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散文顾随的诗心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01

摘要:题记: 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 一九五九年,在天津师范大学宿舍书房里留下的一帧素照上,六十三岁的顾随先生左手似夹支香烟,若燃不燃。浮浮轻翘着右腿,半仰半躺在靠书柜的沙发里。一身旧式黑棉衣黑棉裤,穿的紧紧凑凑,十分得体。稀疏花发,熨帖后拢。削瘦一张脸上鼻骨峰挺,老式圆饼黑框镜下,慈眉渐隐,笑目似见,祥宁自若的神情里散发着习习古风,叫人瞧着,心下倍觉敬慕。

“先生身材瘦高,爱穿长衫,常常面带微笑,潇洒从容地走近教室。”“先生的才学和兴趣方面甚广,无论是诗,词,曲,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甚至佛教,禅学,都曾留下值得人们重视的著作,足供后人研读景仰。”出生诗书之家、后成为古典诗词教研专家的叶嘉莹女士曾作文这样叙说其恩师顾随先生。叶女士此言之中的顾随先生,是讲其在原北京的辅仁大学(后合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授课时期的事,顾先生当时该是四十五六岁的样子,正值当年,亦合该“潇洒从容”。

叶嘉莹女士说,顾随先生不仅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而且具有融贯中西的襟怀,又加上他对古诗词敏锐的理解,遂其讲课很生动,很深刻,总是旁征博引,兴会淋漓,简直一片神行,不但受中文系的同学欢迎,而且,外系的许多同学也常来旁听。我曾暗里推想,叶女士所说的那些来旁听顾先生课的芸芸弟子中,定该有过大学者吴小如年轻时的影子吧?记得曾读吴小如先生《缅怀顾羡季先生》一文中,见吴小如先生有提到过,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辅仁大学他曾“偷听”过顾先生课。掂量着,该是同一时期的事。如此细细算来,顾随先生四十多年的执教生涯,可谓桃李硕硕,盈满天下,很多弟子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除了传承他古诗词“衣钵”的叶嘉莹女士,及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吴小如先生外,还有上海红学四老之一邓云乡先生,及一代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等。

叶嘉莹女士还说,她自己虽自幼在家中诵读古典诗词,然而,却从来未曾聆听过像先生这样生动而深入的讲解,因此自上过先生之课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遂,叶女士在顾先生授课间,总心追手写,一个字都不肯放过的记录下了他讲过的内容,及说过的话。这些笔记,叶女士一直视若珍宝带在身边,一带就是几十年,并完好的将其保存下来,方才成就了顾随讲坛实录——《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也才容今世里如我一般的读者,能有幸于捧读间,走进顾先生的诗词学课堂,像吴小如先生那样“偷听”一二。

概因叶嘉莹女士课上笔记记录细致,遂经整编呈现的顾先生之《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里所讲授的内容,可谓文,史,哲,禅,荟萃丝扣,其里涉猎很广,知识量很大,唯只释解不甚详尽,自己本就生性愚钝,又加之没有什么国学底子,所以读起来很觉辛苦,也不得不十分的认真。粗读几遍后,虽还未能有叶嘉莹女士所述“蓦见门窗开启”之感,倒也直觉别有洞天。

顾随先生对古诗词,有着敏锐的赏辨能力,讲授方法亦特别,总是把自己对词的体会、心得、鉴赏,揉合在诗词之中,用各种手法传神地讲出来。

他罗列各家参照对比着讲王维,说王维的诗“调和”,“静穆”,重在“心的探讨”,而且无憎恨,无赞美,读着如饮用中国茶,清淡而优美,唯不解气。就拿“调和”一说比较而论,先生说苏东坡之诗好说明,好讲道理,比如:“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而王维之诗全无说明,而在表现上,比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他虽不说,但你能懂,能从那“白”之一字里看见日落,从“青”之一字里听见潮来。比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他虽不明的告给你,但叫你唇齿里诵念着,心意里便生出些醒悟,生出些知解,却又似懂非懂的说不出道不出。

