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走出的文学作家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18

当我在文学站和纸质媒体看到唐国明这个名字时,又让我想起了我小学,初中时那个身材瘦小的唐国明。时间相隔这么长,初中毕业后我们就一直没有联系,这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呢?带着同学的感情和我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我四处托人打听,最终核实他就是我同学—唐国明。

为了解开心中的迷惑,我踏上了长沙高铁,看望我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同学,来长沙岳麓山下的湖南师大,一个身穿黑色上衣,头戴鸭舌帽,穿一条牛仔裤的身体单薄的男子在学校门口徘徊,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我们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来到向阳坡28号,一个仅仅8平方的房间里,简陋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简单的衣柜,一把古老的台式风扇,在这里,我们一起聊了分别以后的情况,我才完全知道他的文学创作之路的艰辛。

在交谈中得知,现在他已经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并且在《诗刊》《钟山》《北京文学》《星星》诗刊及其他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数百万多字。其中以反复阅读的方式在程高本后40回中考古发掘出藏着的曹雪芹原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原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1 万字20回长篇小说《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先在一些杂志发表片段,然后在民刊《浮玉》以《新编续八十回后红楼梦》之名全文发表,随后分别在美国与秘鲁《国际》中文版以《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之名连载。已经成为了一名作家——

为修复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立志抵达曹雪芹

为了成为作家,唐国明14岁开始立志,就四处打听山村人家的书。唐国明为了借到人家家里的书看,有时甚至帮人家插一天田或干点其他的农活,才能借到。在唐国明14岁之前,唐国明也是这样寻人家借书看的。在唐国明没上学前,父亲去赶集时,就背着唐国明去,把唐国明放在租图书的小摊前让唐国明看图书,快散集时,他才来背唐国明回家。父亲把唐国明背在背上,就专门跟唐国明说一些关于乡村里情爱的故事。“使我明白,世间一切最真莫过于‘情’。”

唐国明说:“后来遭遇上了专门为‘情’与‘儿女’们立传的《红楼梦》,似乎一下遇到了自己梦想读到的书。只惜一读那前言,就点明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后的差距,并点明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

但14岁的唐国明当时一读完后,唐国明是怎么也接受不了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的这个事实的,在唐国明的内心中肯定这后四十回中有许多曹雪芹写的原笔,只是编写者程伟元与高鹗或另有其人在里面故意添加了许多不属于曹雪芹原笔的因素进去,删改了一些曹雪芹的原意。

唐国明想:“我既然发觉到了,我就有这个使命复原出来。要复原必须首先抵达曹雪芹,至少在学识上要与曹雪芹有平起平坐的资格,同时更要具备他所具有的灵性与天赋。当时我虽然觉得我很笨,但我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自己对自己的培养抵达曹雪芹。”

“用什么方式抵达曹雪芹的灵魂,那就得博览群书,先得立志成为一个作家。”当时,立志要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真文字的唐国明告诉父亲说:“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唐国明父亲当时对这个梦想与愿望表示支持。唐国明说:“父亲是风水先生,在去给人举行葬礼时,甚至听到好的祭文也要抄回来让我阅读学习,让我至少以后也得做个合格的乡村文人。”

在唐国明的生命里,唐国明说:“我是幸运的,我有一个严厉好学也极为上进的父亲。他为了学好风水这门民间古老又深奥的学问,在投师做学徒时,为了抄一本本书,白天为养家而劳动,晚上几乎通宵达旦的把师傅的书抄下来记诵。每当我睡眼迷糊的睁开眼,常见父亲仍在煤油青灯下抄书。”

“到14岁时,受到老师与一位同学二姐的影响,尤其接触了《红楼梦》后,不知不觉就形成了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理想。因为我觉得只有成为作家,才能完成父亲的心愿,才能让家人有所欣慰,才对得起父亲那么含辛茹苦为了迷信家里要出人才得看有好风水,而拼命钻究风水学的父亲。可以说我父亲学风水的历程丝毫不亚于我为了追求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的真文字的坚守历程。”

艰难求学路

唐国明自幼出生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胡山界村的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家庭,在唐国明八岁时,父亲才送唐国明上学。上学那一天,对唐国明说了千言万语,意即:“从今天开始,你就读书了,一定要学有所成,名扬天下。成为一个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人。”父亲说这话的情形给唐国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上学那天起,唐国明是每学期开学在父亲重复的叮嘱中走向学堂的。在他父亲的眼里,人在世上就得耕读齐家。每天天一亮,就叫孩子们起床割的割草、看的看牛、挑的挑水,忙到吃完早饭,就老老实实去上学。上学回来,不去砍柴就得去挑草,反正要不停的干活。到晚上吃饭后,再让看书学习,不准干打牌与其他不务正业对成长有害的事,一知道就会被打得屁股红肿。在他父亲的理念里,不让干干农活,不知道当农民的苦,就不会好好读书图上进。唐国明就是这样在山村里完成了四年的小学教育,小学五、六年级就到离家二十里的山外去上镇完小。一直到14岁前,唐国明只知道努力读书,考个好成绩让父母高兴骄傲。

