“空壳村”似乎更接近“忧伤”。
而近十五个城郊村落即将城市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将向着外围迈进,地理上的临近让这些村庄处在了城市的边缘地带,改头换面的村庄被涂上了城市的味道,不土不洋,半农半工。一个村庄如果失去了土地,农民失去了耕地,那么,这个村庄也就名存实亡了。
榆次的其它一些村庄又是怎样的呢?青壮年常年不在,他们不叫农民,都被时代赋予了一种新的称呼“农民工”,村里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炊烟每日依然升起,只是看上去很稀薄,村子里街道上冷冷清清,人稀稀拉拉,色彩日趋暗淡,整个村子像一棵病了的庄稼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我对村庄的概念,来自于儿时的记忆:田野里庄稼茂盛,阡陌上人影绰绰,屋顶上炊烟袅袅,院子里牲畜兴旺。农忙季节的热火朝天,闲暇时光里的慵懒闲散,饭场上的你品我尝,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每一个村子都是开在田野里的朴素花朵,而每一朵花尽管是野花,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散发着自然淳朴的独特芳香。属于土地、属于田野的村子,就该是这个样子。
在榆次四百二十多个村子里,像后沟古村这样的“艺术品村”,像小西赵这样的“空巢村”,一些“留守村”,一些“搬迁村”,一些“城市化村”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村庄。或者说,它们的昨天是,今天不是。
当时间把这些古老的村庄带走了的时候,它们的上空一定流动着淡淡的忧伤,风过处,一定会有一首惆怅的挽歌在时间里呜咽......
【二】
一路走过来,我看到了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日子的蒸蒸日上、红红火火,随处都有时代进步的痕迹,随处都能嗅到现代化文明的味道,我本该心生振奋,倍感欣慰,可是我的心却空落落的。榆次的一些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的村庄,他们灰扑扑的模样,它们冷清清的表情,像影子一样盘踞在我的思维里,我的情绪被这些忧伤笼罩着,我感到我一时半会走很难走出来。
于是,我在试图找到村庄消失的原因,或者是一个真正让我心服口服的理由,来说服我、来拯救我!
我这样问我自己:如果我是农民,我是打工还是种地?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打工!
我这样问我自己:如果我是农民,我的孩子要读书,是选择城里还是村里?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城里!
我这样问我自己:如果我是农民,我是愿意住在城里的高楼还是愿意守在破窑洞?我一个咯噔都不打就会脱口而出:高楼!
……
我有N个理由选择城市!村民们也有N个理由选择城市!因为那里有他们要的教育,有他们渴望的卫生条件,有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即使是他们的村庄底蕴深厚,即使是他们的村庄多姿多彩,但土地再肥沃也不如打工来得更为迅疾、更为实惠,村庄再亲切,也不会给他们的子女带来更好的教育,窑洞再暖和也不如暖气散发的热气均匀。但他们要的这一切,城市能给予。城市始终像一个诱饵一样吊着村民的欲望,他们心甘情愿背井离乡被它引渡成一种必然。它在它们的欲望里制造一个强而有力的气场,把他们深深地吸住。
这无可厚非,穹顶之下,民生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实在,谁不想吃好住好?谁不想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人都是向上看的,所谓“人往高处走”便是这个道理。
另外,学校的撤并、城镇化快速发展,也是导致村庄消逝的原因,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只是村庄的消逝是时代发展路上的一个疙瘩,会羁绊住人们的思乡情怀,会剪碎人们的记忆。
消逝了的村庄,如一件穿旧了的衣服,不久,村民们会换上一件新衣,不管这件新衣是否合适,都能为他们遮风避雨,给他们带来了最为实际的温暖。只是如果把旧衣完全扔掉,他们再也见不到这件衣服,他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件旧衣了。那么我们拥有新衣的同时,怎样把旧衣很好地珍藏呢?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有一位中国古人曾经说过:“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它告诉我们不能忘旧。每一个村庄都是一部历史,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传统的风俗民情、哪怕是当地的方言都深植在生于斯长于斯的精神地层,成为各村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纽带。
一棵古树、一湾池塘、一眼老井、一座庙宇、一条街巷、几座民居、几个柳编……上面都布满了村民成长的足迹,承载着村庄的记忆。然,如果有一天突然失去,那么无数的文化就会烟消云散,无数的故事就失去了记忆的源泉,我们的灵魂的记忆也就会掉在时间的地上,碎了!