他用分析加比较法讲李白。他不说李白的好,因为李白作为诗界老大,他的好并不用多说。遂先生只说李白的不好,说他的诗虽高致,却太过优美;说其才气有余,然思想不足。比如:“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就高致;比如:《乌夜啼》中起始“黄云”三句就太过唯美,导致了读者会忽略最后“独宿孤房”的悲。先生还说,李白的诗过于豪华,比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一句,就豪气足俱,不沉着,且空虚浮漂,是花活儿,有耍手腕之嫌。顾先生认为,豪气很不可靠,颇近于佛家所谓“无明”,也就是愚笨,一有豪气就成为了感情用事。感情虽非理智,而真正的感情也不是豪气,真正的感情是充实的、沉着的。经他这么一分析,你再读李白之“千金散尽还复来”、“会须一饮三百杯”,着实觉得空洞、虚浮些。

他用盆景、园林、山水的比喻法讲杜甫。他说杜甫之诗不是精雕的盆景,也不是人造的园林,是大地上的真山水,简直气象万千,伟大而崇高。经先生预先这么一设定,人的观望点好像一下子就给抬高了,如此再念那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果觉清洁,果觉高尚了;复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便顿觉胸开襟展,有立于窗下门前,却意幽幽而绪远远,苍阔的了不得;而再念“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一句,人心蓦地就又柔软起来,就想屏住呼吸,就想轻声点再轻声点,直怕打扰了那怯怯羞羞商量着要开放的一双嫩蕊。先生还幽默地说,杜甫的诗很逼真,有的逼真实在没法讲,他就给你堆上一些字来,让你自己感觉,由感觉再去生成一个东西。可是读者若是长了舌苔,尝不出味儿来,那就不能怪作者了。比如近景:“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比如远景:“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你尝出什么味儿来没?

他用还用辨析法讲稼轩。他说稼轩之词是健笔柔情,是用写《水浒》的笔法来写《红楼梦》,是以画李逵的笔调在画林黛。如此形象而深刻的比喻,真是天上人间皆难有的。就像木心先生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入水中,好看”一样,简直是神来之语!先生这么一讲不要紧,你若顺着这个思路再去读读稼轩之词,从前那种对其诗词所固化的沉郁之气顿觉没有了,让人在已知其“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雄宏豪放外,还觉稼轩内心深处确确翻腾着万千柔软。让人更觉“宝钗飞凤鬓惊鸾”一句里那“钗”那“凤”叫他一个“鬓惊鸾”给说活了,无端地对接下来的“翠被粉香残”浮想联翩起来。先生还说,读稼轩之诗词,要跟着感觉走,比如读“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这句,你就得该用一种豪情去读,意即别问阴不阴的,该上马就上马,该走就走,别拖拖拉拉!而转到读“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一句,你就该放下豪气,改用另一番感觉去体会,就由不得你心不碎,意不醉了。

我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什么正规的文学诗词学校,且经先生如上这般一一拨引,心意里暗潜着那点蠢钝诗性,忽然就绽开了,而且挺美。想来这样的讲学,若能亲聆,那简直就太好了!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开篇一页顾随先生就有讲,说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曰: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优乐。王国维此一“以奴仆命风月”、“与花鸟共优乐”,即是有同心,即仁心。说人只有感觉敏锐,想象发达,然后方能有同心,然后方能有诗心。此书文末,顾随先生又讲,好诗要有“知”、有“觉”、有“情”,此三者缺一而不可。“知”为理智,“觉”为感觉,“情”为真情。先生还例举说,像李义山的《咏史》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其里虽有知,而无觉,无诗意,不好。像苏东坡的《赠刘景文》,前二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有知,后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有觉,算得是诗,但亦算不得好。唯像杜甫的《秦州杂诗》之“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才既有知,又有觉,更有情,才算得是好诗。

读过顾随先生如上这两段话,我思索良久,心下蓦觉,先生所言确确有理。做诗的人,是必备有这“知,觉,情”三点,必备有这样能“以奴仆命风月”,能“与花鸟共优乐”的诗心与仁心,方能做出好诗来。推此及彼的再想,做诗是人既非如此,方能成就好的诗词,那么谈诗,论诗,读诗,讲诗的人,亦该具有这三点,具有这样的诗心与仁心,才能尽知与尽释诗的韵意与深境。