上初中时,唐国明是每个星期带一壶酸菜与8斤米,读完了初中,读到高中,然而,就在唐国明上高二那年,他父亲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状况,父亲对他兄妹说:“你们两个我只能送一个上学了。最后他父亲决定让唐国明上完高中,因为唐国明只差一年高中就念完了,可是他妹妹从此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唐国明知道,父亲是偏向他这个儿子的,他明白作为儿子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梦,一个需要漫长时间去完成的梦。如果能考上大学父亲是送不起了。有一个高中老师曾对他说过,好好考大学,考大学没问题;好好写作,成作家也没问题。因为老师闻知他拼命看课外书常写诗的事。但上高三那年,他独自决定背着父亲,明里去县里上高中,暗里是在县图书馆与城步一中图书馆拼命看文学与其他文史哲课外书籍,也不断写作乱投稿,还发表了几篇,挣了几十元稿费。

唐国明25岁那年秋天,家里稍有了1000元的积蓄。邻居的孩子那年高考没考上大学,那是1998年,大学还没扩招,但大学为了满足上大学的需求,开了全日制自考本科、专科班。邻居的孩子来问唐国明他要去读全日制自考读哪一个专业好时,唐国明看到他拿的招生简章里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招生的广告。于是唐国明给当时负责招生的文学院成教办去了一封信,那边就正式给唐国明寄来了一个录取通知书,说唐国明可以去读。于是唐国明跟父亲说了这事,“父亲开始不太同意,觉得学费太贵,一年4000元,生活费2000元,就得6000元,4年下来就是24000元。当时也许是我的浪漫情怀,更或许是我与父亲血液里梦想元素起的作用,我跟父亲说,他供我一年,以后我自己搞定。”

“父亲不知动了哪根筋,他竟然同意了,他跟我说,人家的儿子读得起我儿子干嘛读不起,说我到了大学,也许能得到教授们的扶持,离我的梦想就不远了,在这乡村,永远是成不了作家的。”

“他说就供我一年,以后就得靠我自己。我当时不知哪来的信心说,没问题,只要供我上完这一年大学,以后我连娶老婆的事再也不用他们管了。父亲望着已戴上眼镜的我,叹息了一声说:从明天开始努力扛竹料吧,把竹料卖了,就有钱送你上大学了。”

唐国明跟父亲扛了一个月的竹料,最后卖给生意贩子,凑了2000元,加上余上的1000元,已有 000元,再到农村信用社贷款1000元,已有了4000元。

“当时妹妹在外打工,余了几千元存在父亲手里,父亲暂拿了1000元,待卖了第二批竹料再给补上,一共凑了5000元。在亲戚们的各种反对声里,父亲送我走出了山里。这次父亲没有多说,只说了一句,他这次送我去上大学,只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学有所成,否则我这一辈子都对不起他。”

唐国明一听这话明白这次是父亲在他身上下的最大一个赌注。

“唐国明刚一上大学,他妹妹在南边一听到这个消息,回家把父亲骂了个狗血淋头,并立即要父亲赔她挪用她的1000元,并一点一滴算了利息。”唐国明当时也理解妹妹的愤怒,“因为妹妹当时害着甲亢病,父亲没给钱给她治病,反而挪用她余的治病钱送我去上大学。想起来父亲为了他,担了多大的心理负担。父亲来信说,他被我妹妹气得心口痛了一月有余。”

唐国明当时只有在大学拼命的埋头涉猎各种各样的书,拼命的写稿投稿。一晃眼一年过去了,那年寒假唐国明回到了家里,唐国明以为父亲会说他送了这一年不再送唐国明上学了,唐国明也做好了不去的准备,但他父亲说,既然送他上船了,就算耗尽一身力气,也要花尽让他靠岸。

于是接下来是最艰难的时候,有一年,他父亲为他的学费急得打着光脚丫四处借钱,也没有借到,还受了各路亲戚的侮辱,说他自找罪受,他的精神几乎接近崩溃,终于扛不住似地给他来了封信,叫他扛着被窝回家,他父亲说到镇里来接他。幸好当年暑假他帮学校招生挣了点钱,他找到一位老师替他担保,他交了一半的学费,他回信给父亲说,要父亲不要急,剩下的慢慢想法子。他父亲就在那年秋天把耕牛卖了,给他凑齐了那一年的学费。”

