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古时有一位老僧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04
一、
古时有一位老僧,见这个地方一马平川,感觉太平坦没有气势。就用锡杖击地,画一个大圈。然后这个地方就耸起山峰,植被成林、万木葱茏。因为是画地为牢,这个山就是牢山了。
牢山兀自挺拨,满山苍翠,尽显峥嵘气势。
顺山路蜿蜒而上,密林掩映的深处有一座古寺,名牢山寺。枯藤老树蝉噪,这古寺藏在岁月里,朦朦胧胧超然物外。
老僧名残灯,须发过胸面色红润。不知多大岁数,反正是气定神闲,阅遍世事风霜的样子。平时闭目禅堂,饮食极微,少则七八日,多则半月粒米不进。
残灯座下弟子妙有,大概十来岁,生得聪慧玲利。这一老一少住寺禅居,饥食野果渴饮山溪。长河悠悠,流年如箭,仅剩香云缥缈,青灯黄卷充实着山林的寂静。
一日,残灯和尚正在佛前枯坐。突然钟鸣,显然是被莫名的气流牵动,连佛堂上的烛火也摇曳晃动。寺外云深处,黑云密密麻麻地压了下来。那威压之势犹如天网盖地。密集的蝗虫蹂躏山林,所到之处山鸣谷殒。寺中扣钟,也无声坠地。
妙有惊慌失措地跌进大殿:“师父,蝗虫扑天盖地,扰我山林。”
残灯和尚目露精光,但很快便平静下来,心如止水地说:“妙有莫慌,区区小虫,搅不乱千江逝水。”
这时一绿衣青年带着一股狂气翩然而至,抱拳施礼道:“残灯和尚,你藏在此处,我们就找不到你么?你的死期到了。”
寺外蝗虫密密麻麻,将牢山寺围个水泄不通。
残灯和尚缓缓站起,合掌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绿衣青年口气生硬地说:“你阻止我们千千万万的弟兄飞越城邑疏理田园,是居心不善!我们也要生存,你凭什么夺走我们吃饭的权利?”
残灯和尚微闭双目,一脸慈祥地说:“你们生性贪婪,所到之处,蔬菜稻谷颗粒无存,田园惨遭蹂躏。所过之处,连草皮树根都筋骨无存。这是弥天大恶。因为你们,多少众生流离失所,迎来的是大饥荒,民不聊生。”
绿衣青年“呸”了一声,将一口草未子唾在残灯和尚脸上。
“哼,就你慈悲。你画地为牢,用这座山将我们压住。如今却不由你了。我们也有虎啸山林的时候,今天我们要踏平牢山,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善哉善哉,一念恶起于嗔心。我劝你们还是及早回头。害人即是害己。”
绿衣青年恶狠狠地一挥手,寺外那许多蝗虫幻成人形,有几个人搭箭上弓,两三只羽箭便“嗖嗖”地射在残灯和尚身上。残灯和尚昂然挺胸,这血肉之躯立刻中箭。
“如果老纳牺性生命可以消除你们的慎悢之心,那我也死而无憾了。”残灯和尚声若宏钟,声音回荡在山林中,余音不绝!