顾隨先生不是空泛奇谈者,他本身就是自己言下那感觉敏锐的性情中人。不说别个,单从其笔名“苦水”,及别号“驼庵”四字即可窥得一二。顾随先生与诗人冯至是好友。一个写旧体诗,一个写现代诗。有次,先生读到冯至先生的某首诗时,居然“读到一半,竟自大哭起来。”还有,先生很喜欢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的戏,杨小楼逝世后,据其学生讲,第二天,顾随走进教室时面容惨淡,一言不发,先是在黑板上抄了四首词,接下来就当众大哭起来,还止不住地呜咽说:“昨天杨小楼死了,从今后我再也不听戏了!”还有,他的学生叶嘉莹女士在其《红蕖留梦》里也提到,说顾先生一生经历北伐、抗战、沦陷、胜利及解放,先生对国事的悲慨及祖国的热爱常常流露于笔墨间。说军阀混战时,先生在经历了“济南惨案”后,写下了“绕湖边,血痕点点,更血花,比着暮霞红。凭谁问,这无穷恨,到几时穷?”之深情之句。而到了“七七”事变后,先生亦将心中悲愤付诸笔端,写下“不是新来怯凭栏。小红楼外万重山。自添沈水烧心篆。一任罗衣透体寒。凝泪眼,画眉弯。更翻旧谱待君看。黄河尚有澄清日,不信相逢尔许难”之句。从这些诗词之中,足可窥见先生体察万物、及忧国忧民之性情与真心。

一九二一年夏,顾先生在济南。有晚无事,他在人渐稀少的街上散步,忽然看见某间败落的杂货店里,有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女人低头在盏煤油灯下做针线,男人则光着膀子,在会神看着一本那个年代极为粗俗的小说,边看边大声的津津有味的念给那女人听。听的她,与读的他,有时尽会同时为书中某个地方的有趣处而倍感愉快,“于是他俩同时抬起头来,她的眼睛离开手里的针线,他的眼睛离开那本破小说,四只眼睛发出饱满、快乐的光,接触成两条平行线,你看我,我看你,对瞅着一笑,又低下头,做活的做活,念书的念书。”顾先生说,那一刻他在街上一个黑暗犄角里立着,看见以上这些事情,突觉“天使连开神光,展开双翅,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四周的空气都变得神圣而甜美”起来!看到最后,先生尽眼里涌出热泪来,血涨起来,心突突地剧烈乱跳,好像要离开腔子一样。其实,他本来要经过这铺子往前走,但是,那一刻,他尽没有胆气去撞破这一团神圣而甜美的空气,最后,只能“就跑回原路了!”

读过顾先生的一些故事,阅过其笔下的那些诗词,及其所言的那团“神圣而甜美的空气”后,又重新结合《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中先生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似乎更真实的体察到了顾先生所说的“知”、“觉”、“情”了,体察到了他深情而敏锐的“以奴仆命风月”、“与花鸟共优乐”的诗心与仁心。说白了,那就是指人对人,对事,对花鸟鱼虫四时万物的体贴与关怀之心。此一说法,与沈从文先生言下写小说要“贴这人物去写”是异曲同工,是一个道理。可见,作诗,作文,乃至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颗关怀心,即体贴心,即换位思考之心。

顾先生说过,“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凡讲学的若成为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则即变为一种偶像,失去其原有之意义与生命。” 想来,课里课外,先生不仅把古诗词的知识教授给了后辈,亦定把自己对古诗词的切身体会与感发,即所谓的诗心;把对世间人,事,物共优乐的同心,即所谓的仁心,一一传达给了他的学生与弟子。 叶嘉莹女士就曾说,“我之所以在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把我当年听先生讲课时的笔记始终随身携带,唯恐失去的缘故,就是我深知先生所传述的精华妙义,是我在其他书本中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古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灵的启迪与人格的提升。”能够亲聆其语,亲沐其教泽,能够得到这样好的老师的真传,真替叶嘉莹女士感到幸运,感到幸福,也很羡慕。