更让人泪下的是他父亲有一次给他寄个车费,去山里砍了上千斤的竹,在大雨天扛去卖给做生意的,结果父亲给他汇寄时,才发觉那一百元是一张假钞。尤其大三开学那年暑假,他是跟父亲在那山村里扛了上几万斤的竹料,上学时他是一边跟着装满竹料的大卡车,去城步造纸厂过磅,然后从生意贩子中拿到钱,再坐晚上的车来长沙,一到学校同学几乎认不出他来了。而他父亲在冬天为了他的学费钱,天寒地冻的在山林里烧木炭,再挑出山里到镇上去卖的那个苦,就更不要提了。

难以想象的传奇生活

唐国明痛苦的念完了大学,就要开始找工作了。在准备南下打工时,唐国明突然想,“打工并不丢脸,但父亲这样辛辛苦苦培养我,是让我成为作家,不是让我去做一个打工的,如果让我成为一个打工的,父亲一定不会让我读大学。”唐国明思前想后,咬着牙放弃了南下的念头。唐国明就四处找房子,与几个人合租了他如今还呆着的湖南师范大学岳麓山脚下那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始以善意的谎言骗父母说“已在省文联找到了工作,要父母不要牵挂,好好余钱过自己的日子,再也不需要他们支持了。”“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当时不知哪来的勇气,也许是父母从小培养的成果。我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也那么熬得住,静得下心看书写作。”一走出大学课堂,唐国明想起一位老教授说他不是一个大蠢才就是一个大天才的话,他打开大学老师开出的书单,觉得还有好多书没读,越想越焦虑,也越努力越拼命看书,拼命听了上千场讲座,一边虐待自己似地只沉迷在书店与书海里。

“每半年一开始,一交了半年房租,就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准备生活费。每星期只25元生活费就能在学生食堂混得过去。这25元生活费有时是靠自己淘书看后,再卖给一些书友挣的。有时是去做作文家教得的。有时是帮人找书得的。有时是把自己看过的旧书摆在校园里卖掉挣的。有时确实逼得没一分钱了,就把自己心爱的书摆到路边,卖到25元就跑。”

在2008年前唐国明就这么神奇的度过来了,在借钱还钱、借钱还钱中让唐国明涉猎了各种必读的书籍,写下了许多文字,练好了句子,培养了语感。“有时常半夜从噩梦中醒来,为没有抵达曹雪芹的文学境界而焦虑彷徨,一头好好的头发掉得零零落落。”虽然与唐国明住在向阳坡28号这个院子里可爱美丽的女生们给了唐国明友谊给了唐国明温情,给了唐国明似乎是贾宝玉在大观园中该给的一切,但唐国明却仍在为没有抵达曹雪芹的文学境界而焦虑,为没有作家的感觉而不敢投稿而焦虑,为作品达不到自己梦想的境界而烦恼。唐国明一想起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一想起自己父亲那送他来长沙读大学的形情,唐国明就无比愧疚,无比忧虑,无比的着急。有时想想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而陷入万劫不复似的。经过无数次的煎熬,数次回故乡陪母亲去医院住院,最终使唐国明学会了宁静,学会了泰然,学会了怎样水到渠成的去走自己的路。

几十年的追求

“真正的作家,他的故事基本上是跟他的写作读书与作品联系在一起的。念大学时已经25岁。念的是全日制自考中文本科。作为在山里的孩子,这么大了还去念大学,念的还是自考。当时去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天真的为了成为一个名扬天下千古留名,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作家,写出自己梦想的作品。我大学毕业时已经29岁。29岁这个年龄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是该成家生子的年龄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为了梦想而奋斗下去,要么就是南下打工。在当时他家人的眼里,如果他南下打工,不如回家里当个农民。父母把他送入大学,就是希望他要么在梦想里有文学上名扬四海的成就,要么去一个体面的国家单位。也不知为什么,当时他相信了自己。从决定来读大学的那一天起他就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名扬天下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作家。因为他那个学风水的父亲从他上学的那天就开始,一到每学期开学时,就总会重复一句话:要学有所成名扬天下,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人。好像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上来,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的。

共 728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作家唐国明,少时帮人插秧干农活借书看,艰难的求学途中在报刊发表了“豆腐块”,大学过后凭着坚定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圆了自己的作家梦。他勤奋执著,坚强而谦虚,在成绩面前,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成为后学之辈的榜样。文字真切的展示,告知人在文学的道路上只要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定会获得好成绩。文字教人受益,欣赏!祝贺!【:冰煌雪舞】

1楼文友: 09:05: 9 作家唐国明的文学梦,在不断的坚持下梦想成真,在所有的成绩面前,他的付出更令人敬重,并成为广大文学青年的引导,祝贺!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小便口刺痛怎么治疗方法

小便结束有刺痛感啥原因

尿路结石症状及护理措施

微信小程序房地产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泛酸水
缺钙会不会引起腰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