妙有见师父遇难,早哭着泪水涟涟。近前扶住师父,安坐在蒲团上。佛堂上那一炉梵香正旺,香云依然缭绕,衬托着大堂更加庄严曼妙。
绿衣青年显然被残灯和尚的凛然正气所震慑,己失去了开始时的嚣张。可能是对佛像的岿然灵光产生敬畏,心怀些许愧疚地说:“残灯和尚,大师即己甘心受死,我也不能赶尽杀绝。否则真是罪不可恕了。看在佛祖面上,我们撒退便是。”
残灯和尚强忍疼痛,嘴里涌出几股鲜血。他说:“即然来了,听我诵一部经再走,也好给你们积攒些回头是岸的资粮。就算是为你们祈福吧。”
绿衣青年说:“不必了吧?我们昆虫毕竟有些人性。看你命在旦夕,仍不忘代佛宣化,令我辈敬佩。你省些力气交待后事吧。”
残灯和尚面色苍白,但仍苦苦挽留。嘱妙有敲起木鱼,早将经卷展开,是咒中之王《楞严咒》。
人之将死,其言也哀。绿衣青年突然生起了惭愧之心,不忍拒绝一个将死之人的真诚了。
木鱼声声,梵香缭绕。整个牢山一下子寂静了。法音破空,如花碧落。那音音律律绕梁不绝,回荡虚空。
经咒还没有诵完,一阵浓阴蔽日,密密麻麻的蝗虫己撒离牢山。
残灯和尚气若游丝,唤过徒弟。将一幅画轴交于妙有,嘱咐说:“你我师徒一场,这幅画便是我们日后见面的信物。”随后又从怀里取出绵囊说:“这个绵囊日后有大用,你挂在脖子上做护身符。日后遇有牢字的地名方可开启。世事开始乱了,你下山还俗吧。我这活人该背着死人走了。”
妙有早哭着悲痛欲绝,不忍师父舍寿而去。此时残灯和尚面容安详,那百骸己冒出烟气,发光如火,竟然燃烧起来。
妙有自山路行出十余里,依恋不舍回首眺望,却见整个牢山东崖西岭、万木葱茏慢慢溶解在时空里,一股莽莽山林渐次化为乌有。
妙有无依无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更是茫无头绪。当时正是军阀混战的乱世,妙有没有技艺谋生,便走走停停沿街乞讨。
二、
抗日战争爆发,李宽所部在山西境内和日军争夺某要塞,双方展开白刃战,直杀着天昏地暗鬼神失色。最后战场平静下来。到处是血水和尸体,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天黑下来了,阴风吹过旷野;森森黑气弥漫,地气混和着血腥,极其寒凉和恐怖。星辰颤动着亮光,仿佛飘忽不定的鬼火。
这时,两个穿着宽衣大袖的人出现了。在尸体中翻来翻去,一边翻一边在本本上打着叉叉。李宽气若游丝,只感觉浑身疼痛。阴风逼近的时候,失去了知觉。不久就恍恍惚惚听到对话。
一个人说:“这个人不该死怎么也死了?”
另一个人说:“你对对这个人的阳寿,看是不是搞错了!”
那个人看了看薄子说:“对的呀,这个人叫李宽,是个营长。此役不该死,竟然也死了,太可惜了。”
另一个人说:“这个人因为诵过《楞严咒》,应该有起死回生的功德……算了,不要给他打叉叉了,看他造化了。”
这两个人将整个战场的尸体前前后后疏理了一遍,便走了。
解放战争时,妙有己经是一名师长了。此时四十多岁,取名李全胜,正是誓将壮勇追穷寇的年龄。这次将李宽所部追至崂山以南。李宽将军躲进崂关城内,凭险而据负隅顽抗。
崂关城在山东境内,为历史古城,名胜古迹甚多。若取强攻,必然遭战火破坏。上峰命令最好和平解放。但这李宽将军顽固不化,誓与崂关城共存亡,因此战事相持不下。
时序己是秋天,秋风萧萧,一派凋零景象。
李全胜正在头痛,突然想起残灯和尚遗言,急忙翻出师父那幅画,这是一幅秋后蚂蚱图,画的是一处危崖,危崖耸立上是一颗古树,树上叶子己黄,两三片落叶飘在秋风里。危崖的下面是三四只萎靡不振的蚂蚱。这画在行军途中不知揣摩了多少次,看不出和战争有什么联系。这时又想起绵囊,师父临终嘱咐遇带牢的地名才可开启。现在兵临崂关城下正一筹莫展,莫非师父在天之灵在冥冥中己安排下破城的妙计。