“在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园区基地建设中要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文化部、财政部于2014年联合引发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一盏灯,点亮了我们的迷茫;如一面旗帜,给了我们指引。
在我就要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欣喜地看到了榆次市政府打出的口号: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榆次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也看到了种种有效的措施。比如,榆次老成、常家庄园等等的开发。只是我还没有看到那些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村庄被有效地保护。
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政府会采取有效的措施,让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村庄,留下可触摸的历史文化记载和真实的图像,而不是彻底地消失。那时,村庄一定会不再有忧伤,我也不会。
我希望下一次我走进这些村庄时,穹顶之下,村庄上空,不会再有忧伤流动!
......
共 45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城市林立高耸入云的楼房盘根错节不只是城市人的梦想,更吸引了很过外乡甚至农民工的眼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话本身没有错,广厦千间,三尺足以,从古至今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远大于精神的需求,正是有了对物质越来越高的渴求才会使人类不断进步,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就像作者笔下的后沟古村和榆次明显对比一个荒凉,一个繁华,是一种衍生了另一种,是许多的“空巢村”,“留守村”,和“搬迁村”,的凋零才会有了后来工业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不知道是该为失去的村庄记忆而落寞还是为现代的科技发展而欢呼,改头换面的村庄是否还会漾起农民的希望?这些都无从知道,真心希望财政部的指导意见真的可以还农民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庄,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作者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村庄的变迁,让我们为之忧虑为之扬起新的期盼,笔笔如刀刻在读者心里,读后让人掩卷深思,好文共赏,倾情!【:莹莹子期】【江山部·精品推荐150 050017】
1楼文友: -04 19:2 :47 清菡的文章好有深度啊,忧国忧民的情怀深深体现在文里。值得我好好学习。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1楼文友: -04 20:18:17 子期文友过奖了!我只是在正月十一徒步时,看到了一些古村,回来后昨晚写了这篇小文,为这些逝去的古村忧伤难过。
2楼文友: -04 19:26:26 好像是第一次清菡的美文,有些忐忑,呵呵,不知解读是否贴切?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2楼文友: -04 20:21:24 谢谢子期能及时,我很感激,也很喜欢!赞一个!以后尽管大胆,千万不要有顾虑,我也是一般业余水平,跟大家一样!
楼文友: -04 19:27:01 新年快乐!远握,问好。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 楼文友: -04 20:2 :11 子期辛苦了!送花一朵略表谢意!顺祝元宵节快乐!
4楼文友: -04 20:00:50 消失的不只是村庄,还有那些令人无法释怀的苦乐和向往!
回复4楼文友: -04 20:26:20 布衣文友深有体会,我也是,只是为什么一些事物的出现必然要以一些事物的消失为代价?值得我们深思。祝元宵节快乐!
5楼文友: -04 20:04:5 文章确实很有深度,并且涉及到古村保护的重大课题,很有见地!清菡老师的文章是我必读之范本!问好清菡老师!!!
回复5楼文友: -04 20:28:19 对于鱼文友,我有太多的感谢,那就浓缩成一句话:祝鱼文友元宵节快乐!一切如意!呵呵,不觉又多了一句。
6楼文友: -05 14:28:54 消失的村子,消失的风情,现代化和传统如何相融,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回复6楼文友: -05 18:27:50 谢谢亚亚文友来访!祝元宵节快乐!
7楼文友: -05 14:28:59 清菡老师的文写到我心里了,別的不说,大赞一个!祝老乡元宵节快乐!
回复7楼文友: -05 18:28:29 谢谢老师!祝元宵节快乐!
8楼文友: -05 20:26:19 不论城市,还是小镇,都要有自己特色,高楼大厦都修的一模一样,就没意思了。
回复8楼文友: -07 12:59:11 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的悲哀!问候评论部长!
9楼文友: -06 12: 9:59 柔婉的深情在笔下流淌,是乡愁?是感悟?是前瞻?站在老庄望星空的思考。拜读品味学习!
10楼文友: -06 14:2 :56 恭贺佳作斩获精品!!祝羊年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10楼文友: -07 1 :00:1 谢谢社长!为了荷塘,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的!
怎样知道骨质疏松
防止老年痴呆症的食物
老年痴呆的护理要点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效果好吗宝宝不吃饭什么原因
小儿口臭
上一篇:别了我的花园我的爱
上一篇:渔舟想起一个名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