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江河诗歌是一个种族的触角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12
:据说你写《泰姬陵之泪》这首诗之前,在泰姬陵还曾大哭过一场?
欧阳江河:那是在2009年的 月,我们去印度参加一次中印作家交流活动。中国的诗人和作家去了北岛、西川、格非、翟永明、李陀和我等人。在离开印度前,我们去看了泰姬陵,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和印度作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感受到了他们和中国截然不同的一种现实和思考方式,有很深的感触。
那天在没有印度作家陪同,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去了泰姬陵。我对泰姬陵所知甚少,我觉得知道的越少越好,我要在经验的感知下,而不是观念的影响下,直接去触碰和面对泰姬陵。
泰姬陵的建筑非常震撼。后来导游带我们进去,他打着手电筒照墙壁,看到里面有很多镶嵌宝石的空间。当时我就想到泰戈尔的诗“宝石是时间的串珠之泪”,立刻让我想到了“眼泪”这个关键词。
:里面是真的宝石吗?
欧阳江河:是真的。我很庆幸我事先不知道泰姬陵的任何信息。后来才知道,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皇后死后,沙贾汗沿着恒河边走边哭,哭了七天七夜,终于在眼泪哭干的地方修筑了泰姬陵。为了修建泰姬陵,国家拿国库到处去换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玛瑙和翡翠,穷尽了一国的财力。后来,沙贾汗的儿子推翻他,在泰姬陵旁边修建了一座宫殿,将父亲囚禁在里面,让他一辈子看泰姬陵。
:你是被这个爱情故事震撼了?
欧阳江河:那种震撼是从眼睛来到头脑和内心。坐车返程时,我一言不发。泰姬陵的气场太大了,我一时无法跳出来。回到住宿的地方,我就开始写诗,并不成熟的句子,比较零散。后来大家叫吃饭,我旁边坐着西川、格非,有人开我玩笑,说我怎么不说话。
我说了几句,突然间就泪流满面,那眼泪像泉涌一样止不住,而且毫无来由。最早发现我哭的是西川,他很喜欢印度,所以他也很感动。我觉得这是幸福的眼泪,因为幸福和热爱。这是我唯一一次没有现实的具体原由而流泪。
我想我是被泰姬陵的存在,它的建筑,它的历史叙事,它所带来的超时空、超个性的浮想所感动,像见识到我自己的前世今生一样。
:那你真正写这首诗是什么时候?
欧阳江河:我回国一个月之后。其实至今这首诗还没有写完,至少还会续写两百行吧。因为我在写这首诗的过程中,写了一些别的诗歌。这首诗成了我停笔多年后的一个重新开始,开启了我一个新的写作阶段。
:你之前停笔了多久?
欧阳江河:大概有十年的时间。每年只写一两首。我写诗主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第一个写作阶段是八十年代在四川的写作,然后九十年代初去美国,到1997年回国,这是又一阶段。从1997年以后我只写了十首诗歌,近乎没写。《泰姬陵之泪》开启了我第三阶段的诗歌写作。从它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十来首诗歌,其中有一些很重要的诗歌作品。
:它给了你很多灵感的源泉?
欧阳江河:不,我写作不靠灵感。我的写作是对抗灵感的一个过程,把灵感像脓一样挤掉。灵感不是一种坏东西,但是我要把它写得没有了,然后才有真正的创作。这是带有劳动性质的一种写作,这才是我的创作。
:时隔十年,《泰姬陵之泪》跟你之前的写作有什么不同?
欧阳江河:这首诗的结构是纵向的,像从下面往上生长的树木一样,接通了地气。我还有一首长诗叫《凤凰》,那首诗的结构完全不一样,是一种像砖头一样砌起来的,被人工造出来的结构。而《泰姬陵之泪》像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和树一样,眼泪本身是树上结出来的,它带有很多枝杈,但又是朝着一个统一的方向,越长越茂密,然后结出果实来。所以它是有机的,有生命、有呼吸、有自己的叶绿素,自己的根脉和与天空大地及风的关系。
另外我尽量把语言做了一些调整。前面五小节用的是像枝干般的语言,吸取了奥义书的语言形态,甚至还有《圣经》的语言形态,以及古希腊诗歌、宗教典籍的修辞方式。从第六节开始,语言就变得越来越散化,用观念化的眼泪来叙事。严格来讲是伪叙事。这是我原来诗里面从来没有过的。
:你听到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如何?