赶紧将脖子上挂的绵囊取下,打开拿出一张纸来,却是一首诗句:“三千越甲脚末歇,破釜沉舟战事艰。挑担秋风卖落叶,残灯破晓出牢关。”
李全胜反复研读这首诗,和政委以及部下深入解剖也猜不透其中奥秘。特别是“挑担秋风卖落叶”应该是关健。寢食难安一夜无眠,至天亮才若有所悟。匆匆吃了早饭,将军中杂事交待给政委,然后化装成流民,混入崂关城内。
李宽将军固守待援,连拍了几封急电,上峰只是让死守待援便无下文了。军中人心涣散,官兵厌战,到处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气氛。
李宽来到指挥部,只见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知谈论什么事情。李宽威严地训斥部将,一再强调党国尊严,军人以恪尽职责为荣。
当问及军情时,情报处处长报告说这几天有一衣衫褴褛之人老在指挥部周围,挑着一担落叶沿街叫卖,形迹十分可疑。李宽吩咐将那人立刻逮捕送到他办公室,他要亲自审问。
三、
不久,李全胜被带到李宽办公室。
李宽见那人虽衣衫破烂但神清气爽,决非泛泛之辈。
李宽讥笑说:“听说你这一担落叶卖三根金条,价格不菲啊!如果不是脑袋有问题,你就是一介狂徒了。”
李全胜不亢不卑地说:“不敢狂妄。久闻将军威名,抗日战争数场战役,令敌寇闻风丧胆。可惜呵!一代将才,被困在崂关城内,一世英名要付于流水了。”
李宽一脸冷峻、盛气凌人地说:“莫要信口雌黄。你这奸商,区区两担落叶,竟然讹诈三根金条。若说不出道理,休怪我一枪崩了你。”
“将军错矣。我即能来这里,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将军笑话,我这两担落叶只有将军你能买得起呵。”
李宽正色道:“讹到本将军头上了。本将军效忠党国,从不搜刮世间浮财。恐怕要令你失望了。”
“早闻将军忠义,军纪严明。以清廉著称,令在下佩服。将军看似平静,其实危机四伏,虽据崂关之险,如陷牢笼呵!”
李宽沉默了一下说:“不见得吧?”
“如今解放军势如破竹,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大江南北,将军,我替你心忧啊。”
李宽将军怒斥道:“莫非阁下是共匪?共匪猖獗,只是一时得势。我党国庙堂威严,武器精良。更有将士个个奋勇,本将不才,愿与崂关城共存亡!”
“哈哈。”李全胜朗声大笑,声震屋瓦。
“阁下何故发笑?”李将军有点气恼。
“我是笑将军不知天下大势。是的,你们武器精良。但你别忘了,我军以小米加步枪渐成燎原之势,为什么能发展壮大,你不问问为什么吗?”
李宽将军闻听此言,一阵沉默。
“那是贵党失去民心所致,国民政府贪污腐化,大小官员如蝗虫成灾,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这样的政府就象秋后的蚂蚱,不会长久。”李全胜正说着,突见将军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波若波罗密多心经》,这个发现令他有点惊异了。
李全胜说:“李将军也看佛经?”
李宽将军说:“行军打仗,在枪林弹雨中讨生活,读读佛经,不求解脱,但求心安。”
“很妙啊。看来将军是慈悲之人。其实我共产党人也是菩萨呢,你看无产阶级,我们不谋资产不聚钱财,为天下穷苦人吃饱穿暖抛头颅洒热血,这不是慈悲济世的菩萨心肠吗?观自在菩萨,一切为天下,为人间充满温暖。我们很自在啊!”