早年母逝,晚年子丧,婚姻生活也不好,其实,叶嘉莹女士的一生过的也不甚顺遂,然她极其热爱古诗词,并自觉古诗词能给、且给过她走过忧患的力量。她说,自己幸得顾随先生引领,方才步入了古诗词的殿堂,在先生的敦教下,六年里孜孜以求。顾随先生曾在给她的一封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先生的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叶女士得此真传,更是传承师法,一辈子致力古典诗词的教研,而今九十高龄了,仍旧继续着她的“诗教”,延续且发扬着先师顾随先生的诗心与仁心,想想真是一件功德无尚的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顾随先生一生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及中国大学等校讲授过中国古代文学。直至一九六零年九月六日,因病卒于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住所。距离留下开篇那张照片,时隔仅仅一年。

顾随先生病故时,仅仅才六十四岁。先生故去后,有不少人撰文缅怀先生。张中行先生就有一文写到顾随先生,说他自己在四十年代后期主编佛学月刊时,曾向顾随先生约稿,“这期间,顾先生常常生病,可是他的希有的诚笃使得他不能放下笔,每期总是如期交稿。稿用红格纸。毛笔写,二王风格的小楷,连标点也一丝不苟。十二章,六七万字,一次笔误也没有发现。”张中行先生还说,“我觉得可惜,像这样一个人,竟不能让他有个好身体。”想来确是可惜之事,像顾随先生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师,在过去年代或有三五,现在,却很难得了。

共 5 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顾随是全才型的学者,研究,创作相得益彰,小说,诗词,戏剧,书法样样精通。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本文作者对顾先生的理解为:“顾随先生对古诗词,有着敏锐的赏辨能力,讲授方法亦特别,总是把自己对词的体会、心得、鉴赏,揉合在诗词之中,用各种手法传神地讲出来。”这是极其肯定的,也是极其合理的,因为顾先生是一位难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一位儒将,他将古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地研究,构筑成了自己内心世界的诗意和诗心,而有了这样的诗心,才能尽知与尽释诗的韵意与深境,才能真正捕捉人世间的阔大沉郁,异趣豪情。文章笔触细腻老道,感情真挚,。:孤鸿远走 【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08:16: 问好邻家杨蓉,看了你系列文章和私人博客,真心不错!顾随先生,远走也有阅读,他的儒学精髓,我至今记忆很深,这样一个博纳的人,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拨云见日,实在是好。顶起,严重! 过错只是暂时的遗憾,错过将是永远的遗憾!

回复1楼文友: 22:08: 8 感谢孤鸿远走的。问候。

邻家 ?您是哪里人?

告诉我您的博客地址,我去拜访。

2楼文友: 08:48:25 我来给孤鸿远走鼓掌下,这按写的真棒。到底是老鸟。杨蓉你说是不? 江山任鸟飞

回复2楼文友: 22:10:56 是!是!是!

优胜劣汰,才竞巢择。

有你们这样的强将带引,巢里焉能有弱兵乎?

楼文友: 09:05:49 看老师的文章,深感老师文学造诣功底深厚,雀巢人才济济,只感到自己只有好好学习得份,梦想着天天向上。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 楼文友: 22:11:54 做自己最好,做最好的自己最好。

感谢阅读,问候。

4楼文友: 1 :58:21 作者详细介绍让我们更具体了解了顾随先生,孤鸿远走精确的评语,这让我们感觉才学疏浅,雀巢大师太多庆幸来到这里免费学习,呵呵。

回复4楼文友: 22:18: 6 我也是初次接触关于顾随先生的一些文章与著作,被他那句 四周的空气都变得神圣而甜美 深深打动,为师就该像先生那样传业,更传诗心;做人,也该具有先生那样良善与优美的性情。

5楼文友: 17:59:19 文章真好,按语更好!

回复5楼文友: 22:19: 0 前一句不敢苟同!

后一句严重赞同!

鲁南欣康饭前还是饭后

鲁南欣康什么时间吃好

欣康什么时间服用好

孩子拉肚子的原因
生物谷灯盏花品质
高血糖如何降下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