欧阳江河:李陀认为《泰姬陵之泪》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主题上,因为在这样一个消费的资本的时代,爱情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变得越来越容易,有很多 、络交友。爱情作为诗歌、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一种人性、生命的永恒主题,在这个时代变成了什么?李陀认为这个背景下,我这么大张旗鼓地,这么高调地付出眼泪来歌颂爱情,反而是一种逆时代的文学运动,甚至是一场战争。表面上看起来有点老土、有点落后,但是这个作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反而做了先锋。我觉得李陀的这种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
:比如?
欧阳江河:比如说眼泪作为鹰和燕的形象,燕是一种轻盈的飞翔,鹰则是一种比较冷峻的、统治性的飞翔。眼泪作为菩提树,对应印度佛教的形象,作为天使的身体,对应的则是基督教的形象。另外还有河流,眼泪之为河流,它唤起的既是东方古文明的形象,也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象。当然,泪之河流也与时间流逝的形象有关,那么一种逝者如斯,生生不息。而泪水作为石头,大理石、宝石、玛瑙,它更多是跟时间的凝固、跟真爱的保存有关,象征着沙贾汗和泰姬爱情的永恒。
所以应该有五六个元素吧。表面上眼泪只是一个观念的东西,实际上它是树一样向上伸展的东西,有好多的分支,象征不同层次上的眼泪的存在:有诗歌玄想的,爱情的,时间的,宗教教义的,也有肉身的存在。观念在我这首诗里面是材料,它不是推论,甚至不是思想,它主要是一种物,是存在感。观念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了实体性。
在爱情上保留青涩感
:你现在五十多岁了,对爱情还会有特别纯真的想法吗?
欧阳江河:爱情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物质化、生活化和功利化。男女之情来得太方便,太简单,太速成,连欲望都变小了。而我年轻时的那个时代,我通过阅读和空想、通过写作构造出来的爱情,无论是观念还是事实,都和现在年轻人对爱情的理解非常不一样。
我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中年人,但是在爱情上,我宁愿保留我的青涩感,我的纯真和理想化。我对爱情的理解沉潜在这首诗中:我觉得爱情是定义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人之为人,不仅仅是肉体感官的存在,除了语言、思维方式、行动能力外,还有爱的能力。
当今的世风变得越来越世故、厌倦、急迫。对爱,我想要保持那种遥不可及的态度。通过这种态度,我要保持生命的孤独感,表达对孤独的敬畏,定义人之为人。但《泰姬陵之泪》不是爱情诗。我在这个作品中,是把爱情作为更为广阔的诗学内驱力来伸展的。我想起金斯伯格多年前的一个说法:思想如此广阔地展开几乎是悔悟性的。但没什么值得羞愧。
:有十年时间很少写诗,当你写这首长诗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些手生?
欧阳江河:没有。因为憋着不写太多年,写起来有点泉涌的感觉。不是说我不写诗的时候就不是诗人。从我对词的敏感,我对世界的看法,我表达这些看法的方式来讲,我写或不写,都是一个诗人。我不需要用每天写诗来证明自己是诗人,写诗,不是上班打卡。有时不写也是写的一部分。
这些年我憋着不写,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写作,在形态、风格、路数上有一种越来越趋同的走向,互相越写越像,越写越拉不开距离。多数诗人的空间感、时间感,思想的力度和视野,语言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幅度,词所能触摸到的那种黑暗、那种重量,所有这一切都在缩小。我的写作力图保持复杂性和广阔性,不想让写作滑入惯性轨道,所以我有意识地停笔不写。别人会怎么看这件事呢?顾彬教授告诉我,正是因为我那几年缀笔不写,他没有把我写进他的《当代中国文学史》。为此他颇有些后悔。
:你怎么回应他呢?