李宽将军疑惑不解:“何谓自在?和政治也扯上关系了。”
李全胜笑道:“起心动念,事事不离佛法。观自在关健在一个观字。你看这个观字,左边是雚右边一个見字——觀,观什么?比如坛坛罐罐,这里装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因为你看不见。但是酒罐药罐呢,你虽然眼未见,但心能见这是酒或者药。没有装东西时,你认为它是空的,这叫我见。愚蠢的人只见实不见空,打破这个坛罐才见空。这就需要智慧了,智慧是见这个看不见的见。这个见叫又见。从有见空,所以这个观叫隔物见性;凡夫之见是一见而己,他只认为眼睛见到了,就自以为见到了真相。可智慧之人不打破坛罐见不见之见。”李全胜边说边取出一幅画展开在将军面前。
李宽将军见了画笑笑:“这仅是一幅画而己。这画不错,淡墨浓彩。”
“这是一幅智慧图。你看危崖耸立,是说明将军目前的处境。秋风古树,我人民解放军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荡大江南北。这蚂蚱就不用我说了吧!秋后蚂蚱岂能长久!”
李宽将军细细品鉴,沉默不语。看到落款便有点头晕,暗自沉吟:牢山僧残灯和尚绝墨。残灯,这名似曾相知。心念至此,眼前豁然一亮,惊喜地说:“阁下莫非是妙有师兄?”
李全胜一下子怔住了,他这个名字早己不用,几乎无人知道。听将军一提大为惊诧!
李宽将军自言自语:“我莫非是残灯和尚?”兀自昏昏默默。呆怔良久,突然灵光击顶,心智大开。
李宽说:“那日大批蝗虫退出牢山,因听经功德再世为人;我为普度他们,也追随他们投入滚滚红尘。现在就是他们的头,是要领导他们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啊!若非妙有师兄点破,险些再入牢笼万劫不复。如今该打破牢关,古树发新芽,这才是得自在。”
李全胜喜极而泣:“师父!徒弟找着你好苦啊!”
两人紧紧拥抱,悲喜交集……
次日,天将破晓,红日喷薄而出。崂关城和平解放。
共 4 6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妙有和残灯和尚师父在一个深山古寺中坐禅念经,苦度日子。这天,遭到一个缕绿衣青年带领一帮蝗虫的袭击,残灯和尚被乱箭射成重伤,临终时,他把一幅画和锦囊交于妙有,说让他下山还俗,以后有用场。妙有从此下山靠着沿街乞讨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妙有己经是一名师长了,取名李全胜,这次将李宽所部追至崂山以南。李宽躲进崂关城内,凭险而据负隅顽抗。李全胜从师父给的画和锦囊中悟出奥秘,化装成一个衣衫褴褛之人挑着一担落叶沿街叫卖,来到李宽身边,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地开发启迪他,最后将画摆在他的面前,从画中,李宽品味到自己是残灯和尚,李全胜是妙有师兄,俩人相认,前世的师徒,今生在尘世相认,紧紧拥抱,悲喜交集,崂关城和平解放。小说描述出一对和尚师徒的前生后世的情缘,颂扬了佛法的公德无量,令人禅悟出人生的哲理。小说穿越时空,风云变幻,虚实结合,故事生动,情节动人,读来饶有趣味,心有所悟,引起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1 楼 文友: 2016-0 -04 15:21:4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春日快乐!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网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2 楼 文友: 2016-0 -04 15:2 :50 一篇弘扬佛法的文章,功德无量!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网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楼 文友: 2016-0 -04 15:24:26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精彩再现!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网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4 楼 文友: 2016-0 -04 15:59:0 一个传奇的故事,情节很吸引人,刘文龙老师才情过人,欣赏拜读,推荐点赞!
5 楼 文友: 2016-0 -04 17:10:45 好文思,好才情。佳作欣赏,点赞!遥祝笔健!
6 楼 文友: 2016-0 -05 07:1 :52 好传奇,好警示,好文墨,好共鸣,欣赏,正能量文学,你好;刘文龙,敬之。
7 楼 文友: 2016-0 -08 10: : 2 精采,动人!李宽从那蚂蚱图上怎么一下子悟出自己是残灯和尚的?这里再着点墨就更妙了!希爱力治疗前列腺吉林中医牛皮癣医院绍兴男科医院
古时有一位老僧,见这个地方一马平川,感觉太平坦没有气势。就用锡杖击地,画一个大圈。然后这个地方就耸起山峰,植被成林、万木葱茏。因为是画地为牢,这个山就是牢山了。
牢山兀自挺拨,满山苍翠,尽显峥嵘气势。
顺山路蜿蜒而上,密林掩映的深处有一座古寺,名牢山寺。枯藤老树蝉噪,这古寺藏在岁月里,朦朦胧胧超然物外。
老僧名残灯,须发过胸面色红润。不知多大岁数,反正是气定神闲,阅遍世事风霜的样子。平时闭目禅堂,饮食极微,少则七八日,多则半月粒米不进。
残灯座下弟子妙有,大概十来岁,生得聪慧玲利。这一老一少住寺禅居,饥食野果渴饮山溪。长河悠悠,流年如箭,仅剩香云缥缈,青灯黄卷充实着山林的寂静。
一日,残灯和尚正在佛前枯坐。突然钟鸣,显然是被莫名的气流牵动,连佛堂上的烛火也摇曳晃动。寺外云深处,黑云密密麻麻地压了下来。那威压之势犹如天网盖地。密集的蝗虫蹂躏山林,所到之处山鸣谷殒。寺中扣钟,也无声坠地。
妙有惊慌失措地跌进大殿:“师父,蝗虫扑天盖地,扰我山林。”
残灯和尚目露精光,但很快便平静下来,心如止水地说:“妙有莫慌,区区小虫,搅不乱千江逝水。”
这时一绿衣青年带着一股狂气翩然而至,抱拳施礼道:“残灯和尚,你藏在此处,我们就找不到你么?你的死期到了。”
寺外蝗虫密密麻麻,将牢山寺围个水泄不通。
残灯和尚缓缓站起,合掌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绿衣青年口气生硬地说:“你阻止我们千千万万的弟兄飞越城邑疏理田园,是居心不善!我们也要生存,你凭什么夺走我们吃饭的权利?”
残灯和尚微闭双目,一脸慈祥地说:“你们生性贪婪,所到之处,蔬菜稻谷颗粒无存,田园惨遭蹂躏。所过之处,连草皮树根都筋骨无存。这是弥天大恶。因为你们,多少众生流离失所,迎来的是大饥荒,民不聊生。”
绿衣青年“呸”了一声,将一口草未子唾在残灯和尚脸上。
“哼,就你慈悲。你画地为牢,用这座山将我们压住。如今却不由你了。我们也有虎啸山林的时候,今天我们要踏平牢山,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善哉善哉,一念恶起于嗔心。我劝你们还是及早回头。害人即是害己。”
绿衣青年恶狠狠地一挥手,寺外那许多蝗虫幻成人形,有几个人搭箭上弓,两三只羽箭便“嗖嗖”地射在残灯和尚身上。残灯和尚昂然挺胸,这血肉之躯立刻中箭。
“如果老纳牺性生命可以消除你们的慎悢之心,那我也死而无憾了。”残灯和尚声若宏钟,声音回荡在山林中,余音不绝!