欧阳江河:我对停笔十年一点不后悔。我对顾彬说,当代诗人应该随兴去做点别的什么,可以去挣挣钱,去当当,甚至可以去当当官。中国古代大诗人中,有不少是官员。我觉得,要打破种种先天给定的观念,似乎一个诗人应该怎样怎样,不能怎样怎样。诗人为什么不能广泛地接触世界和生命的各个方面?真诗人怎么都是真诗人。而一个人如果不是诗人,再怎么证明也不是。
:你这些年做演出策划,算是“下海”深入生活。但从《泰姬陵之泪》看,你新写的诗里面,介入现实反而少了一点。
欧阳江河:《泰姬陵之泪》这首诗几乎没有触及中国的当代现实。但我最近写的其他一些诗作,像长诗《凤凰》,写作的头绪就直指当代现实,直接处理劳动、资本、革命、艺术和诗歌玄想的错综关系。看过这个作品的不少同行认为,《凤凰》比《泰姬陵之泪》更重要一些,不过它还没有发表。我也不急着发表,再放上一放。
:这么说,这些年你的生活对你的写作还是有影响的。
欧阳江河:应该说有巨大的影响,而且我认为这种影响是非常正面的。古人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你不能只从诗本身去学诗,从诗学诗,只是诗艺的一部分。一个真正有写作抱负的诗人,一定要吸取诗歌之外的东西,一定要深具问题意识。诗歌不仅是诗学的问题,也是生命的问题和宇宙观的问题,要把对世界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都带到诗歌里来。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修辞意义上的复杂诗人,其实我的复杂性是非常有现实感的。
诗人成不了“意见领袖”
:你现在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欧阳江河:2005年以后我就没再做演出策划,原因很简单,我的生计问题被我的书法解决了。到我这样的年龄,就不大愿意为稻粱谋的事情操太多的心,不大愿意有日常生活的焦虑感。我很欣赏一则犹太教义:够吃就行了,没有必要丰收。我写点字,卖点字,能让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就够了。当然得满足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爱好,比如我的古典音乐爱好。要买得起正价CD。
:你怎么看现在诗歌边缘化这个问题?
欧阳江河:在我们这个消费至上的时代,诗歌的边缘化,几乎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也有例外。比如说海子,可能除了北岛以外,在公众层面,谁的影响都不能跟海子比。当今的年轻人,好像谁都理解、也都热爱海子的诗,而在海子自己的年代,他的诗歌是很难被普遍接受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汉语从贫乏干枯的新华社语体,从枯燥的宣传和交往言语,变得越来越深奥,越来越精细和复杂,也越来越精彩。不仅是文学的语言,包括媒体语言、络语言,甚至行话语言,甚至短信语言,所有这些语言载体,都加入到语言自身的历史演进,加入到对语言形态的塑造。这个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推进刻度,就是海子,现在大众都能像读懂报纸或杂志一样来读懂他。海子可一点都不边缘。
:其他诗人呢?
欧阳江河:什么时候,公众能像懂海子的诗一样读懂更复杂的当代诗歌,我想我们的语言,复杂性和丰富性将会大大地往前迈进一步。其实中国古代的诗词是很难懂的,但为什么大家在读它时,不去怪罪它的难懂呢?有那么多的人因为读现代诗读不懂,而痛骂现代诗。为什么人们不去骂古诗的难懂呢?因为中国古诗已经获得了一种阅读上的特权,这种特权就是:你读不懂,这可不是古诗的问题,而是你的水平和教养不够,你只有下功夫去读的份,没有责怪的资格,更别说骂。但现代诗没有获得古诗的这种阅读特权。这需要时间。
当然现代诗歌也有它的问题,就是诗歌写得越来越窄,越来越零碎,品格也越来越有问题,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诗歌可以写得难懂一点,复杂一点,可以不被读者即时接受,也可以被专家骂,但惟独不能把诗写得弱智和品格低下。
:具体是什么样的问题?
欧阳江河:庸俗,狭窄,雷同,琐碎,我觉得这样的趋势不好。诗歌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抱负。诗歌是一个种族的触角,你的触角一定要是敏锐的,先锋的,想别人所未想,看别人所未看,说别人所未说,让这个种族,这个语种的精神和语言,真正有所发展。诗人的作用,应该是这样的。
诗歌应该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而不是人云亦云。我认为诗人还是应该有远大超迈一点的抱负,有一点历史使命感和感,而不要太在乎身边和眼下的传播面及影响力,比如阅读量、发行量、曝光率、粉丝团什么的。你当然不可能跟博客明星和微博高手比点击率,诗人成不了络时代一呼百应的“意见领袖”。对此要认命。
:你现在创作的状态怎么样?
欧阳江河:状态还不错。奇怪的是,我人在国内时基本不写,而且享受这个不写,安顿于这个不写。到了纽约我才写,集中我的能量,集中我的内驱力,集中我的出神和走神。
现在这个新的写作阶段,估计会持续五到十年。我希望这个阶段写出的东西,能对得起那些喜欢我作品的人,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词。
(:王日立)
晚上睡觉小腿抽筋怎么回事
吃什么预防老年痴呆
吃什么预防老年痴呆症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服用时间慢跑可防骨质疏松
晚上夜尿多的原因
上一篇:中性是一种对个性和自由的信仰
上一篇:指间呢喃中秋花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