妙有见师父遇难,早哭着泪水涟涟。近前扶住师父,安坐在蒲团上。佛堂上那一炉梵香正旺,香云依然缭绕,衬托着大堂更加庄严曼妙。
绿衣青年显然被残灯和尚的凛然正气所震慑,己失去了开始时的嚣张。可能是对佛像的岿然灵光产生敬畏,心怀些许愧疚地说:“残灯和尚,大师即己甘心受死,我也不能赶尽杀绝。否则真是罪不可恕了。看在佛祖面上,我们撒退便是。”
残灯和尚强忍疼痛,嘴里涌出几股鲜血。他说:“即然来了,听我诵一部经再走,也好给你们积攒些回头是岸的资粮。就算是为你们祈福吧。”
绿衣青年说:“不必了吧?我们昆虫毕竟有些人性。看你命在旦夕,仍不忘代佛宣化,令我辈敬佩。你省些力气交待后事吧。”
残灯和尚面色苍白,但仍苦苦挽留。嘱妙有敲起木鱼,早将经卷展开,是咒中之王《楞严咒》。
人之将死,其言也哀。绿衣青年突然生起了惭愧之心,不忍拒绝一个将死之人的真诚了。
木鱼声声,梵香缭绕。整个牢山一下子寂静了。法音破空,如花碧落。那音音律律绕梁不绝,回荡虚空。
经咒还没有诵完,一阵浓阴蔽日,密密麻麻的蝗虫己撒离牢山。
残灯和尚气若游丝,唤过徒弟。将一幅画轴交于妙有,嘱咐说:“你我师徒一场,这幅画便是我们日后见面的信物。”随后又从怀里取出绵囊说:“这个绵囊日后有大用,你挂在脖子上做护身符。日后遇有牢字的地名方可开启。世事开始乱了,你下山还俗吧。我这活人该背着死人走了。”
妙有早哭着悲痛欲绝,不忍师父舍寿而去。此时残灯和尚面容安详,那百骸己冒出烟气,发光如火,竟然燃烧起来。
妙有自山路行出十余里,依恋不舍回首眺望,却见整个牢山东崖西岭、万木葱茏慢慢溶解在时空里,一股莽莽山林渐次化为乌有。
妙有无依无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更是茫无头绪。当时正是军阀混战的乱世,妙有没有技艺谋生,便走走停停沿街乞讨。
二、
抗日战争爆发,李宽所部在山西境内和日军争夺某要塞,双方展开白刃战,直杀着天昏地暗鬼神失色。最后战场平静下来。到处是血水和尸体,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天黑下来了,阴风吹过旷野;森森黑气弥漫,地气混和着血腥,极其寒凉和恐怖。星辰颤动着亮光,仿佛飘忽不定的鬼火。
这时,两个穿着宽衣大袖的人出现了。在尸体中翻来翻去,一边翻一边在本本上打着叉叉。李宽气若游丝,只感觉浑身疼痛。阴风逼近的时候,失去了知觉。不久就恍恍惚惚听到对话。
一个人说:“这个人不该死怎么也死了?”
另一个人说:“你对对这个人的阳寿,看是不是搞错了!”
那个人看了看薄子说:“对的呀,这个人叫李宽,是个营长。此役不该死,竟然也死了,太可惜了。”
另一个人说:“这个人因为诵过《楞严咒》,应该有起死回生的功德……算了,不要给他打叉叉了,看他造化了。”
这两个人将整个战场的尸体前前后后疏理了一遍,便走了。
解放战争时,妙有己经是一名师长了。此时四十多岁,取名李全胜,正是誓将壮勇追穷寇的年龄。这次将李宽所部追至崂山以南。李宽将军躲进崂关城内,凭险而据负隅顽抗。
崂关城在山东境内,为历史古城,名胜古迹甚多。若取强攻,必然遭战火破坏。上峰命令最好和平解放。但这李宽将军顽固不化,誓与崂关城共存亡,因此战事相持不下。
时序己是秋天,秋风萧萧,一派凋零景象。
李全胜正在头痛,突然想起残灯和尚遗言,急忙翻出师父那幅画,这是一幅秋后蚂蚱图,画的是一处危崖,危崖耸立上是一颗古树,树上叶子己黄,两三片落叶飘在秋风里。危崖的下面是三四只萎靡不振的蚂蚱。这画在行军途中不知揣摩了多少次,看不出和战争有什么联系。这时又想起绵囊,师父临终嘱咐遇带牢的地名才可开启。现在兵临崂关城下正一筹莫展,莫非师父在天之灵在冥冥中己安排下破城的妙计。
赶紧将脖子上挂的绵囊取下,打开拿出一张纸来,却是一首诗句:“三千越甲脚末歇,破釜沉舟战事艰。挑担秋风卖落叶,残灯破晓出牢关。”
李全胜反复研读这首诗,和政委以及部下深入解剖也猜不透其中奥秘。特别是“挑担秋风卖落叶”应该是关健。寢食难安一夜无眠,至天亮才若有所悟。匆匆吃了早饭,将军中杂事交待给政委,然后化装成流民,混入崂关城内。
李宽将军固守待援,连拍了几封急电,上峰只是让死守待援便无下文了。军中人心涣散,官兵厌战,到处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气氛。
李宽来到指挥部,只见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知谈论什么事情。李宽威严地训斥部将,一再强调党国尊严,军人以恪尽职责为荣。
当问及军情时,情报处处长报告说这几天有一衣衫褴褛之人老在指挥部周围,挑着一担落叶沿街叫卖,形迹十分可疑。李宽吩咐将那人立刻逮捕送到他办公室,他要亲自审问。
三、
不久,李全胜被带到李宽办公室。
李宽见那人虽衣衫破烂但神清气爽,决非泛泛之辈。
李宽讥笑说:“听说你这一担落叶卖三根金条,价格不菲啊!如果不是脑袋有问题,你就是一介狂徒了。”
李全胜不亢不卑地说:“不敢狂妄。久闻将军威名,抗日战争数场战役,令敌寇闻风丧胆。可惜呵!一代将才,被困在崂关城内,一世英名要付于流水了。”
李宽一脸冷峻、盛气凌人地说:“莫要信口雌黄。你这奸商,区区两担落叶,竟然讹诈三根金条。若说不出道理,休怪我一枪崩了你。”
“将军错矣。我即能来这里,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将军笑话,我这两担落叶只有将军你能买得起呵。”
李宽正色道:“讹到本将军头上了。本将军效忠党国,从不搜刮世间浮财。恐怕要令你失望了。”
“早闻将军忠义,军纪严明。以清廉著称,令在下佩服。将军看似平静,其实危机四伏,虽据崂关之险,如陷牢笼呵!”
李宽沉默了一下说:“不见得吧?”
“如今解放军势如破竹,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大江南北,将军,我替你心忧啊。”
李宽将军怒斥道:“莫非阁下是共匪?共匪猖獗,只是一时得势。我党国庙堂威严,武器精良。更有将士个个奋勇,本将不才,愿与崂关城共存亡!”
“哈哈。”李全胜朗声大笑,声震屋瓦。
“阁下何故发笑?”李将军有点气恼。
“我是笑将军不知天下大势。是的,你们武器精良。但你别忘了,我军以小米加步枪渐成燎原之势,为什么能发展壮大,你不问问为什么吗?”
李宽将军闻听此言,一阵沉默。
“那是贵党失去民心所致,国民政府贪污腐化,大小官员如蝗虫成灾,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这样的政府就象秋后的蚂蚱,不会长久。”李全胜正说着,突见将军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波若波罗密多心经》,这个发现令他有点惊异了。
李全胜说:“李将军也看佛经?”
李宽将军说:“行军打仗,在枪林弹雨中讨生活,读读佛经,不求解脱,但求心安。”
“很妙啊。看来将军是慈悲之人。其实我共产党人也是菩萨呢,你看无产阶级,我们不谋资产不聚钱财,为天下穷苦人吃饱穿暖抛头颅洒热血,这不是慈悲济世的菩萨心肠吗?观自在菩萨,一切为天下,为人间充满温暖。我们很自在啊!”
李宽将军疑惑不解:“何谓自在?和政治也扯上关系了。”
李全胜笑道:“起心动念,事事不离佛法。观自在关健在一个观字。你看这个观字,左边是雚右边一个見字——觀,观什么?比如坛坛罐罐,这里装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因为你看不见。但是酒罐药罐呢,你虽然眼未见,但心能见这是酒或者药。没有装东西时,你认为它是空的,这叫我见。愚蠢的人只见实不见空,打破这个坛罐才见空。这就需要智慧了,智慧是见这个看不见的见。这个见叫又见。从有见空,所以这个观叫隔物见性;凡夫之见是一见而己,他只认为眼睛见到了,就自以为见到了真相。可智慧之人不打破坛罐见不见之见。”李全胜边说边取出一幅画展开在将军面前。
李宽将军见了画笑笑:“这仅是一幅画而己。这画不错,淡墨浓彩。”
“这是一幅智慧图。你看危崖耸立,是说明将军目前的处境。秋风古树,我人民解放军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荡大江南北。这蚂蚱就不用我说了吧!秋后蚂蚱岂能长久!”
李宽将军细细品鉴,沉默不语。看到落款便有点头晕,暗自沉吟:牢山僧残灯和尚绝墨。残灯,这名似曾相知。心念至此,眼前豁然一亮,惊喜地说:“阁下莫非是妙有师兄?”
李全胜一下子怔住了,他这个名字早己不用,几乎无人知道。听将军一提大为惊诧!
李宽将军自言自语:“我莫非是残灯和尚?”兀自昏昏默默。呆怔良久,突然灵光击顶,心智大开。
李宽说:“那日大批蝗虫退出牢山,因听经功德再世为人;我为普度他们,也追随他们投入滚滚红尘。现在就是他们的头,是要领导他们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啊!若非妙有师兄点破,险些再入牢笼万劫不复。如今该打破牢关,古树发新芽,这才是得自在。”
李全胜喜极而泣:“师父!徒弟找着你好苦啊!”
两人紧紧拥抱,悲喜交集……
次日,天将破晓,红日喷薄而出。崂关城和平解放。
共 4 6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妙有和残灯和尚师父在一个深山古寺中坐禅念经,苦度日子。这天,遭到一个缕绿衣青年带领一帮蝗虫的袭击,残灯和尚被乱箭射成重伤,临终时,他把一幅画和锦囊交于妙有,说让他下山还俗,以后有用场。妙有从此下山靠着沿街乞讨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妙有己经是一名师长了,取名李全胜,这次将李宽所部追至崂山以南。李宽躲进崂关城内,凭险而据负隅顽抗。李全胜从师父给的画和锦囊中悟出奥秘,化装成一个衣衫褴褛之人挑着一担落叶沿街叫卖,来到李宽身边,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地开发启迪他,最后将画摆在他的面前,从画中,李宽品味到自己是残灯和尚,李全胜是妙有师兄,俩人相认,前世的师徒,今生在尘世相认,紧紧拥抱,悲喜交集,崂关城和平解放。小说描述出一对和尚师徒的前生后世的情缘,颂扬了佛法的公德无量,令人禅悟出人生的哲理。小说穿越时空,风云变幻,虚实结合,故事生动,情节动人,读来饶有趣味,心有所悟,引起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1 楼 文友: 2016-0 -04 15:21:4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春日快乐!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网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2 楼 文友: 2016-0 -04 15:2 :50 一篇弘扬佛法的文章,功德无量!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网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楼 文友: 2016-0 -04 15:24:26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精彩再现!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网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4 楼 文友: 2016-0 -04 15:59:0 一个传奇的故事,情节很吸引人,刘文龙老师才情过人,欣赏拜读,推荐点赞!
5 楼 文友: 2016-0 -04 17:10:45 好文思,好才情。佳作欣赏,点赞!遥祝笔健!
6 楼 文友: 2016-0 -05 07:1 :52 好传奇,好警示,好文墨,好共鸣,欣赏,正能量文学,你好;刘文龙,敬之。
7 楼 文友: 2016-0 -08 10: : 2 精采,动人!李宽从那蚂蚱图上怎么一下子悟出自己是残灯和尚的?这里再着点墨就更妙了!希爱力治疗前列腺吉林中医牛皮癣医院绍兴男科医院
上一篇:p我的最爱只剩我一个人p
上一篇:p多和父亲玩子女智商高p